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渗漏灰陶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95498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渗漏灰陶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灰陶容器,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渗漏灰陶容器。
背景技术
从远古到当代,人们都使用着灰陶瓦罐。传统的灰陶瓦罐将陶土通过陶轮用纯手工制作,口部较大,用于装储水等液体,生活中应用广泛。陶瓷瓶也是饮用类食品包装的一种重要形式。目前广泛使用的陶瓷瓶有白瓷、青瓷、红陶等。陶瓷瓶一般是用陶土制胚再加上釉烧制而成。陶瓷瓶兼具稳重、避光、隔热等特点,也解决了防渗漏技术问题,故而使用也很广泛。但是,市场可见到的白瓷、青瓷、红陶等陶瓷瓶虽各具形态,但要么华贵,要么普通,都难以表达远古灰陶古朴稳重的艺术风格。传统灰陶瓦罐(容器)没有解决长期保鲜储存食品的防渗漏问题,故而也限制了其用途的拓宽,几千年来只用于日常装储,没有用来长期保存食品。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在技术中存在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渗漏灰陶容器。一种防渗漏灰陶容器,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内壁上设有防渗漏层。优选地,所述的防渗漏层为釉层。
本实用新型的容器本体通常选用青泥来制作,所取用的青泥广泛存在于各种地质环境,易于取材,不破坏耕作层。在传统的瓷土、陶土等珍贵土壤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尤其显得可贵。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传统制陶与先进的防渗漏技术的整合,既保留了传统灰陶容器视觉优势,又解决了无毒防渗漏难题,使传统灰陶突破了使用功能的局限;同时,本实用新型具有取材便捷、成本低廉、应用广泛等优点,有望被用来作为酒瓶、药瓶、饮料瓶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参照图1,一种防渗漏灰陶容器,容器本体1,所述容器本体内壁上设有防渗漏层
2。所述的防渗漏层2为釉层。所述灰陶容器可以采用下述步骤制作:1、选泥配泥。选泥是为了保证本发明的成色和质感,主要解决细腻、黏性和颜色三个问题,故而选泥着重把握三点:细腻为上,粗糙为下;黏性强者为上,黏性弱者为下;青泥为上,它色为下。以长江三角洲嘉兴为例,选择河床下部、耕作层下部I米 3米区间的青泥为佳。纯净的青泥,色泽纯青,揉捻细腻,掰开富有黏性,闻之有泥土芳香。若用此种青泥制胚,无需过滤细选。若当地泥质稍粗,可经过清除杂质和细化工艺加以处理,以确保泥质的细腻。配泥,是把产地来源不同,成型和煅烧性能不同的土搭配成符合本发明需要的、具有一定烧成温度范围的、能和釉及煅烧温度相呼应的泥土。2、练泥成形。练泥是为了使开采到的泥土达到必要的细糯和湿度,并制作成形,以备制胚之用。该工艺过程分为和泥、酿泥、练泥、成形四步骤。(I)和泥,在上一套工艺基础上,将泥粉或湿泥倒入干净的区间,根据干湿度加适当的水,反复搅拌,直至有一定黏性,湿度根据当时当地的气候酌定,保持较湿。该步骤可以借助搅拌机进行。(2)酿泥,将和好的泥覆上塑料膜保湿,让泥土颗粒之间相互产生共生感,增强黏性,一般酿泥过程在12小时左右。酿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持泥土的湿度。(3)练泥,主要目的是使泥更加纯熟,更有活力,可以借助练泥机进行。有时练泥和酿泥反复交叉进行,以增加熟度。(4)成形,是将练好的熟泥,按照泥胚大小要求制作成相应的泥条造型。3、制作泥胚。制胚分为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一般小批量可以考虑手工制胚,规模化则必须模塑。根据设计要求,配以装饰花纹。完成制胚之后,要经过一个阴干过程。阴干过程中,泥胚尽量不要曝晒,以防收缩不均衡产生裂缝。通过选泥、配泥、打浆、灌浆、成胚进行大规模生产。4、泥胚上釉浆。选择水晶熔块釉(粉末),以内壁浸釉浆方式施釉。施釉时,泥脸干湿度在70%左右为宜。焙烧在设定的烧成温度持续I小时左右,内壁釉末即熔化粘附于陶壁,形成内壁釉层。5、泥胚焙烧。该工艺主要掌握好两道步骤,即窑温和还原焰。入窑焙烧是制陶器的关键工序,烧成温度一般为950 1050°C。在焙烧后期,米用还原焰,在这种情况下,烧成的陶器呈灰色或灰黑色。本实用新型采用传统的青泥材料,制作成灰陶后,通过内壁上釉工艺,使得产品的使用功能得以延伸。·
权利要求1.一种防渗漏灰陶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内壁上设有防渗漏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漏 灰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渗漏层为釉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渗漏灰陶容器,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内壁上设有防渗漏层。优选地,所述的防渗漏层为釉层。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传统制陶与先进的防渗漏技术的整合,既保留了传统灰陶容器视觉优势,又解决了无毒防渗漏难题,使传统灰陶突破了使用功能的局限;同时,本实用新型具有取材便捷、成本低廉、应用广泛等优点,有望被用来作为酒瓶、药瓶、饮料瓶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文档编号B65D1/00GK203111610SQ20132012606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8日
发明者周兴观, 陈武杰 申请人:周兴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