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航拍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85698发布日期:2020-01-03 09:28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机航拍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无人机航拍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母机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可在无线电遥控下像普通飞机一样起飞或用助推火箭发射升空,也可由母机带到空中投放飞行。回收时,可用与普通飞机着陆过程一样的方式自动着陆,也可通过遥控用降落伞或拦网回收。可反复使用多次。广泛用于空中侦察、监视、通信、反潜、电子干扰等。

现有的无人机在其下方设置有橡胶结构,从而来保护无人机在降落的时候能起到减压的目的。

但是,由于无人机飞行的距离较为的远,同时飞行的时间较长,当出现断电的时候可能无人机的高度较大,而橡胶垫的可形变能力有限,从而在坠机时异出现无人机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机航拍用保护装置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由于无人机飞行的距离较为的远,同时飞行的时间较长,当出现断电的时候可能无人机的高度较大,而橡胶垫的可形变能力有限,从而在坠机时异出现无人机的损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航拍用保护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呈圆形设置其中部十字交叉设置有两根第一支撑杆,两根所述第一支撑杆下方旋转对称设置有辅助升降螺旋桨,两根所述第一支撑杆中部设有第一升降结构,所述第一升降结构上方设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外侧旋转对称设置有四个第一驱动电机,四个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轴连接第一升降螺旋桨;所述机架下方设有第一减震结构,其侧边设有多个第一滑槽,多个所述第一滑槽内可拆卸多个第二减震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升降结构包括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下方可拆卸连接于两根所述第一支撑杆中部,所述第一伸缩杆上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中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减震板,多个所述第一减震板下方均对称设有两根第二伸缩杆,两根所述第二伸缩杆可拆卸连接所述机架,两根所述第二伸缩杆之间,所述第一减震板上设有第一伸缩结构,所述机架上对应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伸缩结构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内侧。

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减震板均包括泡沫层和结构层,所述泡沫层位于所述第一减震板的最下方,且所述泡沫层下方对称设有多个半弧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结构包括两个第一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侧均设有第三滑槽,两个所述第三滑槽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中部螺旋连接第一丝杆,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第一槽型板,所述第一槽型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滑槽,且所述第一槽型板上方的第二滑槽内设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轴连接所述一丝杆,且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一支撑板均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槽型板。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均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槽型板内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外侧上方对呈设有两个转动轴,两个所述转动轴对应连接挡板,所述挡板挤压连接所述第一滑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减震结构包括多个充气袋,所述充气袋分别可拆卸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一滑槽内,且所述机架上方对应设有多个第一导气管,多个所述第一导气管对应连接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二导气管对应连接正负两用气泵,所述正负两用气泵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且所述第一导气管上均设有电子阀,所述机架下方对应设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感应连接所述电子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首先,通过在支撑架的中部设置有十字交叉的两根第一支撑杆,通过两根第一支撑杆上设有第一升降结构来调节多个第一升降螺旋桨的高度,然后在第一驱动电机的作用下,在多个辅助升降螺旋桨转动的情况下来实现无人机的升降和调节。

然后,通过机架下方设置有多个第一减震结构利用第一减震结构来实现垂直方向上的减震,然后机架的侧边设置有第二减震结构,通过第二减震结构来实现侧边的减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机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减震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减震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第一支撑杆,12-辅助升降螺旋桨,13-第一滑槽,131-转动轴,132-挡板,14-第二滑槽,2-第一升降结构,21-第一伸缩杆,3-第一固定座,31-第一驱动电机,32-第一升降螺旋桨,4-第一减震结构,41-第一减震板,411-泡沫层,412-结构层,413-半弧槽,42-第二伸缩杆,43-第一伸缩结构,431-第一连接板,432-第三滑槽,433-第一支撑板,434-第一丝杆,435-第一槽型板,436-第二驱动电机,437-第一弹簧,5-第二减震结构,51-充气袋,52-第一导气管,53-第二导气管,54-正负两用气泵,55-电子阀,56-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实施例,请参照图1-5,一种无人机航拍用保护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呈圆形设置,其中部十字交叉设置有两根第一支撑杆11,两根所述第一支撑杆11下方旋转对称设置有辅助升降螺旋桨12,两根所述第一支撑杆11中部设有第一升降结构2,所述第一升降结构2上方设有第一固定座3,所述第一固定座3外侧旋转对称设置有四个第一驱动电机31,四个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1驱动轴连接第一升降螺旋桨32;所述机架1下方设有第一减震结构4,其侧边设有多个第一滑槽13,多个所述第一滑槽13内可拆卸多个第二减震结构5。

