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开启的简易多件套组合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5119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方便开启的简易多件套组合瓶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的兼具防伪和防倒灌功能的多件套组合的瓶盖。



背景技术:

目前市售的中高端酒类产品中,多采用由多部件组合而成的瓶盖,瓶盖一般包括:外上盖、内上盖、下盖、内衬、内塞等。这种多部件组合而成的瓶盖具有密封性好、防伪、防倒灌等功能,在高端酒类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种瓶盖结构还存在一些不足。

上述瓶盖中,外上盖一般起到美观、标示和保护的作用,内上盖则起到密封的作用,两者之间的配合精度一般较高。其中,内上盖需与内衬、外上盖两个部件配合,配合要求高,装配效率低,且内上盖本身制作成本也较高。以上因素都不利于大批量生产。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组合瓶盖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又兼具防伪、防倒灌等功能的多件套组合的瓶盖,上盖只需要与内衬相配合,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瓶盖的制作程序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为简单的瓶盖,省略通常使用的内上盖,并另设置一瓶嘴塞于瓶嘴上,解决瓶嘴处的密封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方便开启的简易多件套组合瓶盖,包括上盖1、下盖3、内衬4、内塞5,防倒灌圆珠6,所述内衬4的上部延伸为瓶嘴41,其内壁设有与瓶颈的锁口箍相配合的倒扣46和与瓶颈的瓶颈防转筋相对应的内衬内防转筋45,其外侧下部设有内衬凸边44和内衬外防转筋43,外侧上部设有瓶嘴螺纹42;所述上盖1的内壁设有与瓶嘴螺纹42相配合的上盖螺纹11,上盖1旋转连接于内衬4的外侧;所述下盖3固定连接于内衬4的外侧下部,其内壁设置有与内衬外防转筋43相对应的下盖防转筋32,以及与内衬凸边44配合阻止内衬4与下盖3纵向移动的扣槽31;所述内塞5位于内衬4内,瓶嘴41的下方,并与内衬4固定连接。所述瓶嘴41上塞有瓶嘴塞2,所述上盖1内侧上盖螺纹11的上方设置有上盖倒扣13,上盖倒扣13扣于瓶嘴塞2上部外边缘21的下方。

其所述下盖3的底面向内延伸形成一内裙边34。

所述瓶嘴塞2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其将内衬4的瓶嘴41塞紧。为了开启时倒出瓶内液体更为方便快捷,省略旋开上盖1后的取出瓶嘴塞41的步骤,在上盖1内侧上盖螺纹11的上方设置与瓶嘴塞2相配合的上盖倒扣13。所述上盖倒扣13与所述瓶嘴塞2的上部外边缘21相配合,将瓶嘴塞2卡在上盖1上。在开启上盖1时,受到上盖倒扣13的拉力,瓶嘴塞2被拉出瓶嘴41。

为了便于判断瓶盖是否开启过,所述上盖1和下盖3之间设有防伪须12,所述防伪须12与防伪须缺口33相对应,且两者分别设置在上盖1和下盖3上。

为了防止通过瓶盖注入液体,所述内衬4的瓶嘴41处设有挡片47,所述挡片47与瓶嘴41的内壁之间留有出液口48,所述内塞5及瓶嘴挡片47之间设置一防倒灌圆珠6。

所述内衬4的倒扣46沿向内衬4内侧的斜上方延伸。

所述下盖防转筋32、内衬外防转筋43、内衬内防转筋45和瓶颈防转筋,均为凸出表面的结构。

所述上盖1、瓶嘴塞2、下盖3、内衬4和内塞5可用塑料材料注塑成型。

与本实用新型相对应的瓶颈上设有锁口箍及凸出于瓶颈外壁的瓶颈防转筋。

本实用新型因为用结构更简单、更省原料、注塑及装配更省时的瓶嘴塞取代了通常所用的内上盖密封瓶嘴,使瓶盖的生产成本下降。免去内上盖以及增设下盖内裙边的设计,也带来了装配方式的改进(现有技术是内衬自下而上装进下盖,本实用新型为自上而下)。在现有带有瓶嘴螺纹的瓶盖中,如果不通过内上盖的过渡,防伪须无法完好的置于防伪须缺口中。而本实用新型可实现防伪须和防伪须缺口的直接对位装配。

