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空气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78692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空气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保温空气包装袋,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可充气主体,设置于所述可充气主体内的一个或多个单向充气阀,所述充气阀用于使所述可充气主体充气,以及一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设置于所述可充气主体外侧或内侧,以给待包装物品提供保温隔热作用,从而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既能提供保温隔热作用,又能提供空气缓冲作用,从而在待包装物品的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使所述待包装物品处于保温状态,并且有效防止其遭到碰撞而损坏或变形。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包装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保温隔热作用的空气包装 袋及其制造方法。 一种保温空气包装袋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代物流业中,有许多行业,如电子产品、食品、医药、化工、生物材料等,都需要 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使包装物品处于保温状态。更具体地,例如在食品行业中,冷冻食品 就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其消费量越来越大。然而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这些食品需要保持在 低温环境中,从而使这些食品不会腐败或变质。
[0003] 利用大体积的冷藏箱或冷藏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批量冷冻物品的运输和 储存过程中的保温问题,然而,在一些场合中,例如从卸货到送达目的地的这段时间,可能 会缺少相应的保温措施。另外,大体积的冷藏箱或冷藏车,因为其昂贵的成本,也不适合小 批量物品的网上销售。
[0004] 因此,这就需要一种方便快捷的保温包装方式。传统的解决方案中,例如具有隔热 功能的瓦楞纸箱低是目前冷冻冷冻食品保温通常采用的一种手段。具有隔热功能的瓦楞纸 箱,就是在传统纸箱内的外包装衬上复合树脂和铝蒸镀膜,或在纸芯中加入发泡树脂,使其 具有隔热性,防止在流通途中蔬菜水果等食品自身温度的升高,从而达到保温目的。
[0005]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传统的纸箱包装方式,都没有提供防撞防碰防跌功能。 也就是说,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包装盒或包装箱会被扔来扔去,很容易导致其变形,从而 可能会导致被包装物品的损坏或变形。这样,这种传统的包装方式既不美观,也没有提供较 好的缓冲效果。另外,这种传统的通过设置隔热层的保温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热量的传导, 但是在防止热量的对流和辐射方面还需要加强。


【发明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空气包装袋,其给待包装物品提供保温 隔热作用,以及空气缓冲作用,从而在待包装物品的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使所述待包装物品 处于保温状态,并且有效防止其遭到碰撞而损坏或变形。
[0007]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空气包装袋,其包括可充气主体,所述 可充气主体适于围绕所述待包装物品,从而在所述待包装物品放入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后 并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压力时,保温空气包装袋都能给所述待包装物品提供缓冲作用,而 使所述待包装物品不会受到挤压。
[0008]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空气包装袋,其中所述可充气主体外侧 或内侧设置有保温层,其与可充气主体搭配地设置,从而得以有效地防止热量的传导、对流 和辐射,从而更高效地起到保温隔热作用。
[0009]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空气包装袋,其中所述可充气主体的内 侧设置有所述保温层,从而所述保温层形成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的内袋层,其中所述内袋 层可以悬空地设置在所述可充气主体内,从而所述内袋层与所述可充气主体之间提供有空 气缓冲效果,也进一步防止热量的传递。
[0010]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空气包装袋,其中所述可充气主体的内 侧的所述保温层可以连接于所述可充气主体的所述内侧,也可以一体地形成于所述可充气 主体内侧,从而得以形成紧凑的结构。
[0011]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空气包装袋,其可以单独地或配合包装 箱或包装盒一起来包装待包装物品,从而使用方便。
[0012]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空气包装袋,其中所述待包装物品适合 于稳固地保持在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之内,从而所述待包装物品不容易从所述保温空气包 装袋中滑出。
[0013]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空气包装袋,其中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 藉由一个或多个单向充气阀向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中充气,所述充气阀在充气结束,所述 可充气主体中达到预定气压后能自动封闭,从而使用方便。
[0014]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空气包装袋,其中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 的充气通道由两密封膜密封,从而形成第一重密封效果,然后所述充气通道由止回密封膜 进一步密封,从而形成第二重密封效果,以防止所述气袋漏气。也就是说,假使空气泄露时, 空气会被导引流向由所述止回密封膜形成的止回通道,以产生补充气压进一步密封所述充 气通道,从而补偿所述密封膜密封效果的不足。
[0015]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空气包装袋,其运输和储存比较方便, 并且可以在现场充气,然后直接用于包装所述待包装物品,从而使用方便。
[0016]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空气包装袋,其不需要复杂的结构,成 本低,适合于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需要保温并且缓冲的各个行业。
[0017]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温空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 或多个可充气主体,设置于所述可充气主体内的一个或多个单向充气阀,所述充气阀用于 使所述可充气主体充气,以及一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设置于所述可充气主体外侧或内侧,以 给待包装物品提供保温隔热作用。
[001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所述保温层缝合于所述可充气主体内侧或外侧,以 作为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的内袋层或外袋层。
