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超低安装距的升降立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1107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超低安装距的升降立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升降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超低安装距的升降立柱。



背景技术:

升降立柱作为一种升降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升降平台上,如升降桌、可升降的榻榻米等,目前,现有的升降立柱一般包括互相嵌套的内管、中管和外管,通过设在升降立柱中的驱动电机带动驱动机构使内管和外管相对中管往复滑动,从而实现升降功能。

现有技术中,为了降低升降立柱的安装距,以获得更大的升降区间,将驱动电机和驱动机构的安装在中管底端的中板上,而电机的电源线依次穿过中板和内管底端的底板后与电源相连,现有技术的升降立柱是将位于中板和底板的电源线的部分采用弹簧电源线,在升降立柱升高过程中,驱动电机随中板上升,电源线通过拉伸弹簧电源线实现随升降立柱升高而拉长,而在升降立柱下降时,为了防止中板将弹簧电源线压扁而造成损坏,中板和底板之间仍需要预留一点的间隙以容纳弹簧电源线,因此,升降立柱的安装距无法进一步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有超低安装距的升降立柱,解决现有的升降立柱的安装距无法进一步降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超低安装距的升降立柱,包括内管、套设在内管外且与内管滑动配合的中管及套设在中管外且与中管滑动配合的外管,所述中管的底端连接有中板,所述外管的底端连接有底板,所述中管中设有安装于中板上的传动机构、与传动机构的输入端传动配合的驱动电机以及与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传动配合且可驱动外管和内管同时相对中管做往复滑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电机具有与电源连接的电源线,所述底板上设有套设于电源线外的套杆以及供电源线伸出底板的第一通孔,所述中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套杆的底端固定在底板上、顶端穿过第一通孔伸入中管内。

进一步的,所述套杆为套设在电源线外的中空管。

进一步的,所述套杆为注塑成型于电源线的外护套上的注塑管。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套杆的底端穿过第二通孔与第一法兰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连接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蜗杆、与蜗杆啮合传动的蜗轮、与蜗轮同轴传动的伞齿轮以及与伞齿轮啮合传动的锥齿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锥齿轮同轴传动的第一传动螺母、与第一传动螺母螺纹配合的第一丝杆、套设于第一丝杆外部且与第一丝杆的螺纹旋向相反的第二丝杆、与第二丝杆螺纹配合的第二传动螺母以及底端固定连接第一传动螺母、顶端固定连接第二传动螺母的连接管,所述第一丝杆的底端穿过中板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内管的顶端连接有顶板,所述第二丝杆的顶端与顶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由上齿轮箱和下齿轮箱构成的齿轮箱,所述下齿轮箱通过螺钉固定于中板上,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上齿轮箱且驱动蜗杆穿过上齿轮箱伸入齿轮箱的内腔中。

进一步的,所述锥齿轮具有同轴设置的内孔,所述第一传动螺母的底端设有沿轴心设置的第一轴承位,所述第一轴承位的底端穿过内孔与一轴承相连,所述第一轴承位与内孔通过扁位连接,以使第一传动螺母与锥齿轮同轴传动。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所述顶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法兰,所述第一丝杆的底端穿过中板与第二法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丝杆的顶端与第三法兰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升降立柱,将传动机构和驱动电机设在了中板上,使得中管的行程与传动机构和驱动电机的安装位置部分重合,减小了升降立柱的轴向安装尺寸,并通过两根丝杆相互套在一起,在驱动装置上升伸出时,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反向分离,增加了升降立柱可升高的高度,而在驱动装置下降收缩时,第二丝杆可套合于第一丝杆内,使得升降立柱可收缩到最低,进一步降低了安装位置,且便于升降立柱的收纳;

更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在电源线外套设了套杆,而套杆穿过中板上的第二通孔后固定在底板上,这样电源线就可以获得套杆的支撑而伸入到中管中与驱动电机相连接,电源线不再需要在中板和底板之间防止部分线段,比如现有技术采用的设置弹簧电源线在中板和底板之间,而是直接通过套杆穿过中板和底板上的第一通孔与电源相连,在升降立柱下降到最低位置时,中板和底板之间不必预留用于容纳电源线的部分的间隙,因此,中板和底板之间的间隙可以非常小,这样就进一步降低了升降立柱的安装距,通过这样的设计就获得了本实用新型的升降立柱所突出的具有超低安装距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升降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传动机构、驱动电机和驱动机构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超低安装距的升降立柱,包括内管1、套设在内管1外且与内管1滑动配合的中管2及套设在中管2外且与中管2滑动配合的外管3,中管2的底端连接有中板21,外管3的底端连接有底板31,中管2中设有安装于中板2上的传动机构4、与传动机构4的输入端传动配合的驱动电机5以及与传动机构4的输出端传动配合且可驱动外管3和内管1同时相对中管2做往复滑动的驱动机构6,驱动电机5通过传动机构4带动驱动机构6运动,使得外管3和内管1同时相对中管2做往复滑动,以此实现升降立柱的升降,由于传动机构4和驱动电机5设在了中板21上,中管2的行程与传动机构4和驱动电机5的安装位置部分重合,这样就减小了升降立柱的轴向安装尺寸,相对传动机构4和驱动电机5设在底板31上的安装方式,升降立柱的安装距得到了降低。

