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紧机构及具有其的硬开顶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2766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锁紧机构及具有其的硬开顶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紧机构,特别是一种用于硬开顶箱的锁紧机构以及具有其
的硬开顶箱。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硬开顶箱顶板的固定方法一种是在箱顶侧梁处装置若干个箱搭扣。当 要开启或关闭该顶板时,操作人员需通过爬梯或平台将搭扣逐个打开或关闭。这种方法在 现场无高度适宜的爬梯或平台时将无法进行顶板操作及装拆关封。 目前存在一种可以直接在地面上操作的锁紧装置,例如H即ag Lloyd公司专有的 锁紧装置20。如图1A、1B所示,锁紧装置20包括安装在硬开顶箱10的墙板12的外侧面 并可上下移动的锁杆21、用于操作锁杆21的手柄22、以及与手柄22相配合的卡扣23,其中 锁杆21的顶部设有用于对顶板13压紧的顶部压头24。通过如图IB所示的转动并上提或 下压手柄22,可使得锁杆21在转动的同时上下移动,使得顶部压头24相应地松开或下压顶 板13,从而实现顶板13相对于墙板12的松开或锁紧。例如,当需要锁紧顶板13时,利用手 柄22使锁杆回旋并下移,从而使得锁杆顶部的顶部压头24将顶板13向下压紧于墙板上。 反之,则可以松开顶板13。这种的锁紧机构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特别的指引或培训。例如, 当需要松开/压紧顶盖13时,需要在转动的同时上提/下压手柄22。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锁紧机构及应用其的硬开顶箱以 解决背景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锁紧装置的硬开顶箱,以使得能够在 在地面上方便地实现顶板的打开/锁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锁紧机构及应用其的硬开顶箱。该硬开 顶箱包括底板、分别固定在该底板四边的四个墙板、以及用于封闭该硬开顶箱的顶板,该该 锁紧机构包括锁杆,设置在该硬开顶箱的墙板上,并可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移 动;压头,具有用于压紧该顶板的第一端,该压头绕压头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墙板的顶 部,并且该压头还绕锁杆轴枢轴可转动地连接到该锁杆。其中,该压头可在压紧到该硬开 顶箱的顶板上的锁紧位置和与该顶板相分离的打开位置之间摆动;当该锁杆处于第一位置 时,该压头处于锁紧位置;当该锁杆处于第二位置时,该压头处于打开位置。 优选地,该压头轴枢轴连接到该锁杆的顶部。 优选地,该压头的第一端上设有朝向该顶板突出的间隙微调螺钉。 优选地,该压头还包括与该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和在该第一端和该第二端之间朝
向该锁杆延伸的延伸端,该压头转轴设置到该压头的第二端,而该锁杆轴设置到该压头的
延伸端。
优选地,在该锁杆的底部设置有锁杆钩;该锁紧机构还包括手柄,该手柄的一端围绕手柄旋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到该墙板上,并且在该手柄上距离该手柄旋转轴预定位置处设 置有与该锁杆钩相配合的拉环,该拉环可转动地连接到该手柄。其中,当该拉环套在该锁杆 钩上且该手柄转动到贴近该硬开顶箱的墙板的位置时,该锁杆处于第一位置。 优选地,该锁紧机构还包括用于将该手柄保持在所述贴近该硬开顶箱的墙板的位 置上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设置在该墙板上并包括用于限制该手柄摆动的卡板或搭扣。 优选地,该锁紧机构还包括用于将该压头向打开位置偏置的偏置元件,该偏置元 件可为扭簧,该扭簧巻绕部环绕在压头转轴上,并且该扭簧的延伸部与该锁杆轴相配合。 优选地,该锁紧机构还包括用于限制该锁杆运动方向的套管,该套管固定在该墙 板上,该锁杆从该套管中穿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硬开顶箱,包括底板、分别设置在该底 板四边的四个墙板、以及用于封闭该硬开顶箱的顶板,且在其中至少一个墙板上设有至少 一个上述锁紧机构。 优选地,在相对的两个墙板中的每一个的预定位置上分别设置有多个该锁紧机 构。 优选地,该墙板的顶部设置有顶侧梁,用于限制该锁杆运动方向的套管从该顶测 梁中穿过。 本实用新型的锁紧机构可使人员在地面操作,且其在锁紧状态下各部分紧贴硬开 顶箱,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占地空间小。该锁紧机还能更好地压紧在顶板,从而相对于墙板 固定该顶板。该锁紧机构中的偏置装置使压头向打开位置偏置,使人员在将顶板放置到硬 开顶箱顶部或从硬开顶箱顶部移除的过程中无需一直上抬手柄,相对于背景技术中的固定 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并避免了在此过程中顶板与压头发生干涉的情况。该锁紧机构的手柄 更加方便了人员对该锁紧机构的操作。