[001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所述保温层一体地包覆于所述可充气主体的内侧表 面或外侧表面。
[002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所述保温层由一种或多种保温材料制成。
[002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所述保温层具有单层结构或形成复合多层结构。
[002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所述保温层由无机绝热材料、有机绝热材料或金属 绝热材料制成。
[002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所述保温层由发泡树脂材料和/或铝镀膜材料制 成。
[002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在所述可充气主体充气后,所述保温层形成的所述 内袋层悬空地设置在所述可充气主体内。
[002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底角形成有未充气翼,其适合 于塞入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形成的容纳腔中。
[002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顶侧形成有未充气部分,从而 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顶侧的充气部分适合于折叠从而盖合于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的用于 放置所述待包装物品的开口。
[002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包括两所述可充气主体,其首 尾两端互相缝合在一起,并形成大致方形的容纳腔。
[002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各个所述可充气主体包括一个或多个充气单元,各 个所述充气单元形成充气腔,并且各个所述充气单元中设置有一个多个所述充气阀。
[002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各个所述可充气主体包括一列或多列不连续地设置 的分隔缝,以使所述充气单元组合成所述可充气主体的多个侧壁。
[003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所述可充气主体具有一第一气室层以及一第二气室 层,所述充气阀是单向止回阀,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室层以及所述第二气室层之间,当所 述充气腔中充满空气后,所述单向止回自动封闭,从而防止空气泄露。
[003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所述充气阀包括两阀膜分别与所述可充气主体的所 述充气单元的所述第一气室层和所述第二气室层热封在一起,所述两阀膜之间形成一进气 通道,当通过所述进气通道向所述充气单元充气后,所述两阀膜的内表面自动吸附粘在一 起,以防止进入所述充气单元的气体从所述进气通道反渗。
[003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所述充气阀是自粘膜止回阀,其包括一第一阀膜,一 第二阀膜,和一第三阀膜,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三阀膜位于外层,所述第二阀膜位于所述 第一阀膜与所述第三阀膜之间,所述第一阀膜与所述第二阀膜之间形成一进气通道,所述 第二阀膜与所述第三阀膜之间形成一止回腔,当经由所述气体通路通过所述进气通道向所 述充气单元内充入空气后,所述第一阀膜,所述第二阀膜和所述第三阀膜的内表面自动吸 附粘在一起,以阻止所述充气单元内的空气从所述进气通道反渗,而且在空气返回时会选 择性地进入所述止回腔,而进入所述止回腔的空气会对所述第二阀膜产生压力作用,从而 进一步封闭所述进气通道,从而防止气体反渗。
[003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所述第一阀膜与所述第二阀膜之间设置有一第一阻 隔层,从而在所述自粘膜止回阀热封时,形成了所述进气通道,而在所述第二膜阀与所述第 三阀膜之间设置有一第二阻隔层,所述第二阻隔层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阀膜,从而未与所 述自粘膜止回阀的进气端的所述第二阀膜与所述第三阀膜的端部平齐,以使所述第二阀膜 与所述第三阀膜在位于所述自粘膜止回阀的所述进气端处完全贴合在一起。
[003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所述第二阀膜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三 阀膜。
[003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所述第一阀膜与所述第三阀膜具有相同长度,所述 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三阀膜在所述自粘膜止回阀的另一端形成一反渗腔,从而当气体需要逃 出所述充气单元时,先要进入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三阀膜之间形成的所述反渗腔,然后 选择进入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二阀膜以从所述进气通道出去,或者进入所述第二阀膜与 所述第三阀膜之间的所述止回腔,从而使当气体滞留于所述止回腔内,气体压力作用于所 述第二阀膜上,用于进一步用于封住所述进气通道。
[003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在所述自粘膜止回阀的进气端,所述第一阀膜与所 述第一气室层热封在一起,所述第二阀膜和所述第三阀膜与所述第二气室层热封在一起。
[003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温空气包装袋,其制造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0038] (a)将第一气室层、形成单向充气阀的阀膜、阻隔装置或耐热物、以及第二气层叠 合在一起;
[0039] (b)经过一系列热封形成具有容纳腔的一个或多个可充气主体;以及
[0040] (c)将一保温层附着于所述可充气主体的内侧或外侧,从而作为所述保温空气包 装袋的内袋层或外袋层,以提供保温作用。
[004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在所述步骤(a)中,将所述保温层与所述第一气室层 或第二气层叠合在一起,然后在所述步骤(b)中,将所述保温层与所述第一气室层或第二气 层缝合。
[004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上述方法还包括步骤:沿着多列连接缝缝合,从而得 到多个充气单元,沿着互相间隔地设置的分隔缝缝合,从而使所述可充气主体得以形成多 个侧壁。
[004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上述方法还包括步骤:沿着密封缝缝合,使所述可充 气主体形成有未充气翼和未充气部,所述未充气翼形成在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的底角,所 述未充气部形成在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的顶侧,并且位于两侧的所述充气单元之间。
[004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上述方法还包括步骤:所述密封缝沿着对应的预定 列的分隔缝的直线方向上设置。
[004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上述方法还包括步骤:将两所述可充气主体首尾两 端缝合在一起,以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保温层缝合于两所述可充气主体首尾两端缝合处。
[004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上述方法还包括步骤:将所述保温层的底角与所述 未充气翼内侧缝合。
