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关组件及其立方星发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4482发布日期:2018-10-19 23:54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关组件及其立方星发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方星,特别是涉及一种开关组件及其立方星发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公开号为CN104527996B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整体轨道式立方星发射装置,其采用轨道、长度等限制立方星被推出时的自由度,从而防止立方星在推出时与发射装置发生碰撞造成其损坏。

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其舱门需要手动关闭,造成使用效率偏低,而且其采用限位凸起限制舱门转动位置,在实际使用时舱门很容易与限位凸起发生碰撞,从而造成舱门损坏。

因此,申请人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立方星发射装置,其舱门可以自动开合,且不再采用限位凸起,从而可以避免舱门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开关组件及其立方星发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关组件,用于控制舱门、推板的开闭,包括,导向隔板,导向隔板有两块且固定在顶板上,两块导向隔板之间设有驱动槽,所述的导向隔板上设有压板,螺栓穿过压板与导向隔板装配固定,所述的螺栓与压板之间设有压紧弹簧,所述的压紧弹簧用于产生使压板向导向隔板压紧的力;

所述的压板底面设有开关板,所述的开关板至少有两个且分别位于舱门、压力弹簧全部压紧时推板左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开关组件还包括驱动块,所述的驱动块两侧上设有导向轴,所述的导向轴与导向滑槽可滑动装配,所述的导向滑槽设置在升降导向板上,所述的升降导向板与压板底面连接固定;

所述的驱动块上还设有连接块,所述的连接块通过第一连接销与第一连杆一端铰接,所述的升降导向板有两块且分别靠近驱动槽两侧的导向隔板;

所述的第一连杆另一端装入第二连杆的让位槽中,所述的第二连杆另一端与装配块连接固定,所述的装配块与电动推杆的伸缩轴一端连接固定;

所述的顶板上设有着力块,所述的着力块与第一连杆铰接,所述的第一连杆通过着力块构成杠杆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开关组件还包括卡紧组件,卡紧组件包括卡块;

在第二连杆上设置有让位槽,后板外侧通过销钉与卡块可转动装配,所述的卡块有两块且两块卡块之间为卡合槽,所述的卡合槽底部设有弧形的弹簧片,所述的弹簧片两端分别与卡块内侧连接固定,所述的卡块顶部设有卡紧部分;所述的卡合槽正上方为第一连杆;

所述的卡紧部分相互靠近端上设有由上至下、由外至内倾斜向下的第一卡合斜面,所述的第一连杆与第一卡合斜面对应处设有第二卡合斜面;初始状态时卡合槽宽度小于第一连杆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二轴体一端穿出侧板且穿出端与第二齿轮装配固定;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传动,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一轴体一端,所述的第一轴体两端分别与侧板可转动装配,所述的第一轴体位于两块侧板之间的部分上分别与两块夹板通过螺纹旋合装配;两块夹板与第一轴体旋合的螺纹旋向相反;

所述的夹板上设有滑槽,所述的滑槽与导向板可滑动装配,所述的导向板两端分别与侧板连接固定;所述的侧板底部与底侧板装配固定,电动推杆固定在底侧板上。

一种立方星发射装置,应用有上述开关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两块立板,所述的立板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的底板上设有第二导向槽;

所述的立板内侧设有两块导向板,两块导向板之间为第一导向槽,所述的第一导向槽与推板上的第一导向块可滑动装配;

所述的推板底部设有第二导向块,所述的第二导向块与第二导向槽可滑动装配;

所述的推板一端面与推力弹簧一端连接固定,所述的推力弹簧另一端与后板连接固定,所述的后板与两块立板装配固定,所述的立板、后板顶部均与顶板装配固定;

所述的底板位于舱门一端上还设有第一铰接块,两个第一铰接块之间形成铰接槽,所述的铰接槽与设置在舱门上的第二铰接块装配,转轴穿过第一铰接块、第二铰接块将舱门与底板铰接;所述的舱门通过舱门控制组件、第一钢丝绳控制其开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初始状态时,所述的第一连杆与驱动块装配一端位于最低端、另一端位于最高端,所述的装配块位于最高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转轴与第一铰接块之间还设有扭簧,所述的扭簧用于使舱门产生转向立板的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舱门底部设有驱动部分,第一钢丝绳穿过驱动部分后与设置在驱动部分上的第一导向轮贴紧装配,所述的第一导向轮通过第二销轴与驱动部分可转动装配;

