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型材打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539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打捆装置,其特征在于:机架(1)上设有上臂与下臂,气缸一(4)设于所述上臂上且适于相对上臂左右移动,气缸一(4)内的设有活塞一(7),活塞一(7)底部固定有连杆一(8),所述活塞一(7)及连杆一(8)适于垂直移动,该连杆一(8)的底端设有可伸缩的钉盒(33),当钉盒(33)向上移动时其内的钉子(37)适于被推出该钉盒(33);

所述下臂上左右滑动配合有用于放置钢捆(18)的台面(19),下臂底部固定设有气缸二(24),该气缸二(24)内设有活塞二(25),该活塞二(25)顶部固定有连杆二(26),所述活塞二(25)与连杆二(26)适于垂直移动,所述下臂上设有用于使连杆二(26)穿过的孔(101),所述台面(19)内设有用于当台面(19)滑动时使连杆二(26)能穿过的通孔二(191),该连杆二(26)顶面设有一对凹槽(261),该凹槽适于当所述连杆一(8)与连杆二(26)对齐并压紧时,钉子(37)能够穿透并咬紧用于捆扎钢捆的橡胶带(13);

所述连杆二(26)右侧设有适于相对连杆二(26)移动、用于夹紧橡胶带(13)端部的紧压块(39);所述紧压块(39)顶部靠近左端设有用于切断橡胶带(13)的刀片(38);

所述气缸一(4)的右侧设有引导轮(16)与滑轮一(17),用于输送橡胶带(13)并使捆扎所述钢捆过程中保持橡胶带的张紧力;

所述机架(1)的上臂与下臂都设有一U形孔(101),电机一(2)固定设于机架(1)的上臂顶部,支撑板(5)通过滚轮(6)移动配合于所述上臂前、后端的上表面,该支撑板(5)上固定有气缸一(4),该气缸一(4)穿过所述上臂的U形孔(101)并可随支撑板(5)左、右移动,所述电机一(2)通过其右侧连接的螺杆一(4)及气缸一(4)上部的螺孔与气缸一(4)传动连接;

所述气缸一(4)的右侧固定有电机二(14),该电机二(14)通过皮带一(15)与所述引导轮(16)传动连接;

所述机架(1)的上臂右端下固定设有悬臂(10),该悬臂(10)底部设有底托(12),绕有橡胶带(13)的线盘(11)转动配合于悬臂(10)外侧;

所述连杆一为方形柱体;

各钉子的尺寸与所述压块相同。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