[004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充气阀的所述阀膜包括第一密 封膜和第二密封膜,其分别与所述可充气主体的所述充气单元的所述第一气室层和所述第 二气室层热封在一起,所述两阀膜之间形成一进气通道,当通过所述进气通道向所述充气 单元充气后,所述两阀膜的内表面自动吸附粘在一起,以防止进入所述充气单元的气体从 所述进气通道反渗。
[004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充气阀是自粘膜止回阀,其包括 一第一阀膜,一第二阀膜,和一第三阀膜,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三阀膜位于外层,所述第 二阀膜位于所述第一阀膜与所述第三阀膜之间,所述第一阀膜与所述第二阀膜之间形成一 进气通道,所述第二阀膜与所述第三阀膜之间形成一止回腔,当经由所述气体通路通过所 述进气通道向所述充气单元内充入空气后,所述第一阀膜,所述第二阀膜和所述第三阀膜 的内表面自动吸附粘在一起,以阻止所述充气单元内的空气从所述进气通道反渗,而且在 空气返回时会选择性地进入所述止回腔,而进入所述止回腔的空气会对所述第二阀膜产生 压力作用,从而进一步封闭所述进气通道,从而防止气体反渗,并且所述第二阀膜的长度小 于所述第一阀膜和所述第三阀膜。
[0049]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温空气包装袋,其制造方法也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0050] (A)将第二气室层表面包覆有保温材料,从而形成具有一体成型的第二气室层和 保温层的一复合层;
[0051] (B)将第一气室层、形成单向阀的阀膜、阻隔装置或耐热物、以及所述复合层叠合 在一起;以及
[0052] (C)经过一系列热封形成具有容纳腔的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
[005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上述方法还包括步骤:沿着多列连接缝缝合,从而得 到多个充气单元,沿着互相间隔地设置的分隔缝缝合,从而使所述可充气主体得以形成多 个侧壁。
[005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上述方法还包括步骤:沿着密封缝缝合,使所述可充 气主体形成有未充气翼和未充气部,所述未充气翼形成在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的底角,所 述未充气部形成在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的顶侧,并且位于两侧的所述充气单元之间。
[005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上述方法还包括步骤:所述密封缝沿着对应的预定 列的分隔缝的直线方向上设置。
[005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上述方法还包括步骤:将两所述可充气主体首尾两 端缝合在一起,以形成所述容纳腔。
[005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单向充气阀的所述阀膜包括第 一密封膜和第二密封膜,其分别与所述可充气主体的所述充气单元的所述第一气室层和所 述第二气室层热封在一起,所述两阀膜之间形成一进气通道,当通过所述进气通道向所述 充气单元充气后,所述两阀膜的内表面自动吸附粘在一起,以防止进入所述充气单元的气 体从所述进气通道反渗。
[005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充气阀是自粘膜止回阀,其包括 所述气阀为一双止回阀,所述充气阀包括;一第一密封膜和一第二密封膜,所述第一密封膜 和所述第二密封膜重叠于所述充气室的所述第一气室层和所述第二气室层之间,并且从所 述充气室的所述气阀开口延伸进入所述充气腔;和一止回密封膜,所述止回密封膜重叠于 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的近端,以在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止回密封膜之间形 成一充气通道,并在所述止回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之间形成一止回通道,其中所述充 气通道被排列成用于向所述充气腔充入空气以填充所述充气室,直至通过所述充气腔内的 气压,使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的远端重叠并密封以关闭所述充气通道,其中 当有气体从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的远端之间有空气泄露时,所述充气腔内的 空气被导引进入所述止回通道,以产生补充气压,从而进一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以补偿所 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的密封效果的不足。
[005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止回通道具有一开放端朝向所 述充气腔和一封闭端朝向所述气阀开口,从而当空气在所开放端充入所述止回通道时,所 述止回通道充入空气以产生补充气压,从而进一步密封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 之间的所述充气通道。
[006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气阀还包括一第一密封接合处 将所述第一气室层与所述第一密封膜在所述充气室的所述气阀开口处粘合在一起,和一第 二密封接合处将所述第二气室层,所述止回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在所述充气室的所 述气阀开口处粘合在一起。
[006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止回密封膜的长度小于每所述 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的长度,从而所述止回密封膜重叠于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 第二密封膜的近端,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的远端重叠在一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62]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保温空气包装袋的立体示意图。
[0063]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保温空气包装袋的分解示意图。
[0064] 图3A和3B分别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保温空气包装袋的未充气 时的如后不意图。
[0065] 图4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保温空气包装袋的充气后具有未充 气翼的不意图。
[0066] 图4B图4A中沿A-A线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0067]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保温空气包装袋的示意图,其中保 温层直接涂覆在可充气主体内侧。
[0068] 图6A和图6B分别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保温空气包装袋的结 构示意图。
[0069]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保温空气包装袋的一种充气阀的结 构示意图。
[0070]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保温空气包装袋的另一种充气阀的结 构示意图。
[0071]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保温空气包装袋的上述另一种充气阀 的剖视图。
