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顶音箱减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4873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吊顶音箱减振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吊顶音箱减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音乐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集成吊顶音箱由于不占用使用空间、与传统的集成吊顶尺寸一致、以及安装简单,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因此,在很多家族或场所中安装有吊顶音箱。然而,吊顶音箱在工作时,会形成振动的作用,特别是在低音的情况下,振动作用力特别大,振动作用力传递到吊顶上以后,使得吊顶也随之振动,从而造成吊顶产生吱吱的声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顶音箱减振结构,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吊顶音箱工作时对吊顶所产生的振动作用。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吊顶音箱减振结构,包括外壳、喇叭,还包括音箱室,所述喇叭的一端与音箱室固定连接,音箱室位于外壳内,音箱室的外壁面上设有至少设置两个具有通孔的悬挂部件,每个悬挂部件的通孔中固定有减振部件,减振部件与外壳固定连接。

所述悬挂部件包括环状部件,所述减振部件上设有凹槽,减振部件插入到环状部件中后,环状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减振部件上的凹槽中。

所述悬挂部件还包括支耳,该支耳的一端与环状部件连接,支耳的另一端与音箱室的外壁面连接。

所述环状部件的周面上具有径向的开口。

减振部件上设有安装孔,减振部件通过螺钉与外壳固定连接。

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上设置具有内螺纹孔的连接柱,该连接柱插入到减振部件的安装孔中,所述螺钉与连接柱螺纹连接。

所述喇叭的另一端位于音箱室内。

音箱室由音箱前室和音箱后室组成,音箱前室的一端设有凹槽,音箱后室的一端设有凸起,音箱后室上的凸起插入到音箱前室上的凹槽中。

在外壳内固定有电路板,该电路板上设有LED。

所述电路板环绕在音箱室的周围。

采用了上述方案,音箱室的外壁面上设有至少设置两个具有通孔的悬挂部件,每个悬挂部件的通孔中固定有减振部件,减振部件与外壳固定连接。通过这样的结构,喇叭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作用力通过音箱室传递到悬挂部件上,由悬挂部件传递到减振部件上,通过减振部件对振动作用力进行吸收,避免了振动作用力传递到外壳上,这样,吊顶音箱在工作时就不会将振动作用力传递到吊顶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壳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音箱前室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音箱后室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减振部件的示意图。

附图中,1为外壳,1a为连接柱,2为喇叭,3为音箱前室,3a为凹槽,4为音箱后室,4a为凸起,5为环状部件,5a为开口,6为支耳,7为减振部件,7a为凹槽,7b为安装孔,8为螺钉,9为电路板,10为LED。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吊顶音箱减振结构,包括外壳1、喇叭2、音箱室,所述喇叭2的一端与音箱室固定连接,喇叭2的另一端位于音箱室内。音箱室位于外壳1内,音箱室由音箱前室3和音箱后室4组成,音箱前室3的一端设有凹槽3a,音箱后室4的一端设有凸起4a,音箱后室4上的凸起4a插入到音箱前室3上的凹槽3a中。音箱前室3是一个两端具有开口且为中空的罩体部件,优先地,喇叭2的一端与音箱前室3固定连接,喇叭2的另一端位于音箱后室4中。音箱室的外壁面上设有至少设置两个具有通孔的悬挂部件,每个悬挂部件的通孔中固定有减振部件7,减振部件7与外壳1固定连接。

悬挂部件设置于音箱前室3的外壁面上,所述悬挂部件包括环状部件5以及支耳6,支耳6的一端与环状部件5连接,支耳6的另一端与音箱室的外壁面连接。所述减振部件7优先采用橡胶制成,减振部件7上设有凹槽7a,该凹槽7a为环形槽,减振部件7插入到环状部件5中后,环状部件5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到减振部件7上的凹槽7a中。环状部件5的周面上具有径向的开口5a,使得环状部件5是一个非封闭的部件,这样,当减振部件7插入到环状部件5中时,通过对环状部件5的挤压,与环状部件5产生弹性变形,即可将减振部件7插入到环状部件5内。当减振部件7的凹槽7a与环状部件5对应时,在弹性回复的作用力下,环状部件5的一部分嵌入到凹槽7a中。减振部件7上设有安装孔7b,减振部件7通过螺钉8与外壳7固定连接。外壳1的内壁面上设置具有内螺纹孔的连接柱1a,该连接柱1a插入到减振部件7的安装孔7b中,所述螺钉8与连接柱1a螺纹连接,在螺钉8与减振部件7之间设有垫片,以增加螺钉8与减振部件7之间的接触面积。

在外壳1内固定有电路板9,所述电路板环绕在音箱室的周围,电路板9上设有LED10。这样,喇叭工作时,同时LED10发光,使得音箱成为声光音箱。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