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有可读标识的商品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6807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置有可读标识的商品包装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商品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置有可读标识的商品包装盒。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市场越来越多商品使用二维码进行市场营销,二维码营销融合社交网络的特征,融入移动互联网的大世界之中。通过在每个商品包装盒添加唯一性二维码标识,从而对商品进行从生产、物流、销售渠道、消费者购买使用、消费者再购买激励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流程进行管理、控制和消费者数据分析利用等,通过一系列配套的营销和激励手段,让消费者获得全新的用户体验和增值服务,打通企业到消费者,形成双方的有机互动以及信息资讯的精准传送。

但是如果在盒体外简单设置二维码,则容易造成二维码信息泄露,会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并且如果为了制造销售数据,通过成功扫描二维码即认为已销售,那么后台根本无法核实销售的准确性,也就失去了通过二维码进行防伪、营销、大数据收集的意义。因此,需要实用新型一种二维码设置位置相对比较隐蔽的卷烟包装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在商品包装盒体外部设置二维码,容易造成二维码信息泄露、无法核实销售数据的准确性,从而提供一种设置有可读标识的商品包装盒。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设置有可读标识的商品包装盒,包括盒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盒体上的可读标识,所述可读标识与所述盒体具有唯一的对应关系;所述可读标识被所述盒体遮挡,处于完全或部分不可见的状态。

优选地,上述的设置有可读标识的商品包装盒,所述可读标识设置于所述盒体内部。

优选地,上述的设置有可读标识的商品包装盒,所述可读标识设置于所述盒体的盒盖折片的内部。

优选地,上述的设置有可读标识的商品包装盒,所述可读标识设置于所述盒体的框架折片的内部。

优选地,上述的设置有可读标识的商品包装盒,所述可读标识设置于所述盒体的框架折片的左侧面或右侧面的内部。

优选地,上述的设置有可读标识的商品包装盒,所述可读标识设置于所述盒体的内衬纸上。

优选地,上述的设置有可读标识的商品包装盒,所述可读标识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盒体内部,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盒体外部。

优选地,上述的设置有可读标识的商品包装盒,所述可读标识为二维码。

优选地,上述的设置有可读标识的商品包装盒,所述二维码包含商品的生产、物流、销售、购买使用的信息数据。

优选地,上述的设置有可读标识的商品包装盒,所述商品包装盒为卷烟盒,需对所述卷烟盒进行破坏性开启才能对所述可读标识进行识别。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设置有可读标识的商品包装盒,包括盒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盒体上的可读标识,所述可读标识与所述盒体具有唯一的对应关系。就是说设置在每个盒体内的可读标识只能对应于该盒体,从而可实现一盒一码。而且可读标识被盒体遮挡,处于完全或部分不可见的状态。采用这种设计,只有在消费者购买后破坏性开启盒体,才能看到完整的可读标识,从而对可读标识进行识别。可以避免可读标识被泄露,达到防伪的目的,而且只有消费者购买之后才能对可读标识进行扫描,在统计销售数据时更加准确。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很好的实现了对产品从生产、物流、销售渠道、消费者购买使用、消费者再购买激励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流程进行管理、控制和消费者数据分析利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二维码内置包装盒体盒盖内的实施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二维码内置包装盒体内框架纸的实施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二维码内置包装盒体内衬纸的实施示意图。

图4A和图4B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可读标识部分设置于盒盖内时盒盖打开和包装完好状态时实施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

