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的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0490阅读:10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茶具都采用纸盒包装结构,包装盒拆开后一般都被用户直接扔掉,茶具由于其易碎的特性,而无法被用户随身携带,对于注重于个人卫生的用户及喝茶爱好者,非常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茶具的包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茶具的包装结构,包括:盒体组件,套设于盒体组件外周的捆绑件;所述盒体组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放置的底盒、中盒、上盖,及缓冲件;所述中盒设有用于收容缓冲件的空腔;所述缓冲件设有若干用于容纳茶具的容腔;所述底盒设有向下内凹的腔体;所述捆绑件为条状,其将底盒、中盒、上盖捆绑成一个整体。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捆绑件设有一个开口端,其头部设有向外侧凸起的弹性件,尾部设有与弹性件卡紧配合的卡紧槽。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捆绑件包括下捆绑条或上捆绑条;所述下捆绑条的两端分别设有向外侧凸起的两个弹性件;所述上捆绑条的两端分别设有向外凸起的两个卡紧槽。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弹性件的材料为硅胶。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缓冲件的材料为海绵。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底盒的底部设有若干通孔。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底盒、上盖的材料为易成形金属。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技术效果是:茶具的包装结构,采用底盒、中盒、上盖,缓冲件来包装茶具,并通过捆绑件将盒体组件捆绑成一个整体,以便于携带,由于中盒内设置有缓冲件,可以在携带途中对茶具形成良好的保护作用,底盒设置有向下内凹的腔体,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当泡茶的保护垫。

进一步,捆绑件的开口端采用可拆卸式的弹性结构卡紧,取用、包装茶具都非常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茶具的包装结构的立体视图。

附图标记

10 包装结构 1 茶杯

2 盒体组件 21 底盒

211 腔体 212 通孔

22 中盒 221 空腔

23 上盖 24 缓冲件

241 容腔 3 捆绑件

31 下捆绑条 311 弹性件

32 上捆绑条 321 卡紧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所示,茶杯1的包装结构10,主要用于包装茶杯1,包括:盒体组件2,套设于盒体组件2外周的捆绑件3。

盒体组件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放置的底盒21、中盒22、上盖23,及缓冲件24。缓冲件24的材料为海绵,以便于携带茶杯1时,对茶杯1形成良好的保护。中盒22设有用于收容缓冲件24的空腔221,缓冲件24设有若干用于容纳茶杯1的容腔241,底盒21设有向下内凹的腔体211。底盒21、上盖23的材料为易成形金属。

捆绑件3为条状,其包括下捆绑条31或上捆绑条32,下捆绑条31的两端分别设有向外侧凸起的两个弹性件311,弹性件311的材料为硅胶,上捆绑条32的两端分别设有向外凸起的两个卡紧槽321。捆绑件3将底盒21、中盒22、上盖23捆绑成一个整体,以便于携带。

底盒21的底部设有若干通孔212,使用茶杯1泡茶的过程中,底盒21可以充当泡茶的保护垫,茶杯1外侧的茶水留下来时,可以通过通孔212流出。

于其他实施例中,捆绑件设有一个开口端,其头部设有向外侧凸起的弹性件,尾部设有与弹性件卡紧配合的卡紧槽。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