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呼梯操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4631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基于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呼梯操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电梯控制技术领域,涉及基于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呼梯操作,尤其涉及能够识别呼梯操作的呼梯请求由哪个乘客发起的呼梯操作系统及其使用的电梯控制装置、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和呼梯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梯的呼梯操作中,主要有两种管理方式,一种是乘客可以自由进行呼梯操作以发出至某一楼层或至某一乘梯方向(例如向上或向下)的呼梯请求命令;另一种是,电梯管理人员给相应的乘客发ic卡,只有持有ic卡的乘客能够进行呼梯操作并发出呼梯请求命令。以上第二种方式能够防止外来不相关人员自由乘坐电梯,但是,其使用ic卡呼梯的方式不但不能识别呼梯操作的呼梯请求是由哪个乘客发起的,而且携带不方便,呼梯操作不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以上或其他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按照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呼梯操作系统,其包括:电梯控制装置以及与所述电梯控制装置无线连接的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

所述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

身份标识模块,其存储乘客的身份标识信息;以及

动作传感器,其用于获取乘客进行呼梯操作的呼梯动作信息;

其中,所述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被配置为将所述呼梯动作信息与所述身份标识信息关联地传输至所述电梯控制装置;

所述电梯控制装置包括:

乘客身份识别模块,其用于至少根据所述身份标识信息来识别乘客身份信息;以及

呼梯操作识别模块,其用于根据来自所述动作传感器的呼梯动作信息识别所述乘客的呼梯操作,从而将该呼梯操作的呼梯请求与识别的乘客身份信息相对应。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呼梯操作系统,其中,所述呼梯操作识别模块还被配置用来根据来自所述动作传感器的呼梯动作信息确定同一乘客的呼梯操作次数并根据该呼梯操作次数的多少忽视该乘客的多余的呼梯请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呼梯操作识别模块还被配置用来根据来自所述动作传感器的呼梯动作信息确定同一乘客的呼梯操作次数并根据该呼梯操作次数的多少来判断是否提供特殊调度服务。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呼梯操作系统,其中,所述呼梯操作识别模块还被配置用来在同一乘客的呼梯操作次数大于或等于某一预定值时为该乘客提供优先调度的特殊调度服务。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呼梯操作系统,其中,所述乘客身份识别模块还配置为基于所述身份标识信息或乘客身份信息判断是否授权所述乘客进行呼梯请求。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呼梯操作系统,其中,所述电梯控制装置还被配置基于识别的乘客身份信息来判断是否为该乘客提供个性化服务。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呼梯操作系统,其中,所述个性化服务包括为该乘客分派专用电梯并且该专用电梯在该乘客的起始楼层至目的楼层的乘梯路径中至少不接受来自所述起始楼层至目的楼层中的其他乘客的相同乘梯方向的呼梯请求。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呼梯操作系统,其中,所述电梯控制装置与所述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之间通过蓝牙或近场通信方式或射频无线通信方式无线连接,其中,在所述乘客进行呼梯操作时,所述电梯控制装置与所述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之间自动建立所述无线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呼梯操作系统,其中,所述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还包括:生物特征信息采集模块,其用于采集所述乘客的生物特征信息;以及

所述电梯控制装置还包括:乘客身体状况检测模块,其至少根据来自所述生物特征信息采集模块的生物特征信息获取相应乘客的身体状态信息以判断是否启动相应的特殊服务。

在一实施例中,乘客身体状况检测模块还被配置为:至少根据所述乘客的身体状态信息判断该乘客是否存在需要救援的病症,并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自动启动触发救援服务请求的特殊服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乘客身体状况检测模块还被配置用来获取或接收来自所述动作传感器采集的除所述呼梯动作信息之外的其他动作信息并基于所述其他动作信息判断相应乘客是否存在所述需要救援的病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乘客身份识别模块还别配置用来获取或接收所述生物特征信息采集模块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并基于该生物特征信息对识别的乘客身份信息进行身份认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包括心率、血压、体温、血氧含量和/或静脉血管分布特征信息。

