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收纸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9110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收纸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模切或烫印机,特别是一种自动收纸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机型的收纸部分是减速器、链条传动,当纸堆达到一定高度时,通过行程开关 的控制,机器自动减速,手动插入副收纸,这时主收纸落下,完成收纸活动,然后主收纸上 升,继续收纸工作,人工抽出副收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实现不停机收纸,提高工 作效率的自动收纸机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收纸机构,包括自动收纸架,置于自动收纸架上的纸堆升降模组,副收纸 模组,纸堆送出模组;所述纸堆升降模组置于自动收纸架的左侧,该纸堆升降模组包括第一 动力装置,第一传动装置和第一工作装置,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与第一传动装置置于自动收 纸架的底层上,该第一动力装置与第一传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工作装置置于该第一传动 装置的上方,该第一传动装置中与第一工作装置中的滚珠丝杠连接,该滚珠丝杠外套装有 第一滑块,该第一滑块的工作面与第一导轨滑动配合,该第一滑块的非工作而与第一立柱 连接,所述第一导轨与自动收纸架中的左侧支架连接,所述第一立柱上方通过第一横梁与 推块连接;所述副收纸模组置于自动收纸架的中上部,该副收纸模组包括第二动力装置, 第二传动装置和第二工作装置,该第二动力装置与第二传动装置连接,该第二传动装置中 的丝杠连接块与第二工作装置中的导轨滑块连接,该导轨滑块与第二导轨的工作面滑动配 合,该第二导轨的非工作面与第二立柱连接,该第二立柱上方通过第二横梁连接有抬纸辊, 该抬纸辊的延伸端位于所述纸堆升降模组的上方;所述纸堆送出模组置于自动收纸架的 上层支架上,该纸堆升降模组包括第三动力装置,第三传动装置和第三工作装置,所述第三 动力装置与第三传动装置连接,该第三传动装置中的滑块与第三工作装置中的第三横梁连 接,该第三横梁上方连接有收纸辊,该收纸辊的延伸端与所述抬纸辊的延伸端一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实现收纸自动化,降低工人劳 动强度,实现不停机收纸,提高工作效率。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自动收纸架分为三层,分别是底层支架,中层支 架和上层支架,在三层支架的两侧分别连接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其中左侧支架高于上层 支架的上平面,右侧支架的与上层支架的上平面相平齐设置。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动力装置是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传动 装置由同步带、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组成,所述第一工作装置由第一导轨、第一滑块、滚珠 丝杠、第一立柱、第一横梁和推块组成;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置于底层支架上,该第一伺服电 机的输出端与主动带轮连接,该主动带轮通过同步带与从动带轮连接,该从动带轮与置于其上方的滚珠丝杠连接,该滚珠丝杠外套装有第一滑块,该第一滑块的工作面与第一导轨 滑动配合,该第一导轨与左侧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滑块的非工作面与第一立柱连接,该第一 立柱的上方通过第一横梁与推块连接。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动力装置是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传动 装置由丝杠和丝杠连接块组成,所述第二工作装置由导轨安装板、导轨滑块、第二导轨、第 二立柱、第二横梁、支承装置和抬纸辊组成;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杠连接,该丝 杠外套装有丝杠连接块,该丝杠连接块的两端穿过置于导轨安装板的中间滑道与导轨滑块 连接,该导轨滑块置于第二导轨上并与其工作面滑动配合,该第二导轨的非工作面与第二 立柱连接,该第二立柱上方通过第二横梁连接有抬纸辊,该抬纸辊的延伸端穿过置于左侧 支架上方的支承装置并位于纸堆升降模组的上方。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动力装置由直线电机动子连接板、直线电 机定子和直线电机动子组成,所述第三传动装置由直线导轨连接板、第三导轨和滑块组成, 所述第三工作装置由第三横梁和收纸辊组成;所述直线导轨连接板置于上层支架上,该直 线导轨连接板上设有两个第三导轨,该第三导轨与滑块滑动配合,该滑块上方通过直线电 机动子连接板装有第三横梁,该第三横梁上方连接有收纸辊,该收纸辊的延伸端与抬纸辊 的延伸端相一致,所述直线电机定子置于直线导轨连接板靠近纸堆升降模组的一端,该直 线电机动子置于两个第三导轨之间的直线电机动子连接板的下方并与直线电机定子动配
