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带打捆合包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4872阅读:650来源:国知局
钢带打捆合包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带打捆合包器,属于钢管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钢管作为国民生产中一种极其重要的产品,其用途十分广泛。钢管打包是钢管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工序,钢管打包质量对其在市场竞争中有很大的影响。国际GB2102-88中提到钢管的捆扎包装件的形式有圆形、矩形、框架式和六角形四种。其中六角形包装件比矩形包装形状稳定,比框架式包装经济、简单易行,比圆形包装件外形整齐美观、堆放时受力面积大,且便于计算。故在实际生产中,厂家多采用六角形包装件。目前,国内的钢管打捆包装主要采用人工手动打包,在大批量生产过程中,人工打包费时费力,且工作效率较低,极大地影响了整个生产线的效率,并且人工打包之后容易产生松动,棒材容易掉落,打捆质量不理想。

申请号为201610320704.6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移动式自动钢带打包机,它采用钢带全自动焊接方式对钢管进行快速打包,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该打包机的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制造成本高,并且其打包钢带必须采用标准化的钢带,打包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钢带打捆合包器,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打包效率高,打包质量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钢带打捆合包器,它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抱臂油缸,所述抱臂油缸缸体端与第一底座相铰接,左右两个抱臂油缸之间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顶部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抱臂,所述抱臂一端与支架相铰接,所述抱臂油缸活塞杆端与抱臂中部相铰接,所述抱臂上设置有合包架,所述支架下方设置有顶杆油缸,所述顶杆油缸上端铰接有顶杆,所述顶杆上端设置有钢带托板。

所述钢带托板正面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多个钢带定位块。

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顶杆穿装于限位环内。

所述第一底座上设置有第二底座,所述顶杆油缸缸体端与第二底座相铰接。

所述抱臂前侧设置有定位螺栓,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接近开关支架,所述接近开关支架位于定位螺栓前侧,所述接近开关支架上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定位螺栓、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位于同一圆弧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与人工打包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打包效率,打包时能够对堆积的棒材进行有效抱紧,防止打包后的棒材松动,保证了最终的打包效果;

2、与自动钢带打包机相比,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对钢带的平直度规格无特别要求,无需采用标准的成卷钢带,可以利用钢厂的废料切割形成的钢带进行打包,从而有效利用了钢厂的废料,降低了打包成本;

3、本实用新型的合包架和钢带定位块均可进行调整更换,能够适用各种不同规格产品的打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带打捆合包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其中:

第一底座1

第一销轴2

抱臂油缸3

抱臂4

合包架5

支架6

第二销轴7

第三销轴8

第二底座9

顶杆油缸10

第四销轴11

顶杆12

钢带托板13

钢带定位块14

定位螺栓15

第一传感器16

第二传感器17

接近开关支架18

限位环19

钢带2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钢带打捆合包器,它包括第一底座1,所述第一底座1上对称设置有左右两个抱臂油缸3,所述抱臂油缸3缸体端通过第一销轴2与第一底座1相铰接,所述左右两个抱臂油缸3之间设置有支架6,所述支架6顶部对称设置有左右两个抱臂4,所述抱臂4一端通过第二销轴7与支架6相铰接,所述抱臂油缸3活塞杆端通过第三销轴8与抱臂4中部相铰接,所述抱臂4上设置有合包架5,所述左右两个抱臂4之间设置有限位环19,所述限位环19内穿装有顶杆12,所述顶杆12下方设置有第二底座9,所述第二底座9上铰接有顶杆油缸10,所述顶杆油缸10上端通过第四销轴11与顶杆12下端相铰接,所述顶杆12上端设置有钢带托板13;

所述钢带托板13上设置有多个钢带定位块14;

所述抱臂4前侧设置有定位螺栓15,所述支架6上设置有接近开关支架18,所述接近开关支架18位于定位螺栓15前侧,所述接近开关支架18上设置有第一传感器16和第二传感器17,所述定位螺栓15、第一传感器16和第二传感器17位于以第二销轴7为中心的同一圆弧上。

打包时将钢带放置于钢带托板上,堆积好的棒材通过输送结构输送至合包器处,此时钢带托板在顶杆油缸的作用下升起,将钢带顶至棒材底部,此时两侧的抱臂油缸向上升起,使得抱臂带动合包架合拢,从而使得钢带包捆住堆积的棒材,此时再通过人工将钢带接头处焊接住即可。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