[0072] 图10A和10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保温空气包装袋的上述另一种 充气阀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3]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 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 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 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0074] 如图1至图4B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保温空气包装袋的示意图, 其可以用于储存电子产品、食品、医药产品、化工原料、生物材料等需要保温的待包装物品, 具体地,例如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可以用于储存冷冻食品,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中可以设 置有额外的保温材料,如冷冻包、冰块等,以维持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中的温度。
[0075] 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用于为所述待包装物品提供空气缓冲的效果。相应地,所述 保温空气包装袋包括至少一可充气主体10以及至少一充气阀20,所述充气阀20用于向所 述可充气主体10内充气。所述可充气主体10用于给所述待包装物品提供空气缓冲作用。 另外,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还包括一保温层30。在所述可充气主体10充气后,所述保温层 30可以位于所述可充气主体10的外侧或内侧,从而形成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的外袋层或 内袋层,以给所述待包装物品提供保温效果。
[0076] 如图2至图4B所示,所述可充气主体10包括至少一充气单元11,其中所述充气单 元11包括一第一气室层101和一第二气室层102,其相互重叠以形成一充气腔12并形成有 至少一充气口 13,所述充气口 13与所述充气腔12相连通以用于向所述充气腔12充气。如 图中所示,两个或多个充气单元11并排排列以形成所述可充气主体10,其中所述充气阀20 设置于每个所述充气单元11。换句话说,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可以独立地充气,在相邻两 所述充气单元11之间形成一延长的连接缝103,从而藉由这些连接缝103可以将所述充气 腔12分成多个单独的充气腔12,这些连接缝103可以由热封工艺形成。这样在一个所述充 气单元11被损坏而漏气时,其他的所述充气单元11可以不受影响。当然,值得一提的是, 所述充气单元11也可以互相连通,这样只需要一个充气阀20,就可以对所有所述充气单元 11充气。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气室层101和所 述第二气室层102的热封形成多个所述充气单元11。
[0077] 另外,因为每所述充气单元11的形状在充气后可以变化,从而所述可充气主体10 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和尺寸。如图2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可充气主体10还可以形 成一充气通路14,所述充气通路14与所述充气口 13相连通,并且通过一个或多个所述充 气阀20与每个充气单元11相连通,这样当从所述充气口 13充气时,空气会进入所述充气 通路14,然后所述充气通路14将空气导引进入对应的各个所述充气阀20,从而空气再进入 到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中。也就是说,所述充气通路14是一空气分配通路,其将从充气口 13中充入的空气分配到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充气口 13处可以设置有充气嘴,以连接到 一充气设备如充气泵,从而为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填充空气。
[0078] 如图2和图3A及3B中所示,所述可充气主体10的每个所述充气单元11分别具有 多个分隔缝104,这样使每个所述充气单元11进一步形成多个对应的子充气单元111。值得 一提的是,这些所述充气单元11的所述分隔缝104的位置对应,也就是说,所述可充气主体 10具有多列互相间隔地设置的分隔缝104,设置在多个所述充气单元11的所述分隔缝104 沿着直线排列,但是并不是连续的,从而相邻两列所述分隔缝104之间形成一个侧壁,从而 使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形成了多个侧壁,这些侧壁包围出一容纳腔,以用于容纳所述待包 装物品。
[0079] 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的所述分隔缝104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也就是说,所 述可充气主体10的多列所述分隔缝104的列数可以变化,从而对应的所述可充气主体10 可以具有3、4或多个侧壁。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可以形成有底壁,四周 的周壁,以及顶壁。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分隔缝104可以由热封工艺形成。根据形成的侧壁 的数目情况,其可以使所述容纳腔形成各种各样的容纳空间。
[0080] 另外,这些分隔缝104没有将相邻的所述子充气单元111隔开,也就是说,相邻的 所述子充气单元111之间形成有至少一连通通道112,从而在充气时,空气通过这些连通通 道112进入每个所述子充气单元111。在图中所示的实例中,相邻的所述子充气单元111之 间的中心部位设置有热封形成的所述分隔缝104,所述分隔缝104的两侧形成有所述连通 通道112。
[0081]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可以包括两所述可充气 主体10,其首尾两端互相缝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具有所述容纳腔的包装装置。在其他的实施 例中,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可以由一个所述可充气主体10,三个所述可充气主体10或更多 个所述可充气主体10构成,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不受限制。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可充 气主体10在两外侧的多个所述充气单元11设置有密封缝105,所述密封缝105可以沿着对 应的所述分隔缝104的直线方向排列。从而使所述可充气主体10在两外侧的多个所述充 气单元11分别形成有未充气部分,从而在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充气后,可以在其角落处形 成未充气翼15。所述未充气翼15可以塞入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的所述容纳腔中。所述未 充气翼15也形成有容纳空间,其可以用来容纳并连接于所述保温层30的底角。另外,所述 可充气主体10的顶侧,如图4所示,具有四个侧面,其具有面对面设置的充气单元11以及 面对面设置的未充气部16。因为设置有所述未充气部16,所以设置有所述充气单元11的 另外两侧面可以向下折叠,从而封合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的开口。值得一提的是,可以意识 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对应所述未充气翼15和所述未充气部16也可以替换成由具有多个 小直径气室的小气室部组成,这样也使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的局部具有一定的可折叠性。
[0082]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在充气后也可以没有所述未充气翼15 和所述未充气部16。也就是说,在未充气时,对应的所述未充气翼15和所述未充气部16可 以被切除。或者所述未充气翼15在热封时被一体地封合在所述可充气主体10形成的容纳 腔中。
