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自主充电的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0206阅读:1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自主充电的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能够自主充电的无人机。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充电设备技术也广泛获得关注。目前,现有技术中对无人机大多是在室外人工充电,或者自身携带供电电源,这无疑是增加了无人机自身的负担或者对充电人员带来安全隐患。另外,无人机在田间进行农药喷洒工作时,人们往往要实时地观察无人机药液的喷洒效果,因而人们一般都会远离无人机的充电平台而进入田间,此时,当无人机电力不足需要进行充电时,人们还要返回充电平台,手动将无人机的充电插头插入插座,降低了无人机的充电效率,同时人们来回奔跑大大增加了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主充电的无人机,该无人机的自主充电设备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智能化进行自主充电,降低人们劳动强度,避免操作人员插拔充电插头产生触电的危险,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能够自主充电的无人机,包括无人机、电动伸缩杆、插头、插座、起降平台,所述的无人机停放于起降平台上部,所述的起降平台上表面中部设置插座,所述的插座的两侧各设置一个定位柱,所述的无人机底部相对定位柱的位置设置定位装置,所述的定位装置通过数据线连接于无人机内部的控制系统,所述的无人机底部安装电动伸缩杆,所述的电动伸缩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插头,所述的插头位于插座的插孔的正上方。

所述的电动伸缩杆通过数据线连接于控制系统。

所述的插头为三脚插头。

所述的定位柱设置于插座的对角线连线的延长线上。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一是,本实用新型将无人机的充电插头安装于电动伸缩杆的端部,通过电动伸缩杆的伸长、缩短实现插头的插、拔,不需人工操作。二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系统来控制电动伸缩杆的伸缩,能够实现人们的远程操作,使无人机的充电更加自动化、智能化。三是,本实用新型在起降平台上设置了定位柱,通过无人机上的定位装置为无人机准确定位,使插头能够顺利对准插座的插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起降平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无人机 2、电动伸缩杆 3、插头 4、插座 5、起降平台 6、定位柱 7、定位装置 8、控制系统 9、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附图1-2所示,一种能够自主充电的无人机,包括无人机1、电动伸缩杆2、插头3、插座4、起降平台5,所述的无人机1停放于起降平台5上部,所述的起降平台5上表面中部设置插座4,所述的插座4的两侧各设置一个定位柱6,所述的无人机1底部相对定位柱6的位置设置定位装置7,所述的定位装置7通过数据线连接于无人机内部的控制系统8,所述的无人机1底部安装电动伸缩杆2,所述的电动伸缩杆2的端部固定连接插头3,所述的插头3位于插座4的插孔9的正上方。

所述的电动伸缩杆2通过数据线连接于控制系统8。

所述的插头3为三脚插头。

所述的定位柱6设置于插座4的对角线连线的延长线上。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一种能够自主充电的无人机,包括无人机、电动伸缩杆、插头、插座、起降平台,无人机的内部安装有控制系统,人们能够通过远程控制终端向无人机的控制系统发出相应的操作指令,无人机的底部安装有定位装置和电动伸缩杆,定位装置和电动伸缩杆都连接于控制系统,电动伸缩杆的端部安装插头;在起降平台上安装插座,插座为矩形结构,在插座的对角线连线的延长线上设置两个定位柱。当无人机电量低需要进行充电时,由人们通过远程控制终端向无人机发送指令,无人机便会飞到起降平台所处的位置的上方,通过无人机上的定位装置捕捉到起降平台上的定位柱,然后降落到起降平台,此时控制系统控制电动伸缩杆伸长,使插头插入到插座的插孔中开始充电,充电结束后,控制系统控制电动伸缩杆缩短,拔出插头,完成一个完整的充电过程。

总体上,本实用新型能够智能化进行自主充电,同时还能够避免操作人员插拔充电插头产生触电的危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