在上述瓶盖中,所述内衬4的内衬凸边44与下盖3的扣槽31相扣合可阻止下盖3相对于内衬4下移,下盖3的内裙边34延伸到内衬4底面的下方,可阻止下盖3相对于内衬4上移,这样防止下盖3与内衬4之间发生上下位移。

同时,所述内衬4的内衬外防转筋与下盖3的下盖防转筋32相配合,限定了下盖3与内衬4之间的转动;内衬4的内衬内防转筋45与瓶颈的瓶颈防转筋相配合,限定了内衬4与瓶颈之间的转动。这样在完整的瓶盖装上瓶颈后,旋转上盖1开启瓶盖时,只能旋开上盖1与内衬4相配合的螺纹结构,而不会使下盖3和内衬4相对于瓶颈发生转动。

为了方便判断瓶盖是否开启使用过,在上盖1和下盖3之间设置了防伪须/缺口结构,防伪须12和防伪须缺口33相对应,且分别设置在上盖1和下盖3上。这样,在瓶盖开启时,由于上盖1和下盖3之间发生转动,防伪须12与防 伪须缺口33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最终防伪须12在防伪须缺口33边缘的阻挡作用下断裂,这种断裂是不可复原的,因而可做出瓶盖是否开启过的判断。如果防伪须12完整,则瓶盖未开启过;反之,则开启过。应当知道的是,将防伪须12设置于上盖1,致使开启后上盖1和下盖3皆不能回收利用,优于防伪须12设置于下盖的情况。

为防止不法人员通过瓶嘴41向瓶内注入液体,可以于瓶嘴41内侧设置一挡片47,挡片47与瓶嘴41的内壁之间留有出液口48,内塞5及瓶嘴挡片47之间置一防倒灌圆珠6。瓶体正向放置时,防倒灌圆珠6堵在内塞5的出口处,瓶外液体不能通过瓶嘴41进入瓶内。需要倒出液体时,将瓶体倾斜一定的角度,使防倒灌圆珠6离开内塞5的出口,液体由瓶内流出。

装配时,先将防倒灌圆珠6放入内塞5,再将内塞5装入内衬4,使内塞5与内衬4紧配合,并固定连接于瓶嘴41下方;然后在瓶嘴41上压上瓶嘴塞2,将上盖1旋于瓶嘴41,并使上盖倒扣13滑过瓶嘴塞2上部的外边缘21并扣于其下方;再将防伪须12对准防伪须缺口33,下压,使内衬凸边44嵌入下盖扣槽31,并使防伪须12置于防伪须缺口33中,内裙边34延伸到内衬4底面的下方,能够防止压盖时用力过大内衬4进一步下行导致内衬凸边44脱出扣槽31,内衬外防转筋43和下盖防转筋32可相互阻挡,以阻止二者的相对转动。整个瓶盖完成组装。

将组装好的瓶盖压上瓶颈,使内衬4的倒扣46抵扣于瓶颈的锁口箍下方,瓶盖便不能被向上拔出;同时,内衬内防转筋45可与瓶颈防转筋相互阻挡,以阻止二者的相对转动。瓶盖便被固定于瓶颈,既不能上拔,也不能旋转。

需要开启时,向上旋转并取出上盖1,防伪须12被防伪须缺口33挤断,在 上盖1上留下开启痕迹;在上盖1上旋的同时,上盖扣13拉出瓶嘴塞2,即可倒出瓶内液体。旋上盖与取瓶嘴塞同步完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省略了内上盖,使瓶盖结构更简单、更省原料、注塑及装配更省时;2、增设了下盖的内裙边,使得装配时内衬自上而下装进下盖;3、可实现防伪须和防伪须缺口的直接对位装配;4、旋上盖与取瓶嘴塞同步完成,使开启倒出液体的过程更为快捷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盖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瓶嘴塞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瓶嘴塞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盖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盖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衬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衬仰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塞剖视图;

图中:

1—上盖,11—上盖螺纹,12—防伪须,13—上盖倒扣;

2—瓶嘴塞,21—瓶嘴塞上部外边缘;

3—下盖,31—扣槽,32—下盖防转筋,33—防伪须缺口,34—内裙边;

4—内衬,41—瓶嘴,42—瓶嘴螺纹,43—内衬外防转筋,44—内衬凸边, 45—内衬内防转筋,46—倒扣,47—挡片,48—出液口;

5—内塞;

6—防倒灌圆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结合以下附图及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下述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典型的技术方案,不能将其认定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条件。

实施例:

见图1—图10,方便开启的简易多件套组合瓶盖,包括上盖1、瓶嘴塞2、下盖3、内衬4,内塞5,防倒灌圆珠6。其中所述下盖3、内衬4、内塞5为两端开口中空结构,所述上盖1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

所述内衬4的上部延伸为瓶嘴41,其内壁设有与瓶颈的锁扣箍相配合的倒扣46和与瓶颈的瓶颈防转筋相对应的内衬内防转筋45,其外侧下部设有内衬凸边44和内衬外防转筋43,外侧上部设有瓶嘴螺纹42;所述上盖1的内壁设有与瓶嘴螺纹42相配合的上盖螺纹11,上盖1旋转连接于内衬4的外侧;所述下盖3固定连接于内衬4的外侧下部,其内壁设置有与内衬外防转筋43相对应的下盖防转筋32;所述内塞5位于内衬4内,瓶嘴41的下方,并与内衬4固定连接;所述下盖3的内壁设有与内衬凸边44相配合的扣槽31,其下盖3的底面向内延伸形成一内裙边34。

所述瓶盖还包括瓶嘴塞2,所述瓶嘴塞2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其将内衬4的瓶嘴41塞紧。

为了开启时倒出瓶内液体更为方便快捷,省略旋开上盖1后的取出瓶嘴塞41的步骤,可在上盖1内侧上盖螺纹11的上方设置旋上盖1于瓶嘴螺纹42时能够滑过瓶嘴塞2上部的外边缘21并扣于其下方将瓶嘴塞2与上盖1连为一体,开启旋出上盖1时能将瓶嘴塞2拉出瓶嘴41的上盖倒扣13。

为了便于判断瓶盖是否开启过,所述上盖1和下盖3之间设有防伪须12,所述防伪须12设在上盖1的下部并向下延伸,与下盖3上的防伪须缺口33相对应。

所述内衬4的倒扣46沿向内衬4内侧的斜上方延伸。

内塞5下部伸入瓶口内,防止瓶内液体不经瓶嘴流出。

所述下盖防转筋32、内衬外防转筋43、内衬内防转筋45和瓶颈防转筋,均为凸出表面的结构。

所述上盖1、瓶嘴塞2、下盖3、内衬4和内塞5可用塑料材料注塑成型。

与本实用新型相对应的瓶颈上设有锁口箍及凸出于瓶颈外壁的瓶颈防转筋。

为防止不法人员通过瓶嘴41向瓶内注入液体,可于内塞5及瓶嘴挡片47之间置一防倒灌圆珠6。

装配时,先将防倒灌圆珠6放置于内塞5内部,再将内塞5装入内衬4,使内塞5与内衬4紧配合,并固定连接于瓶嘴41下方;然后在瓶嘴41上压上瓶嘴塞2,将上盖1旋于瓶嘴41,与此同时,上盖倒扣13滑过瓶嘴塞2上部的外边缘21并扣于其下方,将瓶嘴塞2与上盖1连为一体;再将上盖防伪须12对准下盖3上的防伪须缺口33,下压,使内衬凸边44嵌入下盖扣槽31,并使防伪须12置于防伪须缺口33中,此时内裙边34托在内衬4的底部,以防止压盖 时用力过大内衬4进一步下行导致内衬凸边44脱出扣槽31,内衬外防转筋43和下盖防转筋32可相互阻挡,以阻止二者的相对转动。整个瓶盖完成组装。

将组装好的瓶盖压上瓶颈,使内衬4的倒扣46抵扣于瓶颈的锁口箍下方,瓶盖便不能被向上拔出;同时,内衬内防转筋45可与瓶颈防转筋相互阻挡,以阻止二者的相对转动。瓶盖便被固定于瓶颈,既不能上拔,也不能旋转。

需要开启时,向上旋转并取出上盖1,防伪须12被防伪须缺口33挤断,在上盖1上留下开启痕迹;同时,上盖倒扣13拉出瓶嘴塞2,即可倒出瓶内液体。

瓶体正向放置时,其防倒灌圆珠6堵在内塞5的出口处,瓶外液体不能通过瓶嘴41进入瓶内。需要倒出液体时,将瓶体倾斜一定的角度,使防倒灌圆珠6离开内塞5的出口,液体由瓶内流出。

综上所述,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方便开启的简易多件套组合瓶盖,既能够保证瓶盖应有的密封、防伪、防倒灌功能,又简化了结构、节省了成本、方便了装配与开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