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高海拔的油电混合多旋翼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2411发布日期:2019-10-13 01:13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应高海拔的油电混合多旋翼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应高海拔的油电混合多旋翼无人机。



背景技术:

由于无人机具有机动快速、使用成本低、维护使用简单等特点,因此在国内外已经广泛被运用,但目前的无人机遥感平台技术还有很多不足。其中,零下低温和高海拔就是其望而却步的一个难题。由于零下低温和高海拔,在常规活塞式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中汽油、空气混合气体较难被点燃,故在飞行过程中发动机工作不稳定经常会出现熄火现象。而为了保持无人机使用成本低这一技术特点,改用喷气式发动机必然是不现实的。

目前已知的小型飞行平台几乎只采用一种动力源进行飞行。有用油电形式的也是依靠太阳能供电,有其局限性。小型飞行器,特别是小型无人飞行器普遍采用小型内燃机。由燃烧的原理可以知道,要达到理想的燃烧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如温度、气压、相对湿度、燃料和空气密度比等。而小型的汽油机只能在特定环境下正常工作。但由于地球表面空气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变得稀薄,小型的汽油机没有增压设备,不能在高海拔空域工作,而使小型无人机的工作范围受限。同时内燃机工作的不稳定性,使无人机的运行存在很大的风险,对地面物体构成安全隐患。因此现有的适用于高海拔的无人机多为纯电动无人机、利用电机带动后螺旋或者升降旋翼等等,低海拔时用燃油发动机控制,高海拔时用电机控制。然后同样由于其高海拔的特性,现有一体式的无人机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使得运输显得不便,现有技术中仅仅是把固定翼设计的可拆卸,但是却忽略了尾部的水平尾翼。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应高海拔的油电混合多旋翼无人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适应高海拔的油电混合多旋翼无人机,包括安装有燃油发动机和电机的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的两侧均安装有固定翼和升降旋翼,无人机本体的后侧安装有尾翼和后推进旋翼,每个升降旋翼均与一个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后推进旋翼与燃油发动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尾翼包括设置于无人机本体两侧的两个水平尾翼,所述水平尾翼可拆卸的安装于无人机本体的后侧;所述无人机本体的后侧设置有大通槽,大通槽的中部设置有一个将大通槽分隔为两个小通槽的分隔块,两个水平尾翼的一端均分别滑动连接于一个小通槽内;所述水平尾翼的一端设置有凹槽,凹槽内活动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一侧啮合有齿条;所述分隔块的中部活动连接有与两个第一齿轮均啮合的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一个螺栓的一端同轴连接,螺栓的另一端穿设于无人机本体的下方,且螺栓与无人机本体螺纹连接;所述分隔块的两端均设置有分别与对应的齿条相配合固定的限位槽,齿条在对应的第一齿轮的带动下滑动连接于对应的限位槽内;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的直径。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凹槽分别连通水平尾翼滑入小通槽内的一端和水平尾翼朝向分隔块的一侧。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齿条设置于水平尾翼滑出时第一齿轮所对应的一侧。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两个水平尾翼的两侧均分别位于一个面上。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齿轮与一个轴承同轴固定连接,轴承的两端均活动连接于水平尾翼内,螺栓的另一端螺纹连接于轴承内。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轴承的下部设置有通孔,通孔的中心线与轴承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通孔的内径小于轴承的直径,螺栓贯穿所述通孔,且螺栓与通孔螺纹连接。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轴承的两端均设置有环形限位块,水平尾翼内设置有将环形限位块配合安装于内部的环形槽,通孔贯穿环形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在安装水平尾翼时,将水平尾翼加入小通槽内,位于凹槽内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接触,最终实现啮合,此时利用螺栓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齿条移动,齿条最终进入对应的限位槽内,将水平尾翼锁死,此时由于螺栓与无人机本体是螺纹连接的,螺纹不动也会随之控制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齿条不动,保证锁死的稳定性;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的直径,可以防止齿条在移动时与第二齿轮接触。本实用新型不仅适应于高海拔的飞行,而且水平尾翼可拆卸,便于运输和存放,适用于不同的地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尾翼部分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无人机本体;2-固定翼;3-升降旋翼;4-后推进旋翼;5-水平尾翼;6-分隔块;7-凹槽;8-第一齿轮;9-齿条10-第二齿轮;11-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以下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方式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一些例子中,由于一些实施方式属于现有或常规技术,因此并没有描述或没有详细的描述。

