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冷热内装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9480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保冷热内装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对保冷热容器(保冷容器或保热容器)的结构没有影响、能够将收纳于保冷热容器内的蓄冷热材料(蓄冷材料或蓄热材料)容易地取出的保冷热内装体。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保冷箱被用于新鲜食品及医疗品等的保冷搬运。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能紧凑地折叠的绝热用箱体,且记载了在形成绝热用箱体的绝热面板中的某个绝热面板的里面侧附设能够收纳蓄冷材料的收纳部或者附设能够卡定蓄冷材料的卡定部。作为收纳部,是在绝热面板的里面侧附设的袋状、口袋状的元件;作为卡定部,使用黏扣带(日文:面ファスナー)。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9-165073号公报

可是,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保冷用箱体需要在搬运目的地的店铺等取出搬运品之后能够折叠。但是,如专利文献1那样,收纳部收纳蓄冷材料的情况下,在折叠保冷用箱体时,需要将蓄冷材料从收纳部中取出。该蓄冷材料收纳于保冷用箱体的各内表面的情况下,需要取出六个蓄冷材料,蓄冷材料的取出耗费工夫。此外,在保冷用箱体上设置收纳部时,保冷用箱体自身的结构变得复杂。

这里,如果在蓄冷材料安装于保冷用箱体的状态下折叠保冷用箱体,则由于保冷用箱体自身由绝热材料形成,所以蓄冷材料再次冷却时的冷却效率会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对保冷热容器的结构没有影响、能够将收纳于保冷热容器内的蓄冷热材料容易地取出的保冷热内装体。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达到目的,本发明的保冷热内装体是对收纳于形成保冷热空间的保冷热容器的内表面的蓄冷热材料进行包装的保冷热内装体,其特征是,对具有与上述保冷热容器的内表面对应的保冷热面的蓄冷热材料进行包装的多个包装体以能够通过可弯折的弯折部进行折叠的方式接合,各包装体在上述保冷热容器内自立以形成上述保冷热空间。

这里,保冷热容器的内表面与对具有保冷热面的蓄冷热材料进行包装的多个包装体的对应是指,包括一个内表面对应一个包装体的状态、及一个内表面对应多个包装体的状态。此外,在一个内表面对应多个包装体的情况下,既可以在包装体间存在弯折部,也可以不存在弯折部。

此外,本发明的保冷热内装体的特征是,在上述的发明中,上述蓄冷热材料为薄片状。

此外,本发明的保冷热内装体的特征是,在上述的发明中,各包装体通过上述弯折部变为展开状态。

此外,本发明的保冷热内装体的特征是,在上述的发明中,多个上述包装体中的一部分包装体是侧面不能通过多个弯折部展开的闭合结构、且能够通过挤破而折叠。

此外,本发明的保冷热内装体的特征是,在上述的发明中,上述包装体是网状结构。

此外,本发明的保冷热内装体的特征是,在上述的发明中,上述弯折部具有保持上述自立的状态所需的刚性。

此外,本发明的保冷热内装体的特征是,在上述的发明中,上述弯折部具有伸长余量(日文:伸び代)。

此外,本发明的保冷热内装体的特征是,在上述的发明中,上述包装体上安装有手柄。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保冷热内装体对收纳于形成保冷热空间的保冷热容器的内表面的蓄冷热材料进行包装,对具有与上述保冷热容器的内表面对应的保冷热面的蓄冷热材料进行包装的多个包装体以能够通过可弯折的弯折部进行折叠的方式接合,各包装体在上述保冷热容器内自立以形成上述保冷热空间。其结果是,结构简单、容易取出收纳于保冷热容器内的蓄冷热材料,且能够折叠,并且能够高效地对取出后的蓄冷热材料进行再冷却或再加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保冷内装体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能够以蓄冷材料的面单位进行折叠的保冷内装体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与保冷容器的一个内表面对应的多个蓄冷材料的包装体被分离后的状态的保冷内装体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制成网状结构的包装体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在弯折部埋设芯材而提高了弯折部的刚性的保冷内装体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在包装体的全部边部埋设芯材而提高了刚性的保冷内装体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能够实现基于挤破的折叠的保冷内装体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在弯折部的幅宽处设有伸长余量时的保冷内装体的一例的图。

