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开封包装体以及易开封包装体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176996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易开封包装体以及易开封包装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易开封包装体以及易开封包装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容器中填充食品等内容物、并将盖材热密封在该容器上而构成的包装体,从内容物的保存性的观点考虑而希望其密封性好,要以高的热密封强度进行密封。但是,从内容物利用时的观点考虑,则希望能够以较小的力开封、即具有易开封性。为了满足密封性和易开封性这一互为相反的特性而提出了各种方案。
其中,提出了如下的方法,即,在对容器开口部的外周方向上伸出的凸缘部和盖材进行热密封,从而对容器进行密封时,通过热密封条件的控制而调整该热密封的界面上的粘接强度的方法,或者在盖材的开封时,容器的最内层至少与盖材一起剥离地构成容器的方法。
另一方面,为了根据容器尺寸的扩大、容器形状的变化、进而节省资源的观点考虑而使容器薄壁化,从确保容器的刚性的观点考虑,提出了形成容器凸缘部的扩大、具有从凸缘部的外周端缘折曲而成的折曲部的带裙部的凸缘部,或者形成凸缘部的外周端缘折曲成截面为コ字型而形成的带卷边的凸缘部。
在这些带裙部的凸缘部和带卷边的凸缘部等具有特殊形状的凸缘部的容器中,在对容器的凸缘部和盖材进行热密封时,要在留下凸缘部的热密封部分之外的部分的状态下将容器的最内层与盖材一起剥离,存在具有密封性,但要实现易开封性仍然困难的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新的易开封容易(例如参照特许2724355号公报,第3页左栏,图1等)。
在这种技术中,包围容器的开口部地在凸缘部的内周侧和外周侧上分别设置环状的内周侧切口和外周侧切口,在这些内周侧切口和外周侧切口之间形成熔融密封部而将凸缘部和盖材粘接在一起。而且,在位于盖材角部的熔融密封部上形成有与外周侧切口相比向外突出的突出密封部。另外,在该突出密封部上的外缘部的容器内层上形成有凹部。在这种易开封容器中,在从容器上剥离盖材时,形成在突出密封部外缘上的凹部成为剥离的起始点,接着,沿着外周侧切口进行盖材的开封。
但是,在上述的技术中,在容器中的内容物为食品的情况下,由于在容器成形、切口形成后填充内容物,并进行以杀菌为目的的内容物的沸腾·加热处理,所以因为这种加热,上述切口的位置稍稍偏离,热密封的位置将不再聚拢在上述两个切口之间的范围内,超过切口的范围而进行热密封,从而在容器的密封性上产生问题。若为了解决该密封性,而例如增大盖材和容器的粘接强度,则以较小的力难以剥离,不能够实现易开封性,其结果,存在不能够兼顾密封性和易开封性的问题。
而且,在形成于突出密封部外缘上的凹部形成时,在该规定位置之外也形成凹部,由于该凹部的存在,将不是从外周侧切口、而是从热密封的部分的外周端剥离,因而存在难以制造品质稳定的容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密封性和易开封性,品质稳定的易开封包装体以及易开封包装体的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易开封包装体备有对多层片材进行成形而成、在开口部周缘上形成有凸缘部的容器主体,以及热密封在上述凸缘部上而封住上述开口部的盖材,在该盖材的外周上形成有开封起始部,当从该开封起始部剥离盖材时,作为上述凸缘部的热密封部分的上述容器主体的至少最内层在开封时与上述盖材一起剥离,其特征是,上述凸缘部上,在上述凸缘部的内周侧和外周侧的每一个上形成有包围上述开口部的内周侧切口和外周侧切口;上述凸缘部和盖材被规定宽度的第1密封部和宽度比上述第1密封部窄的第2密封部热密封,所述第1密封部包围上述开口部,形成在上述内周侧切口和外周侧切口之间,所述第2密封部以沿着该第1密封部包围上述开口部的方式形成在该第1密封部的区域内部;上述第2密封部在与上述开封起始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与其他部分相比突出到外侧的部分。
在此,在容器凸缘部的至少最内层与盖材同时剥离的情况下的剥离强度为4~15N/15mm,优选地为8~12N/15mm。而且,容器凸缘部和盖材的密封强度为23N/15mm以上。