驱动电机5具有与电源连接的电源线51,底板31上设有套设于电源线51外的套杆7以及供电源线51伸出底板31的第一通孔311,中板21上设有第二通孔211,套杆7的底端固定在底板31上、顶端穿过第一通211孔伸入中管2内,套杆7沿中管2的轴向设置,升降立柱升降过程中,第二通孔211的孔壁沿着套杆7上下滑动,而电源线51伸入套杆7顶端的部分预留出一定的长度,使得驱动电机6随中管2升降时,这部分预留出的电源线51能够随驱动电机6的升降进行立起或落下,以适应驱动电机6的位置变化,防止电源线51因驱动电机6的升降而收到拉扯损坏,而驱动电机6下降到最低高度时,由于中板21和底板31之间不存在电源线的部分,因此,中板21和底板31之间不必预留用于容纳电源线51的部分的间隙,中板21和底板31之间的间隙可以非常小,这样就进一步降低了升降立柱的安装距。

在本实施例中,套杆7为套设在电源线51外的中空管,中空管的内孔与第一通孔311连通,电源线51从驱动电机5处依次穿过中空管和第一通孔311伸出升降立柱与电源相连。

为了便于套杆7与底板31固定安装,底板31的顶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71,套杆7的底端穿过第二通孔211与第一法兰71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4包括连接于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的蜗杆41、与蜗杆41啮合传动的蜗轮42、与蜗轮42同轴传动的伞齿轮43以及与伞齿轮43啮合传动的锥齿轮44,驱动机构6包括与锥齿轮44同轴传动的第一传动螺母61、与第一传动螺母61螺纹配合的第一丝杆62、套设于第一丝杆62外部且与第一丝杆62的螺纹旋向相反的第二丝杆63、与第二丝杆63螺纹配合的第二传动螺母64以及底端固定连接第一传动螺母61、顶端固定连接第二传动螺母64的连接管65,具体的,第一传动螺母61的顶端同轴延伸出具有外螺纹的第一管体611,连接管65的底端与第一管体611的外螺纹螺纹连接后还可以进行焊接从而实现牢固的相连,第二传动螺母64的底端同轴延伸出具有外螺纹的第二管体641,连接管65的顶端与第二管体641的外螺纹螺纹连接后也同样的还可以进行焊接从而实现牢固的相连,第一丝杆62的底端穿过中板21与底板31固定连接,内管1的顶端连接有顶板11,第二丝杆63的顶端与顶板11固定连接,第一丝杆62为实心丝杆,第二丝杆63为中空的丝杆,第一丝杆62的顶端可伸入或伸出第二丝杆63的内孔。

传动机构4、驱动电机5和驱动机构6的工作过程为: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带动蜗杆41旋转,蜗杆41带动蜗轮42旋转,使得伞齿轮43随蜗轮42同轴旋转,伞齿轮43带动锥齿轮44旋转,使得传动方向发生90度改变,第一传动螺母61随锥齿轮44同轴旋转,第二传动螺母64通过连接管65的传动作用与第一传动螺母61同步转动,由于第一丝杆62的底端与底板31固定连接,第二丝杆63的顶端与顶板11固定连接,因此,第一传动螺母61和第二传动螺母64同步旋转时,将带动第一丝杆62和第二丝杆63同时沿其各自的轴向进行移动,并且由于第一丝杆62和第二丝杆63的螺纹旋向相反,第一丝杆62和第二丝杆63的移动方向将会相反,从而带动外管3和内管1同时相对中管2做往复滑动,当底板31放置于地面上时,也就是说将外管3固定,那么升降立柱的运动方式将会变为内管1和中管2相对外管3做升降运动,只需控制驱动电机5的正转和反转,就可以控制升降立柱的升降。

传动机构4还包括由上齿轮箱451和下齿轮箱452构成的齿轮箱45,下齿轮箱451通过螺钉固定于中板21上,上齿轮箱451通过螺钉与下齿轮箱452固定连接并形成齿轮箱45的内腔,蜗轮42、伞齿轮43和锥齿轮44设置在齿轮箱45的内腔中,并且,蜗轮42的两端设有轴承位且每个轴承位上均连接轴承,该轴承卡装在齿轮箱45的内腔的内壁上,驱动电机5固定于上齿轮箱451且蜗杆42穿过上齿轮箱451伸入齿轮箱45的内腔中。

锥齿轮44具有同轴设置的内孔441,第一传动螺母61的底端设有沿轴心设置的第一轴承位612,第一轴承位612的底端穿过内孔441与一轴承相连,第一轴承位612与内孔411通过扁位连接,以使第一传动螺母61与锥齿轮44同轴传动。

为了便于第一丝杆62与底板31以及第二丝杆63与顶板11固定安装,底板31的顶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621,顶板11的底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三法兰631,第一丝杆62的底端穿过中板与第二法兰621固定连接,第二丝杆63的顶端与第三法兰631固定连接。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套杆7为注塑成型于电源线51的外护套上的注塑管,注塑管具有一定的硬度,也可将电源线沿着中管的轴向支撑起来。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