所述的第一钢丝绳与驱动部分装配固定,所述的第一钢丝绳一端经过第一导向轴、第二导向轮、第三导向轴后与连接轴体连接固定,且所述的第一钢丝绳与第一导向轴、第二导向轮、第三导向轴压紧固定;

所述的连接轴体设置在连接轴上,所述的连接轴与发条弹簧的内轴装配固定,所述的内轴与发条弹簧最内端连接固定,发条弹簧最外端与发条弹簧的外壳连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三导向轴上设有与第一钢丝绳配合的轴槽,第一导向轴结构与第三导向轴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三导向轴、连接轴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板可转动装配,所述的第一安装板与底板装配固定;

所述的第一导向轴两端分别与第二安装板可转动装配,所述的第二安装板固定在底板上;第一钢丝绳另一端穿过舱门控制组件后与连接轴体连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舱门控制组件,包括,上限位板、下导向块、驱动组件,所述的上限位板内侧设有导向面、封闭端;

所述的下导向块底部设有第二导向轮且下导向块上设有驱动导向槽,所述的驱动导向槽内侧两个长度方向上的侧面上分别设有驱动导向滑槽;

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上压块,所述的上压块与导向杆顶部连接固定,所述的导向杆底部穿过驱动壳后与第二封环可滑动装配;

所述的导向杆装入驱动壳的内壳中的部分上设有第一封环,所述的第一封环与导向杆装配固定,且所述的第一封环、第二封环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的下导向块与导向杆正对处设有使导向杆可穿过的导向孔;

所述的第二封环与驱动壳装配固定,所述的驱动壳外侧还设有导向条,所述的导向条与驱动导向滑槽可滑动装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上压块上设有压缩斜面,所述的压缩斜面由推板端向舱门端倾斜向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上压块顶部进入第二导向槽,所述的第二导向块可驱动驱动组件向舱门方向移动;

所述的第一钢丝绳另一端穿过驱动壳、下导向块后与连接轴体连接固定;所述的第一钢丝绳与驱动壳装配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导向杆底部设置第二让位槽,所述的第二让位槽两侧为导向杆部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动力组件,所述的动力组件,包括,第二钢丝绳,所述的第二钢丝绳一端与推板连接固定,另一端与第二轴体连接固定且缠绕在第二轴体上,所述的第二轴体上还设有两个隔环,两个隔环与第二轴体共同构成绕线轮;

所述的第二轴体上还设有第三齿轮,且所述的第五轴体两端分别与侧板可转动装配;

所述的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的第四齿轮装配在第三轴体上,所述的第三轴体两端分别与侧板可转动装配;

所述的第四齿轮与齿轮部分啮合传动,所述的齿轮部分为设置在第四轴体上的齿轮;

所述的第四轴体两端分别与侧板可转动装配,且第四轴体一端穿过侧板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的装配块与第四轴体可转动装配,侧板在与第四轴体装配处分别设有调整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四轴体靠近侧板处设有第一拉环,所述的第一拉环与第四轴体可转动装配,所述的第一拉环底部与第一拉簧顶部连接固定,所述的第一拉簧底部与第一固定块连接固定,所述的第一固定块与侧板连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四轴体一端穿出调整槽,且穿出端上安装有第二拉环,所述的第二拉环与第四轴体可转动装配,第二拉环与第二拉簧底部连接固定,第二拉簧顶部与第二固定块连接固定,第二固定块与侧板连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二轴体一端穿出侧板且穿出端与第二齿轮装配固定;

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传动,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一轴体一端,所述的第一轴体两端分别与侧板可转动装配,所述的第一轴体位于两块侧板之间的部分上分别与两块夹板通过螺纹旋合装配;两块夹板与第一轴体旋合的螺纹旋向相反;

所述的夹板上设有滑槽,所述的滑槽与导向板可滑动装配,所述的导向板两端分别与侧板连接固定;所述的侧板底部与底侧板装配固定,电动推杆固定在底侧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实现舱门、推板的自动复位,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且效率较高。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钢丝绳驱动舱门开关,可有效防止舱门碰撞,可提高舱门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通过纯机械结构实现了开关组件的开关控制、推板复位、舱门开关,由于没有传感器的使用,其寿命较长、稳定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立方星发射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立方星发射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F1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立方星发射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立方星发射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立方星发射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立方星发射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F2处放大图。

