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空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896368阅读:来源:国知局
102、织物层103、基底层104、高阻隔层105及焊接层106。防老化层101的材料为含耐质量分数为2-4% ZnO和质量分数为
3.5-5%的热塑性聚氨酯,厚度为20-30微米;胶层102的材料为热熔的聚氨酯胶黏剂或者涂层的聚氨酯胶黏剂,厚度为20-30微米;织物层103的材料为涤纶纤维、芳纶纤维或者其他高强纤维,厚度为90-140微米;基底层104的材料为热塑性聚氨酯,厚度为20-30微米;高阻隔层105的材料为含有质量分数为1.5-2.5%粒径尺寸为20-50纳米的Si02纳米颗粒的聚乙烯醇,厚度为1-3微米。焊接层106的材料为热塑性聚氨酯,厚度为20-30微米,各层之间通过涂覆、干式贴合工艺结合成一整体。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囊体本体110的多层结构的最外侧或该多层结构的任意相邻两层之间还可以进一步形成光反射材料层(图未示),如铝箔层等,可以有效反射太阳光线,减小太阳光照射对蒙皮材料的损伤。
[0039]本实施例中,囊瓣114的制作裁剪采用测地线裁剪法,具体为:将预形成的囊体本体110的球体的两极作为囊瓣114的两端,然后利用测地线裁剪法进行裁剪,且各个囊瓣114的裁剪尺寸相同。囊瓣114的个数可根据其幅宽及球体的直径进行计算。囊瓣114裁切完毕后进行接合,囊瓣114接合采用对接焊接方式,通过多条承力密封分别将相邻的囊瓣114对接,采用对接焊接方式可以得到较高的抗剥离强度及良好的气密性能。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结合方式,如热合的方式。
[0040]相邻囊瓣114之间形成对接线115,对接线115的两端分别与囊体本体110的两极位置相连。囊瓣114的个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囊瓣114的数量太少,则形成的囊体本体110球形的规则性较差,数量太多则制作难度和成本较大。本实施例中,囊瓣114的数量优选为60-120,更优选为75-100。
[0041]该充气装置111包括充气管116,充气管116与囊体本体110相连接并与囊体本体I1的内部相连通,本实施例中,囊体本体110表面形成充气孔,充气管116直接与囊体本体110粘接或热合的方式固定并与充气孔连通。当然,充气管116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与囊体本体110连接,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0042]本实施例中,阀门112的数量为一个,设置于囊体本体110的顶部,用于调节囊体本体110内外压差,从而控制囊体10的静浮力。本实施例中,该阀门112可以为电控阀门。当然,阀门112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0043]请进一步参阅图6,所述维护口盖113设置于囊体本体110的与所述阀门112相对的底部,也就是说,维护口盖113和阀门112分别位于该囊体本体110的两极。所述维护口盖113包括内压板1130、外压板1131、固定压板1132及遮挡部1133。该内压板1130和外压板211均为环状,本实施例中,该内压板1130和外压板1131均为圆环状且中心孔同轴设置,内压板1130和外压板1131分别设置于囊体本体110的内侧和外侧且同心设置,囊体本体110对应于该内压板1130和外压板1131中心孔的部分具有与该内压板1130和外压板1131的中心孔相对应的开口,内压板1130和外压板1131通过穿过囊体本体110的螺栓进行相互固定。该遮挡部1133和固定压板1132依次设置于外压板1131上。本实施例中该固定压板1132也为圆环状,其通过螺钉固定于该外压板1131,并将遮挡部1133压紧固定于该固定压板1132与该外压板1131之间,优选地,螺钉同时也穿过了该遮挡部1133。本实施例中,该遮挡部1133的材料与囊体本体110的材料相同。当需要进入囊体10的内部进行维护时,可以将固定于固定压板1132上的螺钉取下,并将固定压板1132和遮挡部1133取下,维护人员就可以从内压板1130和外压板1131的中心孔处进入到囊体10内部进行维护。
[0044]请参阅图1,该囊体10进一步包括设置于囊体本体110表面的爆破口 22、压差传感器23及温度传感器24。该爆破口 22用于在紧急状态下将囊体本体110内的气体快速放出,本实施例中的图1仅绘出一个,实际应用时当然可以为多个。该压差传感器23用于感测囊体10内外的气压差,该温度传感器24于用于感测囊体10的温度。
[0045]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8,该拉网结构12包括环向承力带120、纵向承力带122及第一均力承力带124。该拉网结构12的材料可以采用但不限于单层芳纶带。
[0046]环向承力带120为多个直径不同的加强筋约束环,以囊体10的顶部中心为圆心进行布置,用于承受环向张力,本实施例中,该环向承力带120的数量为三个。
[0047]纵向承力带122即为承力加强筋,数量为多个,其数量一般与囊体10的囊瓣114的数量比范围为1:2至1:4,本实施例中,其比例为1:3,如:当囊瓣数量为90时,纵向承力带122的数量为30。将纵向承力带122的数量设置为与囊瓣的数量成比例关系,可以使每个纵向承力带122的对应整数个囊瓣,从而使囊体10的承力更加均匀。多个纵向承力带122的一端连接于该囊体10的顶部中心,该多个纵向承力带122与环向承力带120正交设置且以该囊体10的顶部中心等角度分布,用于承受浮力及纵向张力。
[0048]该第一均力承力带124为多个,设置于相邻环向承力带120及相邻的纵向承力带122所构成的区域内,第一均力承力带124的两端分别连接环向承力带120与纵向承力带122相交的位于对角位置的结点,用于节点之间力的传递以改善拉网结构12在囊体10的顶部位置的受力情况。第一均力承力带124的两端与对应的环向承力带120和纵向承力带122在其结点处相互固定,每两条相交的第一均力承力带124相互独立,无相互固定关系。一般地,在结点处,纵向承力带122或第一均力承力带124与囊体10相邻,环向承力带120设置在纵向承力带122和第一均力承力带124的上方,通过缝纫或热合等工艺进行固定。
[0049]请进一步参阅图9,该底部挂装装置14包括聚带结构142和吊索144。该多条纵向承力带122的远离该囊体10的一端聚集固定于该聚带结构142上,该聚带结构142位于该囊体10的底部一侧且与底部间隔即定距离。本实施例中,该聚带结构142为一圆形板状,其材料可以为不锈钢等。
[0050]该吊索144包括第一吊绳145、吊挂板146及第二吊绳147。该吊挂板146为平板状,其上设置一用于与浮空器施放车连接的通孔148。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吊绳145的数量为四条,每条第一吊绳145的相对两端分别与聚带结构142和吊挂板146连接。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吊绳147的数量与该第一吊绳145的数量相同,且一端与吊挂板146连接,该第二吊绳147的另一端用于与吊舱或桁架等预吊挂的物件相连。该第一吊绳145和第二吊绳147可以为但不限于钢丝绳,该第一吊绳145和第二吊绳147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一根或多根,该第一吊绳145与第二吊绳147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51]本实施例中,采用拉网结构12进行吊挂承力,环向承力带120、纵向承力带122及第一均力承力带124使得整个囊体10的承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