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的抗挤压包装产品及包装方法

文档序号:4345355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果蔬的抗挤压包装产品及包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果蔬包装技术,是一种用于易碎果蔬的抗挤压、不更换包装,可完成贮、运、销全过程的包装产品及其包装方法。
将塑料发泡网袋套在单果上,如哈密瓜、苹果、梨在装箱前每个单果上套一个塑料发泡网袋,以起到缓冲贮运中的挤压;在单果之间纵横上下,放置纸、纸板以减少果品间挤压。是目前广泛用于果蔬的防挤压包装技术。但因其用的材料柔软,在装卡车,集装箱时,易造成下层果箱挤压变形,果品损坏。,进入超市货架时,均需要更换包装,造成果品损坏几率增大,并加大了成本。而对于如葡萄、樱桃、西红柿等单果体小易碎的浆果类果品、蔬菜的贮、运、销,因不易单个包装,目前包装方法是将果品裸体堆积入箱内。尚无价格低廉,抗挤压能力强的包装方法和相应产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技术不足,提供一种价格低廉,抗挤压能力强,贮、运、销全过程不再更换包装,特别适用易碎浆果类果蔬包装的新方法和对应的产品。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达到的依据果蔬贮运箱尺寸大小,在箱内装入一个或几个体积合适,经加固制成的小包装。用卷裹材料将果蔬卷裹固定在小包装上。果箱和小包装之间排列紧密。两者之间可设置紧固构件或支架。
其中小包装的形状大小,视果蔬形状大小和消费者习惯确定。小包装结构,按其作用由三部分组成1、支架;2、卷裹材料;3、紧固件。
1、为提高包装的抗挤压能力,用强度好的塑料、木质、纸质(纸浆)制成支架或托架。或以果蔬箱壁为支架。如

图1所示的“T”型支架,其(3)为纵向抗压栅栏板,(6)为水平抗压栅栏板;图3的方法是借助于果蔬箱壁为托架;图4中(3)为“十”型纵向抗压栅栏板,(6)、(8)为水平向抗挤盖和底。三者组合为一紧固整体;图5为各种形态的小包装(1)为正方体;(2)为长方体;(3)为圆桶、圆柱体;(4)为果穗形体;(5)为多个连体形态,其中壁均多孔呈网状,质地有一定硬度;图6为“口”型托架;图7为可转动多“口”型托架;其中图2的“I”型抗压栅栏板,还可变形为“S”型,“Z”型等。所有各型支架、托架均为多孔栅栏网状。
2、为减少果品包装松散,造成贮运过程中的振动磨擦,并使消费者易观察果品,采用透明薄膜、热缩膜、保鲜膜、半透明的无纺布,塑料网将果蔬卷裹在支架(托架)上。这些卷裹材料形状呈大小袋状,或片状。其卷裹果品后,呈果品外形形状的卷裹体,紧紧贴附于支架(托架)上。与支架之间有专门设置的紧固件固定。如图1中的(7)、(8)、(9)、(10);图2中的(7)、(8)、(9)、(10);图3中的(3);图4中的(5)、(7);图6中的(2)。均是卷裹材料。
3、支架与卷裹材料之间的紧固件,由支架上设制的突起和紧固条上的孔组成。如图1中(1)、(2)、(4);图2中的(1)、(2)、(4);图4中(1)、(2)、(4)。
以上三部分构成了果蔬小包装的必须部件,配合小包装的果蔬箱箱体上,设置有紧固、稳定小包装的结构,如沟槽、孔、突起钉扣等,果蔬箱的其余部分构造同普通常用的塑制、纸制、木制箱体类同。也可将果蔬箱体制成更大的周转箱,是因为一些小包装可单独销售,并可大量地装入果蔬箱箱体内。如图1、2、4、5、6、7类型。
用上述包装产品包装果蔬的方法是选取干净无病大小匀称、重量相近的果蔬(葡萄为0.5~1kg为宜),放入小包装的支架旁,用卷裹材料将其卷裹紧实,形成卷裹体。并将卷裹材料四周通过紧固件,紧固在支架(托架)上。用同样方法将几个卷裹体按顺序一一紧固在支架的相应位置上。每个支架以紧固1-8个卷裹体为宜(重量约1-8kg),然后将支架连同卷裹体一起组成的小包装放入果蔬箱或周转箱中。操作时,要将小包装支架上的紧固件与箱体内侧对应紧固件,吻合紧固。每箱可容纳小包装1件或多件。小包装可分多层排列装入果箱。每箱重量为2-30kg为宜。最多不超过50kg,方便搬运。销售时,可将小包装从果蔬箱中取出,一一销售。由于透明材料卷裹果蔬,消费者无需打开小包装,就可透视到商品果蔬实况,重量较少,自成一件。销售者可不再更换包装,直接可售。而果箱造价高,可回收再用,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原理是,小包装中支架(托架)强度高,完成抗挤压功能。卷裹材料透明,柔软,完成对果蔬紧固在支架内和方便观察销售作用。紧固构件完成卷裹体与支架间,支架与果蔬箱间的稳固作用。为了节约成本,其支架尽可能与果蔬箱体共用。在设计中应尽量减少支架耗材。如图1中(6)可同时为果蔬箱的盖或底,同时又用作小包装的托架。图3中无单独托架支架,借果蔬箱的对半开闭设计方案,将箱壁借用为托架。图4、图5的设计方案,虽然托架耗材较多,但可大量层堆,又可单独成体,极适用于较大型周转箱贮、运、销。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图1所示小包装,以包装葡萄为例(1)为紧固压条,上有孔(2),与栅栏板沿(3)上设置的突起扣(4)可一一扣紧。栅栏网板(5)设计为栅栏状,网状,并在纵向方位设置了3-4行突起扣(4),每行间距10厘米左右为宜。(6)可为箱盖结构(箱底结构)。其结构因果蔬箱种类,大小不同而不同。栅栏网板(5)与盖状(6)制为一体。可是分体的,经紧固件吻合紧固为一体。(7)、(8)、(9)、(10)为用透明材料卷裹葡萄后形成的卷裹体外形。分别紧固在栅栏网板(5)的两侧。共为八个卷裹体。将图1小包装,单独一体装入葡萄箱内。注意保持卷裹体的方位呈上下纵放置。如图1所示方位。需说明的是栅栏网板(5)与盖状板(6)的周边均与箱体吻合紧固。这种单独小包装可容葡萄2~8公斤。如用大型周转箱,可将图1小包装并列多个,或加高呈多层共箱。每箱可容纳2-12个如此小包装。