I=I O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副收纸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纸堆送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纸堆升降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发明图中右侧支架1,底层支架2,中层支架3,上层支架4,滑块5,直线电机动子连接 板6,第三横梁7,收纸辊8,直线电机动子9,第二立柱10,第二横梁11,抬纸辊12,支承装 置13,左侧支架14,推块15,第一横梁16,第一立柱17,滚珠丝杠18,第一滑块19,第一导轨 20,从动带轮21,同步带22,主动带轮23,第一伺服电机24,直线电机定子25,第三导轨26, 导轨安装板27,丝杠28,直线导轨连接板29,第二伺服电机30,右侧支架31,中间滑道32, 丝杠连接块33,导轨滑块34,第二导轨35。本实施例由置于自动收纸架1上的纸堆升降模组、副收纸模组和纸堆送出模组组 成;纸堆升降模组置于自动收纸架1的左侧,纸堆升降模组由第一动力装置、第一传动装置 和第一工作装置组成;第一动力装置与第一传动装置置于自动收纸架1的底层支架2上,第 一动力装置与第一传动装置连接,第一工作装置置于第一传动装置的上方,第一传动装置 中与第一工作装置中的滚珠丝杠18连接,滚珠丝杠18外套装有第一滑块19,第一滑块19 的工作面与第一导轨20滑动配合,第一滑块19的非工作面与第一立柱17连接,第一导轨20与自动收纸架1中的左侧支架14连接,第一立柱17上方通过第一横梁16与推块15连 接;副收纸模组置于自动收纸架1的中上部,副收纸模组由第二动力装置、第二传动装置和 第二工作装置组成,第二动力装置与第二传动装置连接,第二传动装置中的丝杠连接块33 与第二工作装置中的导轨滑块34连接,导轨滑块34与第二导轨35的工作面滑动配合,第 二导轨35的非工作面与第二立柱10连接,第二立柱10上方通过第二横梁11连接有抬纸 辊12,抬纸辊12的延伸端位于纸堆升降模组的上方;纸堆送出模组置于自动收纸架1的上 层支架4上,纸堆升降模组由第三动力装置、第三传动装置和第三工作装置组成,第三动力 装置与第三传动装置连接,第三传动装置中的滑块5与第三工作装置中的第三横梁7连接, 第三横梁7上方连接有收纸辊8,收纸辊8的延伸端与抬纸辊12的延伸端一致。作为本发明的一利优选结构,自动收纸架1分为三层,分别是底层支架2,中层支 架3和上层支架4,在三层支架的两侧分别连接左侧支架14和右侧支架31,其中左侧支架 14高于上层支架4的上平面,右侧支架31的与上层支架4的上平面相平齐设置。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结构,第一动力装置是第一伺服电机24,第一传动装置由 同步带22、主动带轮23和从动带轮21组成,第一工作装置由第一导轨20、第一滑块19、滚 珠丝杠18、第一立柱17、第一横梁16和推块15组成;第一伺服电机24置于底层支架2上, 第一伺服电机20的输出端与主动带轮23连接,主动带轮23通过同步带22与从动带轮21 连接,从动带轮21与置于其上方的滚珠丝杠18连接,滚珠丝杠18外套装有第一滑块19, 第一滑块19的工作面与第一导轨20滑动配合,第一导轨20与左侧支架14连接,第一滑块 19的非工作面与第一立柱17连接,第一立柱17的上方通过第一横梁16与推块15连接。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结构,第二动力装置是第二伺服电机30 ;第二传动装置由 丝杠28和丝杠连接块33组成,第二工作装置由导轨安装板27、导轨滑块34、第二导轨35、 第二立柱10、第二横梁11、支承装置13和抬纸辊12组成;第二伺服电机30的输出端与丝 杠28连接,丝杠28外套装有丝杠连接块33丝杠连接块33的两端穿过置于导轨安装板27 的中间滑道32与导轨滑块34连接,导轨滑块34置于第二导轨35上并与其工作面滑动配 合,第二导轨35的非工作面与第二立柱10连接,第二立柱10上方通过第二横梁11连接有 抬纸辊12,抬纸辊12的延伸端穿过置于左侧支架14上方的支承装置13并位于纸堆升降模 组的上方。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结构,第三动力装置由直线电机动子连接板6、直线电机定 子25和直线电机动子9组成,第三传动装置由直线导轨连接板29、第三导轨26和滑块5组 成,第三工作装置由第三横梁7和收纸辊8组成;直线导轨连接板29置于上层支架4上,直 线导轨连接板29上设有两个第三导轨26,第三导轨26与滑块5滑动配合,滑块5上方通过 直线电机动子连接板6装有第三横梁7,第三横梁7上方连接有收纸辊8,收纸辊8的延伸 端与抬纸辊12的延伸端相一致;直线电机定子25置于直线导轨连接板29靠近纸堆升降模 组的一端,直线电机动子9置于两个第三导轨26之间的直线电机动子连接板6的下方并与 直线电机定子25动配合。参见附图2和附图4,本实施例中的抬纸辊12设置为六条,而推块15设置为七 条,六条抬纸辊12错落相间的位于七条推块15间隔空间,纸堆送出模组中的收纸辊8也设 置为六条。成品纸张落在纸堆升降模组的推块15上,随着纸堆高度的增加,纸堆升降模组 缓慢下降,当降至350mm、纸堆高度达到340mm时,副收纸模组左移,抬纸辊12到达纸堆上方,开始接纸工作,纸堆送出模组同时左移,收纸辊插入纸堆下方,插入时收纸辊8低于推 块15,然后纸堆升降模组迅速下降,使纸堆落在收纸辊8上,这时纸堆送出模组回位,将纸 堆带走;纸堆升降模组上升,接替副收纸模组工作,副收纸模组回位。