图1A示出了设置有H即ag Lloyd公司的锁紧装置的硬开顶箱; 图1B示出了图1A中锁紧装置的手柄的操作过程; 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硬开顶箱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硬开顶箱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锁紧机构在锁紧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5是图4中的锁紧机构的正视图; 图6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锁紧机构的压头部分的局部图; 图6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锁紧机构的手柄部分的局部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锁紧机构在打开和关闭之间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锁紧机构在打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锁紧机构在打开状态时拉环脱离拉杆钩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硬开顶箱100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硬开 顶箱100的俯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硬开顶箱100包括底板160、分别设置在底板160
4四边的四个墙板110、以及用于封闭硬开顶箱的顶板130。其中,该四个墙板可包括相对设 置的二个侧墙、一个前端和一个门端。其中,在至少一个墙板110上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根 据本实用新型的锁紧机构200。锁紧机构在硬开顶箱上的设置位置和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 要而定。例如,对于20'的硬开顶箱来说,可以在每个侧墙上分别设置两个锁紧机构200,其 中每个锁紧机构分别位于靠近侧墙端部的位置。对于40'的硬开顶箱来说,可以在每个侧 墙上分别设置四个锁紧机构200,其中两个锁紧机构可位于靠近侧墙端部的位置,而另外两 个可位于靠近侧墙中部的位置。 如图4和图5所示,锁紧机构200包括压头210和锁杆220。锁杆220设置在硬 开顶箱的墙板110上,并可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锁紧机构压头210可绕 一压头转轴211枢轴转动地设置在墙板110的顶部。在一个例子中,墙板110的顶部设有 顶侧梁120,顶侧梁120上可设置用于限制锁杆220运动方向的套管222,套管222固定在 墙板110上,锁杆220从套管222中穿过。压头转轴211可设置在固定到顶侧梁120上的 支座140上。压头210同时还可绕锁杆轴212枢轴连接到锁杆220,优选地枢轴连接到锁 杆220的顶端。其中,压头210可在压紧到硬开顶箱的顶板130上的锁紧位置和与顶板130 相分离的打开位置之间摆动。当锁杆220处于第一位置时,压头210处于锁紧位置(如图 4示);当锁杆220处于第二位置时,压头210处于打开位置(如图8所示)。锁杆与压头 的这种配合使操作人员在地面即可完成对顶板的锁紧或开启。 如图6A所示,压头210具有用于压紧顶板的第一端213和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 214。优选地,在第一端213上可设置朝向顶板突起的间隙微调螺钉216,以保证顶板130与 墙板110更好的啮合。压头210还包括在第一端213和第二端214之间朝向锁杆220突出 的延伸端215。优选地,延伸端215被设置为靠近压头的第二端214。压头转轴211可设置 在压头的第二端214,而锁杆轴212可被设置在压头的延伸端215。这样,当锁杆220向上 移动时,锁杆220通过锁杆轴212推动压头210向上摆动,从而使得压头210向打开位置移 动;当锁杆220向下移动时,锁杆220通过锁杆轴212拉动压头210向下摆动,从而使得压 头210最终压紧到顶板上到达锁紧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只需上下移动锁杆220即 可实现压头210与顶板120的压紧或远离,从而使得锁紧机构200的整体结构简单、易于操 作、且可靠性高。 优选地,锁紧装置200还可包括用于将压头210向打开位置偏置的偏置元件。根 据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偏置元件可为扭簧217,其中如图6A所示,扭簧217的巻绕部217a环 绕在压头转轴211上,而其延伸部217b位于锁杆轴212的下方,从而与锁杆轴212相配合, 使压头210向打开位置偏置。扭簧217可实现压头210的自动向打开位置弹回,从而避免 了在将顶板130放置到硬开顶箱顶部或从硬开顶箱顶部移除的过程中,顶板130与压头210 发生干涉的情况。 如图6B所示,锁紧机构200还包括用于方便地操作锁杆上下移动的手柄230。手 柄230可通过与设置在锁杆220底部的锁杆钩221来实现对锁杆的操作。具体来说,手柄 230的一端通过一手柄旋转轴232可转动地连接到墙板110,并且在手柄230上距离手柄旋 转轴232预定位置处还设置有用于与锁杆钩221相配合的拉环234。拉环234的一端绕一 拉环轴233枢轴连接到手柄230。根据一个实施例,手柄230与墙板110相连的一端设置有 紧固件231,手柄旋转轴232设置在紧固件231的第一端231a,而拉环轴233设置在紧固件