在之前所述任一实施例的呼梯操作系统中,所述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为智能手环。

在之前所述任一实施例的呼梯操作系统中,所述动作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或陀螺仪。

按照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梯控制装置,被配置为能够与乘客穿戴的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并从所述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关联地获取或接收乘客的身份标识信息和该乘客在呼梯操作时的呼梯动作信息;

其中,所述电梯控制装置包括:

乘客身份识别模块,其用于至少根据所述身份标识信息来识别乘客身份信息;以及

呼梯操作识别模块,其用于根据所述呼梯动作信息识别所述乘客的呼梯操作,从而将该呼梯操作的呼梯请求与识别的乘客身份信息相对应。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梯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呼梯操作识别模块还被配置用来根据所述呼梯动作信息确定同一乘客的呼梯操作次数并根据该呼梯操作次数的多少忽视该乘客的多余的呼梯请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呼梯操作识别模块还被配置用来根据所述呼梯动作信息确定同一乘客的呼梯操作次数并根据该呼梯操作次数的多少来判断是否提供特殊调度服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呼梯操作识别模块还被配置用来在同一乘客的呼梯操作次数大于或等于某一预定值时为该乘客提供优先调度的特殊调度服务。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梯控制装置,其中,所述乘客身份识别模块还配置为基于所述身份标识信息或乘客身份信息判断是否授权所述乘客进行呼梯请求。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梯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电梯控制装置还被配置基于识别的乘客对应的呼梯请求中的乘客信息来判断是否为该乘客提供个性化服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个性化服务包括为该乘客分派专用电梯并且该专用电梯在该乘客的起始楼层至目的楼层的乘梯路径中至少不接受来自所述起始楼层至目的楼层中的其他乘客的相同乘梯方向的呼梯请求。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梯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电梯控制装置与所述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之间通过蓝牙或近场通信方式或射频无线通信方式无线连接,其中,在所述乘客进行呼梯操作时,所述电梯控制装置与所述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之间自动建立所述无线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梯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电梯控制装置还包括:乘客身体状况检测模块,其至少根据来自所述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的生物特征信息采集模块的生物特征信息获取相应乘客的身体状态信息以判断是否启动相应的特殊服务。

在一实施例中,乘客身体状况检测模块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乘客的身体状态信息判断该乘客是否存在需要救援的病症,并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自动启动触发救援服务请求的特殊服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乘客身体状况检测模块还被配置用来获取或接收来自所述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采集的除所述呼梯动作信息之外的其他动作信息并基于所述其他动作信息判断相应乘客是否存在所述需要救援的病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乘客身份识别模块还被配置用来获取或接收所述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并基于该生物特征信息对识别的乘客身份信息进行身份认证。

按照本发明的还一方面,提供一种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其被配置为能够与电梯控制装置建立无线连接;

所述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

身份标识模块,其存储乘客的身份标识信息;以及

动作传感器,其用于获取乘客进行呼梯操作的呼梯动作信息;

其中,所述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被配置将所述呼梯动作信息与所述身份标识信息关联地传输至所述电梯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其中,所述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还包括:生物特征信息采集模块,其用于采集所述乘客的生物特征信息。

具体地,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包括心率、血压、体温、血氧含量和/或静脉血管分布特征信息。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其中,所述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为智能手环。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其中,所述动作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或陀螺仪。

按照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呼梯操作方法,其包括步骤:

通过乘客携带的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获取乘客的身份标识信息和乘客进行呼梯操作的呼梯动作信息;

关联地传输所述呼梯动作信息与所述身份标识信息至电梯控制装置;

至少基于所述身份标识信息来识别乘客身份信息;以及

基于所述呼梯动作信息识别所述乘客的呼梯操作,并且将该呼梯操作的呼梯请求与识别的乘客身份信息相对应。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呼梯操作方法,其中,还包括步骤:

根据来自所述动作传感器的呼梯动作信息确定同一乘客的呼梯操作次数;以及

根据该呼梯操作次数的多少忽视该乘客的多余的呼梯请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呼梯操作方法还包括步骤:

根据来自所述动作传感器的呼梯动作信息确定同一乘客的呼梯操作次数并根据该呼梯操作次数的多少来判断是否提供特殊调度服务。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呼梯操作方法,其中,在乘客进行呼梯操作过程中,所述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与电梯控制装置自动建立无线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呼梯操作方法,其中,还包括步骤:基于所述身份标识信息或乘客身份信息判断是否授权所述乘客进行呼梯请求。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呼梯操作方法,其中,还包括步骤:基于识别的乘客对应的呼梯请求中的乘客身份信息来判断是否为该乘客提供个性化调度服务。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呼梯操作方法,其中,还包括步骤:通过乘客携带的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采集所述乘客的生物特征信息。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呼梯操作方法,其中,还包括步骤:至少根据来自所述生物特征信息采集模块的生物特征信息获取相应乘客的身体状态信息以判断是否启动相应的特殊服务。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获取相应乘客的身体状态信息的步骤中,至少根据所述乘客的身体状态信息判断该乘客是否存在需要救援的病症,并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自动启动触发救援服务请求的特殊服务。

在一实施例中,获取或接收来自所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的除所述呼梯动作信息之外的其他动作信息并基于所述其他动作信息判断相应乘客是否存在所述需要救援的病症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呼梯操作方法,其中,还包括步骤:基于该生物特征信息对识别的乘客进行身份认证。

本发明可以实现呼梯操作更方便、快捷,并且能够识别呼梯操作的呼梯请求由哪个乘客发起的,大大有利于提高呼梯操作的智能化程度,乘客体验好。

附图说明

从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说明中,将会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及优点更加完整清楚,其中,相同或相似的要素采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图1是按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呼梯操作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基于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进行呼梯操作的示意图。

图3是按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呼梯操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加完全地描述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按照很多不同的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该被理解为限制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变得彻底和完整,并将本发明的构思完全传递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者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者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在本文中,“呼梯操作”包括乘客在电梯轿厢外的输入目的楼层位置的操作,也包括乘客在电梯轿厢内输入目的楼层位置的操作;其一般通过手指进行按键操作完成。目的楼层位置即表示乘客乘坐电梯需要乘坐到达的楼层。

图1所示为按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呼梯操作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该呼梯操作系统10包括乘客端穿戴的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和电梯端的电梯控制装置200。其中,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可以为任何可以穿戴于乘客的手腕位置或手腕位置附近的智能设备,例如,智能手环或智能手表。乘客端穿戴的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与电梯端的电梯控制装置200之间建立无线连接,从而方便彼此交互信息。在一实施例中,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与电梯端的电梯控制装置200中都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例如蓝牙模块或nfc(近场通信)模块或无线射频通信(radif)模块,从而电梯控制装置200与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之间可以但不限于通过蓝牙或近场通信方式或radif建立无线连接,这样,至少在乘客欲进行呼梯操作时,乘客将接近电梯控制装置200并在能够建立无线连接的距离范围内(例如1米内),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与电梯控制装置200之间自动建立起无线连接。

继续如图1所示,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设置有身份标识模块110,其可以存储令牌或串码等表示乘客的身份标识信息,根据事先注册的身份标识信息与乘客身份的关系,基于该身份标识信息,可以判断出该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是哪个乘客的。

相应的,电梯控制装置200上设置有乘客身份识别模块210,乘客身份识别模块210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的身份标识模块110的身份标识信息,从而基于该身份标识信息可以识别目前与电梯控制装置200进行交互的乘客。在一实施例中,乘客身份识别模块210可以事先注册存储有身份标识信息与乘客身份的关系表,基于该存储的关系表可以快速对应识别出乘客。其中,身份标识信息可以由身份标识模块110主动发送,也可以由乘客身份识别模块210从身份标识模块110主动获取。

继续如图1所示,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设置有动作传感器120,其可以识别并获取乘客在呼梯操作时的呼梯动作信息。呼梯动作信息一般是有一定的规律性,例如,乘客呼梯操作的呼梯动作主要包括抬手、按压和放手动作,动作传感器120可以检测出这些动作并记录为呼梯动作信息。需要理解的是,动作传感器120可能不仅限于获取在呼梯操作时的呼梯动作信息,例如,其还可以获取乘客的手部的其他动作信息,动作传感器120可以根据呼梯动作信息的规律特征从诸多个动作信息中识别并获取该呼梯动作信息。