而且,作为突出的部分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列举出三角形、梯形、四边形、半圆形等。
对该突出的部分的前端部和基部的形状、大小也没有特别的限制,优选地是基部朝向外周方向形成弧状。
对上述突出的部分的数量也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是一个以上即可。而且,在该突出密封部为多个的情况下是等间隔设置的,这在剥离时应力的平衡较好。
根据本发明,第1密封部保证包装体的密封性,具有突出的部分的第2密封部的突出部成为剥离盖材时的剥离起始点,并且使剥离顺利。另外,由于热密封是强力的,所以提高了密封性。即,在从容器主体上剥离盖材时,将凸缘部的至少最内层上提,剥离热密封的部分的最内层的整周。因此,容器主体形成后、切口形成后,为了内容物的杀菌等而进行加热处理,超过了切口的范围进行热密封,在密封性上产生问题,由于不必通过使第1密封部的粘接强度过大来解决这一问题,所以不会妨碍易开封性,能够兼顾密封性和易开封性。
而且,由于备有第2密封部,该第2密封部作为剥离盖材时的剥离起始点起作用。因此,由于不是象以往那样,在用于剥离的凹部形成时,凹部也形成在规定的位置之外,由于该凹部的存在,而不是从外周侧切口、而是从热密封的部分的外周端剥离,所以能够制出品质稳定的易开封包装体。
本发明的易开封包装体中,上述突出部分的前端部只要是在上述外周侧切口的内侧,与其离开0.5mm以内也可以。
这样一来,由于突出部分的前端部位于外周侧切口的内侧,所以突出密封部形成时的树脂不会流到外周侧切口的部分,不会妨碍盖材的剥离。
本发明的易开封包装体中,优选地是上述第1密封部的内周侧和上述内周侧切口是离开的。离开的距离为0.2~5mm左右。
这样一来,由于第1密封部的内周侧和内周侧切口是离开的,即使包装体内部的压力上升,应力也集中在第1密封部的内周侧,所以是容器凸缘部的至少最内层容易从切口剥离的结构,并且不会从内侧剥离。
本发明的易开封包装体中,上述凸缘部优选地是具有将其外周端折曲而成的折曲部。
在此,作为折曲部,可列举出仅将该外周端折曲的被称为裙型的折曲部,该外周端下垂、进而折曲成截面为コ字型或者半圆形而形成的被称为卷边的折曲部等。
这样一来,由于凸缘部具有将其外周端折曲而成的折曲部,提高了容器的刚性,所以能够与容器尺寸的扩大或形状的变化、以及薄壁化相对应。
本发明的易开封包装体中,优选地是上述最内层由聚丙烯树脂构成,其厚度为40~100μm。
若厚度小于40μm,则存在耐压性降低的情况。若厚度超过100μm,则存在突出密封部的形成困难的情况。
本发明的易开封包装体中,在上述容器主体的最内层开封时与上述盖材一起剥离时,上述最内层进行该最内层与邻接的次层的层间剥离,或者上述次层在该次层内进行凝集剥离。
这样一来,由于最内层进行该最内层与邻接的次层的层间剥离,或者次层在该次层内进行凝集剥离,不会在盖材和最内层之间剥离盖材,即使增大盖材和最内层的密封强度也没有问题,所以能够不对包装体的密封性产生影响地容易开封。
本发明的易开封包装体的制造方法,该易开封包装体备有对多层片材进行成形而成、在开口部周缘上形成有凸缘部的容器主体,以及热密封在上述凸缘部上而封住上述开口部的盖材,在该盖材的外周上形成有开封起始部,当从该开封起始部剥离盖材时,作为上述凸缘部的热密封部分的上述容器主体的至少最内层在开封时与上述盖材一起剥离,其特征是,备有以下的工序切口形成工序,在上述凸缘部的内周侧和外周侧的每一个上形成包围上述开口部的内周侧切口以及外周侧切口;内容物填充工序,向上述容器主体中填充内容物;第1热密封工序,形成规定宽度的第1密封部,所述第1密封部包围上述开口部,形成在上述内周侧切口和外周侧切口之间;第2热密封工序,在该第1密封部的区域内部形成第2密封部,所述第2密封部沿着该第1密封部包围上述开口部,并且宽度比上述第1密封部窄,具有在与上述开封起始部相对应的位置上与其他部分相比突出到外侧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第1密封部保证包装体的密封性,具有突出的部分的第2密封部的突出部成为剥离盖材时的剥离起始点,并且使剥离顺利。另外,由于热密封是强力的,所以提高了密封性。即,在从容器主体上剥离盖材时,将凸缘部的至少最内层上提,剥离热密封的部分的最内层的整周。
因此,在容器主体形成后、切口形成后,为了内容物的杀菌等而进行加热处理,超过了切口的范围进行热密封,在密封性上产生问题,由于不必通过使第1密封部的粘接强度过大来解决这一问题,所以不会妨碍易开封性,能够兼顾密封性和易开封性。