实施例2图2所示,(1)为紧固压条,上有孔(2);(3)、(6)为栅栏网板支架,(4)为突起扣,(5)为栅栏网,(7、(8)、(9)、(10)为卷裹体。其小包装的包装过程同例1,只是装箱时,应象养蜂者将蜂巢坯放入蜂箱一样,排列紧实,并可分成上下多层,层与层间有少许空间,以利空气流通。
实施例3图3所示,(1)为左右各半箱体,(2)为紧固扣件,(3)为卷裹体,将卷裹体直接固定在果蔬箱壁上,箱体为左右对半开闭型。每箱装葡萄4-8kg,左右各半。
实施例4图4所示,托架为“十”字形四穴式。唯四周无壁,由卷裹材料将葡萄封闭于四个穴内,呈透明壁。其中(1)紧固压条;(2)、(4)为紧固扣件,(3)为纵向“十”字状栅栏网板支架;(6)、(8)为上下盖底,组合一体后,呈四穴位。(5)、(7)为卷裹材料。包装时,将果穗放入穴位后,拉紧卷裹材料,并用压紧条(1),将卷裹材料(5)、(7)固定在“十”字支架(3)上。该包装可呈单层,多层堆码入大型转运箱内。销售时,只用小包装图4,方便、美观。
实施例5如图5所示,(1)、(2)、(3)、(4)、(5)为形态各异的小包装网状容器。塑制成,壁上多孔,有一定强度,但比前述支架(托架)软。可在周转箱内,单层堆码,双层堆码。不易更多层堆码,每个容器内装入一定数量的果穗后,可卷裹上透明卷裹材料,也可不用卷裹材料。适用于标准化贮运过程。
实施例6如图6所示,(1)为“口”字形单穗支架;(2)为袋状卷裹材料(透明),包装时,一穗一袋。用热缩材料做卷裹材料更好。可单层,多层堆码入箱内。
实施例7如图7所示,(1)、(4)为轴心转动点,(2)、(3)为“口”字支架,可用2-3个。装入果穗后,将各“口”字架旋转张开呈笼状,套上卷裹透明袋。该包装可单层、多层堆码入箱内。
综上所述,果蔬用卷裹材料紧固后,依托在支架托架上或小包装容器内或空穴内,大大提高了抗压挤压能力,并在销售前不再重包装。使用由支架、卷裹材料,紧固件三部分之一,之二或之三构成的小包装和相应方法包装果蔬,(尤其是易碎的果品类,如葡萄、在其贮、运、销过程中,采用这种包装方法后),实施过程已证明比原来的粗放堆积包装方法,减少50%-90%损失率,销售量明显提高。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贮、运、销果蔬的抗挤压包装产品及其包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包产品是由支架(托架)、卷裹材料,紧固件三部分组成的小包装件,按特殊包装方法,将果蔬固定在贮运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支架(托架),其特征是由塑料、木质、纸质(纸浆)制成的“T”型(图1)、“I”型(图2)、“十”型(图4)、“口”型(图6)、“多口”型(图7)质地较硬的支架,可借果蔬箱壁为支架(图3),可将支架制成各种不同形状小容器(图5),可将“I”型变形为“S”型、“Z”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卷裹材料,其特征是由透明塑料膜、无纺布、热缩膜、保鲜膜、塑料网制成的袋状薄片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紧固件,其特征是由支架上设制的突起和紧固条上的孔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特殊包装方法,其特征是将果蔬用卷裹材料卷裹紧实成卷裹体,逐一将其紧固在小包装支架(托架)上,之后将小包装放入果蔬箱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将果蔬固定在贮运箱内,其特征是小包装与果蔬箱体之间有沟、槽、孔、突起、钉钮等紧固,稳定小包装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部分组成的小包装件,其特征是构成该小包装的三部分在使用时可只用其一或其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不同形状小容器(图5),其特征是容器壁均为多孔呈网状。
全文摘要
一种果蔬贮、运、销过程中抗挤压包装产品及其包装方法。该产品小包装有支架(托架),卷裹材料和紧固件组成。支架形状有“T”型、“十”型、“S”型、“Z”型等种型式。具有支承稳固果蔬重量,抗外力挤压作用;透明卷裹材料除固定果蔬作用外,还可方便观察销售产品,而各种型号紧固件,起到联接稳定作用。使用该包装产品和方法,成本低,仅一次包装过程,大大提高了果蔬商品率。极适用于葡萄、草莓等易碎果蔬包装。
文档编号B65D85/34GK1412095SQ0212673
公开日2003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13日
发明者陈华松 申请人:陈华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