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操纵面封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0250发布日期:2018-08-14 19:32阅读:15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航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飞机操纵面封严结构。



背景技术:

飞机封严结构的主要作用是消除飞机外表面不希望出现的缝隙,对现代先进战机而言,它还需具备保持飞机外形电连续性、消除隐身缺陷的作用。飞机封严结构通常会用在飞机各翼面固定翼部分与操纵面之间的缝隙处,这些区域由于翼型设计和作动器、转轴布置需要,一般会空间相对狭小,很难布置和设计各种复杂机构。因此,保证封严结构布置区域飞机外表良好的电连续性和使用体积小、可靠性高的简单结构设计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的必要条件。

为满足飞机的飞行控制和安全性要求,操纵面与安装结构之间需留有足够的间隙,以保证操纵面的灵活性,防止飞机在各种飞行载荷下出现操纵卡滞,但其与隐身性要求相矛盾。目前飞机操纵面与固定部分的间隙主要采用在一侧结构上安装封严板结构的方式进行遮挡,该结构在操纵面反复偏转后会发生连接破坏及结构失效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密封可靠性高的飞机操纵面封严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飞机操纵面封严结构,其特征为:所述的结构包括翼面、前封严板2、后封严板3和操纵面4,翼面与操纵面4通过前封严板2和后封严板3连接;

前封严板2和后封严板3分别包括同心的圆弧面,两个圆弧面上下贴合。

优选地,前封严板位于后封严板上方。

优选地,前封严板2和后封严板3过盈配合。

优选地,采用导电纳米材料对前后封严板接触面进行表面处理,提高接触面的粗糙度和耐磨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专利主要解决了飞机操纵面封严结构的疲劳破坏及结构失效问题。传统封严结构在操纵面偏转时会使封严板产生弹性甚至塑性变形,这些变形是封严板连接件及部件自身的疲劳破坏的重要原因。本专利设计了一种适应曲面运动轨迹的封严结构,不会产生弹性和塑性变形,从而较大程度地改善了结构的疲劳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新型飞机操纵面封严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是新型飞机操纵面封严结构剖面图;

图3是新型飞机操纵面封严结构上偏示意图;

图4是新型飞机操纵面封严结构下偏示意图。

图中:1—机翼、2—前封严板、3—后封严板、4—操纵面、5—操纵面转轴、6—翼梁。

具体实施方式

本飞机操纵面封严结构见图1由机翼1、前封严板2、后封严板3、操纵面4、操纵面转轴5、翼梁6构成。在本方案中,操纵面4绕操纵面转轴转动,封严板设计为圆弧形状,前封严板2和后封严板3上下搭接,圆弧形的封严板结构适应了操纵面绕转轴转动的曲面运动轨迹,既保证了飞机部件间无干涉,又保证了飞机外形的连续性。

前封严板位于后封严板上方。根据机翼几何参数、操纵面几何参数、操纵面转轴位置和操纵面偏转角度,确定前封严板和后封严板的半径和弧长。在操纵面上下偏转最大角度的情况下,应保证外形的连续性,同时要求半径越小越好,因为小的半径对飞机气动影响较小。

图2为飞机操纵面区域某一纵向剖面图,图中O点为该剖面处操纵面转轴,β为该操纵面的最大偏转角假设其为对称偏转,简化模型,A点为过O点向飞机理论外形所引垂线的垂足,B点为射线OA转动β后与飞机理论外形的交点,d=|OA|,r0=|OB|。前封严板内曲面半径r1=r0+0/-ε,后封严板外曲面半径r2=r0+ε/-0,ε应为一不超过1mm的小量,其具体数值应根据实验测定优选,其主要目的是保证前后封严板装配好后,由于这个微小的过盈配合而自然压紧,但又不会导致前后封严板的过大变形。由于这个轨迹是一圆形,因此前后封严板之间的压力基本是一定值,不会产生反复加载疲劳载荷的情况。

确定前后封严结构的厚度,在保证刚度的条件下采用最小厚度,以达到质量最轻,隐身效果最好。前后封严板结构采用耐磨、耐腐蚀、适应复杂环境的高碳纤维复合材料。封严板与翼面采用铆钉连接,前后封严板之间采用导电纳米材料进行表面处理使其具有较高的表面粗糙度和耐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