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盛装容器的盖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84508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流体盛装容器的盖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盛装容器的盖体。该盖体包括一个设置于容器上的 具有一个出口的主体,当容器内部产生过大的压力时,流体通过此出口排出。 已知为了产生容器内部过大压力而构造一个可形变的容器,这样当人为地对 容器壁施加压力时,容器内部的体积就会减小,即可产生所需的内部压力。 流体可以通过设在主体上的槽结构流出。此槽结构至少包括一个凹槽。这至 少一个凹槽由一对相互面对并且相交于一个共同顶点的自由端缘形成。
背景技术
文献WO82/01360公开了具有多个凹槽的此类型的盖体,其中在容器内 部无过大压力的启动状态下,三角形转动板的端缘大致相邻且界定一个出口 平面。当容器内部过大的压力产生时,通过流体使端缘转动打开,端缘离开 容器内部并且互相分开。
但是已经可以确定己知的盖体,尤其是在容器内部无过大压力的启动状 态下无法保证端缘的紧密性。另外,由于已知盖体的排出阻力很低,如果无 意间对容器壁施加压力时,流体会立即由凹槽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特别是发明一种具有槽结构的 盖体,此槽结构具有至少一个由互相面对的自由端缘形成的凹槽,这样在容 器内部无过大压力的启动状态下,保证了容器的紧密性并且增加了对流体排 出的阻力。
这个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实现。
根据本发明, 一个盖体包括一个具有一个出口的主体,在容器内部过大 的压力产生时,流体通过此出口流出。此出口由具有至少一个凹槽的槽结构 界定,其中的凹槽由互相面对并且通过于一顶点的自由端缘界定。根据本发明,此槽结构包括多个铰接于主体的可以活动转动板。其中至少一个转动板 (最好是每个转动板)通过比多个转动板更有弹性的形变部分与相邻的转动 板连接以便可以活动,形变部分形成至少一个凹槽的一自由端缘,且在容器 内部无过大压力的启动状态下,与至少一个凹槽上相对的另一自由端缘相 邻,并当流体产生容器内部过大压力时转动开启而离开容器内部,与另一自 由端缘分开。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转动板通过一个铰接接头,尤 其是一个薄片铰接接头与主体连接。当流体产生容器内部过大压力时,多个 转动板绕轴运动并且互相远离使形变部分上的端缘与其它端缘分离,形变部 分发生形变,多个转动板随之互相分开。
在本发明的一个改进方案中,所述的至少一个凹槽的两个自由端缘由两 个形变部分构成,这两个形变部分将转动板连接至两个相邻的转动板。在容 器无过大压力的启动状态下,相邻的两自由端缘相互平行。所述的至少一个 凹槽的自由端缘最好大致成一条直线。
如果此槽结构具有多个凹槽,那么这些自由端缘最好末端通过具体位于 轴向出口的中心的一共同点。
在本发明的一个改良方案中,多个转动板是以主转动板和辅转动板的形 式存在,主转动板平置于一个共同平面上,辅转动板与这个平面相交,在容
器内部无过大压力的启动状态下夹角以20。至70°或者30°至60°为佳。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容器内部无过大压力的启动状态下, 所述的多个转动板中的主转动板平置于一个共同的平面上并且与形变部分 相交,夹角以大约20。至70°或者30。至60°为佳。
在本发明的一个改良方案中,在容器内部无过大压力的启动状态下,所 述的多个转动板的主转动板平置于一个共同平面上,与自由端缘相交,具体 在出口的中心相交,夹角以大约20。至70°或者30°至60°为佳。或者, 主转动板可以互相倾斜。
一个转动板(具体是一个辅转动板)和与辅转动板相邻的形变部分形成 一个锥体,形变部分的自由端缘在锥体的一长边上形成了一个凹槽。
形成凹槽的长边指向出口的中心。锥体的三个长侧面中最好至少有两个 侧面面积相等。槽结构可以由至少两个锥体(最好是两个、三个或者四个锥
6体)构成,这些锥体分别由一个辅转动板与相邻的形变部分构成,两个锥体 之间设有一个主转动板。较佳的是,锥体的底面最好设于一平面上,此平面 在容器内部无过大压力的启动状态下,由所述多个转动板中的主转动板所界 定。或者,辅转动板可以与主要的转动板一样厚,但是铰接部分比较薄。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转动板(具体为主转动板和辅转动板) 的壁比形变部分厚。形变部分是一个可以摊平和弯曲的薄片或薄膜型连接 件。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转动板(具体为主转动板和辅转动板) 与形变部分是制作为一体,特别是以注射成型的方式。
转动板(具体是主转动板和辅转动板)最好通过一个铰接接头连接,尤 其是一种薄片型铰接接头,此铰接接头尤其分布在围绕出口中心的环形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盖体包括两个单独部件,即一个与容器相 连的底座和一个形成槽结构的嵌入块。此嵌入块置于底座的一个通道中。所 述的两个部件由两个塑料材料的部件注射成型。
本发明又涉及一个容器,此容器连接根据本发明的盖体。此盖体可以被 固定在容器上,具体是用螺丝拧紧。盖体和容器最好是制作为一体,特别是 以注射成型的方式。


