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砖方法及码砖所用的托盘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87580阅读:23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制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码砖方法及码砖所用的托盘。



背景技术:

在将砖坯烧制或者砖块运输之前,需要将砖坯或砖块整齐地码放在托盘上,为了提高砖垛的稳定度,相邻层之间的砖坯或者砖块相互垂直。目前很多制砖厂已经利用机械手来进行自动码砖,依靠机械手的旋转来改变砖块的方向,此种方式对机械手的要求较高,难以普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码砖方法及码砖所用的托盘,在机械手仅进行垂直及纵横移动的前提下,即可实现相邻层之间的砖坯或者砖块相互垂直,从而降低对机械手的结构要求,减少成本。

本发明的码砖方法如下:利用垂直及纵横移动的机械手来夹持砖块及将砖块摆放到托盘上,每摆放好一层砖块后,将托盘旋转九十度,再进行上层砖块的摆放。这样就无需机械手将砖块进行转动,使得机械手的结构能够简化,便于控制和降低成本。上述可垂直及纵横移动的机械手在业内早已广泛使用,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的码砖方法中所用到的托盘包括底座、底盘和可拆卸地架设于底盘上的顶盘,所述底盘通过驱动机构架设于底座上,以使底盘能够相对于底座转动。码完砖垛后,可以将托盘及其上的砖垛同时从底盘上卸下,送入烧砖窑或者运输到其它地方,然后再更换其它的顶盘,进行新的码砖。

进一步地,所述底盘顶面设有限位槽,限位槽至少一端端部开口;所述顶盘的底面设有限位导轨,限位导轨的底部设有滚轮,限位槽的深度大于滚轮的直径,所述顶盘通过限位导轨与限位槽的配合而实现与底盘同步转动;底盘还设有用于固定顶盘的定位机构;底座与底盘之间通过转轴连接。在码砖过程中,要将顶盘固定在底盘上,使得顶盘能够随底盘同步转动;而在砖垛码完后,解锁定位机构,即可将顶盘沿着限位槽推动,将顶盘及砖垛从底盘上推下。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为铰接于底座一侧的气缸,底盘的一侧设有垂直套管,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通过活动插入到垂直套管内的连接杆与底盘的活动连接。通过气缸活塞杆的伸缩,即可带动底盘及顶盘相对于底座往复转动,控制非常方便,且转动角度可固定在90度,精确度高。

本发明通过设置可转动及拆卸的顶盘,无需机械手将砖块进行转动,就可以使相邻层之间的砖坯或者砖块相互垂直,使得机械手的结构能够简化,便于控制和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托盘结构原理图。

附图标示:1、底座;2、底盘;3、顶盘;4、限位槽;5、限位导轨;6、滚轮;7、气缸;8、转轴;9、垂直套管;10、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托盘包括底座1、底盘2和可拆卸地架设于底盘2上的顶盘3,底座1与底盘2之间通过转轴8连接;底盘2顶面设有限位槽4,限位槽4的两端端部开口;所述顶盘3的底面设有限位导轨5,限位导轨5的底部设有滚轮6,限位槽4的深度大于滚轮6的直径,所述顶盘3通过限位导轨5与限位槽4的配合而实现与底盘2同步转动;底盘2还设有用于固定顶盘3的定位机构(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穿过限位槽4槽壁及限位导轨5的销钉来作为定位机构)。

驱动机构为铰接于底座1一侧的气缸7,底盘2的一侧设有垂直套管9,所述气缸7的活塞杆端部通过活动插入到垂直套管内的连接杆10与底盘2的活动连接。通过气缸7的活塞杆的伸缩,即可带动底盘2及顶盘3相对于底座1往复转动,控制非常方便,且转动角度可固定在90度,精确度高。

采用上述托盘的码砖方法如下:首先将顶盘3固定在底盘2上,使得顶盘3能够随底盘2同步转动;然后利用可垂直及纵横移动的机械手来夹持砖块及将砖块摆放到托盘上,每摆放好一层砖块后,利用驱动机构将底盘2及顶盘3旋转九十度,再进行上层砖块的摆放。码完砖垛后,解锁定位机构,即可将顶盘3沿着限位槽4推动,将顶盘3及砖垛从底盘2上推下,送入烧砖窑或者运输到其它地方,然后再更换其它的顶盘3,进行新的码砖。滚轮6可以将限位槽4与限位导轨5之间的摩擦转化为滚动,从而便于推动顶盘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