[0083]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层30可以作为所述保温空气包装 袋的内袋层。具体地,所述保温层30设置于所述可充气主体10的内侧。其可以通过各种 方式连接于所述可充气主体10。例如,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层30可以沿着两所 述可充气主体10缝合的位置缝合,这样在所述可充气主体10充气后,可以看到在所述可充 气主体10形成的容纳腔的对角方向上,其与所述保温层30缝合在一起。当然,可以想到其 他的方式将所述保温层30连接于所述可充气主体10。例如,所述保温层30也可以与所述 未充气翼15或所述未充气部16缝合。所述缝合工艺也可以采用热封工艺。
[0084] 所述保温层30由具有隔热功能的保温材料制成,例如,具有隔热性能的发泡树脂 材料如酚醛树脂,绝热金属镀膜材料如铝镀膜材料等。所述保温层30可以是由一种材料构 成,也可以具有包括不同材料的复合结构。例如,典型的例子可以是由内层树脂薄膜层和铝 膜层构成,还比如,由内层的聚乙烯气泡膜或聚氯乙烯气泡膜以及两边外侧的铝膜构成。本 实用新型的这方面不受限制,只要是能起到保温作用的结构即可。
[0085]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充气主体10因为是填充有空气,从而有效地阻止 热传递,而所述保温层30进一步地阻止热量的传导、对流和辐射等。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保 温层30形成所述内袋层后,所述内袋层可以与所述可充气主体10具有预定距离而不完全 地接触。也就是说,其可以悬空地设置于所述可充气主体10形成的所述容纳腔中,这样所 述保温层30与所述可充气主体10之间的空气不仅起到空气缓冲作用,而且起到防止热量 传递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保温效果。
[0086]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保温空气包装袋也可以与包装盒或包装箱一起使用。例如,在 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将所述可充气主体10充气,然后将待包装物品放入所述 保温层30形成的所述内袋层中之后,放入其他的保温物品,如保温袋、冰块等。将所述充气 单元11形成的顶侧壁盖合而封合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的开口后,即可以放入包装盒或包 装箱中。另外,因为包装盒或包装箱可以对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的顶侧壁施加压力,从而保 证所述待包装物稳固地保持在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中,而不容易掉落或滑出。
[0087]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的保温空气包装袋,其与上述优选 实施例的保温空气包装袋的区别在于,所述保温层30'一体地形成于所述可充气主体10的 内侧。也就是说,所述可充气主体10的在充气后位于内侧的气室层(所述第一气室层101 或所述第二气室层102)表面上直接包覆有保温材料,从而所述保温层30'可以是所述第一 气室层101或所述第二气室层102表面上的膜结构。具体地,例如所述保温层30'与所述 第二气室层102形成一复合层。所述第一气室层101与所述复合层叠合并且经过一系列塑 封工艺形成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
[0088] 如图6A和6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由一个或多个所述可充气主体10形成的外袋层 也可以有各种结构。例如在图6所示的保温空气包装袋中,其经过一系列塑封形成具有所 述容纳腔的包装袋,其结构中可以没有上述实施例中的未充气部分。所述可充气主体10的 最外侧的一个或多个气室可以成为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的侧压气室113。另外,各个所述充 气单元11中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充气阀20,从而可以形成大直径气室和小直径气室。值得一 提的是,所述大直径气室和小直径气室可以交替分布,从而在表面形成波浪状结构,以增强 缓冲效果。
[0089] 如图7所示,所述充气阀20是单向阀,其包括两密封膜21和22,其互相重叠的固 定在所述两气室层101和102之间,从而形成四层结构,所述两密封膜21和22之间形成一 个充气通道24。相应地,当所述气袋10充气后,所述两密封膜21,22粘合在一起以将所述 气袋所述充气通道密封,从而将空气密封于所述气袋10的所述充气腔12内,在所述气袋10 包括多个充气单元11时,多个充气阀20对应地设置在各个所述充气单元11中以分别将空 气密封在各个充气单元11内。特别地,所述第一密封膜21重叠地粘合于所述第一气室层 101,所述第二密封膜22重叠地粘合于所述第二气室层102。在向所述气袋10充气时,空气 被导引进入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之间形成的所述充气通道24。当所述 气袋充满气后,所述第一密封膜21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互相粘合从而密封所述气袋的所 述充气通道24。另外,所述气袋内的气压作用于所述两密封膜21和22,从而保证所述两密 封膜21和22紧密粘合在一起,以防止空气从所述气阀20泄露出去。也就是说,所述气阀 为一单向阀,其只允许气体进入所述气袋10而防止气体反渗出去。
[0090] 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充气通道24的形成可以在所述两密封膜21和22之间设置 阻隔装置来实现,当将所述两密封膜21和22与所述两气室层101和102热封时,因为所述 阻隔装置的设置,所述两密封膜21和22不会完全热封在一起,从而形成所述充气通道24。 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所述阻隔装置可以是耐高温的油墨。
[0091] 如图8至图10B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的空气包装置,其主 要示意了另外一种充气阀20A的结构,所述充气阀20A为双止回阀,以给所述气袋提供双重 密封效果。其中所述充气阀20A包括一第一密封膜21A,一第二密封膜22A和一止回密封膜 23A。
[0092] 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重叠在所述充气单元11A的所述第一 气室层101A和所述第二气室层102A之间。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为 相互重叠的由塑料制成的两薄层柔性膜。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 22A为相同的两层膜。
[0093] 每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具有一近边缘,其延伸于所述充气 单元11A的所述充气阀20A的入口,和一远边缘,其延伸至所述充气单元内部。优选地,所 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边缘和远边缘的边界各自毗连。
[009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膜21A的近边缘与所述第一气室层101A相粘合。所 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边缘与所述第二气室层102A相粘合。
[0095] 所述止回密封膜23A重叠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端, 以在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之间形成一充气通道24A,并在所述止回密 封膜23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之间形成一止回通道25A。
