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及用于供给材料的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32714发布日期:2018-10-23 20:5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及用于供给材料的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以及一种用于供给材料的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知一种用于接合与吸收性物品相关联的材料的方法,包括:在输送方向上输送材料;以及,当被输送的材料被限定为在前材料时,通过将在后材料的前端部分与该在前材料粘合,而将在后材料与在前材料接合。

在被卷绕在跳动单元(dancer unit)的入口辊和移动辊上的同时,材料在输送方向上被输送。控制材料的输送,以使得移动辊定位在参考位置。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欧洲专利申请公开No.2491 909。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在后材料的前端部分与在前材料粘合,从而形成粘合部分。然后,随着材料被输送,然后,粘合部分到达移动辊。存在这样的问题:当粘合部分到达移动辊时,材料受到冲击,从而引起材料的颤振(颤动)以及材料中的张力变化。

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本发明,其优势在于,抑制材料中的张力变化。

[问题的解决方案]

实现以上优势的本发明的一方面是一种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包括:

在材料被卷绕在入口辊和移动辊上的同时,在输送方向上输送材料,

入口辊和移动辊被包括在跳动单元中;

通过将在后材料的前端部分与在前材料粘合,将在后材料与在前材料接合,

在前材料是被输送的材料;

在在前材料和在后材料粘合的粘合部分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形成在前材料的鳍状部分,

该形成通过在粘合部分的上游的位置切割在前材料来施行;

继续材料的输送,其中,粘合部分和堆叠部分沿着输送方向并排设置,同时材料被卷绕在入口辊和移动辊上,

堆叠部分是鳍状部分和在后材料被堆叠的部分;以及

控制材料的输送,以使得移动辊位于参考位置,

在形成鳍状部分时,

切割在前材料,以使得粘合部分和堆叠部分的总长度比从材料的卷绕部分的下游端部到材料的另一卷绕部分的上游端部的材料的路径长度大,

卷绕部分是卷绕在入口辊上的部分,

另一卷绕部分是卷绕在位于参考位置的移动辊上的部分。

从说明书和附图中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显然。

[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抑制材料中的张力变化。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范吸收性物品的一次性尿布1的生产线LM的示意性侧视图,图1B是沿着图1A中箭头B-B的生产线LM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2A是沿着图1B中箭头IV-IV的视图。

图2B是沿着图2A中箭头B-B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当切割在前材料3a时材料3的状态的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当带构件26F移回到待机位置时材料3的状态的图。

图5是示出材料3在其输送路径中的位置P1至P7以及材料3在这些位置之间的L12至L67的路径长度的图。

图6是图示本实施例的优势(效果)的第一图。

图7是图示本实施例的优势(效果)的第二图。

图8是图示本实施例的优势(效果)的第三图。

图9是图示本实施例的优势(效果)的第四图。

图10是图示本实施例的优势(效果)的第五图。

图11是图示本实施例的优势(效果)的第六图。

图12是示出与按压机构相关联的第一修改例的图。

图13是示出与按压机构相关联的第二修改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本说明书和附图中的描述,至少以下事项将变得清楚。

一种用于接合与吸收性物品相关联的材料的方法,包括:

在材料被卷绕在入口辊和移动辊上的同时,在输送方向上输送材料,

入口辊和移动辊被包括在跳动单元中;

通过将在后材料的前端部分与在前材料粘合,将在后材料与在前材料接合,

在前材料是被输送的材料;

在在前材料和在后材料粘合的粘合部分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形成在前材料的鳍状部分,

该形成通过在粘合部分的上游的位置切割在前材料来施行;