动作传感器120可以但不限于为加速度传感器或陀螺仪等,任何可以用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呼梯动作信息的传感器均可以应用在该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中。

在该实施例中,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中,呼梯动作信息将与身份标识模块110的身份标识信息关联地传输,例如传输至电梯控制装置200。这样,电梯控制装置200可以获知当前接收的呼梯动作信息是对应哪个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所发送过来的。在关联地传输时,身份标识信息和呼梯动作信息可以同时一起传输或者相继地传输。

相应地,电梯控制装置200上设置有呼梯操作识别模块220,呼梯操作识别模块220可以获取来自动作传感器120的呼梯动作信息;同时,乘客身份识别模块210获取与呼梯动作信息关联发送的身份标识信息(即动作传感器120所在的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的身份标识模块110中的身份标识信息),该身份标识信息可以被发送至乘客身份识别模块210,从而可以识别该呼梯动作信息对应的乘客;呼梯操作识别模块220基于该呼梯动作信息识别该乘客的呼梯操作,检测到一次呼梯操作,则表示乘客完成了一次呼梯操作。

在乘客完成一次呼梯操作时(例如按下呼梯按钮),电梯控制装置200根据呼梯按钮的触发也将接收到呼梯请求。电梯控制装置200进一步将该呼梯操作(由呼梯操作识别模块220所检测)对应的呼梯请求与识别的乘客身份信息(由乘客身份识别模块210所识别)相对应,也即将该呼梯请求与乘客身份信息相关联。这样,呼梯操作识别模块220不但能检测该呼梯操作,而且能够识别该呼梯操作的呼梯请求指令是哪个乘客的。即使可能多个乘客各自穿戴不同的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并且均处于与电梯控制装置200自动无线连接的距离范围内并同时与电梯控制装置200自动连接,由于每个呼梯动作信息将与身份标识模块110的身份标识信息一起发送,对应呼梯动作信息的操作乘客的身份被识别,因此,也完全能够识别该呼梯操作的呼梯请求指令是哪个乘客的。

呼梯操作识别模块220在基于该呼梯动作信息检测该乘客的呼梯操作时,可以从呼梯动作信息提取手部运动轨迹特征等,基于呼梯操作的轨迹特征规律来识别出乘客的呼梯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乘客身份识别模块210还配置为基于身份标识信息判断是否授权其对应的乘客进行呼梯请求,也即其可以授权是否允许进行呼梯请求。对于乘客来说,其可以自由地进行呼梯操作,但是,如果乘客的身份标识信息没有通过乘客身份识别模块210认证,表示该乘客是不允许进入相应楼层的,该呼梯操作无效,也即拒绝了该呼梯操作的呼梯请求,电梯控制装置200的调度系统也将不响应该呼梯请求。因此,未被授权的乘客将不能进入大楼的相应楼层。

在一实施例中,电梯控制装置200可以进一步利用呼梯请求指令对应的乘客信息为乘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其中,电梯控制装置200基于识别的乘客对应的呼梯请求中的乘客身份信息来判断是否为该乘客提供个性化调度服务。例如,如果该呼梯请求指令是某一vip乘客发起的,电梯控制装置200可以为该乘客提供vip的个性化调度服务,电梯控制装置200的调度系统在接收到对应该vip乘客的呼梯请求指令后,可以为该vip乘客分派专用电梯,并且该专用电梯在该乘客的起始楼层至目的楼层的乘梯路径中,至少不接受来自该起始楼层至目的楼层中的其他乘客的相同乘梯方向(例如,“向上”或“向下”)的呼梯请求,这样,能保证该vip乘客在乘坐电梯的过程能独自乘坐,并且较快到达目的楼层。当然,电梯控制装置200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并不限于以上示例的个性化调度服务,例如,还包括分派不同类型电梯,进入轿厢时打开照明灯、显示对特定用户的问候语言、在到达时发出语音提示(例如“xxx您好!三楼到了”)等等。也就是说,电梯控制装置200在知道是谁发出呼梯请求命令的情况下,可以为该乘客提供各种各样预先设置的个性化服务,有利于提高乘客体验。

