一种用于破冰船的鱼尾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45015阅读:6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破冰船的鱼尾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一种用于破冰船的鱼尾舱,具体是指,一种可提高破冰船的航向稳定 性和回转性,而且还具有防冰块碰撞能力的鱼尾舱。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提高舱效的手段,将舱的尾部改为活动式襟翼和在导边处添加转柱等专口措 施最为有效,但运些措施不适用于破冰船,因为襟翼舱和转柱式舱在破冰航行时,后面的襟 翼和转柱易被浮冰碰撞,大大增加了舱的损坏几率,并易使舱机负担过重。
[0003] 而常规流线型舱的舱效相对于襟翼舱和转柱式舱的舱效较低,虽然可W避免破冰 航行时的防碰撞问题,但无法适应某些破冰船对操纵性、回转性的特殊要求。
[0004] 常规型鱼尾舱仅设置上制流板和下制流板,且多为方形,对尾部流场不利。而且常 规鱼尾舱的未设置中部加强筋板制流板,一方面舱的升力提高受限,另一方面舱的强度无 法抵挡破冰航行时冰块的碰撞。目前常规鱼尾舱的转角为±35°,使得船舶的回转性能和 横移能力受限。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破冰船的鱼尾舱,能够有效提高船 舶的航向稳定性和回转性。
[0006]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种用于破冰船的鱼尾舱,包括安装在船尾的舱遲、冰刀和位于舱遲下方的舱叶, 所述舱叶的整流尾为鱼尾形,舱叶的上端和下端安装有上制流板和下制流板,其特征在 于:
[0008] 所述鱼尾舱的转角为±70。。
[0009]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舱叶中部安装有中加强筋,所述中加强筋的边缘与舱叶边 缘之间的距罔为100-150mm。
[0010] 再进一步,所述整流尾的宽度与舱的弦长的比例为0. 07。
[0011] 进一步,所述上制流板和下制流板的形状一致。
[0012] 所述上、下制流板的边缘与舱叶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50-200mm。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本发明用于破冰船的鱼尾舱,最大舱角可达±70°,从而使螺旋奖尾流偏转达 90°W上,使船舶获得了侧推力,大大提高了船舶的回转性能和横移能力。
[0015] 2、中加强筋板的设置具有两方面的优点,一是可提高舱的升力,二是可提高舱叶 的强度,抵挡破冰航行时冰块的碰撞。
[0016] 3、通过鱼尾舱的整流舱宽度与舱的弦长之间设定适宜的比例,在提高升力的同 时,可W稳定压力中屯、位置,在同等舱面积时,能够有效降低舱机的功率。
[0017] 4、通过舱叶宽度与上、下制流板之间距离的合理设定,可W在起到限制舱上下端 的绕流、提高舱升力的同时,改善尾部流场。
[0018]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船舶的航向稳定性和回转性,同时提高冰区航行 时舱的抗冰块碰撞的能力,改善尾部流场,提高螺旋奖的推进性能。本发明较现有技术的鱼 尾舱,舱效更高,强度更好,适应冰冻海域工作。另外,同等舱面积时,舱机功率较低。
[0019] 本发明的实际舱效在实船试航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与相近尺度和相近吨位救助 船的襟翼舱相比,在舱角不变时船舶的偏转角小,在航向不变时最大操舱角相当,回转相同 角度所需时间少,非常好的满足了各工况的操纵性要求,具体参见W下对比(W下表格中, 左边表格均为襟翼舱,右边表格均为鱼尾舱)。
[0020] 表1襟翼舱/鱼尾舱航向稳定性试验对比(舱角不变)
[0024] 表3襟翼舱/鱼尾舱回转性能试验对比
[00巧]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示意图。
[0027]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冰刀和舱遲。
[002引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舱叶上制流板。
[0029] 图4是图1的C-C剖视图-舱叶中加强筋板。
[0030] 图5是图1的D-D剖视图-舱叶下制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实施例并非对发明保 护范围的限定,显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需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获得其他实施 例,运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32] 结合图1所示,一种用于破冰船的鱼尾舱,包括安装在船尾1的舱遲3、冰刀2、位 于舱遲下方的舱叶7,所述舱叶与船尾之间通过舱杆组件4、上舱承组件5、舱套筒组件6及 液压螺母组件8连接,所述舱叶的整流尾12为鱼尾形,舱叶的上端和下端安装有上制流板 9和下制流板11,所述鱼尾舱的转角为±70。。
[0033] 所述舱叶中部安装有中加强筋10,所述中加强筋的边缘与舱叶的边缘之间的距离 为100-150mm。一来可提高舱的升力,二来可提高舱叶的强度,抵挡破冰航行时冰块的碰撞
[0034] 所述整流尾的宽度与舱的弦长的比例为0. 07。运种比例值在提高升力的同时,可 W稳定压力中屯、位置,在舱面积同等时,可降低舱机功率。
[0035] 所述上制流板和下制流板的形状一致。所述上、下制流板的边缘与舱叶的边缘之 间的距离为150-200mm。通过舱叶宽度与上、下制流板之间距离的合理设定,可W在起到限 制舱上下端的绕流、提高舱升力的同时,改善尾部流场。
[0036]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船舶的航向稳定性和回转性,同时提高冰区航行 时舱的抗冰块碰撞的能力,改善尾部流场,提高螺旋奖的推进性能。本发明较现有技术的鱼 尾舱,舱效更高,强度更好,更适应冰冻海域工作。另外,同等舱面积时,舱机功率较低。
【主权项】
1. 一种用于破冰船的鱼尾舵,包括安装在船尾(1)的舵踵(3)、冰刀(2)和位于舵踵下 方的舵叶(7),所述舵叶的整流尾(12)为鱼尾形,舵叶的上端和下端安装有上制流板(9)和 下制流板(11),其特征在于: 所述鱼尾舵的转角为±7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破冰船的鱼尾舵,其特征在于: 所述舵叶中部安装有中加强筋(10),所述中加强筋的边缘与舵叶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 100-150mm。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破冰船的鱼尾舵,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尾的宽度与舵的弦长的比例为0. 07。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破冰船的鱼尾舵,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制流板和下制流板的形状一致。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破冰船的鱼尾舵,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下制流板的边缘与舵叶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50_200mm。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破冰船的鱼尾舵,包括安装在船尾(1)的舵踵(3)、冰刀(2)和位于舵踵下方的舵叶(7),所述舵叶的整流尾(12)为鱼尾形,舵叶的上端和下端安装有上制流板(9)和下制流板(11),所述鱼尾舵的转角为±70°。所述舵叶中部安装有中加强筋(10),所述中加强筋的边缘与舵叶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00-150mm。所述整流尾的宽度与舵的弦长的比例为0.07。所述上、下制流板的边缘与舵叶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150-200mm。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船舶的航向稳定性和回转性,同时提高冰区航行时舵的抗冰块碰撞的能力,改善尾部流场,提高螺旋桨的推进性能。本发明较现有技术的鱼尾舵,舵效更高,强度更好,更适应冰冻海域工作。
【IPC分类】B63H25/38
【公开号】CN105197220
【申请号】CN201510649277
【发明人】张二敏, 陈斌, 阳大海
【申请人】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