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电码防伪印刷包装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15535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关联电码防伪印刷包装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刷包装物。
本实用新型关联电码防伪印刷包装物的设计方案如下选定整卷的厚0.01-0.1mm的薄膜,采用印刷机在薄膜上印上一行行电码(2),将其分切成1.2-4.8mm宽的安全线(1),再将安全线(1)于造纸时埋入印刷包装物的材料内部,并按以下步骤操作a、根据每一个印刷包装物所需埋入一段安全线(1)的长度L确定电码(2)在安全线(1)上的排列密度,保证任意L长度范围内排列印刷的电码字符数量大于或等于一组电码(2)的字符数量。
b、将安全线(1)上每一组电码(2)存储备案到计算机防伪数据库中,并将安全线(1)上每一组电码(2)前后相邻位置的电码(3)作为与电码(2)具有相邻关系的关联电码也存储备案到计算机防伪数据库中;c、鉴别真假时,将消费者输入的安全线(1)上的数码与防伪数据库中存储备案的电码(2)、关联电码(3)进行核对,给出真假判断。
本实用新型所述关联电码是一种位置关系的概念,安全线上每一组电码(2)前后相邻位置的电码(3)都是电码(2)的关联电码,相邻两组电码互为对方的关联电码。
安全线(1)的底色最好为不透明颜色,以使人只能从安全线(1)的正面看到电码,而不能透过背面看清电码。还可使安全线(1)的上的电码(2)颜色与底色反差减小,将底色层设置于透明膜的背面并使其易于从透明膜的背面剥离,这样,当安全线被从纸内抽出时,底色层就会被剥离,电码(2)就会显现在透明的安全线(1)上。
为防止透过面层看到安全线(1)上的电码(2),还可在安全线(1)的电码(2)上覆盖一层可刮开或揭开的覆盖层,或在安全线(1)所在的狭长区域印刷包装物的正面或反面印上不透明的覆盖层(6)。
为了简化生产工艺,以便一种电码排列密度的安全线(1)能够适应多种规格的印刷包装物,可将印刷包装物内的安全线(1)切断成两段或多段,其中一段上排列的电码字符数量至少等于一组电码(2)的字符数量。
为使造假者看不出哪几组字符是一组电码(2),安全线(1)上的全部电码字符按3-6个字符一小组排列,小组与小组的间距相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难以回收电码造假。由于每次查询除了查询核对一组电码(2)外,还要查询核对与其相邻的前一位置或后一位置的另一组电码即关联电码(3),又因为,造假者回收关联电码防伪印刷包装物,其安全线(1)是被随机切断的,商品排序是紊乱的,造假者无法知道哪两件商品之间具有相邻关系,因此,无法伪造出关联电码位置正确的印刷包装物。
2、使用简单。对于一些用户,如药厂、只需选用关联电码防伪印刷包装物(药盒、说明书)即可实现防伪,无须增加任何设备和工序,而且省去了原有的贴标工序和工人,采用电码防伪技术变得更简单,更方便了。
3、制造容易。印刷包装厂只需选购关联电码防伪纸来制作印刷包装物,省去了打码、覆盖、电码传送、电码管理等工序和设备,使所有印刷厂都具备了关联电码防伪印刷包装物的生产能力。
4、更难伪造。与印制刮开式电码防伪标签、揭开式电码防伪标签相比,更难伪造。因为伪造关联电码防伪印刷包装物须先伪造专用关联电码防伪纸,而伪造刮开式电码防伪标签、揭开式电码防伪标签无须伪造纸。
5、防止印刷厂一码多印造假。现行电码防伪包装物印刷厂,由于掌握电码,经常出现印刷厂自己一码多印的造假现象,采用本实用新型关联电码防伪印刷包装物,因印刷厂只有数量登记了的关联电码防伪纸,而无关联电码,因此,包装印刷厂再也无法多印造假了。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关联电码防伪药品说明书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关联电码防伪泡沫薄膜标签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线处剖面示意图。
第一步,根据订货数量和一页药品说明书安全线(1)所需电码的数量预先将电码生成,并将全部电码连同其相应的相邻位置关联电码一起存储备案于计算机防伪数据库中。
第二步,确定一页药品说明书所需安全线的长度L等于说明书的宽度130mm,再选定厚度为0.025mm的一卷不透明的PET镀铝膜,采用Indigo数码印刷机在PET镀铝膜表面印上一些黑色的行距为2.5mm的、长度为12个字符的电码(2),保证在任意130mm长度范围内排列有14个字符的电码,将印刷好的PET渡铝膜用分切机分切成2.5mm/条的安全线(1)并绕成每卷5000m的安全线备用。
第三步,制造一种由表面纸浆层(4)和底面纸浆层(5)构成的60g/m2的印刷用纸,将第二步准备好的一条条安全线(1),以略大于190mm的尺寸作为间距,使字面朝向表面纸浆层(4),于造纸时将其埋入表面纸浆层(4)和底面纸浆层(5)之间,即制成一种关联电码防伪纸。
第四步,将上一步制成的关联电码防伪纸切成16开平张纸,在其上印刷4个药品使用说明书并裁切成一页页130×190mm2的药品说明书,并在安全线(1)所在的狭长区域印刷上一段黑色油墨层(6)、将安全线(1)上的部分电码遮住,使人不能直接看见,即成一种关联电码防伪药品说明书。由于安全线(1)的底色是不透明的,因此可防止从药品说明书的背面看到电码(2)。
