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烘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17265发布日期:2022-09-23 21:33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航空烘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航空烘箱。


背景技术:

2.航空烘箱是一种给复合物航空制件进行加温检测的测试设备,在现有技术中,烘箱往往放置于地面进行检测,由于其体积较大,会占用相当部分的试验场地,并且现有的航空烘箱在检测其内部的航空制件的加热温度时,需要额外打开烘箱并使用测温枪测量温度,使得测温操作过程繁杂不便,不利于观察,也影响整个测试过程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航空烘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航空烘箱占地面积大,测温不便的问题。
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航空烘箱,包括:
6.箱体,所述箱体开设有用于放置被测航空制件的检测腔且所述检测腔开口朝下设置,所述检测腔内设置有加热件和测温件,所述加热件用于给所述检测腔加热,所述测温件测量所述被测航空制件的加热温度;
7.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箱体,所述升降装置的另一端连接外部连接端,所述升降装置能够控制所述箱体升降;
8.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测温件和所述升降装置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能够接收并显示所述测温件测得的所述加热温度数据,且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升降装置以控制所述箱体升降。
9.可选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收放轴和升降绳索,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外部连接端连接,所述收放轴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升降绳索的第一端绕设于所述收放轴上且所述升降绳索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收放轴,所述升降绳索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箱体,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电机通讯连接,且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驱动电机转动并带动所述收放轴同步转动以对所述升降绳索进行收放以控制所述箱体升降。
10.可选地,所述升降绳索的第二端设置有升降吊钩,所述箱体上对应设置有升降吊耳,所述升降吊钩穿设所述升降吊耳以连接所述箱体。
11.可选地,所述升降绳索与升降吊耳的数量均对应设置有多个,所述收放轴上开设有与所述升降绳索数量相匹配的收放槽,每个所述升降绳索的第一端均绕设于对应的所述收放槽上且每个所述升降绳索的第一端均与对应的所述收放槽连接,每个所述升降绳索的第二端均设置有所述升降吊钩,且每个所述升降绳索第二端的所述升降吊钩均穿设对应的所述升降吊耳。
12.可选地,所述箱体相对的两个侧板上均设置有多个所述升降吊耳,且每个所述侧板上的多个所述升降吊耳均匀间隔分布。
13.可选地,还包括防坠装置,所述防坠装置设置为防坠器,所述防坠器包括主体和防坠绳索,所述主体连接所述外部连接端,所述防坠绳索的第一端活动收放于所述主体,所述防坠绳索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箱体,所述主体能够对所述防坠绳索进行收紧以防止所述箱体快速坠落。
14.可选地,所述防坠绳索的第二端设置有防坠连接环,所述箱体上对应设置有防坠吊耳,所述防坠连接环穿设所述防坠吊耳以连接所述箱体。
15.可选地,所述控制器包括:
16.升降控制模块,与所述升降装置通讯连接,所述升降控制模块能够控制所述升降装置以控制所述箱体升降;
17.数据测量模块,与所述测温件通讯连接,所述数据测量模块能够接收所述测温件测得的所述加热温度数据;
18.显示模块,与所述数据测量模块通讯连接,所述显示模块能够接收并显示所述数据测量模块测得的所述加热温度数据。
19.可选地,所述数据测量模块还能计算所述被测航空制件的加热时间数据,且所述显示模块能够接收并显示所述加热时间数据。
20.可选地,所述控制器包括:
21.上升键,与所述升降控制模块通讯连接,所述上升键能够控制所述升降控制模块以使所述升降装置控制所述箱体上升;
22.下降键,与所述升降控制模块通讯连接,所述下降键能够控制所述升降控制模块以使所述升降装置控制所述箱体下降。
