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锁具的自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9926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装箱锁具的自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锁具的自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集装箱是用于货物运输,特别是海外运输进口或出口货物时把货物装到集装箱里面船舶运输。作为国际仓储物流最重要的运输承载媒介,集装箱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集装箱锁具作为保障集装箱内货物安全的安全装置,锁具本身是否安全可靠直接影响到集装箱内的货物安全。

用于集装箱的防盗锁具通常包括锁头、锁座、锁杆、扳手座、手柄、托架座、托架盖,位于锁杆两端的锁头分别与固定于集装箱箱门上的锁座进行卡合,手柄穿过托架盖、托架座与固定于锁杆上的扳手座进行固定。关于防盗锁具的生产,有一项技术要求,即分别位于锁杆两端的锁头需在同一平面,并且扳手座与锁头的角度需要控制在4°-7°之间。在成品检验时,角度检测成了一个难题。

为了保证两个锁头处于一个平面,并且扳手座与锁头之间的角度差为4°-7°,现有技术中采用一种集装箱锁具的手动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图1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一种集装箱锁具的手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一个平面摊架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托架01和锁座02,锁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锁座上,然后在手柄03位置处放置一块台阶形测量块04来检验角度,测量块04的高低需特殊定制。检验时将锁杆锁头放入摊架上的锁座02固定,通过手柄03下压,手柄03既可以碰到台阶形测量块04的凸面,又碰不到测量块04的凹面,说明手柄03,即扳手座05与锁头的角度凭经验换算估计在4°-7°之间。这种检测方法又费时间又费力气,并且锁杆各种规格众多,有的比较长,操作人员按住手柄时锁头的位置不易看清,手柄与锁头的角度也没有具体数值,检验结果的精确度有待考究。

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新的集装箱锁具的自动检测装置,以消除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是业内相关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集装箱锁具的手动检测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 锁具的自动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一方面实现对锁具的自动检测,无需人工操作,另一方面,通过使用传感器、编码器等提高了检测精度。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锁具的自动检测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一第一夹具和一第二夹具,所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用于固定集装箱锁具的锁座,锁杆通过锁头与锁座卡合,固定于所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锁具的自动检测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夹具上的第一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二夹具上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集装箱锁具的锁头与锁座一接触面的接触。

更进一步地,所述集装箱锁具的自动检测装置还包括对称设置的一第一轴承座和一第二轴承座、一被动检测杆,所述被动检测杆在集装箱锁具手柄的作用力下相对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轴承座做旋转运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被动检测杆固定于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之间,所述被动检测杆与所述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偏心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集装箱锁具的自动检测装置还包括一编码器和一具有显示屏幕的PLC控制器,所述编码器用于将所述被动检测杆的旋转角度信息传递给所述PLC控制器。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具、第二夹具、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固定于一水平测量台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集装箱锁具的自动检测装置包括一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用于使集装箱锁具的扳手座、手柄组件受力并带动锁杆进行旋转运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具和/或所述第二夹具固定于一直线导轨上,并可沿着所述直线导轨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第一、通过在锁杆两端分别设置传感器来判断两个锁头是否处于同一水平面,检测精度更高;第二、通过使用编码器来判断角度变化,从而判断扳手座与锁头之间的角度差,检测精度更高;第三、通过设置滑台和直线导轨,两锁座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使得该检测装置适用于更多不同规格的锁杆;第四、通过配重块代替现有技术中的人工下压手柄的动作,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和精度。

附图说明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实用新型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 解。

图1是现有技术中集装箱锁具的手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集装箱锁具的自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将本实用新型理解成并不局限于以下描述的这种实施方式,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理念可以与其他公知技术或功能与那些公知技术相同的其他技术组合实施。

在以下具体实施例的说明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轴向”、“径向”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锁具的自动检测装置,实现自动、精确检测出两锁座之间以及锁座与扳手座之间的角度差,以使两锁座处于同一水平位置,锁座与扳手座之间的角度差为4°-7°。

下面结合附图2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集装箱锁具的自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锁具的自动检测装置包括一第一夹具11、一第一传感器、一第二夹具、一第二传感器22、一第一轴承座31、一第二轴承座、一被动检测杆40、一编码器50、一具有显示屏的PLC控制器60。其中,第一夹具11、第二夹具、第一轴承座31、第二轴承座均固定于一水平测量台上,第一夹具11和第二夹具对称设置,第一夹具11和第二夹具上分别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22;第一轴承座31和第二轴承座对称设置,被动检测杆40与第一轴承座31、第二轴承座偏心设置,被动检测杆40可以相对第一轴承座31、第二轴承座进行旋转运动。

具体操作如下:第一锁座001、第二锁座分别固定于第一夹具11、第二夹具上,锁杆00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锁头003和第二锁头,第一锁头003与第一锁座001进行卡合,第二锁头与第二锁座进行卡合,锁杆002中间的扳手座004、手柄005组件与被动检测杆40相接触。当配重块70置于扳手座004、手柄005组件上时,扳手座004、手柄005组件受配重块70的重力作用,向下压,随即带动锁杆002及被动检测杆40进行旋转运动。随着锁杆002的旋转运动,锁头接触锁座的一接触面,安装在夹具上的传感器产生相应信号,如当第一锁头003和第二锁头均同时分别接触第一锁座001的接触面和第二锁座的接触面时,传感器产 生信号表明第一锁头003与第二锁头处于同一水平面,当第一锁头003和第二锁头非同时分别接触第一锁座001的接触面和第二锁座的接触面时,传感器产生信号表明第一锁头003与第二锁头不处于同一水平面,产生翘曲。此外,随着被动检测杆40发生旋转运动,被动检测杆40所产生的一定角度的旋转带动编码器50转动,并将角度脉冲数传送至PLC控制器60经运算后,PLC控制器60上的屏幕显示扳手座004与锁头之间的角度差。

在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第二夹具位于一直线导轨80上,使用者可以根据锁杆的实际长度自由调节第一夹具11和第二夹具之间的距离,以使该集装箱锁具的自动检测装置适用于不同规格的集装箱锁具。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第一、通过在锁杆两端分别设置传感器来判断两个锁头是否处于同一水平面,检测精度更高;第二、通过使用编码器来判断角度变化,从而判断扳手座与锁头之间的角度差,检测精度更高;第三、通过设置滑台和直线导轨,两锁座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使得该检测装置适用于更多不同规格的锁杆;第四、通过配重块代替现有技术中的人工下压手柄的动作,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和精度。

如无特别说明,本文中出现的类似于“第一”、“第二”的限定语并非是指对时间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的限定,而仅仅是为了将本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特征与另一个技术特征相区分。同样地,本文中出现的类似于“一”的限定语并非是指对数量的限定,而是描述在前文中未曾出现的技术特征。同样地,本文中在数词前出现的类似于“大约”、“近似地”的修饰语通常包含本数,并且其具体的含义应当结合上下文意理解。同样地,除非是有特定的数量量词修饰的名词,否则在本文中应当视作即包含单数形式又包含复数形式,在该技术方案中即可以包括单数个该技术特征,也可以包括复数个该技术特征。

本说明书中所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