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准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8263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试管准备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管准备机。



背景技术:

血液检测时医疗诊断疾病的常规手段,通常情况下,在医院、诊所及一些医疗相关机构内,由采血人员利用试管对患者进行采血,然后将装有血液的试管送至验血处。

一般而言,针对不同的患者或者同一患者的不同检测项目需要准备多个试管,为了进一步区别则需要在试管上贴上印有患者信息、检查项目等的标签。这样的标签由工作人员手工贴在试管上,在就医高峰需要频繁取放试管的时候很容易造成误贴误放,最终导致检测错误。

现有的试管准备机一般只有传送试管的功能,而不能给试管贴上标签,且占用空间较大,结构繁琐,使用不便。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试管准备机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试管准备机,实现对标签卷的智能管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试管准备机,所述试管准备机包括用以将标签粘贴至试管上的贴标装置,所述贴标装置包括标签供给部和打印机,所述标签供给部包括标签供给轴及可套设在所述标签供给轴上的标签卷,所述标签卷上设有芯片,所述贴标装置上设有用以读取芯片内信息的阅读器,所述试管准备机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阅读器通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标签卷包括用以套设在所述标签供给轴上的轴芯及缠绕于所述轴芯上的标签纸,所述芯片设置在所述轴芯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芯片位于所述轴芯与所述标签纸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阅读器设置在所述打印机上或所述标签供给轴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芯片为RFID芯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标签供给轴上沿径向向外凸设有弹性的第一挤压部,所述第一挤压部用以挤压标签卷使得所述标签卷与标签供给轴同步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标签供给部还包括衬纸回收轴,所述标签纸包括衬纸及粘贴在衬纸上的标签,所述衬纸回收轴用以在标签粘贴至试管上后回收衬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衬纸回收轴包括轴体和第二挤压部,所述轴体上设有挤压槽,所述第二挤压部和挤压槽相配合以固定衬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试管准备机,通过在贴标装置上设置芯片和阅读器,从而可以实现对标签卷的智能管理,防伪防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试管准备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试管准备机的架体以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分解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试管准备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试管准备机中的试管贮存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的试管贮存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5的分解图。

图9是图1所示的试管准备机中的安装于架体上的试管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试管回收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所示的试管准备机中的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所示的试管准备机中的试管定位装置以及试管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所示的试管准备机中的试管定位装置以及贴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5所示的贴标装置中的试管供给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所示的试管准备机中的手贴标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所示的手贴标签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试管准备机100包括壳体1、主体部2和控制装置(未图示)。

所述主体部2包括架体4及设置于架体4上的试管贮存装置5、传送装置6、试管定位装置7、贴标装置8、试管回收装置9和手贴标签装置10。

所述试管贮存装置5设置在所述架体4的上方用以储存试管200。所述试管贮存装置5包括至少一个试管贮存盒51、活动连接于所述试管贮存盒51内侧用以扣压于放置在所述试管贮存盒51内的试管200上侧的压紧片52、与至少一个所述试管贮存盒51一一对应的用以使所述试管贮存盒51内的试管200滚出的试管切出轴53以及驱动所述试管切出轴53转动的驱动机构54,所述驱动机构54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试管贮存装置5包括多个所述试管贮存盒51。多个所述试管贮存盒51分为两排连接于所述架体4上,以减小所述架体4长度的同时增加所述架体4上部空间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一排中的每一所述试管贮存盒51与另一排中的每一所述试管贮存盒51错位排布,即两排所述试管贮存盒51的前、后端不平齐。每一所述试管贮存盒51内可放置与其他所述试管贮存盒51内的试管200不同种类的试管200。通过将两排所述试管贮存盒51错位排布,便于医护人员在向所述试管贮存盒51内添加试管200时,能够直观地判断出与需要添加的试管200相对应的试管贮存盒51的位置,加快添加试管200的效率且减少人工添加试管200出现错误的几率。

每一排所述试管贮存盒51中相邻的两个所述试管贮存盒51固定连接,以使一排所述试管贮存盒51固定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能够减少将一排所述试管贮存盒51固定于所述架体4上的固定件的数量,节约成本。

具体地,所述试管准备机100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架体4上用以安装所述试管贮存装置5的位置处的两个固定座55,两排所述试管贮存盒51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固定座55上,从而使每一排所述试管贮存盒51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简化了所述试管贮存盒51的装配工艺。

两个所述固定座55枢转连接于所述架体4上,从而使两排所述试管贮存盒51枢转连接于所述架体4上,即两排所述试管贮存盒51能够向相背离的方向转动,以便于医护人员向试管贮存盒51内添加试管200或者检查所述试管贮存装置5。