而且,由于备有第2密封部,该第2密封部作为剥离盖材时的剥离起始点起作用。因此,由于不是象以往那样,在用于剥离的凹部形成时,凹部也形成在规定的位置之外,由于该凹部的存在,而不是从外周侧切口、而是从热密封的部分的外周端剥离,所以能够制出品质稳定的易开封包装体本发明的易开封包装体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地是上述第2热密封工序是在温度和压力比上述第1热密封工序高的条件下进行的。
这样一来,由于第2热密封工序是在温度和压力比第1热密封工序高的条件下进行的,热密封时不会在规定的位置之外形成所产生的凹部,不会从热密封的部分的外周端剥离,所以能够制成可靠性高的包装体。
本发明的易开封包装体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地是上述第2热密封工序中的温度比上述第1热密封工序中的热密封温度高5℃以上。
若第2热密封工序中的热密封温度不比第1热密封工序中的热密封温度高5℃以上,则不能够开始剥离,而且剥离的顺利性差。另外,还存在热密封强度降低,在密封性上产生问题的情况。


图1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易开封包装体的剖视图。
图2为上述图1的实施方式中的易开封包装体的俯视图。
图3为将上述图1的实施方式中的凸缘部放大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在图1(剖视图)、图2(俯视图)、图3(图1的局部剖视图)中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易开封包装体1。
易开封包装体1备有对叠层片材进行成形而形成的树脂制的容器主体10,和带开封拉片的圆形盖材20。
在此,盖材20虽未图示,但为从容器主体10一侧叠层未拉伸聚丙烯、乙撑乙烯醇树脂以及尼龙而成的三层结构,备有作为开封起始部的半圆状的拉片21。盖材20的外径大于凸缘部14的外径。拉片21的大小为开封时能够把持的程度。
另一方面,容器主体10是圆形的底面11,从该底面11上立起而一体形成的圆筒状的侧面12,上部的圆形开口部13,以及在开口部13的周缘上向外侧延伸出的环状凸缘部14一体形成而构成的。
关于容器主体10的层结构,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从内表面一侧开始,备有作为最内层的第1层10A,第2层10B,第3层10C,第4层10D,第5层10E,第6层10F,以及第7层10G。这些层采用了聚烯烃类树脂,聚乙烯类树脂,聚丙烯类树脂,乙撑乙烯醇树脂,粘接用树脂等各种树脂。
在此,第1层10A由聚乙烯类树脂或聚丙烯类树脂构成,其厚度为40~100μm。
若厚度小于40μm,则存在耐压性降低的情况,若厚度超过了100μm,则存在后述的突出密封部7的形成困难的情况。
凸缘部14具有将其外周端折曲而成的折曲部14A。这种折曲部14A是仅将该外周端向下折曲45度的被称为裙型的形状。
凸缘部14的上表面上,在上述凸缘部14的内周侧和外周侧的每一个上,包围上述开口部13的内周侧切口15A和外周侧切口15B和与热密封部16同心圆状地形成在内周侧切口15A和外周侧切口15B之间的区域上。
内周侧切口15A和外周侧切口15B是随着朝向深度方向而宽度逐渐变窄的截面为V字型的形状,其深度与容器主体10的第1层10A的厚度基本上相同。
另外,内周侧切口15A和外周侧切口15B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U字型、线型、半圆弧型等。而且,内周侧切口15A和外周侧切口15B的深度只要是在剥离盖材20时容易切断容器主体10的第1层10A即可,优选地是深度比第1层10A的厚度大。
热密封闭16备有规定宽度的圆环状的第1密封部16A和宽度比第1密封部16A窄的圆环状的第2密封部16B,所述第1密封部16A以与盖材20的背面熔敷,包围开口部13的方式形成,所述第2密封部16B以沿着第1密封部15A包围开口部13的方式形成在第1密封部16A的区域内部。
第1密封部16A的内周侧和内周侧切15A是离开的(图3中的t)。
第2密封部16B以顺延于第1密封部16A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的方式形成,其宽度比第1密封部16A的宽度窄。
而且,第2密封部16B在与作为上述开封起始部的拉片21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作为与其他部分相比向外侧突出的部分的突出密封部17。
突出密封部17如图2所示,俯视时是大致的三角形,突出密封部17的树脂与第2密封部16B的树脂相连续。