第五步,消费者欲检验所购药品真伪时,可从药盒内取出药品说明书,撕开说明书从中抽出安全线(1),拨通计算机防伪数据库的电话,输入安全线(1)上的14个数码字符,如5702 0000 0216 63,即可让电脑播出“您所查询的产品是XX药厂出品的正牌药品”的语音答复,此时由计算机数据库将该数码作上已查询一次的作废记录。当然,如果所输入的14个数码字符的电码不正确,则说明关联电码不正确,电脑应将其判定为假冒药品。
实施例二,制造一种关联电码防伪泡沫薄膜复合纸标签。
如图3、图4所示,为XX厂印制一种椭圆形的关联电码防伪泡沫薄膜复合纸标签,其长轴为60mm、短轴为30mm。
第一步,根据订货数量和一枚标签所需电码数量预先将所需电码生成,并将全部电码连同其相应的相邻位置关联电码一起存储备案于计算机防伪数据库中。
第二步,确定一枚标签所需安全线的长度L等于标签的长轴60mm,再选定厚度为0.05mm的一卷不透明的PET镀铝膜,采用indigo数码印刷机在PET镀铝膜表面印上一些黑色的行距为2.5mm的、每组长度为12个字符的电码(2),保证在任意60mm长度范围内至少排列有32个字符的电码,将印刷好的PET渡铝膜用分切机分切成2.5mm/条的安全线(1)并绕成每卷5000m的安全线备用。为了防止造假者采用手工复合的方法伪造,最好选用较厚的薄膜制作安全线,这样以来,如果造假者采用同样厚度的安全线手工复合伪造标签,其安全线所在位置表面必然是凸起的,因而易于被消费者识别。
第三步,将第二步准备好的一条条安全线(1),以略大于30mm的宽度作为间距,使字面背向正面,在底面泡沫层(5)发泡成型时将安全线(1)埋入底面泡沫层(5)中,即制成一种关联电码防伪泡沫薄膜复合纸,在其背面涂布上不干胶、覆上离型纸即成一种不干胶关联电码防伪泡沫薄膜复合纸。
第四步,在制成的不干胶关联电码防伪泡沫薄膜复合纸的正面印刷上防伪说明,模切成30×60mm2的椭圆,即成一种不干胶关联电码防伪泡沫薄膜复合纸标签,并在该标签的中间位置安全线(1)上摸切一圆孔(7),最好能够切掉几个字符,这样,一方面可将电码切断,使造假者不能将电码回收后接续起来,另一方面可将安全线(1)一分为二,便于抽出查询。由于安全线(1)的底色是不透明的,因此不能从标签的正面看到电码(2)。
第五步,将不干胶电码防伪泡沫薄膜复合纸标签交给XX厂,厂家就可将其贴于产品上。
第六步,消费者欲检验所购产品真伪时,可撕开标签从中抽出一段安全线(1),拨通计算机防伪数据库的电话,输入一段安全线(1)上的约15个字符的电码,如0 0138 5702 0000 02,即可让电脑播出“您所查询的产品是XX厂出品的正牌产品”的语音答复,此时由计算机数据库将该电码作上已查询一次的作废记录。当然,如果所输入的数码不正确,则说明电码或关联电码不正确,计算机应将判定其为假冒药品。
权利要求1.一种关联电码防伪印刷包装物,其上印有电码,电码还存储备案在计算机防伪数据库中,消费者可利用电话等通讯工具将印刷包装物上的电码输入到计算机防伪数据库中与备案数据进行比对来鉴别产品真伪,其特征在于a、印刷包装物的材料内部埋入了一条或多条宽1.2-4.8mm、厚0.01-0.1mm的、印有电码的安全线(1);b、每个印刷包装物内安全线(1)上排列的电码字符数量大于或等于一组电码(2)的字符数量。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联电码防伪印刷包装物,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安全线(1)为不透明色。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关联电码防伪印刷包装物,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安全线(1)上的电码(2)颜色与底色反差很小,且底色层是位于透明膜背面的易于剥离的底色层。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关联电码防伪印刷包装物,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安全线(1)所在的狭长区域印刷包装物的正面或反面印刷有不透明的覆盖层(6)。
5.按照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关联电码防伪印刷包装物,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安全线(1)被切断成两段或多段,其中一段上排列的字符数量至少等于一组电码(2)的字符数量。
6.按照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关联电码防伪印刷包装物,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安全线(1)上的全部电码字符按3-6个字符一小组排列,小组与小组的间距相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电码防伪印刷包装物,它将一组组电码印刷在安全线上、把安全线埋入纸中并制作成印刷包装物,消费者检验真伪时,除核对电码外,还需核对与电码具有相邻关系的另一组电码——关联电码,只有电码及其关联电码都正确时,计算机才做出查询是真的判断,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防止造假者通过回收电码的办法造假,还能够简化用户使用工序和成本。
文档编号B65D77/24GK2547671SQ0226191
公开日2003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3日
发明者刘小鹏 申请人:海南奔想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