当然,在不通过所述固定座55将所述试管贮存盒51连接于所述架体4上的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试管贮存盒51直接枢转连接于所述架体4上,也能达到上述便于医护人员向所述试管贮存盒51内添加试管200或者检查所述试管贮存装置5的有益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试管贮存装置5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架体4上用以限制所述试管贮存盒51的转动角度的限位装置(未图示),该限位装置可以是抵押块。在所述试管贮存盒51转动至预设的角度时,所述抵押块抵押于试管贮存盒51相对于所述架体4的转动位置处,从而防止所述试管贮存盒51进一步转动,能够释放医护人员的双手,便于医护人员添加试管200或者进行其他操作。

所述试管贮存盒51包括收容空间(未标注)、位于所述试管贮存盒51底部且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通的出口(未标注)以及位于所述试管贮存盒51的顶部且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通的试管存入口(未标注)。

所述试管贮存盒51呈漏斗状,从而在将试管200放入所述试管贮存盒51内后,试管200能够向所述试管贮存盒51的下部汇聚,便于所述试管200自所述出口处滚出。

所述试管切出轴53与所述试管贮存盒51一一对应,所述试管切出轴53连接于与该试管切出轴53相对应的试管贮存盒51的出口处。所述试管切出轴53上开设有沿所述试管切出轴53的轴向延伸的能够容纳一根试管200的凹槽531,所述凹槽531沿所述试管切出轴53的径向向外开放且所述凹槽531的宽度略大于所述试管200的宽度以便于所述试管200进入所述凹槽531内。当所述凹槽531朝向所述收容空间时,试管200进入所述凹槽531内,并在所述驱动机构54驱动所述试管切出轴53旋转至所述凹槽531朝向所述出口所在的外部空间时,所述试管200自所述凹槽531中脱离至所述传送装置6。

所述凹槽53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凹槽5311以及第二凹槽5312,当所述第一凹槽5311朝向所述收容空间内时,所述第二凹槽5312朝向所述出口所在的外部空间,同理,当所述第二凹槽5312朝向所述收容空间时,所述第一凹槽5311朝向所述出口所在的外部空间。

因第一凹槽5311与第二凹槽5312是相对设置的,故,在所述试管切出轴53旋转时,其一次的旋转角度为180°,经过一次旋转后,朝向收容空间的第一凹槽5311朝向所述出口所在的外部空间,而朝向所述出口所在的外部空间的第二凹槽5312朝向收容空间,如此循环,出管效率高,有效保证了采血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

进一步地,所述试管贮存装置5还包括设于所述试管切出轴53上用以识别收容于所述凹槽531内的试管200的管口方向的识别模块(未图示)。

所述识别模块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识别模块反馈的试管200的管口方向控制所述试管定位装置7定位所述试管200,即控制试管定位装置7中的夹持部71移动,以便于所述贴标装置8给所述试管200贴上标签,从而医护人员可以以随意的方向向所述试管贮存盒51内添加试管200,而自所述试管回收装置9提取出来的试管200上的标签的位置均保持一致,达到美观、整齐的效果。

在关于所述识别模块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模块包括安装于所述凹槽531的至少一端的直径传感器,所述直径传感器用以采集位于所述凹槽531内的试管200靠近所述直径传感器的一端的直径,所述直径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

当仅在所述凹槽531的一端设置直径传感器时,所述控制装置接收所述直径传感器感测到的直径并与预设的直径数值相比较得出试管200的管口方向,该预设的直径数值可以是试管200管口的直径也可以是试管200另一端的直径。

当在所述凹槽531的两端均设置直径传感器时,一般,试管200管口处的直径会大于所述试管200另一端的直径。故所述控制装置能够通过比较两个所述直径传感器感测到的试管200两端的直径来判断所述试管200的管口方向。

在关于所述识别模块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模块包括设于所述凹槽531的至少一端的光学传感器,所述光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

一般,试管200管口处呈不透明状态,而另一端呈透明状态,故所述光学传感器通过感测位于所述凹槽531内的试管200上靠近所述透明度传感器的一端的透光度来判断所述试管200的管口方向并将得出的管口方向反馈给所述控制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试管切出轴53的表面周圈上开设有一圈与所述第一凹槽5311、第二凹槽5312均相连通的挡片凹槽533,所述试管贮存装置5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试管贮存盒51上的滚轴56、套设于所述滚轴56上的挡片57以及固定于所述试管贮存盒51上且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的碰触传感器58;所述挡片57远离所述滚轴56的一端收容于所述挡片凹槽533内且能够沿所述57挡片凹槽533移动,所述碰触传感器58位于所述挡片57的运动路径上。

