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吨位电动叉车的双油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1090阅读:9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大吨位电动叉车的双油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叉车附件设计技术领域,它涉及一种用于大吨位电动叉车的双油箱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叉车上的液压油箱总成主要作用是给整车液压系统提供液压油,通过液压传输动力,保证整车转向、起升、倾斜等功能。大吨位电动叉车本身负载较大,采用单油箱结构,如图4所示,存在的问题是:(1)在满足远距离、长时间的工作要求时正常的单油箱17由于容积受到限制,液压油产生的热量不能得到很好的冷却,导致液压油容易发热,一些液压元器件也容易损坏,影响整机的安全可靠性;(2)大吨位电动叉车车身较高,原车身二级踏板16需单独在车身两侧焊接支架,工艺性不好,整体结构不紧凑;(3)单油箱17设于电动叉车的左侧,车架左右受力不均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大吨位电动叉车的双油箱装置。

一种用于大吨位电动叉车的双油箱装置,包括右油箱1、左油箱2、回油胶管3、钢管5,所述右油箱1、左油箱2容积相等,且分别设在电动叉车驾驶室右侧脚踏板、左侧脚踏板下方位置,所述两个油箱由钢管5两端连接的回油胶管3的连接管路连接,形成互通的液压油通道。

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右油箱1包括呼吸过滤器6、吊装支架7、放油螺塞8、吸油管9、右油箱盖板11,所述放油螺塞8设在油箱底部,在清洗油箱时打开;所述呼吸过滤器6、吊装支架7设在右油箱盖板11上;所述吸油管9一端从右油箱1上位于叉车里侧的油箱侧板上方引出,连接到叉车液压压力油泵,另一端设在油箱内部底板上,且设有过滤网。

所述左油箱2包括呼吸过滤器6、吊装支架7、放油螺塞8、回油管10、左油箱盖板12,所述放油螺塞8设在油箱底部,在清洗油箱时打开;所述呼吸过滤器6、吊装支架7设在左油箱盖板12上;所述回油管10一端从左油箱2上位于叉车里侧的油箱侧板上方引出,连接到叉车液压系统的回油总管上,另一端设在油箱内部底板上。

所述钢管5上设有两件支架4,通过支架4将钢管5固定在叉车车架上。

右油箱盖板11、左油箱盖板12分别设有两件加强板13,每个加强板13上均设有两个安装踏板的螺孔,右踏板14安装在右油箱盖板11的加强板13上;左踏板15安装在左油箱盖板12的加强板13上。

所述呼吸过滤器6内设有滤芯,以便防止灰尘进入油箱,呼吸过滤器6上设有加油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效技术效果是:

(1)双油箱为对称结构,车架左右受力均匀,且双油箱机构左右箱体相对独立,方便安装与拆卸;

(2)双油箱机构能增大液压油箱的容积,增加了大吨位电动叉车长时间负载运行的液压系统散热效果;

(3)双油箱机构的上表面安装有上车的踏板,左右两边皆可供驾驶员上下操作叉车,机构紧凑,设计构思巧妙。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叉车上的位置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油箱盖板示意图;

附图4为原电动叉车单油箱结构示意图。

上图中序号:右油箱1、左油箱2、回油胶管3、支架4、钢管5、呼吸过滤器6、吊装支架7、放油螺塞8、吸油管9、回油管10、右油箱盖板11、左油箱盖板12、加强板13、右踏板14、左踏板15、二级踏板16、单油箱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图2,一种用于大吨位电动叉车的双油箱装置,包括右油箱1、左油箱2、回油胶管3、钢管5,所述右油箱1、左油箱2容积相等。

所述右油箱1包括呼吸过滤器6、吊装支架7、放油螺塞8、吸油管9、右油箱盖板11,所述放油螺塞8设在油箱底部,在清洗油箱时打开;所述呼吸过滤器6、吊装支架7设在右油箱盖板11上;所述吸油管9一端从右油箱1上位于叉车里侧的油箱侧板上方引出,连接到叉车液压压力油泵,另一端设在油箱内部底板上,且设有过滤网。

所述左油箱2包括呼吸过滤器6、吊装支架7、放油螺塞8、回油管10、左油箱盖板12,所述放油螺塞8设在油箱底部,在清洗油箱时打开;所述呼吸过滤器6、吊装支架7设在左油箱盖板12上;所述回油管10一端从左油箱2上位于叉车里侧的油箱侧板上方引出,连接到叉车液压系统的回油总管上,另一端设在油箱内部底板上。

所述钢管5上设有两件支架4,通过支架4将钢管5固定在叉车车架上;钢管5两端连接回油胶管3,通过回油胶管3分别连接右油箱1、左油箱2,形成互通的液压油通道。

所述呼吸过滤器6内设有滤芯,以便防止灰尘进入油箱, 呼吸过滤器6上设有加油口。

参见图3,右油箱盖板11、左油箱盖板12分别设有两件加强板13,每个加强板13上均设有两个安装踏板的螺孔,右踏板14安装在右油箱盖板11的加强板13上;左踏板15安装在左油箱盖板12的加强板13上。

以上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