图9是图7中F3处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立方星发射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立方星发射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的开关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立方星发射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的开关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立方星发射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立方星发射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立方星发射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立方星发射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立方星发射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立方星发射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F4处放大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立方星发射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中F5处放大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立方星发射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立方星发射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的开关组件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23,一种立方星发射装置,包括,两块立板110,所述的立板 110固定在底板120上,所述的底板120上设有第二导向槽124;

所述的立板110内侧设有两块导向板111,两块导向板111之间为第一导向槽112,所述的第一导向槽112与推板810上的第一导向块811可滑动装配;

所述的推板810底部设有第二导向块812,所述的第二导向块812与第二导向槽124可滑动装配;

所述的第二导向槽124未贯穿底板120,所述的推板810一端面与推力弹簧 820一端连接固定,所述的推力弹簧820另一端与后板140连接固定,所述的后板140与两块立板110装配固定,所述的立板110、后板140顶部均与顶板130 装配固定;

所述的顶板130上还设有两块导向隔板150,两块导向隔板150之间设有驱动槽101,所述的导向隔板150上设有压板160,螺栓311穿过压板160与导向隔板150装配固定,所述的螺栓311与压板160之间设有压紧弹簧312,所述的压紧弹簧312用于产生使压板向导向隔板150压紧的力;

所述的压板160底面设有开关板161,所述的开关板161至少有两个且分别位于舱门200、压力弹簧820全部压紧时推板810左侧(图7为准),初始状态时,所述的开关板161用于防止舱门打开或推板向左移动;

所述的压板160属于开关组件,所述的开关组件还包括驱动块360,所述的驱动块360两侧上设有导向轴361,所述的导向轴361与导向滑槽371可滑动装配,所述的导向滑槽371设置在升降导向板370上,所述的升降导向板370与压板160底面连接固定;

所述的驱动块360上还设有连接块362,所述的连接块362通过第一连接销 331与第一连杆330一端铰接,所述的升降导向板370有两块且分别靠近驱动槽两侧的导向隔板150;

所述的第一连杆330另一端装入第二连杆340的让位槽341中,所述的第二连杆340另一端与装配块672连接固定,所述的装配块672与电动推杆670 的伸缩轴671一端连接固定;

所述的顶板130上设有着力块350,所述的着力块350与第一连杆330铰接,所述的第一连杆330通过着力块构成杠杆结构;

初始状态时,所述的第一连杆330与驱动块装配一端位于最低端、另一端位于最高端(与让位槽内侧顶面贴紧),所述的装配块672位于最高点。需要打开开关板161时,电动推杆670通过伸缩轴671带动装配块672下降,第二连杆340带动第一连杆330一端下降,第一连杆位于驱动块一端通过着力块向上转动,此时,导向轴361会在导向滑槽371中滑动以抵消驱动块在导向滑槽371 长度方向上的位移,同时,驱动块还带动压板160上升,直到开关板161脱离舱门200、推板810。此时,开关组件处于打开状态。

所述的底板120位于舱门一端上还设有第一铰接块123,两个第一铰接块 123之间形成铰接槽,所述的铰接槽与设置在舱门200上的第二铰接块210装配,转轴220穿过第一铰接块、第二铰接块将舱门200与底板120铰接;

所述的转轴220与第一铰接块之间还设有扭簧221,所述的扭簧用于使舱门产生转向立板110的力(关闭舱门方向);

所述的舱门200底部还设有驱动部分230,第一钢丝绳640穿过驱动部分 230后与设置在驱动部分230上的第一导向轮570贴紧装配,所述的第一导向轮 570通过第二销轴240与驱动部分230可转动装配;

所述的第一钢丝绳640与驱动部分装配固定,可以采用在第一钢丝绳640 位于驱动部分230两侧上设置卡紧凸起,从而通过两个卡紧凸起与驱动部分卡紧。

所述的第一钢丝绳一端经过第一导向轴540、第二导向轮701、第三导向轴 550后与连接轴体561连接固定,且所述的第一钢丝绳640与第一导向轴540、第二导向轮701、第三导向轴550压紧固定,所述的第三导向轴550上设有与第一钢丝绳640配合的轴槽551,第一导向轴540结构与第三导向轴相同;

所述的连接轴体561设置在连接轴560上,所述的连接轴560与发条弹簧 630的内轴装配固定,所述的内轴与发条弹簧630最内端连接固定,发条弹簧 630最外端与发条弹簧的外壳连接固定,当内轴转动时,发条弹簧会卷紧,从而存储势能;所述的连接轴560能够驱动内轴转动。

