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翔伞牵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2650阅读:5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翔伞牵引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滑翔伞牵引机。



背景技术:

滑翔伞是一批热爱跳伞、滑翔翼的飞行人员实用新型的一种飞行运动,目前在欧美和日本等国非常流行,在亚洲,日本、韩国等经济发达国家滑翔伞运动十分普及,爱好者达十多万人。20世纪80年代末,滑翔伞运动传入我国并迅速发展,现注册的航空俱乐部有50多个,正式会员1400多人,经常从事滑翔伞飞行者达数万人。

由于滑翔伞本身无任何动力,在其升空过程中需要借助高地与空气的温度、湿度、密度差而产生不同比重的大气,利用这些自然条件使滑翔伞向上爬升,但满足这些条件的地形比较稀少,而且滑翔运动一次的登山下山过程繁琐、费用大,所耗时间长,所以急需一种辅助的升空装置-滑翔伞牵引机,实现在平地升空,简化滑翔伞的升空过程,通过该设备的使用,将极大的推动滑翔伞运动的普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滑翔伞牵引机,此滑翔伞牵引机解决了滑翔伞需要借助高地升空等问题,从而实现在平地升空,简化滑翔伞的升空过程,大大缩短了体验滑翔伞的准备时间,以达到滑翔伞普及化、娱乐化、商业化的目的。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滑翔伞牵引机,其特征主要包括:

动力驱动系统,对称设置的左、右牵引机构,操作面板,主控系统,外壳,底座,风力传感器;

动力驱动系统设置在外壳内,分两种结构;动力驱动系统的第一种结构如下:动力驱动系统包括蓄电池、发动机、发电机、动力传动机构、力矩离合器和减速器,蓄电池与发动机的起动机相连,蓄电池为起动机提供电源,发电机与蓄电池相连,发电机为蓄电池充电及提供系统用电;动力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第三带轮及动力传动带,第一带轮固设在发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二带轮固设在发动机的输出轴上,第三带轮固设在力矩离合器的输入轴上,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第三带轮通过动力传动带相连,力矩离合器的输出轴与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连。

其中,第三带轮的直径大于第二带轮的直径,第二带轮的直径大于第一带轮的直径,以达到减速器的效果,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第三带轮均为多楔带轮,动力传动带为多楔带,多楔带具有传动振动小、散热快、运转平稳、使用伸长小、传动比大、寿命长等特点,节能效果明显。

所述的动力驱动系统的第二种结构如下:动力驱动系统由电动机和减速器组成,电动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的输入轴,通过联轴器相连。

左、右牵引机构分别设置在动力驱动系统的减速器的左、右两侧,左、右牵引机构均包括电磁离合器、阻尼离合器、盘线绞盘、牵引绳、同步机构、排绳器、导向轮、张力传感器、紧急切绳器、出线口导向轮,电磁离合器的输出轴与阻尼离合器的输入轴通过联轴器固连,阻尼离合器的输出轴同轴固设在盘线绞盘的轴心,牵引绳一端固定并盘在盘线绞盘上,排绳器设置在盘线绞盘的上方,导向轮设置在排绳器的上方,导向轮、张力传感器、紧急切绳器和出线口导向轮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牵引绳另一端依次通过排绳器的导线轮、导向轮、张力传感器、紧急切绳器、出线口导向轮设置在外壳的外部,以备与滑翔伞飞行员相连,其中排绳器使牵引绳均匀地盘在盘线绞盘上,导向轮减轻了牵引绳施加给排绳器的导线轮的压力,同时改变了牵引绳的布线方向,张力传感器设置在牵引绳的路径上,用于测量来自牵引绳的张力,紧急切绳器用于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切断牵引绳,出线口导向轮用来保证在滑翔伞随风向变化时牵引方向的随动;紧急切绳器的切绳器扳手和出线口导向轮设置在外壳的外壁上,牵引机构的其他部件均设在外壳内。

左、右牵引机构的电磁离合器的输入轴分别与减速器的左、右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连;同步机构由上带轮、下带轮及同步传动带组成,上带轮固设在排绳器的光杆上,下带轮固设在电磁离合器的输出轴或阻尼离合器的输入轴上,上带轮、下带轮通过同步传动带相连。

在外壳的底部设置有转轴,在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凹槽,转轴通过交叉滚子轴承设置在凹槽内,外壳与底座之间可相对转动,操作面板设置在外壳的前部,主控系统设置在外壳内,风力传感器由可调高度的升降杆固定在外壳的顶部。

在底座的底部中心线上设置有若干个轮子,便于滑翔伞牵引机的移动;轮子与底座通过圆锥滚子轴承相连,在底座的底部两侧设置有若干个丝杠升降器,当滑翔伞牵引机移动到指定位置,通过升起丝杠升降器进行定位。