上述结构的易开封包装体1由如下的工序制造。
首先,将预先通过T型模具挤压、层压加工而成形出的多层(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是7层)构成的树脂制的多层片材在形成为容器外形形状的模腔内用模塞进行预拉伸,然后,采用通过压空或者真空成形而制成容器的助压模塞成形,制造出容器主体10(容器成形工序)。
之后,通过将具有环状刃的压模推压在凸缘部14的上表面上,在凸缘部14的内周侧和外周侧的每一侧上形成包围开口部13的内周侧切15A和外周侧切15B的(切口形成工序)。
在上述切口形成工序之后,向容器主体10内填充内容物(内容物填充工序),采用热密封装置将薄膜状的盖材20熔敷在凸缘部14上。此时的熔敷部分成为热密封部16。
另外,使用的热密封装置是通用的装置,备有接受容器主体10的密封桶,输送薄膜状的盖材20的盖材送进装置,以及上下移动、对盖材20和容器主体10的凸缘部14进行密封的密封环(省略图示)。
首先,将与第1密封部16A的形状相对应的密封环经由盖材20推压在凸缘部14的上表面上。
第1密封部16A的内周侧和内周侧切口15A是离开的,以第1密封部16A的内周侧和内周侧切口15A之间的间隔(图3中的t)为0.2~5.0mm的方式形成第1密封部16A(第1热密封工序)。在此,由于应力集中在环状密封部的内部,所以上述间隔是必须的。
然后,将与具有突出到外周侧的突出密封部17的第2密封部16B的形状相对应的密封环经由盖材20推压在凸缘部14的上表面上,在该第1密封部16A的区域内部形成第2密封部16B和突出密封部17,第2密封部16B沿着该第1密封部16A包围上述开口部13,并且宽度比上述第1密封部16A窄(第2热密封工序)。
第2热密封工序是在温度和压力比上述第1热密封工序高的条件下进行的。
在此,第2热密封工序中的热密封温度比上述第1热密封工序中的热密封温度高5℃以上。
若第2热密封工序中的热密封温度不比第1热密封工序中的热密封温度高5℃以上,则不能够开始剥离,而且剥离的顺利性也差。另外,还存在热密封强度低,在密封性上产生问题的情况。
在易开封包装体1开封时,参照图3,首先,握住拉片21将盖材20拉下。
具有突出密封部17的第2密封部16B成为剥离盖材20时的剥离起始点。即,在从容器主体10上剥离盖材20时,将凸缘部14的第1层10A上提,剥离热密封的部分的第1层10A的整周。在剥离开始后,在外周侧切口15B处切断第1层10A,进行第1层10A和第2层10B的层间剥离。
而且,在第1层10A和第2层10B的层间剥离进行到了内周侧切口15A后,在外周侧切口15B处切断第1层10A。此时,成为内周侧切口15A和外周侧切口15B之间的部分的第1层10A粘接在盖材20一侧上的状态。
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的效果。
(1)第1密封部16A保证易开封包装体1的密封性,具有作为突出部分的突出密封部17的第2密封部16B成为剥离盖材20时剥离的起始点,并且使剥离顺利。另外,由于热密封是强力的,所以提高了密封性。即,在从容器主体10上剥离盖材20时,将凸缘部14的至少第1层10A上提,剥离热密封部16的第1层10A的全周。因此,在容器主体10形成后,并且内周侧切口15A和外周侧切口15B形成后,为了内容物的杀菌等而进行加热处理,超过了内周侧切口15A和外周侧切口15B的范围进行热密封,在密封性上产生问题,由于不必通过使第1密封部16A的粘接强度过大来解决这一问题,所以不会妨碍易开封性,能够兼顾密封性和易开封性。
而且,由于备有第2密封部16B,第2密封部16B在剥离盖材20时作为剥离的起始点起作用。因此,由于不是象以往那样,在用于剥离的凹部形成时,凹部也形成在规定的位置之外,由于该凹部的存在,而不是从外周侧切口、而是从热密封的部分的外周端剥离,所以能够制出品质稳定的易开封包装体1。
(2)在突出密封部17的前端部位于外周侧切口15B内侧的情况下,突出密封部17形成时的树脂不会流到外周侧切口15B的部分,不会妨碍盖材20的剥离。
(3)由于第1密封部16A的内周侧和内周侧切口15A仅离开间隔t,所以即使包装体内部的压力上升,由于应力集中在第1密封部16A的内周侧,所以是容器凸缘部14的至少最内层容易从切口剥离的结构,并且不会从内侧剥离。
(4)由于凸缘部14具有将其外周端折曲而成的折曲部14A,提高了容器主体10的刚性,所以能够与容器尺寸的扩大、形状的变化、以及薄型化相对应。
(5)由于第1层10A进行该第1层10A与邻接的第2层10B的层间剥离,不会在盖材20和第1层10A之间剥离盖材20,即使增大盖材20和第1层10A的密封强度也没有问题,所以能够不对易开封包装体1的开封性产生影响、容易地进行开封。