参照附图描写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其它优点、性质和特征将在以下描 述中更加明显。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盖体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盖体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的盖体沿着图4中III-III剖面线的剖面图。 图4是图1中的盖体沿着图3中IV-IV剖面线的剖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盖体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是图5中的盖体的俯视图。
图7是图5中的盖体沿着图5中VII-VII剖面线的剖面图。
图8是图5中的盖体的侧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盖体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0是图IO中的盖体沿着图12中X-X剖面线的剖面图。
7图11是图9中的盖体沿着图12中XI-XI剖面线的剖面图。
图12是图9中的盖体的俯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盖体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4是形成槽结构的一个嵌入块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101,201,301盖体 304通道 306嵌入块 9,109,209中心环 12,112,212,312槽结构
3,103,203,303支撑主体 5,105,205侧壁 7,107,207基缘 U,lll,211通道 13,113,213盖子
15,33,35,55,57,115,215薄片铰接接头
17,117,217凸出部分 220,222,224,226锥体 29,31,171,173,175辅转动板 37,39,41,43,181,183,185薄片翼 287,289,291,293,295薄片翼 245,247,249,250凹槽 261,263,265,267主转动板 E平面
20,22,120,122,124锥体 21,23,25,27连接条 271,273,275,277辅转动板 187,189,191,281,283,285薄片翼 45,47,145,147,149凹槽 51,53,161,163,165主转动板 A轴 Z中心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1至4中,附图标记1表示本发明的盖体。盖体1的主要元件包括 一个可以固定在容器(图中未示)上的支撑主体3。此支撑主体3呈一个翻 转的杯型,整个外围是一个椭圆形侧壁5,逐渐变为水平的基缘7。通道ll 界于绕轴的突出中心环9内,并位于基缘7上。
盖子13通过薄片铰链15绞接至椭圆形支撑主体3具有更大的曲度的一 侧。盖子13的内表面上具有一个圆柱形凸出部分以形成一插口 17,插口 17 与中央环9内啮合以保证盖子在关闭状态下的紧密性。
如图1至4所示,在本发明的盖体l的实施例中,在支撑主体3上的通 道11中由超出水平面E的两个锥体20、 22构成一个槽结构12。平面E与
8盖体1的轴A垂直。连接条21、 23、 25、 27位于水平面E中与支撑主体3 固定连接,支持支撑主体3上的槽结构12。
两个锥体20、 22沿轴互相对称配置,分别包含三角形辅转动板29、 31。 三角形辅转动板29、 31分别通过一个薄片铰接接头33、 35与相邻的支撑条 21, 25连接。薄片铰接接头33、 35置于三角形结构的底面上,此三角形结 构的底面与辅转动板31、 29的位于同一面。在三角形的辅转动板29或31 的其它面上具有两个带有薄壁的弹性形变部分,分别以弹性薄片翼37、 39 或41、 43的形式存在,而且比辅转动板29、 31更有弹性。辅转动板29或 31分别和与之相邻的弹性薄片翼37、 39或41、 43邻接为一体。薄片翼37、 39、 41、 43分别具有一条直线形的自由端缘。在容器内部无过大压力的启动 状态下,相邻的形变部分41、 43的自由端缘基本平行地相互面对,形成凹 槽45或47 (图1和2中用加粗线段表示)。
这些自由端缘止于相应的三角形辅转动板29或31的一点,该点为顶点。
薄片翼37、 41或39、 43分别止于相邻的主转动板51、 53,主转动板 51、 53比薄片翼37至43更厚,大致与辅转动板29、 31的厚度相同。主转 动板51、 53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底面通过薄片铰接接头铰接至相邻的 位于支撑主体3上的连接条23、 27。
容器的可形变壁发生形变,或者当容器内的流体从盖体1的槽结构12 上溢出,像发生上述情况下容器内就会产生过大流体压力(图中未示),那 么槽结构12发生以下所描述的情况。
如图1至4所示,由于形变部分37至43的凹槽45或47的自由端缘相 互平行相邻,最大程度地防止自由端缘形成的两个凹槽中发生溢出,因此所 示的盖体1处于容器内部无过大压力的启动状态下。
如果容器内压力过大,流体就会从内部朝着主转动板51、 53和槽结构 12的辅转动板29、 31流动并且使它们朝上绕轴转动,离开容器的内部。由 于主、辅转动板51、 53、 29、 31绕轴转动,相应的形变部分37至43的端 缘大致偏离辅转动板29、 31上的顶点而互相分离,这样出口以轴A上的中 心Z为中心渐渐变大,形成如图1至4所示的实施例的方形。
