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平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9159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转运平车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运平车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离心式混凝土预制构件作为新兴的水泥制品,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基础建设工程领域,在生产离心式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过程中,需要将混凝土经过搅拌,均匀分布于一种上下对称的钢筒状模具内,通过张拉、离心、蒸汽养护等多道工序制作完成。该模具分为盖模与底模,模具外沿有突出的间断布置的跑轮,在离心工序时,跑轮安放在离心机的跑轮上,离心机转动后,跑轮间通过摩擦力传动,带动模具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达到密实混凝土的目的。

在实施离心工序之前,要将模具从装料工位转送到下一工位。现有技术中常采用两种方式转运模具。一种转运方式是使用起重机吊运。模具通过布料点固定,模具放置在合模车上,合模车沿第一轨道进行前后移动,向模具内灌输砼料完成后,合模车移动到原位,再由起重机转运到下一道工序作业。另外一种转运方式是使用链条机。砼料通过固定式链条机输送前进或后退,砼料灌输完成后,链条机将模具输送到预定位置,根据工艺布局,链条机为纵向分段布置,横向转运段每段链条机之间设有固定在地面上的横向转运固定轨道,横向移动的顶升装置将模具顶起,使模具在垂直方向上脱离链条机,然后顶升小车沿横向转运固定轨道向左或向右移动,模具即向左或向右转运,转运到下一道工序工作位置时,顶升装置下降,模具即被放置在下一道工序工作位置的托架上,进入下一道工序。

由于模具在各个工序间的转运均需起重机吊运,因此起重机的吊运工作量非常大,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采用链条机转运虽能减轻起重机的吊运量,但该方式基础建设工作量及设备投资费用高,后期设备维护工作量也随之加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运平车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模具转运困难,使用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运平车系统,包括转运平车装置,转运平车装置包括:第一轨道,沿第一方向设置;转运车体,设置在第一轨道上,并在第一轨道上运动;安装装置,设置在转运车体上,用于安装模具。

进一步地,安装装置包括台座和设置在台座上的模具固定件,模具固定件用于固定安装模具。

进一步地,模具固定件为V型定位块。

进一步地,安装装置为多个,多个安装装置沿转运车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转运车体上。

进一步地,转运平车系统还包括顶升平车装置,顶升平车装置包括:第二轨道,第二轨道与第一轨道相交设置;顶升车体,设置在第二轨道上,并在第二轨道上运动;顶升装置,设置在顶升车体上,用于顶起模具。

进一步地,转运平车装置还包括对接轨道,对接轨道设置在转运车体上,该轨道可与第二轨道对接。

进一步地,转运车体上设置有第一检测定位传感器和第二检测定位传感器,第一检测定位传感器与转运车体电连接,第一检测定位传感器用于检测对接轨道与第二轨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第二检测定位传感器与顶升车体电连接,第二检测定位传感器用于检测顶升车体和模具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进一步地,顶升装置包括升降部件和装卡部件,升降部件设置在顶升车体上,装卡部件设置在升降部件上,装卡部件用于装卡模具。

进一步地,顶升平车装置还包括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升降部件的升降位移,并与顶升装置电连接。

进一步地,顶升平车装置为多个,多条第二轨道相平行地设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用时,模具通过安装装置安装在转运车体上,转运车体设置在第一轨道上。被放置在转运车体上的模具通过第一轨道运至预定位置开始灌输砼料。当砼料灌输完成后,转运车体将装满砼料的模具再沿第一轨道运送至原位,最后转运至下一道工序。采用该转运平车系统减少起重机的吊运次数,降低起重机的工作量,提高了生产效率,转运方便且使用成本低。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离心式模具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离心式模具的截面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运平车系统的主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转运平车系统的侧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转运平车装置;11、第一轨道;12、转运车体;13、安装装置;131、台座;132、模具固定件;14、对接轨道;20、顶升平车装置;21、第二轨道;22、顶升车体;23、顶升装置;231、升降部件;232、装卡部件;30、模具;31、模具跑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图1和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离心式模具,该模具30是一种长筒状模具,沿模具30长度方向其表面均布有直径大于模具30外表面的模具跑轮31。在离心工序时,模具跑轮31安放在离心机的跑轮上,离心机转动后,跑轮之间通过摩擦力传动,带动模具30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达到密实混凝土的目的。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转运平车系统的实施例,该转运平车系统包括转运平车装置10,转运平车装置10包括第一轨道11、转运车体12和安装装置13。其中,第一轨道11沿第一方向设置,转运车体12安装在第一轨道11上并沿该轨道运动,安装装置13设置在转运车体12上,用于安装模具30。使用时,模具30通过安装装置13安装在转运车体12上,转运车体12设置在第一轨道11上。被放置在转运车体12上的模具30通过第一轨道11运至预定位置开始灌输砼料。当砼料灌输完成后,转运车体12将装满砼料的模具30再沿第一轨道11运送至原位,并转运至下一道工序。采用该转运平车系统减少起重机的吊运次数,降低起重机的工作量,提高了生产效率,转运方便且使用成本低。