所述的力矩离合器采用的是水冷磁粉离合器,阻尼离合器采用风冷磁粉离合器,发动机采用的是四缸发动机,减速器为T型伞齿轮减速器,排绳器为光杆排绳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滑翔伞牵引机,具有体积小,转场迅速、运转平稳、牵引力及牵引速度可控、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优点;具备电源与否均可使用,其结构简单,效率高、功率因数高,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第一种动力驱动系统的滑翔伞牵引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第二种动力驱动系统的滑翔伞牵引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图4的侧视图;

图7为电气元件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动力驱动系统,11-蓄电池、12-发动机、13-发电机、14-动力传动机构、141-第一带轮、142-第二带轮、143-第三带轮,144-动力传动带,15-力矩离合器,16-减速器,17-电动机,2-牵引机构,21-电磁离合器、22-阻尼离合器、23-盘线绞盘、24-牵引绳、25-同步机构,251-上带轮、252-下带轮,253-同步传动带、26-排绳器、261-导线轮、27-导向轮、28-张力传感器、29-紧急切绳器、291-切绳器扳手、210-出线口导向轮、3-操作面板、4-主控系统、5-外壳、51-转轴、6-底座、61-凹槽、62-交叉滚子轴承、63-轮子、64-圆锥滚子轴承、65-丝杠升降器、7-风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滑翔伞牵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翔伞牵引机,包括动力驱动系统1,对称设置的左、右牵引机构2,操作面板3,主控系统4,外壳5,底座6,风力传感器7,

动力驱动系统1设置在外壳5内,分两种结构;所述的动力驱动系统1的第一种结构自备电源、适合野外等不具备电源的场合,适用范围更广;具体结构如下:动力驱动系统1包括蓄电池11、发动机12、发电机13、动力传动机构14、力矩离合器15和减速器16,蓄电池11与发动机12的起动机相连,蓄电池11为起动机提供电源,发电机13与蓄电池11相连,发电机13为蓄电池11充电及提供系统用电;动力传动机构14包括第一带轮141、第二带轮142、第三带轮143及动力传动带144,第一带轮141固设在发电机13的输出轴上,第二带轮142固设在发动机12的输出轴上,第三带轮143固设在力矩离合器15的输入轴上,第一带轮141、第二带轮142、第三带轮143通过动力传动带144相连,力矩离合器15的输出轴与减速器16的输入轴相连。

其中,第三带轮143的直径大于第二带轮142的直径,第二带轮142的直径大于第一带轮141的直径,以达到减速器的效果,第一带轮141、第二带轮142、第三带轮143均为多楔带轮,动力传动带144为多楔带,多楔带具有传动振动小、散热快、运转平稳、使用伸长小、传动比大、寿命长等特点,节能效果明显。

所述的动力驱动系统1的第二种结构适合具备电源的场合,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因数高等优点。具体结构如下:动力驱动系统1由电动机17和减速器16组成,电动机17的输出轴与减速器16的输入轴,通过联轴器相连。

左、右牵引机构2分别设置在动力驱动系统1的减速器16的左、右两侧,左、右牵引机构2均包括电磁离合器21、阻尼离合器22、盘线绞盘23、牵引绳24、同步机构25、排绳器26、导向轮27、张力传感器28、紧急切绳器29、出线口导向轮210,电磁离合器21的输出轴与阻尼离合器22的输入轴通过联轴器固连,阻尼离合器22的输出轴同轴固设在盘线绞盘23的轴心,牵引绳24一端固定并盘在盘线绞盘23上,排绳器26设置在盘线绞盘23的上方,导向轮27设置在排绳器26的上方,导向轮27、张力传感器28、紧急切绳器29和出线口导向轮210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牵引绳24另一端依次通过排绳器26的导线轮261、导向轮27、张力传感器28、紧急切绳器29、出线口导向轮210设置在外壳5的外部,以备与滑翔伞飞行员相连,其中排绳器26使牵引绳24均匀地盘在盘线绞盘23上,导向轮27减轻了牵引绳24施加给排绳器26的导线轮261的压力,同时改变了牵引绳24的布线方向,张力传感器28设置在牵引绳24的路径上,用于测量来自牵引绳24的张力,紧急切绳器29用于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切断牵引绳24,出线口导向轮210用来保证在滑翔伞随风向变化时牵引方向的随动;紧急切绳器29的切绳器扳手291和出线口导向轮210设置在外壳5的外壁上,牵引机构2的其他部件均设在外壳5内。