所述的第三导向轴、连接轴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板121可转动装配,所述的第一安装板121与底板装配固定;

所述的第一导向轴540两端分别与第二安装板122可转动装配,所述的第二安装板122固定在底板120上;

第一钢丝绳640另一端穿过舱门控制组件700后与连接轴体561连接固定;

所述的舱门控制组件700,包括,上限位板710、下导向块720、驱动组件 730,所述的上限位板710内侧设有导向面712、封闭端711;

所述的下导向块720底部设有第二导向轮701且下导向块720上设有驱动导向槽702,所述的驱动导向槽702内侧两个长度方向上的侧面上分别设有驱动导向滑槽721;

所述的驱动组件730,包括,上压块731,所述的上压块731与导向杆740 顶部连接固定,所述的导向杆740底部穿过驱动壳750后与第二封环762可滑动装配(导向杆740轴向上);

所述的导向杆740装入驱动壳750的内壳751中的部分上设有第一封环761,所述的第一封环761与导向杆740装配固定,且所述的第一封环、第二封环之间设有复位弹簧770,所述的下导向块720与导向杆740正对处设有使导向杆 740可穿过的导向孔722;

所述的第二封环762与驱动壳750装配固定,所述的驱动壳750外侧还设有导向条752,所述的导向条752与驱动导向滑槽721可滑动装配;

所述的上压块731上设有压缩斜面7311,所述的压缩斜面7311由推板端向舱门端倾斜向下;

所述的上压块731顶部进入第二导向槽124,所述的第二导向块812可以驱动驱动组件730向舱门方向移动;

所述的第一钢丝绳640另一端穿过驱动壳750、下导向块720后与连接轴体 561连接固定;

所述的第一钢丝绳与驱动壳装配固定,可以在第一钢丝绳与驱动壳装配的两端上设置卡紧凸起,通过卡紧凸起卡紧驱动壳。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导向杆740影响第一钢丝绳移动,可以在导向杆740 底部设置第二让位槽742,所述的第二让位槽742两侧为导向杆部分741。

当开关组件打开时,推板在推力弹簧的作用下向舱门移动,在此过程中推板会与上压块731右侧贴紧(图19为准)然后驱动驱动组件730向舱门方向移动,当上压块731的压缩斜面7311与导向面712接触时,上压块731会在导向面的作用下向下克服复位弹簧770的阻力向下移动,直到进入驱动导向槽中,此时,所述的上压块731顶面脱离第二导向槽124,第二导向板812不再与上压块731接触。而在此过程中,驱动壳会驱动第一钢丝绳640移动,第一钢丝绳 640驱动舱门200转动打开,同时,第一钢丝绳带动连接轴转动以使发条弹簧卷紧,存储势能。

在上压块731完全脱离第二导向槽124时,所述的舱门完全打开,且推板位于动力最大处(推力弹簧弹力峰值处),此时立方星被推板推出。然后发条弹簧释放势能,驱动连接轴560反向转动,从而反向带动第一钢丝绳移动,以将舱门重新封闭、驱动组件复位。这种设计就实现了舱门的自动开关,且在舱门完全打开时立方星才推出,可有效防止立方星与舱门发生碰撞,而发条弹簧带动复位的过程是缓慢的,且其需要一定时间间隔才会由卷紧状态开始松开,可有效防止舱门在立方星推出时关闭。

进一步地,为了使推板推出立方星后自动复位,可采用如下结构:

增加动力组件,所述的动力组件,包括,第二钢丝绳650,所述的第二钢丝绳一端与推板几何中心连接固定,另一端与第二轴体520连接固定且缠绕在第二轴体520上,所述的第二轴体520上还设有两个隔环450,两个隔环450与第二轴体520共同构成绕线轮;

所述的第二轴体520上还设有第三齿轮430,且所述的第五轴体450两端分别与侧板170可转动装配,所述的第二轴体520一端穿出侧板170且穿出端与第二齿轮装配固定;

所述的第三齿轮430与第四齿轮440啮合传动,所述的第四齿轮440装配在第三轴体530上,所述的第三轴体530两端分别与侧板170可转动装配;

所述的第四齿轮440与齿轮部分541啮合传动,所述的齿轮部分为设置在第四轴体540上的齿轮;