[0096] 所述充气通道24A被排列成用于向所述充气腔12A充入空气以填充所述充气单元 11A,直至通过所述充气腔12A内的气压,使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 远端重叠并密封以关闭所述充气通道24A。根据本优选实施例,当有气体从所述第一密封 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远端之间有空气泄露时,如图10A和10B所示,所述充气腔 内12的空气被导引进入所述止回通道25A,以产生补充气压,从而进一步密封所述充气通 道24A,以补偿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密封效果的不足。
[0097]所述充气通道24A具有两开放端,其中之一近开放端形成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近边缘。另外之一远开放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 二密封膜22A的远边缘,以与所述充气腔12A相连通。压缩空气可以通过所述充气通道24A 导引进入所述充气腔12A。
[0098] 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充气单元11A充满空气后,所述充气腔12A内的气压向所述 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施加压力,从而密封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 二密封膜22A远边缘,并且密封所述充气通道24A的远开放端。另外,所述第一密封膜21A 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远端因为表面张力而密封在一起。
[0099] 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为由塑料制成的薄层柔性膜。优选地,所述止回密封膜23A, 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为聚乙烯(PE)膜。另外,每所述第一气室层101A和所述第二气室层102A的厚度大于每所述第一密封膜21A,所述第二密封膜22A和所 述止回密封膜23A的厚度。
[0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长度小于每所述第一密封 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长度,从而当所述止回密封膜23A重叠于所述第一密封膜 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端时,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远端重 叠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长度定义为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近边 缘和远边缘之间的距离。每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长度定义为所述 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边缘与远边缘之间的距离。
[0101] 相应地,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边缘和所述止回密封膜 23A的近边缘处毗连。另外,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近边缘与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边缘 相粘合。
[0102] 所述止回通道25A形成于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与所述第二密封膜22A之间,其中 所述止回通道25A具有一开放端面向所述充气腔12A和一封闭端面向气阀开口。换句话说, 所述止回通道25A的近端为所述封闭端而所述止回通道25A的远端为所述开放端。
[0103] 相应地,当空气在所述开放端充入所述止回通道25A时,所述止回通道25A充入空 气以产生补充气压,从而进一步密封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之间的所 述充气通道24A。
[0104] 值得一提的是,当通过所述充气通道24A向所述充气腔12A充气时,所述充气通道 24A内的空气流向与所述止回通道25A的空气流向相反。因此,空气不会充入所述止回通 道25A。当空气从所述充气腔12A泄露回所述止回通道25A时,空气进入所述止回通道25A 以产生补充气压进一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24A,从而防止漏气。值得一提的是,泄露的空气 在从所述充气通道24A的近开放端泄露前,会从所述充气通道24A的远开放端流向所述止 回通道25A的远开放端,从而避免空气泄露。另外,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与所述第一密封膜 21A由于表面张力密封在一起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24A。
[0105] 为了在所述充气单元11A形成所述充气阀20A,所述充气阀20A还包括一第一密封 接合处201以在所述充气单元11A的气阀开口处将所述第一气室层101A与所述第一密封 膜21A粘合在一起,和一第二密封接合处202以在所述充气单元11A的气阀开口处将所述 第二气室层102A,所述止回密封膜23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粘合在一起。
[0106] 相应地,所述第一密封膜21A的近边缘通过所述第一密封接合处201与所述第一 气室层101A粘合。所述第二气室层102A与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近边缘,所述止回密封 膜23A的近边缘通过所述第二密封接合处202A粘合在一起。优选地,两互相间隔的密封接 合处201A用来将所述第一气室层101A和所述第一密封膜21A粘合,两互相间隔的第二密 封接合处202A用来将所述第二气室层102A,所述止回密封膜23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密封接合处201A和所述第二密封接合处202A可以为热封线,也可 以是其他形状如月牙形状的热封。换句话说,所述第一密封膜21A的近边缘与所述第一气 室层101A通过所述密封接合处201A热封在一起。所述第二气室层102A与所述第二密封 膜22A的近边缘,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2的近边缘通过所述第二密封接合处202A热封在一 起。
[0107] 为了保持在所述热封过程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之间存 有空间,所述充气阀20A还包括一第一耐热物26A,其形成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止 回密封膜23A之间以保证所述充气通道24A的形成。所述第一耐热物26A用于防止所述第 一密封膜21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在所述热封过程后完全粘贴在一起。
[0108] 具体地,所述第一耐热物26A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 的近边缘部并位于所述充气单元11A的气阀开口处,从而保证所述充气通道24A的所述近 端处于打开状态。
[0109] 同样的,为了保持在所述热封过程后,所述第二密封膜22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 之间存有空间,所述充气阀20A还包括一第二耐热物27A,其形成于所述第二密封膜22A和 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之间以保证所述止回通道25A的形成。
[0110] 具体地,所述第二耐热物27A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膜22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 的远边缘部,从而保证所述止回通道25A的所述远端处于打开状态。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止 回通道25A的近端被所述第二密封接合处202封闭。