可选的转运平车装置10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车轮,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转运车体12上,用以驱动转运车体12在第一轨道11上移动。车轮安装在转运车体12上,车轮与第一轨道11相适配,其适配方式可以灵活选用,图4示出的是第一轨道11嵌在车轮内,也可采用车轮嵌入第一轨道11的配合方式。该设计可达到布料点固定,安装在平车上的模具移动,达到完成布料的目的。

现有的模具30是一种长筒状模具,沿模具30长度方向其表面均布有直径大于模具30外表面的模具跑轮31。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安装装置13包括台座131和设置在台座131上的模具固定件132,模具固定件132用于固定安装模具30。具体的,通过模具固定件132固定安装模具跑轮31达到固定模具30的目的。

可选的,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模具固定件132为V型定位块,V型定位块便于对圆柱体形的模具30固定定位。可选的,V型定位块上可设置卡槽,卡槽的宽度略大于模具跑轮31的宽度,通过将模具跑轮31放置在V型定位块的卡槽内来限制模具30沿第一方向上的惯性运动。

可选的,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安装装置13为多个,多个安装装置13沿转运车体12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转运车体12上,以适应于不同长度的模具30。可选的,相邻安装装置13间隔距离等于模具30上相邻模具跑轮31间距离的整数倍,且多个安装装置13的高度一致,以使模具30水平安装在安装装置13上,避免发生模具30倾斜甚至滑落的情况。

可选的,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运平车系统还包括顶升平车装置20,顶升平车装置20包括第二轨道21,顶升车体22和顶升装置23。其中,第二轨道21与第一轨道11相交设置,顶升车体22安装在第二轨道21上并沿该轨道运动,顶升装置23设置在顶升车体22上,用于顶起模具30。使用时,由转运平车装置10将灌满砼料的模具30运回至原位后,顶升车体22沿第二轨道21运动至指定位置,驱动顶升装置23,顶升装置23开始上升,与安装装置13同高时继续上升,模具30即被顶起,模具30脱离安装装置后,顶升车体22沿第二轨道21将模具30转运至下一道工位。该结构设计,可以减少起重机的吊运次数,降低起重机的工作量。

可选的,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运平车装置10还包括对接轨道14,对接轨道14设置在转运车体12上,可与第二轨道21对接。对接轨道14的设置可使顶升车体22运动至转运车体12上,对转运车体12上的模具30进行顶升和转运。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转运平车系统还包括第一检测定位传感器和第二检测定位传感器,第一检测定位传感器与转运车体12电连接,用于检测对接轨道14与第二轨道21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第二检测定位传感器与顶升车体22电连接,用于检测顶升车体22和模具30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转运车体12上设置有第一检测定位传感器,当转运平车装置10将灌满砼料的模具30运回至原位时,转运车体12上的检测定位传感器进行定位,确保对接轨道14与第二轨道21成功对接。对于设置有多个安装装置13的转运平车装置10,对接轨道14设置在相邻安装装置13之间,且相邻对接轨道14的间隔距离与相邻两模具跑轮31间的距离相等。通过对接轨道14,顶升车体22可运动到转运车体12上,第二检测定位传感器确保顶升车体22停留在模具30的正下方,保证顶升装置23与模具30对接。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顶升装置23包括升降部件231和装卡部件232,升降部件231设置在顶升车体22上,装卡部件232设置在升降部件231上,用于装卡模具30。升降部件231可采用液压缸、气缸或者电动推杆等,无论采用哪种顶升装置,要求该顶升装置具备较大的支撑力,确保其在顶起装满砼料的模具过程中不会发生弯曲或断裂。装卡部件232可为上述的安装装置13。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顶升平车装置20还包括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升降部件231的升降位移。当位移传感器检测到升降部件231上升的高度超出安装装置13某一高度,即模具30被顶起后,升降部件231停止上升,对于多个顶升装置23而言,通过位移传感器检测多个顶升装置23在同一高度尤为重要。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顶升平车装置20为多个,多条第二轨道21相平行地设置。多个顶升平车装置20可在控制系统作用下沿所在轨道同步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提到的模具为通过离心方式生产的混凝土预制构件模具,适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管桩、方桩、电杆、通信杆模具等。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装料时,首先运用起重机将空模具30放置在转运平车装置10上,转运平车装置10将其运至预定位置时开始灌输砼料。当砼料灌输完成,转运平车装置10将装满砼料的模具30运送至原位。在转运车体12上的第一检测定位传感器作用下,转运车体12上的对接轨道14与第二轨道21成功对接。完成对接后,顶升车体22沿第二轨道21和对接轨道14运动到转运车体12上,并在第二检测定位传感器作用下,顶升车体22上的顶升装置23与转运车体12上的安装装置13沿水平第一方向在同一中轴线上,启动顶升装置23,顶升装置23高度上升,其高度超过安装装置13的高度时,模具30即被顶起。顶起后的模具30被顶升车体22沿对接轨道14和第二轨道21转运至下一道工序。装满砼料的模具30无需再由起重机吊运,减少起重机的吊运次数,降低起重机的工作量,且整个转运平车系统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较高、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节省工序运行时间,与前后工序的衔接更为顺畅,转运方便且使用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