此外,本文中记载的技术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还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意合适的方式组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易于理解与本文提供的实施例有关的方法的步骤或操作顺序还可以改变。附图和实施例中的任何顺序仅仅用于说明用途,并不暗示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除非明确说明要求按照某一顺序。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在合理情况下(不构成自相矛盾的情况下),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适应高海拔的油电混合多旋翼无人机,包括安装有燃油发动机和电机的无人机本体1,所述无人机本体1的两侧均安装有固定翼2和升降旋翼3,无人机本体1的后侧安装有尾翼和后推进旋翼4,每个升降旋翼3均与一个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后推进旋翼4与燃油发动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尾翼包括设置于无人机本体1两侧的两个水平尾翼5,所述水平尾翼5可拆卸的安装于无人机本体1的后侧,如图1所示;所述无人机本体1的后侧设置有大通槽,大通槽的中部设置有一个将大通槽分隔为两个小通槽的分隔块6,具体的,分隔块与无人机本体是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水平尾翼5的一端均分别滑动连接于一个小通槽内;所述水平尾翼5的一端设置有凹槽7,凹槽7内活动连接有第一齿轮8,第一齿轮8的一侧啮合有齿条9;所述分隔块6的中部活动连接有与两个第一齿轮8均啮合的第二齿轮10,第二齿轮10与一个螺栓的一端同轴连接,螺栓的另一端穿设于无人机本体1的下方,且螺栓与无人机本体螺纹连接;所述分隔块6的两端均设置有分别与对应的齿条相配合固定的限位槽11,齿条9在对应的第一齿轮8的带动下滑动连接于对应的限位槽11内;所述第一齿轮8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10的直径,如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在安装水平尾翼时,将水平尾翼加入小通槽内,位于凹槽内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接触,最终实现啮合,此时利用螺栓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齿条移动,齿条最终进入对应的限位槽内,将水平尾翼锁死,此时由于螺栓与无人机本体是螺纹连接的,螺纹不动也会随之控制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齿条不动,保证锁死的稳定性;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的直径,可以防止齿条在移动时与第二齿轮接触。本实用新型不仅适应于高海拔的飞行,而且水平尾翼可拆卸,便于运输和存放,适用于不同的地区。

本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凹槽7分别连通水平尾翼5滑入小通槽内的一端和水平尾翼5朝向分隔块6的一侧,这样在水平尾翼5滑入小通槽内时就不会影响第一齿轮8和第二齿轮10的啮合。

本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齿条9设置于水平尾翼5滑出时第一齿轮8所对应的一侧,这样齿条9也不会有和第二齿轮10相接触的机会,同时齿条9的背面与凹槽7的内底面相接触,给予齿条9一个限位的作用,保证齿条9不会脱离与第一齿轮8的啮合,并可以精准的进入限位槽11内。

本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两个水平尾翼5的两侧均分别位于一个面上,这样在安装好两个水平尾翼5之后,不会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会使得两个水平尾翼5看起来像一个整体,不影响整体的美观。

本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二齿轮10与一个轴承同轴固定连接,轴承的两端均活动连接于水平尾翼5内,螺栓的另一端螺纹连接于轴承内,控制螺栓转动,螺栓带动轴承转动,轴承带动第二齿轮10转动,第二齿轮10带动第一齿轮8转动,第一齿轮8带动齿条9移动,从而实现齿条9滑入和滑出限位槽11,即实现水平尾翼5的固定和拆卸,同时螺栓也会因为第二齿轮10在上下位置上的限位保持稳定性,从而确保不会出现螺栓意外滑落的现象。

本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轴承的下部设置有通孔,通孔的中心线与轴承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通孔的内径小于轴承的直径,螺栓贯穿所述通孔,且螺栓与通孔螺纹连接,这样可以加强螺栓的稳定性,同时通孔的内径小于轴承的直径,保证轴承不会进入通孔内,也可以保证第二齿轮10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轴承的两端均设置有环形限位块,水平尾翼5内设置有将环形限位块配合安装于内部的环形槽,通孔贯穿环形槽,即最终轴承的两端的直径大于中部直径,两端均为T型件状的结构,此时两端配合设置于环形槽内,既可以给予轴承支撑,又可以给予轴承限位,进一步保证了轴承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