(6)由于第2热密封工序是在温度和压力比第1热密封工序高的条件下进行的,在热密封时不会形成在规定的位置之外产生的凹部,从而从热密封16的外周端剥离,所以能够制成可靠性高的包装体。
另外,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实现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和改进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例如,作为突出密封部17的形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三角形,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是梯形、四边形、半圆形等。
该突出密封部17的前端部和基部的形状、大小虽没有特别的限制,但基部优选地是形成朝向外周成弧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出密封部17是形成在一处,但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也可以是一处以上。而且,在该突出密封部17为多个的情况下,优选地是等间隔设置,剥离时的应力平衡良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折曲部14A,是简单地将外周端折曲的被称为裙型的折曲部,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是该外周端缘下垂,进而折曲成截面为コ字型而形成的、被称为卷边型的折曲部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容器主体10的最内层的第1层10A,开封时,与盖材20一起剥离时,进行第1层10A和与该第1层10A邻接的次层的第2层10B的层间剥离,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是第2层10B在该第2层10B内进行凝集剥离。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容器主体10是对7层结构的叠层片材进行成形而成,但并不仅限于此,既可以由两层以上构成,也可以由3~6层构成,还可以由8层以上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盖材20是3层的结构,但并不仅限于此,既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2层,还可以是4层以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盖材20为平板状,但也可以是上下开闭形式的盖材。
除此之外,实施本发明时的具体结构和形状等可以在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为其他的结构。
以下,列举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多层片材)作为容器主体10的成形中使用的多层片材的原料树脂,使用以下的树脂,通过共挤压成形而对7层的多层片材进行成形。
第1层10A(最内层)[1-1]原料树脂聚丙烯(F734出光石油化学(株)制)[1-2]层的厚度70μm[2]第2层10B(次层)[2-1]原料树脂聚丙烯(E-105GM出光石油化学(株)制)60重量份,低密度聚乙烯(LDEP-fz-038三菱商事(株)制)40重量份[2-2]层的厚度200μm[3]第3层10C(基材层)[3-1]原料树脂聚丙烯(E-170GM出光石油化学(株)制)[3-2]层的厚度300μm[4]第4层10D[4-1]原料树脂改性聚烯烃粘接性树脂(アドマ-QB-550、三井化学(株)制)[4-2]层的厚度10μm[5]第5层10E(隔离层)[5-1]原料树脂乙撑乙烯醇树脂(エバ-ル、クラレ(株)制)[5-2]层的厚度40μm[6]第6层10F[6-1]原料树脂改性聚烯烃粘接性树脂(アドマ-QB-550、三井化学(株)制)[6-2]层的厚度10μm[7]第7层10GB(容器外层)[7-1]原料树脂聚丙烯(E-170GM出光石油化学(株)制)[7-2]层的厚度300μm(容器主体)通过助压模塞压空成形法对上述7层的多层片材进行成形,按以下的尺寸成形出容器主体,开口部的内径140mm底部的直径80mm高度40mm凸缘的宽度9mm折曲部的长度3mm(凸缘部)在凸缘部上,以内周侧切口和外周侧切口的间隔为5mm的状态,通过环状加热刃形成内周侧切口和外周侧切口。这些内周侧切口和外周侧切口的深度基本上与第1层的厚度相同。