所述挡片57能够绕所述滚轴56转动,在所述驱动机构54驱动所述试管切出轴53旋转过程中,若所述第一凹槽5311或第二凹槽5312内容纳有试管200,所述挡片57收容于所述挡片凹槽533的一端在该试管200的推动下旋转至所述碰触传感器58所在的位置时与所述碰触传感器58接触,所述碰触传感器58发出信号,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碰触传感器58反馈的信号控制所述传送装置6、试管定位装置7、贴标装置8和试管回收装置9处于待机状态。当该试管200送出至所述传送装置6上后,所述挡片57回到初始状态,不再接触碰触传感器58。

即当所述驱动机构54驱动所述试管切出轴53旋转180°后,若所述碰触传感器58未发出信号,说明试管200传送失败,所述驱动机构54需要继续驱动所述试管切出轴53旋转才能送出试管200。

进一步地,所述试管贮存装置5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挡片57沿所述滚轴56的轴向移动的限位块59。所述限位块59包括固定于所述滚轴56上且分别位于所述挡片57的两侧的第一限位块591以及第二限位块592,从而所述挡片57在旋转的过程中不会沿所述滚轴56的轴向移动。在所述试管200送出至所述传送装置6上后,所述挡片57远离所述滚轴56的一端能够收容于所述挡片凹槽533内。

所述驱动机构54与所述试管贮存盒51一一对应,每一所述驱动机构54包括设置于所述试管贮存盒51上的驱动马达(未图示)以及连接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未图示)与所述试管切出轴53以使所述驱动马达能够带动所述试管切出轴53转动的第一同步带542。所述驱动马达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以使所述控制装置能够控制所述驱动马达启动以使所述试管切出轴53旋转,从而将需要的试管200送出。

进一步地,所述试管贮存装置5还包括用以感测所述试管贮存盒51内的试管200剩余量的传感装置50以及用以提示医护人员添加试管200的提醒装置(未图示)。所述传感装置50、提醒装置均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传感装置50感测到所述试管贮存盒51内的试管200的剩余量低于预设量时控制所述提醒装置启动并发出提示,以提醒医护人员及时添加试管,保证试管准备机100的正常运行。

在关于所述传感装置50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传感装置50为用以感测所述压紧片52与靠近所述压紧片52的枢转端的侧壁之间的角度的角度传感器(未图示)。

所述压紧片52枢转连接于所述试管贮存盒51的侧壁上,所述压紧片52包括压紧片本体521以及自所述压紧片本体521的枢转端的两端向外突伸的转轴522以及套设于所述转轴522上且位于所述试管贮存盒51外侧的卡套523;所述试管贮存盒51上与两个所述转轴522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用以收容所述转轴522的收容孔(未图示),以使所述压紧片52能够随着所述收容空间内的试管200的剩余量的减少转动,从而当所述试管200的剩余量达到预设量时,所述角度传感器发出信号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角度传感器反馈的信号控制所述提醒装置启动并发出提示。

所述卡套523的外径大于所述收容孔的宽度,从而在将所述压紧片52安装于所述试管贮存盒51内后,所述压紧片52无法沿着所述转轴522的轴向移动,使所述压紧片52的转动更稳定。

在关于所述传感装置50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传感装置50为安装于所述压紧片52或所述试管贮存盒51上的微动开关502,当所述试管贮存盒51内的试管200剩余量达到预设量时,所述微动开关502被触发。

所述试管贮存盒51上的相对两侧壁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呈长条状的滑动槽511,所述转轴522收容于所述滑动槽511内且能够沿所述滑动槽511上下移动以及转动。

具体地,所述滑动槽511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滑动槽511以及自所述第一滑动槽511的下端倾斜向下延伸的第二滑动槽511。所述滑动槽511的形状与所述试管贮存盒51的漏斗状相类似。

所述微动开关502设于所述试管贮存盒51外侧靠近所述滑动槽511底端的位置处,在所述转轴522移动至所述滑动槽511的底端后触发所述微动开关502,所述微动开关502发出信号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微动开关502反馈的信号控制所述提醒装置启动并发出提示。

关于所述传感装置50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除上述区别外,其他结构均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所述壳体1包括后壁、自所述后壁的上端向前延伸的上壁以及自所述后壁的左右两侧向前延伸且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13,所述后壁、侧壁13以及上壁围设形成用以收容所述主体部2的收容腔。

所述侧壁13靠近底部的位置处设有沿所述壳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滑道,所述架体4上设有与所述滑道相配合的滑轨,或者所述侧壁13靠近底部的位置处设有沿所述壳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滑轨,所述架体4上设有与所述滑轨相配合的滑道,从而通过所述滑轨与所述滑道的配合实现所述主体部2在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的收容状态以及部分位于所述收容腔外侧的拉出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后壁内侧以及所述架体4后端中的一个上设有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的触发开关(未图示),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触发开关反馈的信号控制所述试管准备机100的启停。