23.有益效果: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航空烘箱,箱体开设有用于放置被测航空制件的检测腔,检测腔内设置有加热件和测温件,测温件测量被测航空制件的加热温度,并且通过设置升降装置,能够对箱体进行升降工作,当试验场地用地紧张时可以将箱体升起,避免占用过多试验场地,并且通过设置控制器,控制器与测温件和升降装置通讯连接,控制器能够控制升降装置以控制箱体升降,使箱体的升降过程自动化、高效化,此外控制器还能够接收并显示测温件测得的加热温度数据,使测试人员能够快速直观地观察到测试数据,避免再去将箱体打开并使用测温枪去测量数据,操作过程简单,观察方便,能够进一步提升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航空烘箱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于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防坠器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本实用新型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30.图中:
31.100、箱体;110、升降吊耳;120、防坠吊耳;
32.200、升降装置;210、驱动电机;220、收放轴;221、收放槽;230、升降绳索;240、升降吊钩;
33.300、控制器;310、显示模块;320、上升键;330、下降键;340、急停键;400、防坠器;410、主体;420、防坠绳索;430、防坠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7.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3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航空烘箱,参照图1所示,航空烘箱包括箱体100、升降装置200和控制器300,其中箱体100开设有用于放置被测航空制件的检测腔,检测腔内设置有加热件和测温件,加热件用于给检测腔加热,测温件能够置于被测航空制件的表面以测量被测航空制件的加热温度;升降装置200的一端连接箱体100,升降装置200的另一端连接外部连接端,升降装置200能够控制箱体100升降;控制器300与被测航空制件和升降装置200通讯连接,控制器300能够接收并显示测温件测得的加热温度数据,且控制器300能够控制升降装置200以控制箱体升降。此外,通讯连接包括但不限于近距离蓝牙连接、红外线连接以及有线连接。
39.于本实施例中,箱体100内开设有用于放置被测航空制件的检测腔,检测腔内设置有加热件和测温件,加热件能够给检测腔加热并为被测航空制件提供加热环境,测温件能够置于被测航空制件的表面以检测被测航空制件的加热温度,通过设置升降装置200,能够对箱体100进行升降工作。具体地,箱体100上的容纳腔开口朝下设置,当对被测航空制件进行检测时,将被测航空制件放置在容纳腔下方的地面上,随后升降装置200控制箱体100下降,使箱体100上的容纳腔能够罩设在被测航空制件上,容纳腔和底面能够共同组成被测航空制件的测试空间,随后控制加热件给容纳箱加热,为被测航空制件提供加热环境,从而能够进行各项参数的检测工作,当测试完毕后,控制升降装置200再将箱体100升起,随后再将地面上的被测航空制件取走以完成整个测试过程。在一般情况下,箱体100可以一直置于地
面,而当试验场地出现用地紧张时,通过控制升降装置200可以将箱体100升起,避免占用过多的试验场地,并且通过设置控制器300,控制器300与测温件和升降装置200通讯连接,控制器300能够控制升降装置200以控制箱体100升降,使箱体100的升降过程自动化、高效化,此外控制器300还能够接收并显示测温件测得的加热温度数据,使测试人员能够快速直观地观察到测试数据,避免再去将箱体100打开并使用测温枪去监测数据,操作过程简单,观察方便,能够进一步提升测试效率。
40.于本实施例中,箱体100的材料优选设置为隔热材料,从而满足箱体100的阻燃要求。加热件优选设置为电热器,并配备送风马达、风轮等设备进行循环加热及通风循环工作。测温件优选设置为热感电偶,热感电偶置于检测腔内并与检测腔活动连接,当进行测温工作时,热感电偶能够直接置于被测航空制件的表面,进而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被测航空制件的加热温度。
41.于本实施例中,控制器300包括升降控制模块、数据测量模块和显示模块310,其中升降控制模块与升降装置通讯连接,升降控制模块能够控制升降装置200以控制箱体100升降,数据测量模块与测温件通讯连接,数据测量模块能够接收测温件测得的加热温度数据,显示模块310与数据测量模块通讯连接,显示模块310能够接收并显示数据测量模块测得的加热温度数据。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控制模块专门用于控制升降装置200的升降,数据测量模块专门用于接收测温件所测得的加热温度数据,显示模块310则用于将所接受的加热温度数据进行显示,以便测试人员能够快速直观地观察。
