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存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6430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移动存储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总体来说涉及仓储物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仓储运输的冷库中用于放置冰板的存储架。



背景技术:

在冷库中,为保证客户收到生鲜商品的新鲜,需要在生鲜产品打包时装入已经冷冻的冰板,冰板的外壳为塑料材料,里面装有制冷剂,使用前需放置冰箱冷冻,以保证低温环境。

现有技术中,是将冰板放置到冷库的固定式货架的层板上进行冷冻。冰板横着堆放在层板上,而层板是没有开孔的,导致在冷冻过程中,冰板与制冷空气的对流接触面积大幅度减小,进而导致冰板冷冻时间延长。此外,在冷库内冰板的转运中,通常需要将放置在固定货架上的冰板搬运到转运设备上,并转运到打包台位置处,然后将冰板再次搬运到冰板暂存容器中,最后将冰板与生鲜商品同时放置在保温箱中,配送给客户。整个过程需要多次重复搬运冰板,由此造成浪费人力,也严重制约着时效。另外,一般的暂存容器底部的冰板,在人工取拿时,需要大幅度弯腰,劳动强度大。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实用新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移动存储架,其能够减少冰板冷冻时间,并减少冷库内冰板重复搬运的工作。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存储架,其包括多个支撑板、立柱及分隔部。每一支撑板上均匀开设多个通孔。立柱与支撑板连接,使得多个支撑板平行的设置。每一支撑部上设有多个分隔部,相邻两分隔部之间存在间距。

其中,所述支撑板包括网状的底板,且所述底板的四周具有加强筋。

其中,每一支撑部上的多个所述分隔部平行设置,且相邻两分隔部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分隔部与位于其上一层的支撑部的底板不接触。

其中,所述分隔部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分隔部与所述支撑板可拆卸的连接。

其中,所述分隔部包括分隔件和连接于所述分隔件两端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连接,所述分隔部与所述支撑板之间为空心的。

其中,所述移动存储架还包括套管,其连接于每一支撑板的四个顶角,所述立柱夹紧的套设于所述套管内。

其中,所述移动存储架还包括脚轮,其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立柱的下端。

其中,所述移动存储架还包括扶手,其与相邻的两立柱连接,并向所述支撑板的外侧突出。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存储架由于支撑板上分布多个通孔,同时用分布在支撑板上的分隔部将冰板与冰板之间隔开,因此,增大了冰板与制冷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少冰板所需的冷冻时间;将需要冷冻的冰板竖直放置在移动存储架上,并存放在冷库中进行冰板的冷冻,当冰板冷冻完成后,直接移动移动存储架到打包台处,可以减少冷库内冰板重复搬运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冰板本身有一定的高度,竖直放置的冰板便于使用者进行取拿,减少一定的弯腰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存储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存储架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存储架的支撑板及分隔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中可能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较低”或“底部”及“较高”或“顶部”,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较低”侧的组件将会成为在“较高”侧的组件。此外,当某层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时,有可能是指“直接”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或指某层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或指其它层或基板之间夹设其它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存储架,其可用于储存冰板100,并携带冰板100在冷库、打包台、暂存容器等地之间转移。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存储架不限于用于储存冰板100,还可根据储存物品的需要改变结构,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所做的任何变形,均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存储架包括多个支撑板10、立柱20及分隔部30。每一支撑板10上均匀开设多个通孔11。立柱20与支撑板10连接,使得多个支撑板10平行的设置。每一支撑部10上设有多个分隔部30,相邻两分隔部30之间存在间距。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存储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使用时,将需要冷冻的冰板100竖直放置在移动存储架上,由支撑板10上的分隔部30将各个冰板100隔开,即,每两个分隔部30之间放置一块冰板100,将带有冰板100的移动存储架存放在冷库中进行冰板100的冷冻。

由于支撑板10上分布多个通孔11,同时用分布在支撑板10上的分隔部30将冰板100与冰板100之间隔开,因此,增大了冰板100与制冷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少冰板100所需的冷冻时间;并且,由移动存储架整体搬运冰板100的作业方式,能够满足冷库内冰板100的冷冻,同时可以直接移动到打包台工作位置,避免重复冷库内重复搬运冰板100的工作。并且,冰板100本身有一定的高度,竖直放置的冰板100便于使用者进行取拿,减少一定的弯腰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支撑板10可包括网状的底板12,且底板12的四周具有加强筋13。底板12例如为横竖交叉的网格状。支撑板10整体可由钢丝按照网状固定连接而成,从而在底板12形成均匀的通孔11。应当理解,支撑板10的结构、通孔11的形式不限于此,任意具有多个通孔11的、具有支撑作用的结构均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10使用,并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每一支撑部10上的多个分隔部30平行设置,且相邻两分隔部30之间的间距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两分隔部30之间的间距可不同,分隔部30与支撑板10为可拆卸的连接,例如可为插接、套接等机械连接方式,可根据需要调整间距大小,从而适应不用的应用场合。应当理解,支撑部10与分隔部30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二者还可为固定连接,例如焊接。分隔部30与位于其上一层的支撑部10的底板12不接触,使得冰板100与上一层的支撑部10的底板12之间存在距离,以便于取拿。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分隔部30可包括分隔件31和连接于分隔件31两端的连接件32,连接件32分别与支撑板10的两侧连接,分隔部30与支撑板10之间为空心的,使冷空气不仅可穿过底部,还可穿过分隔部30,从而在各个方向流通。本实施例中,分隔部30可由钢丝形成,因此与冰板100的接触面积很小,从而尽可能增大冰板100与制冷空气的接触面积,且节约材料、减轻自重。应当理解,分隔部30的结构不限于此,其可具有任意的形状,也可为实心的。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移动存储架还可包括套管40,其连接于每一支撑板10的四个顶角,立柱20夹紧的套设于套管40内。具体的,上下两立柱20的端部可分别插入一立柱20的两端,从而组装成多层支撑部10。可选择适当的立柱20,以调整支撑部10之间的间距。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移动存储架还可包括脚轮50,其可转动的安装于立柱20的下端,便于冰板100的转移。移动存储架还可包括扶手60,其与相邻的两立柱20连接,并向支撑板10的外侧突出。本实施例中,移动存储架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扶手6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存储架由于支撑板上分布多个通孔,同时用分布在支撑板上的分隔部将冰板与冰板之间隔开,因此,增大了冰板与制冷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少冰板所需的冷冻时间;将需要冷冻的冰板竖直放置在移动存储架上,并存放在冷库中进行冰板的冷冻,当冰板冷冻完成后,直接将移动存储架移动到打包台处,可以减少冷库内冰板重复搬运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冰板本身有一定的高度,竖直放置的冰板便于使用者进行取拿,减少一定的弯腰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