具体地,在所述主体部2收容于所述壳体1内后,所述触发开关被接通并将接通信号传递至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试管准备机100启动;在所述主体部2自所述壳体1内向前拉出处于拉出状态后,所述触发开关断开并将断开信号传递至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试管准备机100停机。

所述壳体1上设有与至少一个试管贮存盒51的试管存入口相连通的开口,以在所述提醒装置启动时,将需要添加的试管200直接自所述开口放于所述试管贮存盒51内,从而不需要停机就能向所述试管贮存装置5内添加试管200,不影响所述试管准备机100的正常工作,比较方便且便于操作。

具体地,所述试管贮存装置5位于所述主体部2的顶部且所述试管存入口朝上设置,所述开口设于所述上壁上,所述壳体1上还设置有用以遮蔽所述开口的遮蔽盖,所述遮蔽盖与所述壳体1活动连接,从而在不需要添加试管200时,能够通过所述遮蔽盖使所述开口处于遮蔽状态。

所述传送装置6用以将所述试管贮存装置5内的试管200传送至所述试管定位装置7。所述传送装置6包括第一传送带61、导引斜面62、第二传送带63、推出装置64、驱动所述第一传送带61以及第二传送带63运动的驱动单元(未图示)。

所述第一传送带61设置在两排所述试管贮存盒51之间,且位于所述试管切出轴53的下方,用以将所述试管切出轴53切出的试管200传送至导引斜面62。

所述导引斜面62自所述第一传送带61的输出端倾斜向下延伸用以连接第一传送带61和第二传送带63。所述导引斜面62的宽度略小于试管200的长度。

所述第二传送带6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传送带61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用以将导引斜面62上的试管200传送至第二传送带63靠近所述试管定位装置7的一端。

所述推出装置64用以将所述试管200从第二传送带63推送至试管定位装置7。

所述传送装置6的工作过程如下:

试管200从第一凹槽5311或第二凹槽5312内落入第一传送带61,所述第一传送带61朝向所述导引斜面62的方向传送以将所述试管200传送至导引斜面62;

因所述导引斜面62的宽度小于试管200的长度,所述试管200不会直接落入第二传送带63,仅会一端落在第二传送带63上,而整体斜靠在导引斜面62上;

所述第二传送带63带动靠在其上的试管200的一端转动,从而逐渐改变试管200的角度,并进一步使得试管200完全落在第二传送带63上;

当所述试管200被传送至第二传送带63靠近所述试管定位装置7的一端时,所述推出装置64将所述试管200从第二传送带63推送至试管定位装置7。

所述识别模块也可设置在所述传送装置6上以检测试管200的盖端和/或底端以确定所述试管200的管口方向。设置在传送装置6上时,所述识别模块优选为光学传感器,通过检测试管200一端的透明度以检测试管200的管口方向。

所述识别模块也可为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带63上方的接触传感器和遮挡板,所述遮挡板上开设有一检测口,所述接触传感器设置在检测口远离所述试管的一侧。所述检测口的直径大于试管200管身的直径而小于盖端的直径。故当所述试管200在第二传送带上传送时,若试管200的底端朝向所述识别模块,则可穿过所述检测口触碰到接触传感器,若盖端朝向所述识别模块,则无法穿过检测口。

当所述识别模块设置在所述传送装置6上时,可选择性地设置所述导引斜面62上。

所述试管定位装置7包括用以夹持试管200并调整试管200的位置的夹持部71、用以抵持所述试管200的滚动轴73、支撑轴74、抵持轴72及用以驱动所述滚动轴73转动以带动试管200转动的驱动电机(未图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

所述夹持部71与所述抵持轴72可活动设置,可共同靠近或远离滚动轴73和支撑轴74。当所述试管200被推出所述第二传送带63后,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滚动轴73、支撑轴74、抵持轴72之间,所述夹持部71夹持试管200并调整试管200的位置,然后由贴标装置8给试管200贴上标签,而后所述夹持部71和抵持轴72远离所述滚动轴73和支撑轴74移动一段距离,使得所述试管200落入试管回收装置9,最后所述夹持部71和所述抵持轴72朝向所述滚动轴73和支撑轴74移动一段距离恢复原状。

所述夹持部71包括分别用以夹持试管200两端的第一夹持部711和第二夹持部712,本实用新型的识别模块还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711和/或第二夹持部712上,当所述夹持部71夹持所述试管200时,可以检测所述试管200的管口方向。

因本实用新型的试管准备机100的标签需要贴在固定位置,而一般该固定位置距所述试管200的盖端和底端的距离不一致,故当所述识别模块检测到所述试管200的管口方向时,所述夹持部71调整试管200的位置,以使得贴标装置8给所述试管200贴的标签距盖端的距离固定。