42.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5所示,控制器300包括上升键320和下降键330,其中上升键320与升降控制模块通讯连接,上升键320能够控制升降控制模块以使升降装置200控制箱体100上升,下降键330与升降控制模块通讯连接,下降键330能够控制升降控制模块与使升降装置200控制箱体100下降。具体地,当检测人员按压上升键320时,上升键320能够向升降控制模块发送上升信号,升降控制模块在接收到上升信号后能够控制升降装置200以控制箱体100上升;当检测人员按压下降键330时,下降键330能够向升降控制模块发送下降信号,升降控制模块在接收到下降信号后能够控制升降装置200以控制箱体100下降。
43.进一步地,控制器300还包括急停键340,急停键340与升降控制模块通讯连接,当升降装置200控制箱体100的升降过程出现异常时,检测人员可以按压急停键340,急停键340能够向升降控制模块发送紧急停止的信号,升降控制模块在接收到紧急停止的信号后能够控制升降装置200立即停止工作,以避免试验过程发生意外情况。
44.于本实施例中,数据测量模块能够计算被测航空制件的加热时间数据,且显示模块310能够接收并显示加热时间数据。具体地,当箱体100开始对被测航空制件进行加热工作时,数据测量模块能够记录加热工作开始的时间节点,随后在加热件对被测航空制件进行加热的过程中,测温件能够将被测航空制件的加热温度实时发送至数据测量模块,过程中数据测量模块能够实时记录每个加热温度节点所对应的时间节点,当测温件测得被测航空制件的加热温度达到目标值时,数据测量模块在接收到该目标值的加热温度数据后对应生成与该目标值的加热温度数据相对应的加热时间,从而给测试人员进行更加全面的数据反馈。
45.进一步地,数据测量模块能够将各个时间节点和与各时间节点所对应的加热温度数据整合并生成加热温度曲线并显示在显示模块310上,进而能够更加清晰明了的给测试
人员精确反馈出加热温度数据和对应时间节点的关系。进一步地,数据测量模块能够对所接收的加热温度数据以及所对应的时间节点数据进行储存,进而方便操作人员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输出和拷贝。
46.于本实施例中,数据测量模块接收加热温度数据、计算时间节点数据、生成加热时间曲线以及储存和输出上述数据的具体原理及过程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47.于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所示,升降装置200包括驱动电机210、收放轴220和升降绳索230,驱动电机210与外部连接端连接,收放轴220与驱动电机210的输出轴连接,升降绳索230的第一端绕设于收放轴220上且升降绳索230的第一端连接收放轴220,升降绳索230的第二端连接箱体100,控制器300与驱动电机210通讯连接,控制器300能够控制驱动电机210转动并带动收放轴220同步转动以对升降绳索230进行收放以控制箱体100升降。
48.于本实施例中,与驱动电机210连接的外部连接端为悬梁、悬臂等悬挂端,相当于驱动电机210悬挂在悬挂端上,驱动电机210、收放轴220和升降绳索230共同组成卷扬机结构,进而对箱体100进行可靠吊取。具体地,控制器300中的升降控制模块与驱动电机210通讯连接,当测试人员按压上升键320时,如上文所述,升降控制模块能够接收到上升信号,随后升降控制模块向驱动电机210发送正转信号,驱动电机210接收到正转信号后,驱动其输出轴正转,从而带动收放轴220同步正转,从而逐渐将升降绳索230逐渐收卷于收放轴220上,进而控制箱体100进行上升动作;当测试人员按压下降键330时,如上文所述,升降控制模块能够接收到下降信号,随后升降控制模块向驱动电机210发送反转信号,驱动电机210接收到反转信号后,驱动其输出轴反转,从而带动收放轴220同步反转,从而逐渐将卷收于收放轴220上的升降绳索230逐渐下放,进而控制箱体100进行下降动作。升降绳索230优选设置为钢丝绳索,进而能够具备足够的牵拉强度。
49.进一步地,升降绳索230的第二端设置有升降吊钩240,箱体100上对应设置有升降吊耳110,升降吊钩240穿设升降吊耳110以连接箱体100。于本实施例中,升降吊钩240与升降吊耳110吊装连接的方式,即能够保证可以有效可靠地吊住箱体100,还能够实现箱体100与升降装置200之间方便快捷的拆装工作,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此外,升降吊耳110与箱体100可拆卸连接,升降吊耳110与箱体100卡拆卸连接的形式可以是螺接,也可以是其他方式的,在此不做过多限定。本实施例不以此为限,还可以通过在升降绳索230第二端设置夹具的方式夹取箱体100等其他方式实现对箱体100的连接,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50.进一步地,升降绳索230与升降吊耳110的数量均对应设置有多个,收放轴220上开设有与升降绳索230数量相匹配的收放槽221,每个升降绳索230的第一端均绕设于对应的收放槽221上且每个升降绳索230的第一端均与对应的收放槽221连接,每个升降绳索230的第二端均设置有升降吊钩240,且每个升降绳索230的第二端的升降吊钩240均穿设对应的升降吊耳110。