盖材是从容器主体一侧叠层了未拉伸聚丙烯、乙撑乙烯醇树脂以及尼龙而成的三层盖材。盖材的厚度为90μm。
(第1密封部)第1密封部是通过2.5mm的密封环与内周侧切口离开1.75mm而形成的。密封时的条件是温度为180℃,压力为15MPa/容器,时间为1.2秒。
(第2密封部和突出密封部)第2密封部相对于第1密封部的宽度方向在中央密封宽度为1.5mm。在第2密封部形成时,一体地形成了突出密封部。该突出密封部形成在第2密封部上的两处,其底部为6mm,高度为1mm,成底部具有弧形的大致三角形。
即,通过与第2密封部和突出密封部相对应的密封环,一体地进行密封。该密封时的条件是温度为190℃,压力为15MPa/容器,时间为1.2秒。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1层10A(最内层)的厚度不是70μm而是100μm。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1层10A(最内层)的厚度不是70μm而是40μm。
比较例1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形成第2密封部和突出密封部,仅通过第1密封部进行容器的热密封。即,第1层10A(最内层)的厚度为70μm。
比较例2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形成第2密封部和突出密封部,仅通过第1密封部进行容器的热密封。即,第1层10A(最内层)的厚度为100μm。
比较例3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形成第2密封部和突出密封部,仅通过第1密封部进行容器的热密封。即,第1层10A(最内层)的厚度为40μm。
比较例4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形成第2密封部,通过第1密封部和从第1密封部突出到外周侧的三角形的凸状部进行容器的热密封。即,第1层10A(最内层)的厚度为70μm。
比较例5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形成第2密封部,通过第1密封部和从第1密封部突出到外周侧的三角形的凸状部进行容器的热密封。即,第1层10A(最内层)的厚度为100μm。
比较例6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形成第2密封部,通过第1密封部和从第1密封部突出到外周侧的三角形的凸状部进行容器的热密封。即,第1层10A(最内层)的厚度为40μm。
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开封状态的观察和结果)对通过实施例1~3和比较例1~6所得到的包装体的盖材进行开封时的开封状态进行观察。
在实施例1中,盖材和凸缘部的热密封部分的100%容易地进行了开封。
在实施例2中,盖材和凸缘部的热密封部分的70%容易地进行了开封。
在实施例3中,盖材和凸缘部的热密封部分的100%容易地进行了开封。在该实施例3的盖材剥离时,第1层(最内层)局部断开。
在比较例1~3中,即使是内周侧切口和外周侧切口的某一个上第1密封部有0.1mm的偏差,盖材也不能够开封。
在比较例4~6中,盖材和凸缘部的热密封部仅有50%稳定地进行了开封。
(密封性的定量评价和评价结果)将实施例1的包装体的突出密封部附近切成宽度15mm,得到试样,使用拉伸试验机,测定以50mm/min的拉伸深度、180度的剥离角度剥离试样(宽度15mm)时的拉伸强度,为8N/宽度15mm。
而且,同样地测定从相当于盖材和容器主体的内侧的部分上的剥离,为30N/宽度15mm。
另外,向实施例1的包装体的内部注入加压空气,测定漏气时的压力,为0.05MPa。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能够用作通过剥离盖材而可容易地开封的易开封包装体,能够用作填充食品等内容物的容器或者包装体。
权利要求