贴标签时,滚动轴73、支撑轴74、抵持轴72共同抵持试管200,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滚动轴73旋转,从而控制标签紧压在试管200上。所述滚动轴73、支撑轴74和抵持轴72的长度小于试管200的长度,从而使得所述滚动轴73、支撑轴74和抵持轴72均抵压在所述试管200的管体上。

部分试管200上有初始标签(未图示),初始标签可以为用以标识试管200品牌或型号等信息的纸质标签,也可以为预留用以贴附标签的非透明区域。若直接贴附标签,则可能挡住所述试管200的一周,如此则无法看清试管200内的液体。故本实用新型还在所述试管定位装置7上设有用以检测所述试管200上初始标签的位置和沿试管200圆周方向宽度的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中的初始标签的位置为初始标签沿试管200圆周方向的起始和终止位置。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以将初始标签的位置和宽度信息反馈给控制装置。

所述贴标装置8和所述滚动轴73均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初始标签的位置和宽度信息控制所述滚动轴73调整试管200的位置并控制贴标装置8将标签粘贴至试管200上,使得标签与初始标签至少部分重合,从而使得所述试管200上沿圆周方向至少有部分区域未贴附标签和初始标签。

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滚动轴73、支撑轴74、抵持轴72中的任意一个上。当所述试管200落入所述滚动轴73、支撑轴74、抵持轴72之间被三者抵持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滚动轴73旋转,使得所述试管200至少滚动一周,此时所述检测装置检测所述试管200上初始标签的位置和宽度信息,并反馈至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初始标签的位置和宽度信息,控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滚动轴73旋转,以使得所述试管200旋转至初始位置,本实施例中的初始位置为使得初始标签的起始位置和标签的起始位置重合的位置;而后所述控制装置控制贴标装置8工作以给所述试管200贴上标签。本实施例中,若标签的宽度大于初始标签的宽度,则标签可以完全覆盖掉初始标签,该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为可以实现视觉扫描效果的摄像模块,所述摄像模块拍摄所述试管200的图像并反馈至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根据该图像计算试管200上初始标签的位置和宽度并控制所述滚动轴73的转动。所述控制装置还可根据接收到的试管200的图像判断试管200的商标、型号等信息,并且能判断试管200是否有盖或者是否存在破损。

所述贴标装置8包括标签供给部82、打印机81、用以支撑所述标签供给部82和打印机81的支撑座83及第一滑动装置(未图示)。

所述标签供给部82包括标签供给轴84、标签剥离部86和衬纸回收轴85。

所述标签供给轴84上套设标签卷841,所述标签供给轴84上沿径向向外凸设有弹性的第一挤压部842,所述第一挤压部842用以挤压标签卷841使得所述标签卷841与标签供给轴84同步运动。

所述标签卷841包括用以套设在所述标签供给轴84上的轴芯(未图示)及缠绕于所述轴芯上的标签纸844,所述标签纸844包括衬纸(未图示)及贴附在衬纸上的标签(未图示)。

所述标签卷841上设有芯片(未图示),所述标签供给轴84上设有用以读取芯片内信息的阅读器(未图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芯片位于所述轴芯与所述标签纸844之间,所述阅读器设置在所述打印机81上,所述阅读器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所述芯片为RFID芯片,如此可以实现远程读写。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芯片也可设置在轴芯上与所述标签供给轴84相抵接的一面,而阅读器的所在位置有更多选择,只要能接受到芯片上的信息即可,比如设置在标签供给轴84上。

所述芯片内预存标签卷841的型号、长短等信息,在医护人员取放的时候还可录入取放人员的信息。当医护人员将所述标签卷841安装在所述标签供给轴84上时,所述阅读器读取所述芯片内的信息并反馈至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根据芯片内的信息,既可以更精确的控制所述试管准备机100的运行,还可以实行有效的管理,准确记录每一标签卷841的用量,在标签纸844用完前及时提醒医护人员,防伪防盗。

所述衬纸回收轴85包括轴体851和第二挤压部852,所述轴体851上设有挤压槽8511,所述第二挤压部852和挤压槽8511相配合。在安装所述标签卷841时,拉出一部分标签纸844绕过标签剥离部86后缠绕在所述轴体851上,而后将第二挤压部852安装至所述轴体851的挤压槽8511上,使得所述标签纸844与所述衬纸回收轴85相对固定设置,并在所述试管准备机100工作后,标签脱离衬纸后的衬纸可以缠绕在所述衬纸回收轴85上。