附图说明

1~6、1a、1b、3a、3b、5a、5b、6a、6b蓄冷材料

10保冷内装体

11~16、11a、11b、13a、13b、15a、15b、16a、16b包装体

21~26、31~35、71~75弯折部

21a~25a芯材

30保冷容器

41、41a、41b手柄

51~64边部

S11~S16内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保冷内装体的结构的说明图。图1(a)表示保冷内装体10的展开状态,图1(b)表示保冷内装体10即将填入保冷容器30前的状态,图1(c)表示保冷容器30的结构。如图1(a)所示,保冷内装体10的多个包装体11~16通过弯折部21~25接合。各包装体11~16在将长方体的六面展开的状态下接合。另外,该实施方式中,作为保冷热内装体的一例,对保冷容器中所填入的保冷内装体进行说明。

包装体11~16分别包装蓄冷材料1~6。蓄冷材料1~6是薄片状。薄片状的保冷面具有与保冷容器30的六个内表面相对应的大小。另一方面,弯折部21~25相对于邻接的包装体能够弯折。因此,如图1(b)那样构造的保冷内装体10以一体的方式填入图1(c)所示的保冷容器30的保冷空间中。此时,包装体11~16分别以与保冷容器30的底部的内表面S11、侧部的内表面S12~S15以及盖部的内表面S16相对且紧贴的状态自立。另外,弯折部21~25分别将包装体11和13之间、包装体12和13之间、包装体13和14之间、包装体14和15之间、以及包装体13和16之间以能够弯折的方式接合。另外,展开状态不限定于图1(a),也可以是任意的展开状态。

这里,各包装体11~16内的蓄冷材料1~6是薄片状,所以包装体11~16也是薄的片状。其结果是,保冷内装体10的保冷空间是从保冷容器30的保冷空间相应地减去各包装体11~16的厚度部分之后的空间,即使将保冷内装体10填入保冷容器30中,保冷空间也不会极端地减小。

在保冷容器30到达搬运目的地、商品的取出完毕的情况下,保冷内装体10可以从保冷容器30的保冷空间中一次性取出。另外,如图1所示,通过将手柄41安装在保冷内装体10上,能够更容易地将保冷内装体10从保冷容器30中取出。

通过根据需要对从保冷容器30取出的保冷内装体10的弯折部21~25进行弯折,能够实现将各包装体11~16平行重叠配置的折叠。即,能够以各包装体11~16的面为单位进行折叠。

如图2所示,在图1示出的保冷内装体10的包装体11、13、15、16中收纳与蓄冷材料1、3、5、6分别对应的两个蓄冷材料1a和1b、3a和3b、5a和5b、6a和6b的情况下,在蓄冷材料1a和1b、3a和3b、5a和5b、6a和6b的各蓄冷材料间设置弯折部31、32、34、33,可以将包装体11、13、15、16分别分割为两个包装体11a和11b、13a和13b、15a和15b、16a和16b。籍此,能够以各蓄冷材料1a、1b、2、3a、3b、4、5a、5b、6a、6b的面为单位进行折叠。该情况下,在使各蓄冷材料的面相同时,折叠后变得紧凑,因而优选。

还有,如图3所示,也可以将图2示出的弯折部34去掉,将包装体15a和15b分离,使分离的包装体15b通过新设的弯折部35与包装体12连接。图2示出的各包装体在展开状态下左右对称。该情况下,在包装体15a和包装体15b之间不存在弯折部,但在保冷容器30的一个内表面S15上对应地设有多个包装体15a和15b。另外,图3中,作为手柄40的替代,设置两个手柄40a和40b。

这里,对具有保冷面的蓄冷材料进行包装的多个包装体与保冷容器的内表面相对应。具体而言,图1中,对具有保冷面的蓄冷材料1~6进行包装的多个包装体11~16与保冷容器30的各内表面S11~S16相对应。此外,图2中,分别包装蓄冷材料1a和1b、2、3a和3b、4、5a和5b、6a和6b的包装体11a和11b、12、13a和13b、14、15a和15b、16a和16b与保冷容器30的各内表面S11~S16相对应。特别是,两个包装体11a和11b与一个内表面S11相对应,两个包装体13a和13b与一个内表面S13相对应,两个包装体15a和15b与一个内表面S15相对应,两个包装体16a和16b与一个内表面16相对应。此外,图3中,两个包装体15a和15b在不通过弯曲部而分离的状态下与内表面16相对应。

另外,与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那样,保冷容器30也是能够折叠的容器。所以,在商品等的搬运结束的时刻,保冷内装体10及保冷容器30成为被折叠的紧凑状态,然后被送回。

