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队无人机表演用坠水浮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9357发布日期:2018-12-28 19:02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编队无人机表演用坠水浮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编队无人机表演用坠水浮力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利用无人机在湖泊、海面等水面上进行航拍、表演等也越来越普遍。当无人机在水面上空表演飞行中如果遇到设备故障等问题,则无人机会坠落入水,无人机意外坠水后将会引起电路损坏,或者无人机会直接沉入水中,造成无人机不可挽救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编队无人机表演用坠水浮力装置,能够在无人机意外坠水时对无人机进行保护,以维持无人机的正常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编队无人机表演用坠水浮力装置,包括:机体、支架、浮力装置、浸水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支架的顶端设置于机体的底面上,浮力装置设置于机体的底端上,浸水传感器设置于支架上,且浸水传感器位于浮力装置的下方;浮力装置包括机械手、启动件、气囊以及储气瓶,其中储气瓶设有气阀,机械手与启动件的一端连接,启动件的另一端与气阀连接,气囊的进气口与储气瓶的出气口连接;控制器分别与浸水传感器以及机械手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收纳盒,收纳盒设置于机体的底端上,浮力装置设置于收纳盒上。

进一步地,收纳盒包括盒体以及盒盖,盒盖的一侧铰接于盒体上。

进一步地,盒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以及底板,其中第一侧板与第三侧板相对设置,第二侧板与第四侧板相对设置,气囊设置于盒体内且靠近第一侧板设置,储气瓶设置于盒体内,且气阀靠近第二侧板设置,机械手设置于第一侧板的外侧,启动件设置于第二侧板的外侧,机械手抵触设置于启动件的一端上,启动件的另一端与气阀铰接。

进一步地,盒盖的一侧铰接于第三侧板上,盒盖的另一侧可拆卸设置于盒体上。

进一步地,盒盖相对第二侧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扣件,启动件相对第一卡扣件的通孔位置设有第二卡扣件,第二卡扣件插设于第一卡扣件的通孔中以将盒盖的另一侧设置于盒体上。

进一步地,支架包括两个弯折段,两个弯折段相对设置且弯折段的顶端设置于机体的底面上,两个弯折段的底端向下延伸形成两个平直段,两个平直段的底端相向延伸形成一封闭段。

进一步地,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架相对设置,浮力装置位于两个支架之间。

进一步地,气囊在充满气体状态下呈十字形结构,气囊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支架所围成的空间。

进一步地,机体的顶端设有风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编队无人机表演用坠水浮力装置,包括有机体、支架、浮力装置、浸水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浮力装置包括机械手、启动件、气囊以及储气瓶,在无人机向水面坠落时,充满气体的气囊将无人机的机体撑起于水面上,能够避免无人机由于浸水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同时由于气囊的支撑,使得无人机不会沉入水中,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无人机意外坠水时对无人机进行保护,以维持无人机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编队无人机表演用坠水浮力装置在气囊未充气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编队无人机表演用坠水浮力装置在气囊未充气状态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编队无人机表演用坠水浮力装置中收纳盒与浮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编队无人机表演用坠水浮力装置在气囊充满气体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编队无人机表演用坠水浮力装置在气囊充满气体状态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编队无人机表演用坠水浮力装置包括:机体1、支架2、浮力装置3、浸水传感器4以及控制器(图未示)。

机体1具体可包括旋翼部11以及主体部12,旋翼部11设置于主体部12上,机体1的顶端即旋翼部11上设置有风叶5,风叶5的数量具体可为四个;控制器设置于主体部12内。支架2的顶端设置于机体1的底面上,支架2具体可设置于上述旋翼部11的底面,浮力装置3设置于机体1的底端上,浮力装置3具体设置于上述主体部12的底端上。浸水传感器4设置于支架2上,且浸水传感器4位于浮力装置3的下方。