所述标签剥离部86包括剥离本体862和用以压制标签的抵压滚轴861,所述剥离本体862靠近所述定位装置的一端设有尖锐的剥离折边8621。

所述标签剥离部86设置在所述标签供给轴84的前方,所述打印机81设置在所述标签供给轴84与所述标签剥离部86之间,所述衬纸回收轴85设置在所述标签供给轴84的下方。所述标签纸844由标签供给轴84上拉至所述打印机81的下方,而后绕过标签剥离部86,经抵压滚轴861在剥离折边8621处进行标签与衬纸的分离,标签继续向前移动至试管定位装置7,而衬纸沿着剥离本体862的底部向后下方的衬纸回收轴85传送。

所述第一滑动装置用以使所述标签供给部82和打印机81相对所述试管定位装置7前后移动。所述第一滑动装置用以连接架体4和支撑座83,以使得所述打印机81和所述标签供给部82相对前后可滑动设置。所述第一滑动装置为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座83和所述架体4上相互配合的滑道、滑轨。通过设置第一滑动装置使得所述打印机81和所述标签供给部82可滑动设置,从而在所述打印机81和标签供给部82远离所述试管定位装置7时,使试管定位装置7充分暴露,方便对试管定位装置7进行维修或者其他操作。

所述架体4上设有限位部(未图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包括挡块和门碰珠,所述挡块设置在架体4上且位于所述支撑座83的前方,用以防止所述打印机81和所述标签供给部82撞到前方的试管定位装置7。所述门碰珠亦设置在架体4上,用以在支撑座83滑动至贴标装置8可正常工作的位置时,使得支撑座83与所述架体4相对固定,而在需要移动支撑座83时,只需稍微用力推动支撑座83即可使得支撑座83相对架体4滑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试管准备机100还包括第二滑动装置3,所述第二滑动装置3连接主体部2和壳体1以使得所述主体部2相对所述壳体1活动设置。所述第二滑动装置3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架体4和所述壳体1上的滑道和滑轨以使得所述主体部2相对所述壳体1可滑动设置,从而使得所述架体4及设置在所述架体4上的试管贮存装置5、传送装置6、试管定位装置7、贴标装置8、试管回收装置9和手贴标签装置10均可自所述壳体1内向前滑出,滑出后可向所述试管贮存装置5内存放试管200。

所述试管贮存装置5还包括第三滑动装置11,所述第三滑动装置11连接试管贮存盒51和架体4以使得所述试管贮存装置5相对所述架体4活动设置。当所述架体4自所述壳体1内向前滑出时,可将所述试管贮存装置5向后推以滑入壳体1,从而使得所述试管贮存装置5下方的贴标装置8充分暴露。如此,既方便所述贴标装置8上取放标签卷841,又方便对贴标装置8进行维修等操作。

所述试管回收装置9用以将贴好标签的试管200传送至供医护人员取用的位置处。所述试管回收装置9一次传送的试管200应该是一个患者进行检测所需要使用的全部试管200。

所述试管回收装置9包括位于所述试管定位装置7下方的试管回收盒91、用以将粘贴好标签的试管200自试管定位装置7导引至位于所述试管定位装置7下方的试管回收盒91内的导引板92、驱动所述试管回收盒91向前传输至第一位置的第一传输机构93、驱动所述试管回收盒91自第一位置向上传输的第二传输机构94、设于所述架体4上且位于所述第二传输机构94上方的取物口95以及活动连接于所述取物口95的活动挡板96,以便于医护人员取用所述试管回收盒91内的试管200。

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取物口95的正下方,以通过所述第二传输机构94将所述试管回收盒91自所述第一位置传输至所述取物口95处,便于医护人员取用该试管回收盒91内的试管200。

所述第一传输机构93包括用以放置所述试管回收盒91的第一托盘931以及驱动所述第一托盘931在所述试管定位装置7下方以及第一位置之间来回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932,通过所述第一托盘931带动所述试管回收盒91在所述试管定位装置7下方以及第一位置之间来回运动。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932包括沿前后方向固定于所述架体4上的第一驱动马达9321、第一齿轮932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马达9321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齿轮9322的第一传输带9323,所述第一驱动马达9321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驱动马达9321正转或者反转,并与所述第一齿轮9322相配合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传输带9323向前或向后传输。

所述第一托盘931固定于所述第一传输带9323上,从而能够在所述试管定位装置7下方以及第一位置之间来回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托盘931包括与所述第一传输带9323相连接的固定板933以及自所述固定板933的前后两端向同向延伸的两个卡持臂934,所述卡持臂934包括位于下侧的第一壁(未图示)以及自所述第一壁远离另一个所述卡持臂934的一端向上延伸的第二壁(未图示)。

两个所述卡持臂934以及固定板933围设形成用以收容所述试管回收盒91的收容空间(未图示),从而所述试管回收盒91能够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与所述第一托盘931同步移动。

两个所述第一壁以及所述固定板933围设形成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通的通槽(未图示),所述通槽呈U型。