实施例,请参照图1-2,所述第一升降结构2包括第一伸缩杆21,所述第一伸缩杆21下方可拆卸连接于两根所述第一支撑杆11中部,所述第一伸缩杆21上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座3中部。

实施例,请参照图2-3,所述第一减震结构4包括多个第一减震板41,多个所述第一减震板41下方均对称设有两根第二伸缩杆42,两根所述第二伸缩杆42可拆卸连接所述机架1,两根所述第二伸缩杆42之间,所述第一减震板41上设有第一伸缩结构43,所述机架1上对应设有第二滑槽14,所述第一伸缩结构43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14内侧。

实施例,请参照图2-3,多个所述第一减震板41均包括泡沫层411和结构层412,所述泡沫层411位于所述第一减震板的最下方,且所述泡沫层411下方对称设有多个半弧槽413。

实施例,请参照图2-3,所述第一伸缩结构43包括两个第一连接板431,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431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431相对侧均设有第三滑槽432,两个所述第三滑槽432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板433,所述第一支撑板433中部螺旋连接第一丝杆434,所述第二滑槽14内设有第一槽型板435,所述第一槽型板435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滑槽14,且所述第一槽型板435上方的第二滑槽14内设有第二驱动电机436,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36驱动轴连接所述一丝杆434,且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431和所述第一支撑板433均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槽型板435内口。

实施例,请参照图2-3,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431一端均设有第一弹簧437,所述第一弹簧437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槽型板435内口。

实施例,请参照图4,所述第一滑槽13外侧上方对呈设有两个转动轴131,两个所述转动轴131对应连接挡板132,所述挡板132挤压连接所述第一滑槽13。

实施例,请参照图5,所述第二减震结构5包括多个充气袋51,所述充气袋51分别可拆卸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一滑槽13内,且所述机架1上方对应设有多个第一导气管52,多个所述第一导气管52对应连接第二导气管53,所述第二导气管53对应连接正负两用气泵54,所述正负两用气泵54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3,且所述第一导气管52上均设有电子阀55,所述机架1下方对应设有感应器56,所述感应器56感应连接所述电子阀55。

操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首先通过在支撑架的中部设置有十字交叉的两根第一支撑杆,通过两根第一支撑杆上设有第一升降结构来调节多个第一升降螺旋桨的高度,然后在第一驱动电机的作用下,在多个辅助升降螺旋桨转动的情况下来实现无人机的升降和调节。

其次,通过设置有第一减震板,而第一减震板包括泡沫层和结构层,而泡沫层上设有多个半弧槽,进而达到第一减压的目的。

然后由于第一减震板上方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伸缩杆,利用两个第二伸缩杆可拆卸连接第一槽型板,并且,两个第一连接板内侧设有第三滑槽,第一支撑板滑动连接第三滑槽,且第三滑槽中部转动连接第一丝杆,而第一丝杆一端设有第二驱动电机,从而当第一丝杆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至一定位置后第一减震板医用第一支撑板可滑动连接第三滑槽进行滑动减震。

当机架下方的感应器感应到水时,正负压两用气泵进行迅速充气,使得机架四周的充气袋鼓起,加大浮力,以至于无人机不会落入水中。

且本发明中当蓄电池进入指定保护电压时,第一驱动电机停止转动,第二驱动电机和正负压两用气泵对应启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说明示例,无论从哪一点来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都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