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编织袋收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6967阅读:8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编织袋收袋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编织袋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料编织袋收袋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编织袋是一种常见的包装用品,目前广泛应用于肥料、化工产品等物品的包装,其主要生产工艺是利用塑料原料经塑制造粒、扁丝拉伸、圆织布基、涂膜、印刷、切割、缝纫得到产品,最后打包出厂,在打包之前,需要对缝纫完成的塑料编织袋成品进行收袋整理,目前,塑料编织袋的收袋工作主要依靠人工完成,由于塑料编织袋采用自动生产线生产,生产速度很快,因此人工收袋的劳动强度大,而且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塑料编织袋收袋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编织袋收袋装置,包括机体、气缸A和气缸B,机体上的一端竖直设有固定挡板,机体上可滑动地竖直设有活动挡板,活动挡板与固定挡板垂直,活动挡板与气缸A连接,气缸A和气缸B设于机体上,机体上可滑动地设有推板,推板的截面为L形,推板的竖直板和水平板均与固定挡板垂直,推板与气缸B连接,固定挡板、活动挡板和推板的竖直板在收袋时构成一个长方体的三个侧面,活动挡板底部设有与推板的水平板宽度相等的豁口,豁口的高度等于推板的水平板的厚度,推板的水平板下方的机体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机体上设有光电传感器、PLC和高压气源站,光电传感器与塑料编织袋的落点之间无其它物体,气缸A和气缸B的两端分别与高压气源站连接,气缸A靠近活动挡板的一端与高压气源站之间设有电磁阀A,另一端与高压气源站之间设有电磁阀B;气缸B靠近推板的一端与高压气源站之间设有电磁阀C,另一端与高压气源站之间设有电磁阀D,所有电磁阀均由PLC控制,压力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分别与PLC电路连接。

机体下方设有支腿。

气缸B下方设有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收袋区域为矩形,落袋整齐;将运输塑料编织袋的小车放在推板对面,收袋达到一定重量或塑料编织袋摞到一定高度后,推板将塑料编织袋推到小车上,小车可直接将塑料编织袋运送到打包机处,生产率高,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推板与气缸B连接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挡板与气缸A连接主视图;

图中:1-支腿;2-机体;3-活动挡板;4-光电传感器;5-PLC;6-电磁阀A;7-高压气源站;8-电磁阀B;9-气缸A;10-固定挡板;11-推板;12-气缸B;13-支架;14-电磁阀C;15-电磁阀D;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塑料编织袋收袋装置,包括机体2、气缸A9和气缸B12,机体2上的一端竖直设有固定挡板10,机体2上可滑动地竖直设有活动挡板3,活动挡板3与固定挡板10垂直,活动挡板3与气缸A9连接,气缸A9和气缸B12设于机体2上,机体2上可滑动地设有推板11,推板11的截面为L形,推板11的竖直板和水平板均与固定挡板10垂直,推板11与气缸B12连接,固定挡板10、活动挡板3和推板11的竖直板在收袋时构成一个长方体的三个侧面,活动挡板3底部设有与推板11的水平板宽度相等的豁口,豁口的高度等于推板11的水平板的厚度,推板11的水平板下方的机体2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机体2上设有光电传感器4、PLC5和高压气源站7,光电传感器4与塑料编织袋的落点之间无其它物体,气缸A9和气缸B12的两端分别与高压气源站7连接,气缸 A9靠近活动挡板3的一端与高压气源站7之间设有电磁阀A6,另一端与高压气源站7之间设有电磁阀B8;气缸B12靠近推板11的一端与高压气源站7之间设有电磁阀C14,另一端与高压气源站7之间设有电磁阀D15,所有电磁阀均由PLC5控制,压力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4分别与PLC5电路连接。

机体2下方设有支腿1。

气缸B12下方设有支架13。

工作初始状态,气缸A9处于完全伸出状态,气缸B12处于完全收回状态,塑料编织袋落在固定挡板10、活动挡板3和推板11的竖直板构成的矩形内,当塑料编织袋在机体2上达到设定重量时,压力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PLC5;或者塑料编织袋在机体2上达到设定高度时,光电传感器4将信号传递给PLC5,PLC5收到压力传感器或者光电传感器4的信号,控制电磁阀A6打开,气缸A9完全收回,活动挡板3拉开,之后电磁阀D15打开,气缸B12完全伸出,推板11将塑料编织袋推出,此时推板11的竖直板的内表面与活动挡板3的内表面平齐,之后电磁阀B8打开,气缸A9完全伸出,活动挡板3回到初始位,最后,电磁阀C14打开,推板11回到初始位,进行下一循环。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