所述的第四轴体两端分别与侧板170可转动装配,且第四轴体540一端穿过侧板170与电机610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的电机610可以驱动第四轴体540 转动;

所述的装配块672与第四轴体540可转动装配,侧板170在与第四轴体540 装配处分别设有调整槽173,所述的调整槽173用于当第四轴体上下调整时其具有足够的空间。

所述的第四轴体540靠近侧板170处设有第一拉环461,所述的第一拉环 461与第四轴体540可转动装配,所述的第一拉环461底部与第一拉簧661顶部连接固定,所述的第一拉簧661底部与第一固定块171连接固定,所述的第一固定块171与侧板170连接固定;

所述的第四轴体540一端穿出调整槽173,且穿出端上安装有第二拉环462,所述的第二拉环462与第四轴体可转动装配,第二拉环462与第二拉簧662底部连接固定,第二拉簧顶部与第二固定块172连接固定,第二固定块172与侧板170连接固定;

这种设计主要是利用第二拉簧的拉力来平衡电机610的重量,所述的第一拉簧用于使第四轴体产生向下拉动的拉力。

使用时,电机带动第四轴体转动,齿轮部分541驱动第四齿轮440转动,第四齿轮驱动第三齿轮转动即可驱动第二轴体转动以将第二钢丝绳650缠绕在绕线轮上,从而拉动推板克服推力弹簧的弹力复位,直到推板达到最右端(图7 为准),此时第二钢丝绳650刚好达到最大缠绕长度;

需要推出立方星时,电动推杆670通过伸缩轴671带动装配块672下移以使齿轮部分541与第四齿轮440脱离,此时,推力弹簧会推动推板向舱门移动,同时带动第二轴体转动放线、驱动组件730移动,最后推出立方星。而装配块下移时,开关组件也同时打开。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在推板未复位时开关组件关闭,造成推板无法复位,可以采取如下结构:增加卡紧组件320,具体如下:

在第二连杆340上设置让位槽341,后板140外侧通过销钉322与卡块321 可转动装配,所述的卡块321有两块且两块卡块321之间为卡合槽323,所述的卡合槽323底部设有弧形的弹簧片324,所述的弹簧片324两端分别与卡块321 内侧连接固定,所述的卡块321顶部设有卡紧部分325,所述的卡紧部分325相互靠近端上设有由上至下、由外至内倾斜向下的第一卡合斜面3251;弹簧片324 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如弹性塑料、弹性金属片。

所述的卡合槽323正上方为第一连杆330,所述的第一连杆330与第一卡合斜面3251对应处设有第二卡合斜面331;

初始状态时卡合槽323宽度小于第一连杆330宽度。在第二连杆下拉带动第一连杆一端下压时,此端的第一连杆330装入卡合槽323中且通过卡紧部分 325卡紧防止其上翘,这样就可以防止推板未复位时开关组件关闭,而当推板复位后只需要解除卡紧部分325对第一连杆的限制,使第一连杆以着力块为中心上翘即可关闭开关组件(动力来源于压紧弹簧)。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自动化控制卡紧部分325解除对第一连杆的限制,可以采用如下结构:

第二齿轮420与第一齿轮410啮合传动,第一齿轮410安装在第一轴体510 一端,所述的第一轴体510两端分别与侧板170可转动装配,所述的第一轴体 510位于两块侧板170之间的部分上分别与两块夹板681通过螺纹旋合装配(第一轴体510位于两块侧板之间的部分上设有螺纹);

两块夹板681与第一轴体旋合的螺纹旋向相反;

所述的夹板681上设有滑槽6811,所述的滑槽6811与导向板690可滑动装配,所述的导向板690两端分别与侧板170连接固定;

所述的侧板170底部与底侧板180装配固定,所述的电动推杆670固定在底侧板180上。

在第二钢丝绳将推板810复位时,电动推杆670通过伸缩轴将装配块向上顶起使其复位,此时,第一连杆不动,让位槽向上移动,电机带动第二轴体转动,第二轴体通过第二钢丝绳驱动推板复位,同时第一轴体转动,两个夹板681 向第一轴体中间靠拢,当推板复位时,两个夹板681与卡块321底部卡紧(销钉下方),使得夹板681以销钉为中心转动从而接触对第一连杆的限制,使得开关组件关闭。

当推板复位时,推板会通过压缩斜面7311将上压板向下压从而使得推板能够通过上压板进入上压板右侧(图7为准)。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