进一步地,所述试管回收装置9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固定板933上的向远离所述第一托盘931的方向突伸的突伸板98以及固定于所述架体4上且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的第一限位传感器97,所述第一限位传感器97位于所述试管定位装置7下方且位于所述突伸板98的运动路径上。当所述第一托盘931带动所述突伸板98运动至所述试管定位装置7的下方且触发所述第一限位传感器97后,所述第一限位传感器97将触发信号反馈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在接收到所述第一限位传感器97的触发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932停机,以使所述试管回收盒91位于所述导引板92下侧,便于试管200自试管定位装置7处掉落至所述试管回收盒91内。

当然,所述突伸板98也可以与所述第一托盘931一体成型设置,即所述突伸板98为所述第一托盘931的一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试管回收装置9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架体4上且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的第二限位传感器99,所述第二限位传感器99靠近所述第一位置设置且位于所述突伸板98的运动路径上。当所述第一托盘931带动所述突伸板98运动至第一位置且触发所述第二限位传感器99后,所述第二限位传感器99将触发信号反馈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限位传感器99反馈的触发信号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932停机使所述试管回收盒91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同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942启动以带动所述试管回收盒91向上运动。

所述第二传输机构94包括用以放置所述试管回收盒91的第二托盘941以及驱动所述第二托盘941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942,所述第二驱动机构942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以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942启动,使所述第二托盘941带动所述试管回收盒91向上运动至所述取物口95处,以便于医护人员自该试管回收盒91内取用试管200。

在所述第一托盘931与所述第二托盘941均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托盘941位于所述第一托盘931的下侧且所述第二托盘941能够自所述通槽中穿过。即,在所述第一托盘931运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托盘941位于所述第一托盘931的下侧,且位于所述通槽的下方,以在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942启动后,所述第二托盘941向上运动,穿过所述通槽后并带动所述试管回收盒91向上运动,从而将所述试管回收盒91传输至取物口95。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942包括沿上下方向固定于所述架体4上的第二驱动马达9421、第二齿轮(未图示)以及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马达9421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齿轮的第二传输带9423,所述第二驱动马达9421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控制所述第二驱动马达9421正转或者反转,并与所述第二齿轮相配合能够驱动所述第二传输带9423向上或向下传输。

所述第二托盘941固定于所述第二传输带9423上,从而能够在第一位置以及便于医护人员取用试管200的位置之间来回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托盘941包括第二托盘本体9411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托盘本体9411的靠近所述架体4的一端的支撑杆(未图示),所述支撑杆自与所述第二托盘本体9411的连接处向下延伸,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固定于所述第二传输带9423上,从而能够使所述第二托盘941向上运动至所述取物口95的上方,即所述试管回收盒91向上运动至所述取物口95的上方,便于根据医护人员的高度调节所述试管回收盒91向上运动的高度,便于所述医护人员取用所述试管回收盒91内的试管200。

所述活动挡板96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在控制所述第二传输机构94启动前控制所述活动挡板96移动以暴露所述取物口95以便于医护人员取用试管200,在医护人员取用完后,所述控制装置在控制所述第二传输机构94使所述试管回收盒91返回至第一位置后,控制所述活动挡板96移动以关闭所述取物口95。

所述手贴标签装置10用以将手贴标签送出试管准备机100,用户可以将手贴标签贴在本实用新型的试管准备机100无法自行贴标签的试管200上。

本实施例的手贴标签装置10设置在所述试管贮存装置5的前方且位于所述试管定位装置7的上方。所述手贴标签装置10包括手贴标签供给部101、手贴标签打印机102、切断装置103及送出口41。

所述手贴标签供给部101包括手贴标签供给轴84及可套设于所述手贴标签供给轴84的手贴标签卷1011所述手贴标签供给轴84上沿径向向外凸设有弹性的挤压部1012,所述挤压部1012用以挤压手贴标签卷1011使得所述手贴标签卷1011与手贴标签供给轴84同步运动。

所述送出口41用以供所述手贴标签送出,位于所述手贴标签供给轴84的前方的架体4上。

所述手贴标签打印机102设置在所述送出口41与所述手贴标签供给轴84之间且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用户的需求控制所述手贴标签打印机102打印好手贴标签并送出。

所述切断装置103设置在送出口41与所述手贴标签打印机102之间,以在打印完成后切断手贴标签,切断后的手贴标签自所述送出口41送出。

所述切断装置103包括切断本体1031、切断刀体和切断电机。所述切断本体1031具有供手贴标签穿过的通过口1032和供所述切断刀体穿过的且与所述通过口1032相连通的切断口1033,所述通过口1032连通手贴标签打印机102与送出口41,本实施例中所述切断口1033的开口方向垂直于所述通过口1032的开口方向。所述切断电机用以控制所述切断刀体在所述切断口1033内上下运动。