流体流出容器,之后容器内部过大压力减小,主、辅转动板29、 31、 51、 53回复到图1至4所示的位置。在容器内部无过大压力的启动状态下,主转动板51、 53平置于水平面E上,辅转动板29、 33与水平面E以大约30° 至80°相交,最佳夹角为50。。凹槽45、47的自由端缘从三角形转动板29、 31的点延伸至所述出口的轴中心,与水平面的夹角大约是50° 。
图5至7所示为本发明的盖体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相 同或类似元件所用的附图标记的尾数与图1至4中的相同,并且都相应地增 加了 100。
图5至8中所示的实施例与如图1至4中所示的实施例最显著的差别在 于使用了三个锥体102、 122、 124,而图1至4所示的实施例则使用两个锥 体。锥体120、 122、 124配置成围绕出口的轴中心Z的星型结构。锥体120、 122、 124被三个主转动板161、 163、 165分开,并且分别包括一个辅转动板 171、 173、 175。于每个辅转动板171、 173、 175的两个侧面上, 一个薄壁 型薄片翼181、 183, 185、 187, 189、 191通过注射成型分别形成在相应的 相邻主转动板161、 163和165上。相关的薄片翼181至191形成三个凹槽 145、 147、49,在图中可以由加粗的线段清晰地看到。在容器内部无过大 压力的启动状态下,凹槽145、 147、 149以星型结构朝着出口中心Z延伸并 且相互平行。
图5至8所示为容器内部无过大压力的启动状态。当容器内部的压力产 生使流体升高,转动板(即主转动板161、 163、 165和辅转动板171、 173、 175)绕轴向上转动离开容器内部,这样凹槽145、 147、 149的自由端缘互 相分开,形成一个对称多角形,即六边形的轮廓。
可以明显地看到在槽结构12、 112上可以安装超过三个锥体。由于凹槽 的数目随流体粘度改变,因此凹槽的数目与盖体的流体的所需流量相适应。 整个盖体l、 101最好由注射成型制作为一体,以由聚乙烯、聚丙烯和/或聚 烯烃制成为佳。
图8至12所示为本发明盖体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相 同和类似的元件所用的附图标记的尾数与图1至4和图5至8中的一样,并 且分别都相应地增加了 100或200。
图9至12中所示的实施例的与如图1至4中所示实施例和图5至8所 示实施例的显著区别在于,图l至4所示实施例使用的是两个锥体,图5至 8所示实施例使用的是三个锥体,而图9至12的实施例则使用了四个锥体
10220、 222、 224、 226。锥体220、 222、 224、 226置于围绕出口的轴中心Z 的星型结构中。锥体220、 222、 224、 226被四个主转动板261、 263、 265、 267分开,并且分别包括一个辅转动板271、 273、 275、 277。在每个辅转动 板的两个侧面上, 一个薄壁型薄片翼281、 283、 285、 287、 289、 291、 295
通过注射成型分别形成在相应的相邻主转动板上。相关的薄片翼282至295 形成三个凹槽245、 247、 249、 250,在图中可以通过加粗的线段清晰地看到。 相对的两个凹槽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看到四个凹槽形成一个十字型。
根据图12和13所示的盖体301的实施例与以下实施例的较大的差异是 根据以下的实施例,盖体301由两个塑料材料的部分注射成型制成。第一部 分是具有通道304的支撑主体303。 一个环形嵌入块306定位且固定至支撑 主体303的通道304中。在嵌入块306的中部设置有槽结构312。嵌入块306 的材料比支撑主体303的材料更具有弹性。
以上说明的特点在附图和权利要求中可能是比较重要的,在不同的构造 中这些特点单独或者互相结合作为本发明理想的实施例。
ii
权利要求
1.一种流体盛装容器的盖体,包括一个具有一个出口的主体,当容器内部过大的压力产生时,流体通过此出口流出,所述的出口由具有至少一个凹槽(45、47、145、147、149)的一个槽结构(12、112、212、312)界定,所述的至少一个凹槽由互相面对并且通过一个共同顶点的自由端缘形成,其特征在于该槽结构(12、112、212、312)包括多个转动板,这些转动板铰接至所述的主体使之可以转动,其中,所述的至少一块转动板,最好是每块转动板,通过比所述多个转动板更加具有弹性的形变部分与相邻的转动板连接以便可以活动,该形变部分形成所述的至少一个凹槽(45、47、145、147、149)的一自由端缘,并且,在容器内无过大压力的启动状态下,与所述的至少一个凹槽(45、47、145、147、149)相对的另一自由端缘相邻,当产生容器内部过大压力时,通过流体的作用,所述的至少一个转动板绕轴向上转动离开该容器内部并且随之与另一自由端缘分开。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是所述的多个转动板通过铰 接接头,即是薄片铰接接头(33、 35、 55、 57),与所述主体连接,当流体 产生容器内部过大压力时,所述转动板转离该容器内部并且使所述的形变部 分形变,使此形变部分的端缘与其它端缘分开。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盖体,其特征是所述的至少一个凹槽 (45、 47、 145、 147、 149)的两个自由端缘由两个形变部分形成,所述自由端缘将一个转动板和与这块转动板相邻的两个转动板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盖体,其特征是所述的至 少一个凹槽的所述端缘为直线型。