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产品组装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2880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键盘产品组装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键盘壳体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键盘产品组装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键盘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输入设备,通过键盘,可以将英文字母、数字、标点符号等输入到计算机中,从而向计算机发出命令、输入数据等。

在键盘壳体的加工过程中,需对键盘壳与键帽进行组装。然而在现有的技术中,通常是通过人工将键盘壳放置在工位,并通过定位后在进行键帽的组装。采用上述方式,大大的减低了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低,不利于企业控制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键盘产品组装上料机构,能够实现自动上料、取料,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键盘产品组装上料机构,其关键在于:包括输料结构与取料结构,所述取料结构设于所述输料结构出料口的上方,所述输料结构包括底架,在所述底架的顶部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内设置有多根转动辊,该转动辊由电机驱动,在所述转动辊上固定有传送带,在靠近所述传送带出料口的支架上还通过支撑板支撑有导轨,在所述导轨上滑动连接所述取料结构。

进一步的,在所述输料结构上还设置有限位结构,该限位机构的底部靠近所述传送带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和喇叭形整料口,所述限位槽由两根平行设置的限位条构成,所述限位条通过支架与连接杆连接固定,所述限位槽的进口与所述整料口的窄口端相连接,所述整料口的敞口端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且朝向所述输料结构的进料端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取料结构包括一能在电机驱动下沿所述导轨来回滑动的气缸,该气缸的活塞杆向下连接至取料板上表面的中心,在所述取料板的下底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取料头。

进一步的,所述取料头采用吸盘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输料结构包括水平部以及与该水平部相连接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的自由端为进料口,且该进料口的高度低于所述水平部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加工时首先将键盘壳产品输送至输料结构的传送带上,然后在电机驱动转动辊旋转,带动传动带强键盘壳产品运输至取料机构的下方,在此过程中,由于限位结构的作用,键盘壳产品的位置固定,所述取料结构中的气缸下沉,通过所述取料头吸附键盘壳,并转移至组装工位,实现自动上料过程。上述电机和气缸均可通过控制器进行统一自动控制,从而实现了键盘壳上料、取料的自动化过程,进而有效地节约了生产时间与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企业的成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输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键盘产品组装上料机构,包括输料结构与取料结构,所述取料结构设于所述输料结构出料口的上方,所述输料结构包括底架1,在所述底架1的顶部固定有支架2,所述支架2内设置有多根转动辊3,该转动辊3由电机4驱动,在所述转动辊3上固定有传送带5,在靠近所述传送带5出料口的支架2上还通过支撑板6支撑有导轨7,在所述导轨7上滑动连接所述取料结构;

所述取料结构包括一能在电机驱动下沿所述导轨7来回滑动的气缸11,该气缸11的活塞杆向下连接至取料板12上表面的中心,在所述取料板12的下底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取料头13,所述取料头13采用吸盘结构。

如图2所示,在所述输料结构上还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8和喇叭形整料口9,所述限位槽8和喇叭形整料口9的底部靠近所述传送带5设置,所述限位槽8由两根平行设置的限位条构成,所述限位条通过支架2与连接杆10连接固定,所述限位槽8的进口与所述整料口9的窄口端相连接,所述整料口9的敞口端与所述支架2固定连接且朝向所述输料结构的进料端设置。

通过上述限位结构,能够对输料结构上的键盘壳产品进行定位,便于上述取料结构中的取料头13定点取料,避免不能正常取料的情况出现,从而提高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输料结构包括水平部以及与该水平部相连接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的自由端为进料口,且该进料口的高度低于所述水平部的高度。通过上述结构,便于将键盘壳产品从储料箱中输送至工位,有助于实现全自动化加工。

本机构在加工过程中,首先将键盘壳产品输送至输料结构的传送带5上,然后在电机4驱动转动辊3旋转,带动传动带5强键盘壳产品运输至取料机构的下方,在此过程中,由于限位结构中整料口9与限位槽8的作用,键盘壳产品的位置固定,所述取料结构中的气缸11下沉,通过所述取料头13吸附键盘壳,并转移至组装工位,实现键盘壳的自动上料。通过本工装,方便的实现了键盘壳的上料,且电机4和气缸11均可通过控制器进行自动控制,从而实现了键盘壳上料、取料的自动化过程,进而有效地节约了生产时间与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企业的成产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