[0111] 根据本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耐热物26A和所述第二耐热物27A为两耐热层,其涂 覆在各自对应的膜上的预定位置,以防止在所述垫封过程中膜粘贴在一起。所述第一耐热 物26A延伸于所述止回密封膜23A近端一侧,并朝向所述第一密封膜21A。所述第二耐热 物27A延伸于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远端位于相反一侧,并朝向所述第二密封膜22A,其中 所述第二耐热物27A没有设置在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的近端的相反一侧,这样所述止回通 道25A的所述近端可以被所述第二密封接合处202A封闭。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二耐热物 27A不仅避免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与与述第二密封膜22A粘合在一起,以保证所述止回通 道25A的所述远端处于打开状态,而且加强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之 间的作用,从而由于表面张力以封闭所述充气通道24A。
[0112] 所述充气阀20A还包括两侧向密封接合处203A,其为两第三密封接合处以将粘合 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从而形成所述充气通道24A的侧壁。所述充气 通道24A的宽度由所述两侧向密封接合处203A界定。具体地,所述两侧向密封接合处203A 为两倾斜热封线,从而所述充气通道24A的宽度从所述气阀开口各所述充气腔递减。换句 话说,所述充气通道24A的近开放端为一较大的开放端其与所述气阀开口相连通,而所述 充气通道24A的远开放端为一锥形开放端并与所述充气腔12A连通。所述锥形的充气通道 24A进一步避免空气从所述充气腔12A泄露到所述气阀开口。
[0113] 优选地,所述侧向密封接合处203A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 的近边缘延伸至其远边缘。因此,所述侧向密封接合处203A位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 述第二密封膜22A近端部分与所述止回密封膜23A粘合在一起。所述侧向密封接合处203A 位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远端部分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 二密封膜22A粘合在一起。
[0114] 相应地,为了向所述充气单元11A充气,泵的插脚插入到所述充气口 13A以将压缩 空气充入所述充气通道24A,其中空气的充气方向为从所述充气通道24A的近开放端到达 远开放端。这样所述充气单元11A开始充气。所述充气腔12A的气压增大从而撑开所述第 一气室层101A和所述第二气室层102A。同时,气压作用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 密封膜22A,特别是作用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远端。当所述充气 单元11A完全填充空气后,即到达最大填充量后,所述充气腔12A内的气压达到足够以密封 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远端,以自动密封所述充气通道24A的所述 远开放端。这时泵的插脚抽离所述充气口 13A。
[0115] 当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第二密封膜22A的远端没有完全封合在一起时,所 述充气腔12A的空气可能会泄露到所述充气通道24A。为了避免空气泄露到所述充气通道 24A,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与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封合以将所述充气通道24A的远开放端密 封。具体地,所述止回通道25A的进气方向与所述充气通道24A的充气方向相反。另外,当 所述止回通道25A的所述开放端打开时,所述充气通道24A的所述远开放端关闭。因此,空 气从所述止回通道25A的所述开放端进入并保留在所述止回通道25A内。
[0116] 所述止回通道25A由空气填充,这样所述止回通道25A内产生补充气压以进一步 密封所述充气通道24A。特别地,所述第一密封膜21A和所述止回密封膜23A之间的所述充 气通道24A的所述远开放端被密封。更具体地,所述止回通道25A内的补充气压越高,所述 止回密封膜23A的密封效果越好。换句话说,当空气从所述充气腔12A泄露以降低所述充 气腔12A的气压时,空气进入所述止回通道25A以提高所述止回通道25A的气压。因此,所 述充气压的总气压,即所述充气腔12A和所述止回通道25A的气压之和保持不变。这样,从 所述充气腔12A进入所述止回通道25A的空气会进入加强所述充气通道24A的密封效果。
[0117]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温空气包装袋的制造方法,其可以包括如 步骤:
[0118] (a)将第一气室层101、形成单向阀20的阀膜、必要的阴隔装置或耐热物、以及第 二气层102叠合在一起。
[0119] (b)经过一系列热封形成具有容纳腔的一个或多个可充气主体10。
[0120] (c)将一保温层30附着于所述可充气主体10的内侧或外侧,从而作为所述保温空 气包装袋的内袋层或外袋层,以提供保温作用。
[0121]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述步骤(a)中,也可以将所述保温层30与所述第一气室层101 或第二气层102叠合在一起,然后在所述步骤(b)中,将所述保温层30与所述第一气室层 101或第二气层102缝合。
[0122] 更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步骤(b)中,还可以包括步骤:沿着多列连接缝103缝 合,从而得到多个充气单元11,沿着互相间隔地设置的分隔缝104缝合,从而使所述可充气 主体得以形成多个侧壁。
[0123] 另外,参见图3A和3B,沿着密封缝105缝合,使所述可充气主体10形成有未充气 翼15和未充气部16。所述未充气翼15形成在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的底角。所述未充气 部16形成在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的顶侧,并且位于两侧的充气单元11之间。这样当按压 所述未充气部16时,顶侧的所述充气单元11向下折叠从而相当于形成所述保温空气包装 袋的盖体,以封合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的开口。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塑封结构可以得到大致 方形的保温空气包装袋。也就是说,各个侧壁的所述充气单元的个数相同,从而各个侧壁的 面积也大致相同。
[0124] 值得一提的是形成所述单向充气阀20的所述阀膜可以是第一密封膜21和第二密 封膜22,或者第一密封膜21A、第二密封膜22A及止回密封膜23A。
[0125]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保温空气包装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制成。
[0126] (A)将第二气室层102表面包覆有保温材料,从而形成具有一体成型的第二气室 层102和保温层20的一复合层。
[0127] (B)将第一气室层101、形成单向阀20的阀膜、必要的阻隔装置或耐热物、以及所 述复合层叠合在一起。
[0128] (C)经过一系列热封形成具有容纳腔的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
[0129]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 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 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权利要求】