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盖体,其特征是所述的多 个转动板包括主转动板和辅转动板(29、 31、 171、 173、 175、 51、 53、 161、 163、 165),其中在容器内无过大压力的启动状态下,所述的主转动板(51、 53、 161、 163、 165)平置于共同平面E上,所述的辅转动板与此平面相交, 夹角以30。至60。为佳。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盖体,其特征是多个转动 板的主转动板(51、 53、 161、 163、 165)在容器内无过大压力的启动状态下平置于共同平面E,此共同平面E与形变部分相交,夹角以20。至70。或 30。至60°为佳。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盖体,其特征是多个转动 板的主转动板(51、 53、 161、 163、 165)在容器内无过大压力的启动状态 下平置于共同平面E,此共同平面E与所述的形变部分的端缘尤其在出口的 中心Z相交,夹角以20。至70。或30。至60。为佳。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盖体,其特征是 一个转动 板,具体是一个辅转动板(29、 31、 171、 173、 175)和与之相邻的形变部 分形成的一个锥体,此锥体尤其具有三个绕轴的长侧面,其中一长边由该形 变部分的所述自由端缘形成凹槽。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盖体,其特征是所述形成凹槽的长边指向 所述出口的中心(Z)。
10.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盖体,其特征是所述锥体的所述三个 长侧面面积相等。
11. 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盖体,其特征是槽结构(12、 112、 212、 312)由至少两个,最好是两个或三个,独立的具有三个绕轴的 长侧面的锥体形成,每个所述的锥体尤其是由一个辅转动板(29、 31、 171、 173、 175)和相邻的所述形变部分组成,其中一个主转动板(51、 53、 161、 163、 165)平置于的两个锥体之间。
12. 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盖体,其特征是所述的锥 体的径向底面平置于平面E上,该平面的位置由容器内无过大压力的启动状 态下所述的多个转动板中的主转动板(51、 53、 161、 163、 165)所确定。
13. 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盖体,其特征是所述的转 动板具体是主、辅转动板(29、 31、 171、 173、 175、 51、 53、 161、 163、 165),具有比所述的形变部分更厚的壁,所述的形变部分呈可折叠的薄片 置于两个转动板之间。
14. 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盖体,其特征是所述的盖 体,尤其是所述的转动板,更加尤其是所述的主、辅转动板(29、 31、 171、 173、 175、 51、 53、 161、 163、 165),与所述的形变部分由注射成型制作 成一体。
15. 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盖体,其特征是每个所述 的转动板,即是每个所述的主、辅转动板(29、 31、 171、 173、 175、 51、 53、 161、 163、 165),具体通过一个薄片铰接接头(33、 35、 55、 57)与 主体铰接,其中所述的铰接接头沿着围绕出口中心(Z)的环形分布。
16. 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盖体,其特征是该盖体(301) 由两个分别的部分所制成,两个部分中的一个部分形成用以连接该容器的该 支撑主体(303),两个部分中的另一个部分形成用以界定该槽结构(312) 的嵌入块(306),该嵌入块(306)固定至该支撑主体(303)的通道(304) 中。
17. —个容器,与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盖体(1)连接。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容器,与该盖体(1)固定连接,尤其通过 螺丝拧紧。
19.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容器,与所述的盖体(1)制作成一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盛装容器的盖体。该盖体的特征在于一槽结构包括多个转动板,所述多个转动板铰接至一主体,而以此方式能够绕轴转动,至少一个转动板,较佳的是每一个转动板,经由较所述多个转动板更具有弹性的形变部分,可活动地连接至相邻的转动板,该形变部分形成该凹槽的一自由端缘,在容器内部没有过大压力的启动的情况下,该自由端缘与相对于凹槽的另一自由端缘接连地设置,当在容器内部的流体产生增加的压力时,可通过绕轴旋转离开该容器内部而打开,并以此与另一自由端缘分开。
文档编号B65D47/20GK101557994SQ200780040886
公开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3日
发明者伊天·罗马拉, 佛德立克·柏德林 申请人:法商西奎斯特密封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