1-盒体,2-折片,3-可读标识,4-盒盖,5-框架纸,6-内衬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如果存在)用于在类似要素之间进行区别,并且不一定是描述特定的次序或者按时间的顺序。要理解,这样使用的这些术语在适当的环境下是可互换的,使得在此描述的主题的实施例如是能够以与那些说明的次序不同的次序或者以在此描述的另外的次序来进行操作。术语“连接”应被宽泛地理解并且指的是电连接、机械连接、无线连接,直接地连接或者通过中间电路和/或元件间接地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以下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可读标识的商品包装盒,如图1-4所示,包括盒体1以及设置于所述盒体1上的可读标识3,所述可读标识3与所述盒体1具有唯一的对应关系;所述可读标识3被所述盒体1遮挡,处于完全或部分不可见的状态。其中,图1-3中,可读标识完全设置于盒体内部,因此对于包装完好的包装盒来说,可读标识处于完全不可见状态。图4中,可读标识一部分在盒体内部,另一部分在盒体外部,因此对于包装完好的包装来说,只能看到可读标识的一部分,依然无法对其进行识别。可以理解,虽然以下实施例是以卷烟盒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实际应用时,商品包装盒可以在多种商品中使用。当应用于其他商品的包装盒上时,可以根据商品包装的需求对图1-3所示的包装盒的形状进行适应性修改。但是,无论做何种修改,只要其最终实现的通过设置可读标识3的位置,使其被盒体1全部遮挡或者部分遮挡,处于完全或部分不可见的状态,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中的商品包装盒为卷烟盒,其包括盒体1和设置于盒体1内部的可读标识3。所述盒体1包括盒盖4和在所述盒盖4内部的折片2,可读标识3设置盒体1的盒盖4内侧的折片2上,位于折片2的中部位置,置于盒体1内部,当包装盒完整时是无法从外部对可读标识3进行识别的,只能消费者破坏性开启盒盖4后拿取香烟时才能看到折片2上可读标识3,此时才能对可读标识3进行识别。也就是说,只有购买商品并破坏包装后,才能识别可读标识。

第二实施例

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中的商品包装盒为卷烟盒,其包括盒体1、框架纸5、可读标识3、盒盖4,可读标识3设置在盒体1内部的框架纸5上,位于框架纸5右侧面的位置,置于盒体1的内部。显然,作为可替换方案,可读标识3可以设置于框架纸5的任一侧面上。当包装盒完整时无法从外部对可读标识3进行识别,只能消费者破坏性开启盒盖4拿取香烟时才能看到框架纸5上可读标识3,此时才能对可读标识3进行识别。也就是说,只有购买商品并破坏包装后,才能识别可读标识。

第三实施例

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中,其包括盒体1、内衬纸6、可读标识3、盒盖4,可读标识3设置盒体1内部的内衬纸6上,位于抽取口位置的内衬纸6上中部位置,置于盒体1的内部,当包装盒完整时无法从外部对可读标识3进行识别,只能消费者破坏性开启盒盖4拿取香烟时才能看到内衬纸6上可读标识3,此时才能对可读标识3进行识别。也就是说,只有购买商品并破坏包装后,也就是说,只有购买商品并破坏包装后,才能识别可读标识。

第四实施例

如图4A和4B所示,该实施例中的商品包装盒为卷烟盒,其包括盒体1和部分设置于盒体1内部的可读标识3。所述盒体1包括盒盖4和在所述盒盖4内部的折片2,可读标识3部分设置盒体1的盒盖4内侧的折片2上,另一部分设置于折片2的外部,如图4B所示,当包装盒包装完好时,只能看到一部分的可读标识3,不能看到完整的可读标识,因此无法进行识别。当打开盒盖4之后,能够看到完整的可读标识。不过这种方式,更适合于采用数字编码、符号编码等形式的可读标识,对于需要进行扫描的条形码等可读标识,适合于实施例1-3所述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当包装盒完整时是无法从外部对可读标识3进行识别的,只能消费者破坏性开启盒盖4后拿取香烟时才能看到折片2上可读标识3,此时才能对可读标识3进行识别。也就是说,只有购买商品并破坏包装后,才能识别可读标识。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可读标识3可以选择多种编码形式,例如数字串、符号串、条形码、二维码等。其中实施例1-3可采用以上任何编码形式的可读标识,实施例4更适合于数字、字符串的形式。当然,由于现有的智能终端设备中均具有扫码功能,因此选择二维码形式的可读标识更方便用户使用,也便于产品的推广。在所述二维码包含商品的生产、物流、销售、购买使用的信息数据。用户通过扫码识别,可以很好的实现对产品从生产、物流、销售渠道、消费者购买使用、消费者再购买激励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流程进行管理、控制和消费者数据分析利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