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电控传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9887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车身电控传送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自动化生产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身电控传送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生产线作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汽车车身加工自动化线上,需要使用自动传送机构对汽车车身进行输送,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身电控传送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车身电控传送机构,以实现在自动化线上对汽车车身进行自动传送的需要。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电控传送机构,包括并行排列的两个底梁1、设置于底梁1上的U型支架4,所述底梁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双轴驱动电机9的电机固定架8,所述U型支架4上依次间隔设置有第一旋转轴2、第二旋转轴3、第三旋转轴5、第六旋转轴15、第四旋转轴11、第五旋转轴12,每个旋转轴均通过设置在U型支架4上的轴承14与U型支架4转动连接,旋转轴位于两侧U型支架4的部分均连接有辊轮21,所述双轴驱动电机9包括第一输出轴7和第二输出轴17,所述第一输出轴7通过第二链条6与第三旋转轴5传动,所述第三旋转轴5通过第五链条19与第二旋转轴3传动,第二旋转轴3通过第一链条与第一旋转轴2传动,第二输出轴17通过第五链条16与第六旋转轴15传动,第六旋转轴15通过第三链条10与第四旋转轴11传动,第四旋转轴11通过第四链条13与第五旋转轴12传动。

其中,所述第一输出轴7和第二输出轴17为同一输出轴的两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一个双轴电机带动多个旋转轴,结构简单,节省能源,降低成本,可以满足自动化线的应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的结构第一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的结构第二示意图;

图中,底梁1,第一旋转轴2,第二旋转轴3,U型支架4,第三旋转轴5,第二链条6,第一输出轴7,电机固定架8,双轴驱动电机9,第三链条10,第四旋转轴11,第五旋转轴12,第四链条13,轴承14,第六旋转轴15,第五链条16,第二输出轴17,第五链条19,辊轮2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连接”和用于表达“连接”的词语,如“相连接”、“相连”等,既包括某一部件与另一部件直接连接,也包括某一部件通过其他部件与另一部件相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属于“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部件或者模块、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电控传送机构,包括并行排列的两个底梁1、设置于底梁1上的U型支架4,所述底梁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双轴驱动电机9的电机固定架8,所述U型支架4上依次间隔设置有第一旋转轴2、第二旋转轴3、第三旋转轴5、第六旋转轴15、第四旋转轴11、第五旋转轴12,每个旋转轴均通过设置在U型支架4上的轴承14与U型支架4转动连接,旋转轴位于两侧U型支架4的部分均连接有辊轮21,所述双轴驱动电机9包括第一输出轴7和第二输出轴17,所述第一输出轴7通过第二链条6与第三旋转轴5传动,所述第三旋转轴5通过第五链条19与第二旋转轴3传动,第二旋转轴3通过第一链条与第一旋转轴2传动,第二输出轴17通过第五链条16与第六旋转轴15传动,第六旋转轴15通过第三链条10与第四旋转轴11传动,第四旋转轴11通过第四链条13与第五旋转轴12传动。

其中,所述第一输出轴7和第二输出轴17为同一输出轴的两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一个双轴电机旋转同时带动多个旋转轴旋转,进而带动辊轮旋转,汽车车身的传送,结构简单,节省能源,降低成本,可以满足自动化线的应用需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