1. 一种保温空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可充气主体,设置于所述可充 气主体内的一个或多个单向充气阀,所述充气阀用于使所述可充气主体充气,以及一保温 层,所述保温层设置于所述可充气主体外侧或内侧,以给待包装物品提供保温隔热作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空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缝合于所述可充气 主体内侧或外侧,以作为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的内袋层或外袋层。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空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一体地包覆于所述 可充气主体的内侧表面或外侧表面。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保温空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由一种或多种保 温材料制成。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空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具有单层结构或形 成复合多层结构。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空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由无机绝热材料、有 机绝热材料或金属绝热材料制成。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空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由发泡树脂材料和/ 或铝镀膜材料制成。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空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充气主体充气后,所述 保温层形成的所述内袋层悬空地设置在所述可充气主体内。
9.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空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底角形成 有未充气翼,其适合于塞入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形成的容纳腔中。
10.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空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顶侧形成 有未充气部分,从而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顶侧的充气部分适合于折叠从而盖合于所述保温 空气包装袋的用于放置所述待包装物品的开口。
11.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空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空气包装袋包括两所 述可充气主体,其首尾两端互相缝合在一起,并形成大致方形的容纳腔。
12.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空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可充气主体包括一个 或多个充气单元,各个所述充气单元形成充气腔,并且各个所述充气单元中设置有一个多 个所述充气阀。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保温空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可充气主体包括一 列或多列不连续地设置的分隔缝,以使所述充气单元组合成所述可充气主体的多个侧壁。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保温空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气主体具有一第一 气室层以及一第二气室层,所述充气阀是单向止回阀,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室层以及所 述第二气室层之间,当所述充气腔中充满空气后,所述单向止回自动封闭,从而防止空气泄 露。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保温空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阀包括两阀膜分别 与所述可充气主体的所述充气单元的所述第一气室层和所述第二气室层热封在一起,所述 两阀膜之间形成一进气通道,当通过所述进气通道向所述充气单元充气后,所述两阀膜的 内表面自动吸附粘在一起,以防止进入所述充气单元的气体从所述进气通道反渗。
16. 如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保温空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阀是自粘膜止回 阀,所述充气阀为一双止回阀,所述充气阀包括; 一第一密封膜和一第二密封膜,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重叠于所述充气室 的所述第一气室层和所述第二气室层之间,并且从所述充气室的气阀开口延伸进入所述 充气腔;和 一止回密封膜,所述止回密封膜重叠于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的近端,以 在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止回密封膜之间形成一充气通道,并在所述止回密封膜和所述第 二密封膜之间形成一止回通道,其中所述充气通道被排列成用于向所述充气腔充入空气以 填充所述充气室,直至通过所述充气腔内的气压,使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的 远端重叠并密封以关闭所述充气通道,其中当有气体从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 的远端之间有空气泄露时,所述充气腔内的空气被导引进入所述止回通道,以产生补充气 压,从而进一步密封所述充气通道,以补偿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的密封效果 的不足。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保温空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通道具有一开放端 朝向所述充气腔和一封闭端朝向所述气阀开口,从而当空气在所开放端充入所述止回通道 时,所述止回通道充入空气以产生补充气压,从而进一步密封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 密封膜之间的所述充气通道。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保温空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阀还包括一第一密封 接合处将所述第一气室层与所述第一密封膜在所述充气室的所述气阀开口处粘合在一起, 和一第二密封接合处将所述第二气室层,所述止回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在所述充气 室的所述气阀开口处粘合在一起。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保温空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密封膜的长度小于 每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的长度,从而所述止回密封膜重叠于所述第一密封膜 和所述第二密封膜的近端,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的远端重叠在一起。
【文档编号】B65D81/03GK203865244SQ201320889691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张嘉盈, 杨华正 申请人: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