本实施例的支架2包括两个弯折段21,两个弯折段21相对设置且弯折段21的顶端设置于机体1的底面上,两个弯折段21的底端向下延伸形成两个平直段22,两个平直段22的底端相向延伸形成一封闭段23。优选地,浸水传感器4设置于一平直段22的内侧且靠近平直段22的底端。上述支架2的数量具体为两个,两个支架2相对设置,浮力装置3位于两个支架2之间。

浮力装置3包括机械手31、启动件32、气囊33以及储气瓶34,其中储气瓶34设有气阀341,气阀341用于控制储气瓶34的出气口开关状态,机械手31与启动件32的一端连接,启动件32的另一端与气阀341连接,气囊33的进气口与储气瓶34的出气口连接;控制器分别与浸水传感器4以及机械手31连接。本实施例的启动件32具体可为启动梢等呈条状的部件。

本实施例还包括一收纳盒6,收纳盒6设置于机体1的底端上,浮力装置3设置于收纳盒6上。收纳盒6包括盒体61以及盒盖62,盒盖62的一侧铰接于盒体61上。盒体61包括第一侧板611、第二侧板612、第三侧板613、第四侧板614以及底板(未标示),其中第一侧板611与第三侧板613相对设置,第二侧板612与第四侧板614相对设置,气囊33设置于盒体61内且靠近第一侧板611设置,可以理解气囊33未充气状态时为位于该盒体61内,储气瓶34设置于盒体61内,具体地储气瓶34的底端可露出于盒体61,且气阀341靠近第二侧板612设置,机械手31设置于第一侧板611的外侧,启动件32设置于第二侧板612的外侧,机械手31抵触设置于启动件32的一端上,启动件32的另一端与气阀341铰接。

盒盖62的一侧铰接于第三侧板613上,盒盖62的另一侧可拆卸设置于盒体61上。盒盖62相对第二侧板612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扣件71,启动件32相对第一卡扣件71的通孔位置设有第二卡扣件72,第二侧板612相对第一卡扣件71设有第一插槽(未标示),第一卡扣件71插设于第一插槽中,同时第二卡扣件72插设于第一卡扣件71的通孔中以将盒盖62的另一侧设置于盒体61上,即通过第一卡扣件71与第二卡扣件72的配合实现盒盖62的另一侧可拆卸设置于盒体61上。此外为了实现盒盖62更好的扣合效果,本实施例的盒盖62相对第四侧板614的一侧还设有第三卡扣件73,第四侧板614上相应第三卡扣件73的位置设有第二插槽74,第三卡扣件73卡设于第二插槽74中。

应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编队无人机表演用坠水浮力装置实际上为无人机。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编队无人机表演用坠水浮力装置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在无人机正常飞行状态下,收纳盒6的盒盖62为闭合状态,盒盖62为覆盖设置于盒体61上,气囊33为未充气状态,气囊33为收纳于收纳盒6内;在无人机发生故障向水面坠落时,当设置于支架2上的浸水传感器4浸水后,浸水传感器4向控制器发送通知信号,控制器在收到浸水传感器4的通知信号后即向机械手31发送动作信号,机械手31即朝向启动件32的一端移动,在机械手31的推动下,启动件32朝向远离盒体61的方向移动,启动件32上的第二卡扣件72从盒盖62的第一卡扣件71上脱落,此时盒盖62打开,同时随着启动件32的移动,与启动件32的另一端铰接的气阀341打开,此时储气瓶34的出气口向气囊33内充气,本实施例的气囊33在充满气体状态下呈十字形结构,气囊33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支架2所围成的空间,充满气体的气囊33直接与水面接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编队无人机表演用坠水浮力装置包括有机体1、支架2、浮力装置3、浸水传感器4以及控制器,浮力装置3包括机械手31、启动件32、气囊33以及储气瓶34,在无人机向水面坠落时,充满气体的气囊33将无人机的机体1撑起于水面上,能够避免无人机由于浸水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同时由于气囊33的支撑,使得无人机不会沉入水中,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无人机意外坠水时对无人机进行保护,以维持无人机的正常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