通过该机构实现了纸 张的自动卸载,实现了不停机、不减速收纸,提高了速度,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列举,在权利保护范围内作出的能够替代纸堆升降模 组中的第一动力装置、第一传动装置和第一工作装置,副收纸模组中的第二动力装置、第二 传动装置和第二工作装置,以及纸堆送出模组中的第三动力装置、第三传动装置和第三工 作装置;均视为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一种自动收纸机构,包括自动收纸架,置于自动收纸架上的纸堆升降模组,副收纸模组,纸堆送出模组,其特征在于a、所述纸堆升降模组置于自动收纸架的左侧,该纸堆升降模组包括第一动力装置,第一传动装置和第一工作装置,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与第一传动装置置于自动收纸架的底层上,该第一动力装置与第一传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工作装置置于该第一传动装置的上方,该第一传动装置中与第一工作装置中的滚珠丝杠连接,该滚珠丝杠外套装有第一滑块,该第一滑块的工作面与第一导轨滑动配合,该第一滑块的非工作面与第一立柱连接,所述第一导轨与自动收纸架中的左侧支架连接,所述第一立柱上方通过第一横梁与推块连接;b、所述副收纸模组置于自动收纸架的中上部,该副收纸模组包括第二动力装置,第二传动装置和第二工作装置,该第二动力装置与第二传动装置连接,该第二传动装置中的丝杠连接块与第二工作装置中的导轨滑块连接,该导轨滑块与第二导轨的工作面滑动配合,该第二导轨的非工作面与第二立柱连接,该第二立柱上方通过第二横梁连接有抬纸辊,该抬纸辊的延伸端位于所述纸堆升降模组的上方;c、所述纸堆送出模组置于自动收纸架的上层支架上,该纸堆升降模组包括第三动力装置,第三传动装置和第三工作装置,所述第三动力装置与第三传动装置连接,该第三传动装置中的滑块与第三工作装置中的第三横梁连接,该第三横梁上方连接有收纸辊,该收纸辊的延伸端与所述抬纸辊的延伸端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收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收纸架分为三层,分别 是底层支架,中层支架和上层支架,在三层支架的两侧分别连接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其中 左侧支架高于上层支架的上平面,右侧支架的与上层支架的上平面相平齐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收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是第一伺服 电机,所述第一传动装置由同步带、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组成,所述第一工作装置由第一导 轨、第一滑块、滚珠丝杠、第一立柱、第一横梁和推块组成;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置于底层支架 上,该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主动带轮连接,该主动带轮通过同步带与从动带轮连接,该 从动带轮与置于其上方的滚珠丝杠连接,该滚珠丝杠外套装有第一滑块,该第一滑块的工 作面与第一导轨滑动配合,该第一导轨与左侧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滑块的非工作面与第一 立柱连接,该第一立柱的上方通过第一横梁与推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收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装置是第二伺服 电机;所述第二传动装置由丝杠和丝杠连接块组成,所述第二工作装置由导轨安装板、导轨 滑块、第二导轨、第二立柱、第二横梁、支承装置和抬纸辊组成;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 与丝杠连接,该丝杠外套装有丝杠连接块,该丝杠连接块的两端穿过置于导轨安装板的中 间滑道与导轨滑块连接,该导轨滑块置于第二导轨上并与其工作面滑动配合,该第二导轨 的非工作面与第二立柱连接,该第二立柱上方通过第二横梁连接有抬纸辊,该抬纸辊的延 伸端穿过置于左侧支架上方的支承装置并位于纸堆升降模组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收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动力装置由直线电机 动子连接板、直线电机定子和直线电机动子组成,所述第三传动装置由直线导轨连接板、第 三导轨和滑块组成,所述第三工作装置由第三横梁和收纸辊组成;所述直线导轨连接板置 于上层支架上,该直线导轨连接板上设有两个第三导轨,该第三导轨与滑块滑动配合,该滑 块上方通过直线电机动子连接板装有第三横梁,该第三横梁上方连接有收纸辊,该收纸辊的延伸端与抬纸辊的延伸端相一致,所述直线电机定子置于直线导轨连接板靠近纸堆升降 模组的一端,该直线电机动子置于两个第三导轨之间的直线电机动子连接板的下方并与直 线电机定子动配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模切或烫印机,特别是一种自动收纸机构。它包括纸堆升降模组,副收纸模组,纸堆送出模组,纸堆升降模组中的第一动力装置与第一传动装置置于自动收纸架的底层上,第一工作装置中的滚珠丝杠外套装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的工作面与第一导轨滑动配合,第一立柱上方通过第一横梁与推块连接;副收纸模组中的导轨滑块与第二导轨的工作面滑动配合,第二立柱上方通过第二横梁连接有抬纸辊,抬纸辊的延伸端位于纸堆升降模组的上方;纸堆送出模组中的滑块与第三横梁连接,第三横梁上方连接有收纸辊,收纸辊的延伸端与抬纸辊的延伸端一致。本发明能够实现收纸自动化,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实现不停机收纸,提高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B65H31/04GK101885425SQ20101022154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9日
发明者唐志全, 张红川, 徐景方, 王爱平, 葛绍君 申请人:河北玉田兴业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