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负压式刹车油更换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45364阅读:2028来源:国知局
气动负压式刹车油更换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动负压式刹车油更换机,包括用于与汽车刹车分泵的排空螺丝连接的抽油软管和储油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壶上端设有壶盖,所述壶盖或壶体上固定有与储油壶内相通的气动式负压发生器,所述壶盖或壶体设有进油口,所述抽油软管与进油口连接。其结构简单、使用可靠,从根本上解决了目前汽车刹车油更换速度慢、效率低、浪费人力、污染环境的问题,方便汽车维修企业使用。
【专利说明】气动负压式刹车油更换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维修保养工具,特别是一种气动负压式刹车油更换机。适用于汽车刹车油或发动机机油的更换。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汽修厂在对车辆进行维修和保养时,经常要更换刹车油,传统的做法是一人在车内踩刹车踏板,另一人在车外刹车分泵处松紧排空螺丝,并利用软管将排出的旧油输送到储存桶内。此做法存在如下问题:
[0003]1、需要两个人严格按照规律配合,浪费人力资源,造成人工成本上涨;
[0004]2、两个人配合一旦出现偏差,会延长排空换油时间,影响汽车维修保养效率;
[0005]3、受旧油收集端结构影响,排出的旧油会不可避免的喷溅到地面上,污染环境。
[0006]现有的刹车油更换机具一般注重于对新油的输送,如CN 203699886 U公开了一种多用气压刹车油交换机,但通常忽略对旧刹车油收集端的设置,本申请即是针对旧刹车油收集端的研究。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可靠的气动负压式刹车油更换机,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汽车刹车油更换速度慢、效率低、浪费人力、污染环境的问题,方便汽车维修企业使用。
[000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气动负压式刹车油更换机,包括用于与汽车刹车分泵的排空螺丝连接的抽油软管和储油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壶上端设有壶盖,所述壶盖或壶体上固定有与储油壶内相通的气动式负压发生器,所述壶盖或壶体设有进油口,所述抽油软管与进油口连接。
[0010]上述的气动负压式刹车油更换机,所述储油壶和壶盖形成壶内密封空间。
[0011]上述的气动负压式刹车油更换机,所述气动式负压发生器通过球阀连接气管快速接头,所述气管快速接头利用气管与压缩气源相连。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即通过现有的气动负压发生器,利用射吸原理产生负压将旧刹车油吸出并送至储油壶,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换油效率高;
[0014]2、由于不用在车内踩刹车踏板,所以只要一个工作人员就可以换刹车油,节省人力;
[0015]3、由于排出的旧油直接被吸入储油壶,所以不会污染地面环境。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对应实施例1);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对应实施例2)。
[0018]图中序号说明:1储油壶、2壶盖、3气动式负压发生器、4球阀、5气管快速接头、6进油口、7抽油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1
[0020]如图1所示,该气动负压式刹车油更换机,包括用于与汽车刹车分泵的排空螺丝连接的抽油软管7和储油壶1,所述储油壶I上端设有壶盖2,所述壶盖2或壶体上固定有与储油壶I内相通的气动式负压发生器3,所述壶盖2设有进油口 6,所述抽油软管7与进油口6连接。所述储油壶I和壶盖2形成壶内密封空间。所述气动式负压发生器3通过球阀4连接气管快速接头5,所述气管快速接头5利用气管与压缩气源相连。气动式负压发生器为现有技术,可市购。
[0021]工作原理:气动式负压发生器3以压缩空气为动力,通过射吸原理产生负压,从而使储油壶I内保持负压状态,并通过负压将刹车管路中的旧油和空气抽出,达到快速简单更换刹车油的目的。
[0022]实施例2
[0023]如图2所示,该气动负压式刹车油更换机,包括用于与汽车刹车分泵的排空螺丝连接的抽油软管7和储油壶1,所述储油壶I上端设有壶盖2,所述壶盖2或壶体上固定有与储油壶I内相通的气动式负压发生器3,所述壶体底部设有进油口 6,所述抽油软管7与进油口 6连接。其他同实施例1。
【权利要求】
1.一种气动负压式刹车油更换机,包括用于与汽车刹车分泵的排空螺丝连接的抽油软管和储油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壶上端设有壶盖,所述壶盖或壶体上固定有与储油壶内相通的气动式负压发生器,所述壶盖或壶体设有进油口,所述抽油软管与进油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负压式刹车油更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壶和壶盖形成壶内密封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负压式刹车油更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式负压发生器通过球阀连接气管快速接头,所述气管快速接头利用气管与压缩气源相连。
【文档编号】B67D7/06GK204138337SQ201420676330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3日
【发明者】于士飞 申请人:于士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