继续如图1所示,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设置有生物特征信息采集模块130,生物特征信息采集模块130可以定时或实时地采集乘客的生物特征信息,生物特征信息可以但不限于心率、血压、体温和/或血氧含量等,考虑到该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还实现电梯相关的其他功能,其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的种类不是限制性的,其采集的方式也不是限制性的。

相应地,电梯控制装置200上设置有乘客身体状况检测模块230,其至少根据来自生物特征信息采集模块130的生物特征信息获取相应乘客的身体状态信息,从而判断是否启动相应的特殊服务。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乘客的身体状态信息判断相应乘客是否存在需要救援的病症,并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自动触发救援服务请求。这样,乘客在等候或乘坐电梯的过程中,可以对病重的乘客快速响应救援服务。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需要救援的病症的具体病症类型可以但不限于为癫痫、高血压中风、心肌梗塞、脑梗塞等各种需要紧急救援的疾病,其判断方式和判断所需要的生物特征信息是事先在乘客身体状况检测模块230设置并存储,生物特征信息采集模块130持续采集这些需要的生物特征信息(例如心率、血压、体温、血氧含量)并持续发送至乘客身体状况检测模块230,乘客身体状况检测模块230基于这些信息和判断方式动态地进行病症判断。以上所述的救援服务可以但不限于为自动控制电梯将乘客运送至救援室所在楼层、发送警报信号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电梯控制装置200所启动提供相应的特殊服务并不限于以上示例的自动启动触发救援服务请求,具体可以预先根据各种身体状态信息设定电梯系统能够提供的各种相应的特殊服务。

在一实施例中,电梯控制装置200的乘客身体状况检测模块230还可以获取或接收来自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的动作传感器120采集的除呼梯动作信息之外的其他动作信息,例如,手部动作的颤抖幅度和频率等,这样还可以基于这些动作信息判断相应乘客是否存在需要救援的病症,病症判断可以更准确,并且能够判断的病症类型可能更多。例如,对于癫痫病症,基于动作传感器120采集的动作信息相对能更准确地进行病症确认。

在还一实施例中,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的生物特征信息采集模块130所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并不限于以上实施例中用来判断乘客的病症,还可以进一步用来对乘客进行身份认证。具体地,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从生物特征信息采集模块130获取或接收生物特征信息,例如,静脉血管分布特征信息,由于每个乘客的腕部的静脉血管分布特征信息是独特且唯一的,因此,基于该生物特征信息可以对识别的乘客身份信息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则表示携带该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的乘客是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的所有人自身,而不是其他人员。在身份认证通过后,乘客身份识别模块210才授权该乘客进行呼梯请求,否则拒绝乘客的呼梯操作的呼梯请求。这样,防止授权乘客的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被其他乘客所使用进行呼梯请求。

需要理解的是,用来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信息并不限于以上示例,其他表示每个乘客具有的独特唯一的生物特征信息也可以用来进行身份认证。根据生物特征信息的类型,可以在生物特征信息采集模块130设置不同类型的部件。并且,以上用来对乘客身份进行认证的生物特征信息可以在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的注册认证阶段将其存储在电梯控制装置200的乘客身份识别模块210中。

在还一实施例中,电梯控制装置200可以用来统计某一楼层的呼梯请求的次数,例如基于呼梯请求指令的发送次数来统计有多少人正在呼梯,基于该次数信息调整电梯调度运行策略,例如,如果过多乘客在某一楼层发出呼梯请求,将电梯调度策略将调整为高峰运行时段策略。发明人注意到,现有的呼梯操作系统中,乘客的每次呼梯操作都被确定为一次呼梯请求,不管是否是同一乘客,然而,常常存在同一乘客进行多次多余的呼梯操作,这样容易让以上统计的呼梯人数信息将变得不准确。为此,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呼梯操作识别模块220被配置用来根据来自动作传感器120的呼梯动作信息确定某一乘客的呼梯操作次数,例如,同一乘客的每次呼梯操作将被统计在同一乘客身上(由于乘客已经被识别),并且根据该呼梯操作次数的多少忽视该乘客的多余的呼梯请求,例如,呼梯操作次数大于1之后的呼梯操作对应的呼梯请求,将被视为多余的呼梯请求,呼梯操作识别模块220自动将其忽视或拒绝,这样,电梯控制装置200的调度系统不接收该呼梯请求命令,其能准确地统计出实际需要乘梯的乘客人数。