5231的第二端231b。 如图4和图5所示,当拉环234套在锁杆钩221上且手柄230转动到贴近硬开顶 箱的墙板110的位置时,锁杆220处于第一位置而压头210处于锁紧位置。锁紧机构200 还包括用于将手柄230保持在所述贴近硬开顶箱的墙板110的位置上的固定装置150,使得 顶板130保持在被固定的状态。固定装置150设置在墙板110,其可为卡板、搭扣或其他形式。 下面参照图7-9具体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锁紧机构的操作过程。当需要从硬开 顶箱上移除顶板130时,操作人员可打开固定装置150,将手柄230向上转动,如图7所示。 这时,压头210会在扭簧217的弹力作用下自动向打开位置转动,不再压紧顶板130。如图 8所示,当压头210到达打开位置后,实际工作行程以及套管222限制了锁杆220,使得压头 210不再继续转动。此时,顶板130可被吊起移除。若继续向上旋转手柄230,随着拉环轴 233向锁杆钩221的靠近,拉环234会与锁杆钩221脱开,如图9所示。这时,可以将手柄 230向下转动回贴近墙板110的位置,从而可避免向上旋起的手柄干扰地面操作人员的工 作。当需要锁紧顶板130时,操作人员先向上旋转手柄230,使拉环234套入锁杆钩221 ;之 后下压手柄230,利用拉环234与锁杆钩221的配合使得锁杆220下移,从而带动压头210 朝向顶板130转动,直到压头210最终紧压到顶板130上。此时,手柄贴近墙板110,并可通 过固定装置150将其保持在该位置。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 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例如,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偏置元件也可以是与锁杆相配合的压縮弹簧,从而将锁杆 向第二位置偏置。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 围。
权利要求一种用于硬开顶箱的锁紧机构,该硬开顶箱包括底板、分别固定在该底板四边的四个墙板、以及用于封闭该硬开顶箱的顶板,其特征在于,该锁紧机构包括锁杆,设置在该硬开顶箱的墙板上,并可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压头,具有用于压紧该顶板的第一端,该压头绕压头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墙板的顶部,并且该压头还绕锁杆轴枢轴可转动地连接到该锁杆,其中,该压头可在压紧到该硬开顶箱的顶板上的锁紧位置和与该顶板相分离的打开位置之间摆动;当该锁杆处于第一位置时,该压头处于锁紧位置;当该锁杆处于第二位置时,该压头处于打开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压头轴枢轴连接到该锁杆的顶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压头的第一端上设有朝向该顶板 突出的间隙微调螺钉。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压头还包括与该第一端相对的第 二端和在该第一端和该第二端之间朝向该锁杆延伸的延伸端,该压头转轴设置到该压头的 第二端,而该锁杆轴设置到该压头的延伸端。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延伸端靠近该压头的第二端。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在该锁杆的底部设置有锁杆钩;该锁 紧机构还包括手柄,该手柄的一端围绕手柄旋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到该墙板上,并且在该手 柄上距离该手柄旋转轴预定位置处设置有与该锁杆钩相配合的拉环,该拉环可转动地连接 到该手柄,其中,当该拉环套在该锁杆钩上且该手柄转动到贴近该硬开顶箱的墙板的位置时,该 锁杆处于第一位置。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该手柄保持在所述贴 近该硬开顶箱的墙板的位置上的固定装置。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装置设置在该墙板上并包括 用于限制该手柄摆动的卡板或搭扣。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该压头向打开位置偏 置的偏置元件。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置元件为扭簧,该扭簧的巻 绕部环绕在该压头转轴上,并且该扭簧的延伸部与该锁杆轴相配合。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限制该锁杆运动方向的 套管,该套管固定在该墙板上,该锁杆从该套管中穿过。
12. —种硬开顶箱,包括底板、分别设置在该底板四边的四个墙板、以及用于封闭该硬 开顶箱的顶板,其特征在于,在其中至少一个墙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i-io中任一 项所述的锁紧机构。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硬开顶箱,其特征在于,在相对的两个墙板中的每一个的 预定位置上分别设置有多个该锁紧机构。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硬开顶箱,其特征在于,该墙板的顶部设置有顶侧梁,用于 限制该锁杆运动方向的套管从该顶测梁中穿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硬开顶箱的锁紧机构。该硬开顶箱包括底板、分别固定在该底板四边的四个墙板、以及用于封闭该硬开顶箱的顶板。该锁紧机构包括锁杆,设置在该硬开顶箱的墙板上,并可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压头,绕一压头转轴枢轴连接到该墙板上,同时该压头还绕一锁杆轴枢轴连接到该锁杆上,其中,该压头可在压紧到该硬开顶箱的顶板上的锁紧位置和与该顶板相分离的打开位置之间摆动;当该锁杆处于第一位置时,该压头处于锁紧位置;当该锁杆处于第二位置时,该压头处于打开位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应用该锁紧机构的硬开顶箱。利用本实用新型的锁具,人员可在地面对硬开顶箱顶板进行操作。
文档编号B65D90/02GK201458124SQ200920105378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3日
发明者刘天舒, 吕国权 申请人: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