左、右牵引机构2的电磁离合器21的输入轴分别与减速器16的左、右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连;同步机构25由上带轮251、下带轮252及同步传动带253组成,上带轮251固设在排绳器26的光杆上,下带轮252固设在电磁离合器21的输出轴或阻尼离合器22的输入轴上,上带轮251、下带轮252通过同步传动带253相连。

在外壳5的底部设置有转轴51,在底座6的顶部设置有凹槽61,转轴51通过交叉滚子轴承62设置在凹槽61内,外壳5与底座6之间可相对转动,操作面板3设置在外壳5的前部,主控系统4设置在外壳5内,风力传感器7由可调高度的升降杆固定在外壳5的顶部。

在底座6的底部中心线上设置有若干个轮子63,便于滑翔伞牵引机的移动;轮子63与底座6通过圆锥滚子轴承64相连,在底座6的底部两侧设置有若干个丝杠升降器65,当滑翔伞牵引机移动到指定位置,通过升起丝杠升降器65进行定位。

所述的力矩离合器15采用的是水冷磁粉离合器,阻尼离合器22采用风冷磁粉离合器,发动机12采用的是65HP四缸汽油发动机,减速器16为T型减速器,排绳器26为光杆排绳器。

根据滑翔场地选择动力驱动系统1,若为无电源的野外等场地时,采用第一种动力驱动系统1,由于力矩离合器15采用的水冷磁粉离合器,其为根据电磁原理并利用磁粉来传达转矩的,其传达的转矩与激磁电流基本成线性关系。因此,只要改变激磁电流的大小,便可轻易地控制转矩的大小。正常情况下,在5%至100%的额定转矩范围内,激磁电流与其传达的转矩成正比例线性关系,在本实用新型中能够有效控制发动机12的输出转矩。若为具备电源的专业滑翔场地时,采用第二种动力驱动系统1,将电动机17与场地电源相连。

升空前,通过风力传感器7判断滑翔场地的风向、风速、风量大小,由于滑翔伞飞行员升空过程须正对风向即逆风,则将本实用新型移动到指定位置处、牵引绳24的自由端朝向须背对风向即顺风,并通过升起丝杠升降器65进行定位。此时牵引绳24为释放状态,滑翔伞飞行员将牵引绳24的自由端通过卡扣锁在自身的背带上。将滑翔伞飞行员的伞衣的翼型、尺寸、体重、奔跑速度等信息输入操作面板3,经过主控系统4计算出盘线绞盘23的转速及张力极限。

升空时,启动动力驱动系统1,盘线绞盘23按预计转速转动,牵引绳24通过排绳器26盘在盘线绞盘23上,排绳器26将牵引绳24均匀地盘在盘线绞盘23上,防止牵引绳24纠缠在一起,影响牵引效果;滑翔伞飞行员在牵引绳24牵引下奔跑,滑翔伞伞衣由上翼面、下翼面和数十个成形肋片即隔间构成,伞衣前缘部分有进气口(风口),而后缘则完全封闭,这样当飞行员向前跑动时,空气灌入风口,根据流体连续性原理和伯努里定理,由于上下翼面弯度不同,空气流经时产生压力差,较短直的下翼面产生向较弯长的上翼面的推力,滑翔伞靠这种提升力把飞行员带离地面,成功地起飞,然后飞行员解开牵引绳24上的卡扣,实现自行滑翔。

若是滑翔伞飞行员在升空过程中,滑翔伞伞衣没有获得足够的提升力,而此时牵引绳24已达张力极限(通过张力传感器28获得的数据),则主控系统4使两侧的电磁离合器21同时切断动力,释放牵引绳24,使滑翔伞飞行员安全落地;若主控系统4出现异常,不能切断动力,而飞行员无法顺利解开牵引绳24上的卡扣,则操作人员通过扳动切绳器扳手291,使紧急切绳器29及时切断牵引绳24,保障飞行员的安全。

由于阻尼离合器22采用风冷磁粉离合器,当激磁电流保持不变时,其传达的转矩不受传动件与从动件之间滑差转速之影响,即静力矩与动力矩无差别,因此可以稳定地传达恒定的转矩。将此特性运用于本实用新型的盘线绞盘23的张力控制,则只需调节激磁电流的大小,便能准确控制并传达所需转矩,从而简便、有效地达到控制盘线绞盘23张力的目的。

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左、右两套牵引机构2,一次释放两条牵引绳24,可进行两次滑翔升空过程,提高工作效率,但左、右牵引机构2为互锁工作模式,必须错时工作,通过主控系统4控制左、右电磁离合器21来实现,防止左、右牵引机构2的牵引绳24交缠在一起,确保滑翔升空过程顺利,最大的保障滑翔伞飞行员的安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