若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手贴标签打印机102靠近所述送出口,也可在所述送出口41处设置切断刀体和切断电机。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手贴标签装置10设置在所述试管贮存装置5的下方,且与所述贴标装置8并排设置。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手贴标签装置10与所述贴标装置8并排设置,可以进一步缩小试管准备机100的体积。但是为了医护人员取放手贴标签方便,所述送出口41依旧设置在所述架体4上靠上的位置,故本实施例的手贴标签装置10还包括接盘和提升结构,当所述手贴标签打印机102打印好后,所述切断装置103将所述手贴标签切断,切断后的手贴标签落入所述接盘,然后提升结构控制所述接盘提升至送出口41,由用户从送出口41取出手贴标签。本实施例的接盘与提升结构可以与试管回收装置9是同一套结构,也可单独设置一套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该试管准备机100的运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上述试管准备机100,且与医院信息系统通讯连接,在不同试管贮存盒51内放置不同试管200,并装好标签卷841,然后启动所述试管准备机100;

试管准备机100接收医院信息系统传输的患者信息;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患者需检查的项目控制对应试管贮存盒51内的试管200从试管切出轴53内落入第一传送带61,且在所述活动挡板96接触到触碰传感器58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传送装置6、试管定位装置7、贴标装置8和试管回收装置9进入待机状态;

若所述识别模块设置在所述试管切出轴53上,则所述识别模块检测所述试管200的管口方向并反馈至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传送带61传送试管200,直至试管200移动至导引斜面62,所述导引斜面62引导所述试管200移动使试管200的一端抵靠在第二传送带63上,而整体斜靠在导引斜面62上;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传送带63运动,使靠在所述第二传送带63上的试管200的一端转动,从而逐渐改变试管200的角度,并进一步使得试管200完全落在第二传送带63上;

当所述试管200被传送至第二传送带63的一端时,所述推出装置64将所述试管200从第二传送带63推送至试管定位装置7;

若所述识别模块设置在所述传送装置6上,则所述识别模块检测所述试管200的管口方向并反馈至控制装置;

所述试管200落入试管定位装置7的滚动轴73、支撑轴74和抵持轴72之间,所述夹持部71夹持所述试管200;

若所述识别模块设置在所述夹持部71上,则所述识别模块检测所述试管200的管口方向并反馈至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试管200的管口方向控制所述夹持部71调整所述试管200的位置;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滚动轴73用以带动所述试管200滚动,设置在所述滚动轴73、支撑轴74和抵持轴72中的任意一个上的检测装置检测所述试管200上的初始标签的位置和宽度信息并反馈至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继续控制所述滚动轴73滚动以带动所述试管200滚动至所述初始位置;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接收到的患者信息控制所述打印机81在标签上打印患者信息,同时控制所述标签供给轴84和衬纸回收轴85转动,所述标签与衬纸在标签剥离部86处分离,衬纸朝向所述衬纸回收轴85传送,标签朝向试管200传送;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滚动轴73滚动并将标签紧压在试管200上,因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初始标签的位置和宽度调整了试管200的位置,故所述标签与初始标签至少部分重合;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夹持部71和所述抵持轴72朝远离所述打印机81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所述试管200沿导引板92落入试管回收盒91,然后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夹持部71和所述抵持轴72朝向所述打印机81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所述试管回收盒91接收到一个试管200或者接收到同一患者的全部试管200后,所述第一传输机构93驱动所述试管回收盒91向前传输至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传输机构94驱动所述试管回收盒91自第一位置向上传输至取物口95;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活动挡板96打开,由医护人员取走试管200;

所述第二传输机构94驱动所述试管回收盒91自取物口95向下传输至第一位置后,关闭活动挡板96,所述第一传输机构93驱动所述试管回收盒91向后由第一位置传输至所述导引板92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利用手贴标签装置10时,所述试管准备机100的工作过程如下:

提供上述试管准备机100,并装好手贴标签卷1011;

将所述控制装置与医院信息系统通讯连接,医院信息系统根据患者就医顺序依次将患者信息传输至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接收到的患者信息控制所述手贴打印机81在手贴标签上打印患者信息,同时控制所述手贴标签供给轴84转动;

所述手贴标签穿过切断装置103的通过口1032且部分达到送出口41,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切断刀体切断手贴标签;

取走手贴标签。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需要利用手贴标签装置10时,所述试管200准备的工作过程与上一实施例大体一致,区别仅在于切断手贴标签后,手贴标签落入接盘,由提升结构将接盘提升至送出口,而后接盘和提升结构复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试管准备机100,通过在贴标装置8上设置芯片和阅读器,从而可以实现对标签卷841的智能管理,防伪防盗。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