5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升降绳索230和升降吊耳110,例如可以设置四个升降吊耳110,分别布置在箱体100的四个角端,每个升降吊耳110往上连接的升降绳索230通过连接在外部连接端的转向环实现升降绳索230垂直向和水平向的转换,以确保每个升降绳索230上连接的升降吊钩240都能穿设对应的升降吊耳110以进行连接,从而进一步增强升降装置200连接箱体100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且通过在收放轴220上开设有与升降绳索230数量相匹配的收放槽221,收放槽221给升降绳索230提供了有效的卷放空间,每个升降
绳索230的第一端均绕设于对应的收放槽221上且每个升降绳索230的第一端均与对应的收放槽221连接,这样的设置通过设置一个收放轴220,并配备一台驱动电机210即可实现对多个升降绳索230的同步升降工作,无需在对应多条升降绳索230再单独配备驱动电机210和收放轴220,进一步降低生产升本。
52.进一步地,箱体100相对的两个侧板上均设置有多个升降吊耳110,且每个侧板上的多个升降吊耳110均匀间隔分布。
5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参照图1所示,箱体100相对的两个侧板均通过升降装置200与悬挂端连接,箱体100相对的两个侧板上设置有三个均匀间隔分布的升降吊耳110,且对应侧的升降装置200设置有三个与该侧侧板上的升降吊耳110一一对应的升降绳索230,且每个升降绳索230的第二端的升降吊钩240均穿设对应的升降吊耳110。
54.于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图4所示,还包括防坠装置,防坠装置的一端连接外部连接端,防坠装置的另一端连接箱体100,防坠装置能够防止箱体100快速坠落。通过设置防坠装置,能够在升降装置故障以失去对箱体100的牵拉作用或者升降装置200控制箱体100的下降速度过快时防止箱体100快速坠落,进而降低箱体100意外坠楼的风险,也进一步降低安全隐患。
55.具体地,防坠装置设置为防坠器400,防坠器400包括主体410和防坠绳索420,主体410连接外部连接端,防坠绳索420的第一端活动收放于主体410,防坠绳索420的第二端连接箱体100,主体410能够对防坠绳索420进行收紧以防止箱体100快速坠落。于本实施例中,当升降装置200对箱体100进行正常的升降操作时,在升降绳索230收放于收放轴220的同时,防坠绳索420也同步收放于主体410,当升降装置200出现故障以失去对箱体100的牵拉作用或者升降装置200控制箱体100的下降速度过快时,主体410能够对防坠绳索420进行有效收紧,进而将箱体100的下降速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避免箱体100快速坠落。于本实施例中,当箱体100的下落速度≥1m/s时,防坠器400的主体410开始对防坠绳索420进行收紧工作,防坠器400的主体410控制防坠绳索420收紧的具体原理及过程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56.进一步地,防坠绳索420的第二端设置有防坠连接环430,箱体100上对应设置有防坠吊耳120,防坠连接环430穿设防坠吊耳120以连接箱体。具体地,防坠连接环430包括c形主环体和连接头,c形主环体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头的两端可拆卸连接,在与箱体100进行连接时,将防坠连接环430的c形主环体穿设于防坠吊耳120后,将连接头的两端与c形主环体对应的两端进行连接,即c形主环体和连接头在连接后能够组成封闭的完成环体,进而能够与防坠吊耳120之间进行可靠牢固地连接,进而可以有效可靠地吊住箱体100,也能实现箱体100与升降装置200之间方便快捷的拆装工作。c形主环体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头的两端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以是螺接,也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在此不做过多限定。本实施例不以此为限,还可以通过在防坠绳索420第二端设置吊钩或夹具的方式夹取箱体100等其他方式实现对箱体100的连接,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57.进一步地,箱体100相对的两端均设置有多个防坠器400,且箱体100每侧的多个防坠器400均匀间隔分布。优选地,箱体100的每侧均设置有2个防坠器400,进而保证防坠器400能够可靠有效地吊住箱体100。
58.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
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