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口式易搬运开口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9018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口式易搬运开口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包装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直口式易搬运开口桶。



背景技术:

钢桶有开口钢桶和闭口钢桶两大类,主要用来盛装物质。一般来说,闭口钢桶用于包装流体状物质,为防止所装流态物质泄漏,有关标准对该类钢桶有气密要求,由于钢桶采用闭口密闭形式,所以这类钢桶多能满足要求;开口钢桶多用于装运固体物质,一般不需要气密要求。传统的闭口钢桶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因为表面比较光滑,导致钢桶搬运十分麻烦,往往需要借助专业搬运设备,十分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直口式易搬运开口桶,解决传统的闭口钢桶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因为表面比较光滑,导致钢桶搬运十分麻烦,往往需要借助专业搬运设备,十分费时费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口式易搬运开口桶,包括上端具有开口的桶体,所述的桶体上端开口内壁铰链连接有用于闭合桶体上端开口的密封盖,所述的密封盖上开设有内置第一阀体的圆形第一开口和内置第二阀体的圆形第二开口,所述的桶体下端设有圆形控制收纳槽,所述的控制收纳槽内顶面上开设有复数个翻转槽,所述的翻转槽由相互连通的内侧挤压槽、中置传动槽和外置功能槽组成,所述的内侧挤压槽内部设置有升降块和控制升降块升降角度的导向限位槽,所述的外置功能槽内部设置有翻转连杆,所述的翻转连杆一端与外置功能槽内侧的翻转齿轮轴固定连接,翻转连杆另一端活动连接有与翻转连杆具有一定角度的移动万向轮,所述的中置传动槽内部活动连接有用于连接传动翻转齿轮轴和升降块的传动齿轮组,所述的翻转连杆通过传动齿轮组与升降块同步升降,所述的升降块与内侧挤压槽连接面上设置有定位装置。

优选地,为了提升定位性能,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位于升降块外壁上的定位珠和位于内侧挤压槽内侧壁上的定位孔。

优选地,为了提升翻转角度,所述的翻转连杆的最大可翻转角度为120°。

优选地,为了提升支撑稳定性,所述的升降块与翻转连杆接触端设有支撑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直口式易搬运开口桶通过在底部圆形控制收纳槽内开设有由相互连通的内侧挤压槽、中置传动槽和外置功能槽组成的翻转槽,利用中置传动槽内部的传动齿轮组来联动翻转连杆和升降块,从而在桶体底部形成一个稳定的底部支撑轮,大大方便开口桶的搬运,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翻转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桶体,2.密封盖,3.第一阀体,4.第一开口,5.第二阀体,6.第二开口,7.控制收纳槽,8.内侧挤压槽,9.中置传动槽,10.外置功能槽,11.升降块,12.导向限位槽,13.翻转连杆,14.翻转齿轮轴,15.移动万向轮,16.传动齿轮组,17.定位珠,18.定位孔,19.支撑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直口式易搬运开口桶,包括上端具有开口的桶体1,桶体1上端开口内壁铰链连接有用于闭合桶体上端开口的密封盖2,密封盖2上开设有内置第一阀体3的圆形第一开口4和内置第二阀体5的圆形第二开口6,桶体1下端设有圆形控制收纳槽7,控制收纳槽7内顶面上开设有三个翻转槽,翻转槽由相互连通的内侧挤压槽8、中置传动槽9和外置功能槽10组成,内侧挤压槽8内部设置有升降块11和控制升降块11升降角度的导向限位槽12,外置功能槽10内部设置有翻转连杆13,翻转连杆13一端与外置功能槽10内侧的翻转齿轮轴14固定连接,翻转连杆13另一端活动连接有与翻转连杆13具有一定角度的移动万向轮15,中置传动槽9内部活动连接有用于连接传动翻转齿轮轴14和升降块11的传动齿轮组16,翻转连杆13通过传动齿轮组16与升降块11同步升降,升降块11与内侧挤压槽8连接面上设置有定位装置。

优选地,为了提升定位性能,定位装置包括位于升降块11外壁上的定位珠17和位于内侧挤压槽8内侧壁上的定位孔18,优选地,为了提升翻转角度,翻转连杆13的最大可翻转角度为120°,优选地,为了提升支撑稳定性,升降块11与翻转连杆13接触端设有支撑斜面1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直口式易搬运开口桶通过在底部圆形控制收纳槽7内开设有由相互连通的内侧挤压槽8、中置传动槽9和外置功能槽10组成的翻转槽,利用中置传动槽9内部的传动齿轮组16来联动翻转连杆13和升降块11,从而在桶体1底部形成一个稳定的底部支撑轮,大大方便开口桶的搬运,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