在又一实施例中,在呼梯操作识别模块220根据来自动作传感器120的呼梯动作信息确定某一乘客的呼梯操作次数时,如果同一乘客的确定的呼梯操作次数大于或等于某一预定值m时(例如m=10),很可能表示存在紧急状况,需要紧急派梯服务,呼梯操作识别模块220可以自动触发提供特殊调度服务,例如,优先为该乘客的呼梯请求派送电梯。

在具体使用场景中,如果一个乘客(例如保安),频繁地按电梯等候大厅的按钮进行呼梯操作,说明该乘客很着急或存在紧急事务,由此可以基于该乘客的呼梯请求对电梯派梯系统的派梯优先级做一些调整,在调度系统的软件设置中适当照顾此人的急迫性;例如,1分钟内,这个乘客进行了10次呼梯操作,则呼梯操作识别模块220则触发优先对该乘客进行调度服务。

图2所示为基于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进行呼梯操作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乘客在进行呼梯操作时,携带的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接近电梯控制装置200,从而它们二者之间自动例如以nfc方式连接并传输数据。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同时可以感测乘客按呼梯楼层的呼梯操作的呼梯动作。在一实施例中,在电梯大厅中基于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进行呼梯操作,从电梯大厅的电梯控制装置200上输入目的楼层(例如选择按钮)。在又一实施例中,在电梯大厅中同时穿戴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进行呼梯操作,从电梯大厅的电梯控制装置200上仅输入“向上”或“向下”的呼梯操作,然后基于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在电梯轿厢的电梯控制装置200上输入目的楼层(例如选择按钮)。

以上基于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呼梯操作系统可以实现呼梯操作更方便、快捷,并且能够识别呼梯操作的呼梯请求由哪个乘客发起的,电梯控制装置可以根进一步地进行智能调度处理。

图3所示为按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呼梯操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中,示出了其中一个穿戴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的乘客进行呼梯操作的过程。以下结合图1至图3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呼梯操作方法过程。

首先,步骤s310,携带的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的乘客靠近电梯控制装置200准备进行呼梯操作。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与电梯控制装置200之间的距离接近到一定程度后,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与电梯控制装置200将自动建立无线连接,即步骤s320。

此时,乘客一方面进行呼梯操作,即步骤s341;另一方面,电梯控制装置200的乘客身份识别模块210从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的身份标识模块110获取乘客的身份标识信息,即步骤s331,在步骤s332中,身份标识信息可以与步骤s351获取的呼梯动作信息关联地发送至电梯控制装置200;还一方面,梯控制装置200的乘客身份识别模块210和乘客身体状况检测模块230持续或间断地从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的生物特征信息采集模块130获取乘客的生物特征信息,即步骤s332。

进一步,步骤s340,基于身份标识信息和生物特征信息识别乘客身份信息,在该步骤中,包括基于生物特征信息对识别的乘客进行身份认证的过程。

进一步,接收乘客呼梯操作的呼梯请求,并判断是否授权该呼梯请求,即步骤s350。在该判断步骤中,基于是否识别的乘客身份信息来确定是否授权该乘客的呼梯操作的呼梯请求。如果判断为“否”,则进入步骤s381,呼梯操作无效,表示当前乘客不是授权的乘客。如果判断为“是”,则进入步骤s360。

