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起吊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7263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小型起吊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吊机,特别是一种小型起吊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国家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农村自住用房的建设正蓬勃发展。在小型自住房的修建过程中起吊装置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而大型的起吊装置不符合经济实用的施工原则,显然不适用于农村小型的自用住房建设工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型的起吊装置,该小型起吊装置轻便可折叠拆卸,具有便于运输和灵活性好的优越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小型起吊机包括主机架,主机架、副架以及拉杆相互连接组成三角形支架,所述主机架通过轴承座与吊臂连接,所述吊臂末端通过钢丝绳穿过滑轮与吊钩相连。

前述的小型起吊装置,所述轴承座上方设有止位卡。

前述的小型起吊装置,所述主机架两端由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套筒,主机架和副架由连接螺丝连接。

前述的小型起吊装置,所述副架一端设有电机和与之配合使用的电机保护架,所述电机后侧设有后立杆和上顶,左右平衡杆一端设有左右立杆和下顶。

前述的小型起吊装置,所述副架两侧分别设有承重套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主机架、副架和拉杆以及主机架和副架组成三角结构,增大了起吊装置的稳定性,配合后立杆和左右立杆的使用,解决了在室内使用过程中传统起吊机需要添加配重的问题,同时也消除了起吊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因晃动产生的安全隐患。且本吊机的吊臂安装在轴承座上,轴承装置可自由旋转,小巧灵活,不需要预留施工口而可直接利用窗口作为施工口,降低了施工难度。轴承座上设有止位卡,防止吊臂过度旋转造成吊机倾倒,保证了吊机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且以吊臂一端作为圆心的半圆区域都可成为该起吊机的起吊范围。本实用新型分别在副架两侧加设了承重套筒,在室外使用时后立杆和左右立杆插入承重套筒,用于在其上增加配重以达到稳定起吊机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机架视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上顶,2-后立杆,3-电机,4-主机架,5-左右平衡杆,6-左右立杆,7-下顶,8-吊臂,9-拉杆,10-吊钩,11-钢丝绳,12-轴承座,13-止位卡,14-承重套筒,15-副架,16-电机保护架,17-连接杆,18-连接套筒,19-滑轮,20-连接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小型起吊机,构成由图1所示,包括主机架4,主机架4、副架15以及拉杆9相互连接组成三角形支架,所述主机架4通过轴承座12与吊臂8连接,所述吊臂8末端通过钢丝绳11穿过滑轮19与吊钩10相连。

所述轴承座12上方设有止位卡13。

所述主机架两端由连接杆17连接,所述连接杆17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套筒18,主机架4和副架15由连接螺丝20连接。

所述副架15一端设有电机3和与之配合使用的电机保护架16,所述电机3后侧设有后立杆2和上顶1,左右平衡杆5一端设有左右立杆6和下顶7。

所述副架15两侧分别设有承重套筒19。

本实用新型通过主机架4、副架15、拉杆9以及主机架4和副架15分别构成三角形结构,以保证起吊机整体的稳定性,电机3后侧设有上顶1和后立杆2,左右平衡杆5的一端设有下顶7和左右立杆6,在室内使用过程中,上顶1和下顶7分别通过后立杆2和左右立杆6抵住天花板,不需要另外再添加配重。副架15一端设置有电机3以及与之配合的电机保护架16,使用完毕后主机架4通过连接螺丝20旋转可扣放在电机保护架16上达到对电机3的保护。左右平衡杆5通过插入设置在主机架4下端的连接套筒18达到固定主机架4的目的,吊臂8通过轴承座12和主机架4连接,轴承座12上设有止位卡13,止位卡13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防止吊臂8过度旋转,造成吊机倾倒。在吊臂8和主机架4之间设有用于固定的支撑杆,吊臂8下方设有用于手动调节吊机方向的转向把手,通过该把手可以实现对各个方向物料的起吊工作。副架15两侧设有承重套筒14,在室外使用过程中后立杆2和左右立杆6可插入承重套筒14,便于在起吊过程中在其上增加配重,以达到稳定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