此外,保冷内装体10可以不通过绝热材料等的存在而直接被再冷却、再利用。该保冷内装体10的再冷却中,通过以折叠状态进行冷却,能够减小冷却空间。此外,例如,当将展开状态的保冷内装体10在挂在竿或笼车等上的状态下进行冷却时,接触的冷却空间增大,能够缩短冷却时间。此外,也可以将展开状态的保冷内装体10在网等之上展开,进行冷却。

(自立状态的保持)

上述的包装体11~16能通过包装体11~16自身的刚性或蓄冷材料1~6自身的刚性保持自立状态。上述的蓄冷材料1~6是薄片状,例如,在蓄冷状态下仍为凝胶状的情况下,刚性稍低,所以需要提高包装体11~16、特别是需要提高包装体12~15的刚性。即,通过面结构能够使保冷内装体10自立。此时,包装体11、16的刚性可以不必变强,可使与侧面对应的包装体12~15具有所需的刚性。另外,不必将包装体12~15的刚性全都提高,也可以使截面呈L字状的邻接的两个包装体、例如包装体12、13的刚性相对于其它包装体的刚性较高,以使保冷内装体10能够自立。

另外,如图4所示,各包装体11~16可以不是密闭的包装体,而是制成网状的包装体。这里,在蓄冷材料1~6的刚性低的情况下,优选在网线中使用金属等刚性高的材料作为芯材。另外,图4(a)是图4(b)的A-A线剖视图。

制成网状的包装体时,网状的包装体起到蓄冷材料和保冷容器30的内表面之间设置的间隔物的作用,蓄冷材料不直接与保冷容器30的内表面接触,所以能够通过空气进一步提高绝热和保冷效果。该网状的包装体可使用例如挤塑法制成的塑料片(英文:netlon sheet;日文:ネトロンシート)。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也可在弯折部21~25中埋设金属或强化塑料等芯材21a~25a。该情况下,即使各包装体11~16的刚性低,也可通过弯折部21~25的轴结构保持自立状态。如果可能,优选如图6所示,在包装体11~16的全部边部埋设芯材,以保持保冷内装体10的自立状态。图6中,除弯折部21~25外,还设置边部51~64,并在边部51~64中埋设芯材。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保冷容器30的结构没有影响,并且能够容易地将收纳于保冷容器30内的蓄冷材料1~6取出。此外,保冷内装体10能够折叠,并能够在紧凑的状态下加以送回。还有,在保冷内装体10的外部不存在绝热材料,所以能够高效地对取出后的蓄冷材料1~6进行再冷却。

(基于挤破的折叠结构)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各包装体11~16全部都能展开,但如图7所示,也可以使包装体11~16的一部分形成为侧面通过多个弯折部不能展开的闭合结构,通过挤破能够折叠。图7中,还设置弯折部26,通过四个弯折部22~24、26将侧面的包装体12~15接合。挤破包装体12~15时,包装体12~15在挤破途中的截面成为平行四边形,最终能够折叠。

图7示出的具有通过挤破能够折叠的结构的保冷内装体通过四个弯折部22~24、26将侧面的包装体12~15形成闭合结构而接合,所以更容易保持自立状态。此外,例如在形成自立状态时,与冷却空间接触的接触面积增大,还能够高效地进行蓄冷材料1~6的再冷却。

(弯折部的宽度)

上述的弯折部21~25设定为保冷内装体10能与保冷容器30的内表面紧贴的最小限度的宽度。优选如图8示出的弯折部71~75那样,以具有能与具有多个不同的保冷空间的多个保冷容器对应的余地的方式设置该弯折部21~25的宽度的伸长余量。该伸长余量优选将包装体11~16与具有最大保冷空间的保冷容器的内表面紧贴时的宽度设定为最大。

具有该伸长余量的弯折部71~75的弯曲结构可以是宽度宽的连续构件,也可以是将多个宽度小的带状构件装配成帘状或之字状的结构。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保冷容器30及保冷内装体10是长方体的箱子,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是例如侧面为多面的柱状的箱子。此外,包装体11~16可以不与全部的六个面都对应地进行设置。例如,可以不设置与底面对应的包装体11。该情况下,即使在保冷容器30内存在商品等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仅取出保冷内装体10。

还有,上述的保冷容器30由绝热材料形成。绝热材料由例如发泡苯乙烯或发泡聚氨酯形成。绝热材料可采用真空绝热材料。例如,真空绝热材料可使用由层压膜被覆芯材、将内部减压为真空状态并进行封闭的公知的真空绝热材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