同时,在步骤s351中,通过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的动作传感器120,获取呼梯操作的呼梯动作信息。该呼梯动作信息被发送至电梯控制装置200的呼梯操作识别模块220,进入步骤s360,基于呼梯动作信息识别乘客的呼梯操作,并且将该呼梯操作的呼梯请求与识别的乘客相对应,也即呼梯请求与该乘客相关联。在该步骤中,乘客的呼梯请求可以与乘客身份信息相对应,也即呼梯请求中可以包括乘客身份信息,从而,电梯控制装置200可以识别此次呼梯请求是由哪个乘客发起。

进一步,步骤s382,接受对应该乘客的呼梯请求,并且基于乘客信息来判断是否提供个性化服务。在该步骤中,电梯控制装置200的调度系统将接受该乘客的呼梯请求指令,并且可以知道该呼梯请求指令是由哪个乘客发起,因此,可以判断是否对该乘客提供个性化服务。例如,如果该呼梯请求指令是某一vip乘客发起的,电梯控制装置200可以为该乘客提供vip服务,例如,电梯控制装置200的调度系统在接收到对应该vip乘客的呼梯请求指令后,可以为该vip乘客分派专用电梯,并且该专用电梯在该乘客的起始楼层至目的楼层的乘梯路径中,至少不接受来自该起始楼层至目的楼层中的其他乘客的相同乘梯方向(例如“向上”或“向下”)的呼梯请求,这样能保证该vip乘客在乘坐电梯的过程能独自乘坐,并且较快到达目的楼层。

如果乘客在呼梯操作过程中继续进行多次的多余呼梯操作,进入步骤s361,即同一乘客继续进行呼梯操作。那么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的动作传感器120继续获取呼梯操作的呼梯动作信息,即步骤s371。然后,继续基于呼梯动作信息检测乘客的呼梯操作,并且将该呼梯操作的呼梯请求继续与该识别的乘客相对应,即步骤s370。以上步骤s371和步骤s370的具体操作与步骤s351和步骤s360的具体操作分别相同。

进一步,进入步骤s383,忽视该乘客的多余的呼梯请求。在该步骤中,同一乘客的每次呼梯操作将被统计在同一乘客身上(由于乘客已经被识别),并且根据该呼梯操作次数的多少忽视该乘客的多余的呼梯请求,例如,呼梯操作次数大于1次且小于10次时,大于1次之后的呼梯操作对应的呼梯请求,将其视为多余的呼梯请求,呼梯操作识别模块220自动将其忽视,这样,电梯控制装置200的调度系统不接收该呼梯请求命令,其能准确地统计出实际需要乘梯的乘客人数。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呼梯操作次数例如大于或等于10,说明该乘客很着急或存在紧急事务,可以为该乘客提供优先调度的特殊调度服务。

在该实施例中,步骤s332获取的乘客的生物特征信息还可以用来判断乘客是否存在需要救援的病症,即进入步骤s342中,在该步骤中,基于心率、血压等生物特征信息,乘客身体状况检测模块230获取相应乘客的身体状态信息,从而判断相应乘客是否存在需要救援的病症;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结合或基于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100的动作传感器120采集的呼梯动作信息之外的其他动作信息,判断相应乘客是否存在需要救援的病症。如果判断为“是”,进入步骤s352,自动触发救援服务请求,从而能够对乘客进行及时有效地救援治疗。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在以上步骤s342中至步骤s352中,还可以基于调度服务获取相应乘客的身体状态信息,判断是否启动除触发救援服务请求服务之外的其他相应的特殊服务,在此不再一一示例说明。

以上是针对一个乘客的呼梯操作方法过程,对于多个乘客,以上基于以上过程同样地进行呼梯操作,并且可以同时进行。以上呼梯操作方法过程方便、便捷,智能化程度高。

将理解,当据称将部件“连接”或“耦接”到另一个部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另一个部件或可以存在中间部件。

以上例子主要说明了本发明的呼梯操作系统及其呼梯操作方法、以及呼梯操作系统中使用的电梯控制装置和手腕穿戴式智能设备。尽管只对其中一些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本发明可以在不偏离其主旨与范围内以许多其他的形式实施。因此,所展示的例子与实施方式被视为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脱离如所附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发明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可能涵盖各种的修改与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