1.一种易开封包装体,备有对多层片材进行成形而成、在开口部周缘上形成有凸缘部的容器主体,以及热密封在上述凸缘部上而封住上述开口部的盖材,在该盖材的外周上形成有开封起始部,当从该开封起始部剥离盖材时,作为上述凸缘部的热密封部分的上述容器主体的至少最内层在开封时与上述盖材一起剥离,其特征是,上述凸缘部上,在上述凸缘部的内周侧和外周侧的每一个上形成有包围上述开口部的内周侧切口和外周侧切口;上述凸缘部和盖材被规定宽度的第1密封部和宽度比上述第1密封部窄的第2密封部热密封,所述第1密封部包围上述开口部,形成在上述内周侧切口和外周侧切口之间,所述第2密封部以沿着该第1密封部包围上述开口部的方式形成在该第1密封部的区域内部;上述第2密封部在与上述开封起始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与其他部分相比突出到外侧的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开封包装体,其特征是,上述突出的部分的前端部位于上述外周侧切口的内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易开封包装体,其特征是,上述第1密封部的内周侧和上述内周侧切口是离开的。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易开封包装体,其特征是,上述凸缘部具有将其外周端折曲而成的折曲部。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易开封包装体,其特征是,上述最内层由聚丙烯树脂构成,其厚度为40~100μm。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易开封包装体,其特征是,在上述容器主体的最内层开封时与上述盖材一起剥离时,上述最内层进行该最内层与邻接的次层的层间剥离,或者上述次层在该次层内进行凝集剥离。
7.一种易开封包装体的制造方法,该易开封包装体备有对多层片材进行成形而成、在开口部周缘上形成有凸缘部的容器主体,以及热密封在上述凸缘部上而封住上述开口部的盖材,在该盖材的外周上形成有开封起始部,当从该开封起始部剥离盖材时,作为上述凸缘部的热密封部分的上述容器主体的至少最内层在开封时与上述盖材一起剥离,其特征是,备有以下的工序切口形成工序,在上述凸缘部的内周侧和外周侧的每一个上形成包围上述开口部的内周侧切口以及外周侧切口;内容物填充工序,向上述容器主体中填充内容物;第1热密封工序,形成规定宽度的第1密封部,所述第1密封部包围上述开口部,形成在上述内周侧切口和外周侧切口之间,第2热密封工序,在该第1密封部的区域内部形成第2密封部,所述第2密封部沿着该第1密封部包围上述开口部,并且宽度比上述第1密封部窄,具有在与上述开封起始部相对应的位置上与其他部分相比突出到外侧的形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易开封包装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上述第2热密封工序是在温度和压力比上述第1热密封工序高的条件下进行的。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易开封包装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上述第2热密封工序中的温度比上述第1热密封工序中的热密封温度高5℃以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易开封包装体(1)备有在开口部(13)周缘上形成有凸缘部(14)的容器主体(10),以及热密封在凸缘部(14)上而封住开口部(13)的盖材(20),在凸缘部(14)上,在内周侧和外周侧的每一个上形成有包围开口部(13)的内周侧切口(15A)和外周侧切口(15B),凸缘部(14)和盖材(20)被规定宽度的第1密封部(16A)和宽度比第1密封部(16A)窄的第2密封部(16B)热密封,第1密封部(16A)包围开口部(13),形成在内周侧切口(15A)和外周侧切口(15B)之间,第2密封部(16B)以沿着该第1密封部(16A)包围开口部(13)的方式形成在该第1密封部(16A)的区域内部,第2密封部(16B)在与拉片(21)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与其他部分相比突出到外侧的突出密封部(17)。
文档编号B65D53/00GK1753818SQ20048000516
公开日2006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26日
发明者行本彻, 高桥博幸 申请人:出光统一科技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