继续材料的输送,其中,粘合部分和堆叠部分沿着输送方向并排设置,同时材料被卷绕在入口辊和移动辊上,

堆叠部分是鳍状部分和在后材料被堆叠的部分;以及

控制材料的输送,以使得移动辊位于参考位置,

在形成鳍状部分时,

切割在前材料,以使得粘合部分和堆叠部分的总长度比从材料的卷绕部分的下游端部到材料的另一卷绕部分的上游端部的材料的路径长度大,

卷绕部分是卷绕在入口辊上的部分,

另一卷绕部分是卷绕在位于参考位置的移动辊上的部分。

利用这种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可以抑制材料中的张力变化。

在这种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中,理想的是,

在形成鳍状部分时,

切割在前材料,以使得堆叠部分的长度比从材料的卷绕部分的下游端部到材料的另一卷绕部分的下游端部的材料的路径长度大,

卷绕部分是卷绕在入口辊上的部分,

另一卷绕部分是卷绕在位于参考位置的移动辊上的部分。

利用这种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可以更加适当地抑制材料中的张力变化。

在这种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中,理想的是,

在材料被卷绕在跳动单元的入口辊、移动辊和出口辊上的同时,材料在输送方向上被输送,

在接合在后材料和在前材料之后,

在材料被卷绕在入口辊、移动辊和出口辊上的同时,材料的输送继续,其中,粘合部分和堆叠部分沿着输送方向并排设置,并且

在形成鳍状部分时,

切割在前材料,以使得粘合部分和堆叠部分的总长度比经由位于参考位置的移动辊从材料的卷绕部分的下游端部到材料的另一卷绕部分的上游端部的材料的路径长度大,

卷绕部分是卷绕在入口辊上的部分,

另一卷绕部分是卷绕在出口辊上的部分。

利用这种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可以更加适当地抑制材料中的张力变化。

在这种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中,理想的是,

在形成鳍状部分时,

切割在前材料,使得堆叠部分的长度比经由位于参考位置的移动辊从材料的卷绕部分的下游端部到材料的另一卷绕部分的下游端部的材料的路径长度大,

卷绕部分是卷绕在入口辊上的部分,

另一卷绕部分是卷绕在出口辊上的部分。

利用这种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可以更加适当地抑制材料中的张力变化。

在这种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中,理想的是,

在材料被卷绕在跳动单元的入口辊、移动辊和出口辊上的同时,材料在输送方向上被输送,

在接合在后材料和在前材料之后,

在材料被卷绕在入口辊、移动辊和出口辊上的同时,材料的输送继续,其中,粘合部分和堆叠部分沿着输送方向并排设置,并且

在形成鳍状部分时,

切割在前材料,以使得粘合部分和堆叠部分的总长度比经由位于参考位置的移动辊从材料的卷绕部分的下游端部到材料的另一卷绕部分的上游端部的材料的路径长度小,

卷绕部分是卷绕在入口辊上的部分,

另一卷绕部分是卷绕在出口辊上的部分。

利用这种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可以抑制材料中的张力变化,并且还通过鳍状部分的伸长来抑制不利影响。

在这种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中,理想的是,

在形成鳍状部分时,

切割在前材料,以使得粘合部分和堆叠部分的总长度比从材料的卷绕部分的上游端部到材料的另一卷绕部分的上游端部的材料的路径长度大,

卷绕部分是卷绕在入口辊上的部分,

另一卷绕部分是卷绕在位于参考位置的移动辊上的部分。

利用这种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可以更加适当地抑制材料中的张力变化。

在这种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中,理想的是,

当将在后材料与被输送的在前材料粘合时,

通过将抵靠构件从待机位置移动到抵靠构件抵靠在在前材料上的抵靠位置,来将在前材料压靠在在后材料上,

在被输送的材料的粘合部分到达移动辊之后,

抵靠构件从抵靠位置移回到待机位置,并且

在形成鳍状部分时,

切割在前材料,以使得粘合部分和堆叠部分的总长度比从材料的抵靠部分的下游端部到材料的另一卷绕部分的上游端部的材料的路径长度大,

抵靠部分是抵靠在抵靠构件上的部分,

另一卷绕部分是卷绕在位于参考位置的移动辊上的部分。

利用这种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可以更加适当地抑制材料中的张力变化。

在这种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中,理想的是,

在被输送的材料的粘合部分经过移动辊之后,

抵靠构件从抵靠位置移回到待机位置,并且

在形成鳍状部分时,

切割在前材料,以使得堆叠部分的长度比从材料的抵靠部分的下游端部到材料的另一卷绕部分的上游端部到材料的另一卷绕部分的下游端部的材料的路径长度大,

抵靠部分是抵靠在抵靠构件上的部分,

另一卷绕部分是卷绕在位于参考位置的移动辊上的部分。

利用这种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可以更加适当地抑制材料中的张力变化。

在这种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中,理想的是,

当将在后材料与被输送的在前材料粘合时,

通过将抵靠构件从待机位置移动到抵靠构件抵靠在在前材料上的抵靠位置,将在前材料压靠在在后材料上,并且

在形成鳍状部分时,

切割在前材料,以使得粘合部分和堆叠部分的总长度比从材料的抵靠部分的下游端部到材料的另一卷绕部分的上游端部的材料的路径长度小,

抵靠部分是抵靠在抵靠构件上的部分,

另一卷绕部分是卷绕在位于参考位置的移动辊上的部分。

利用这种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可以抑制材料中的张力变化,并且还通过鳍状部分的伸长来抑制不利影响。

在这种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中,理想的是,

当将在后材料与被输送的在前材料粘合时,

通过将抵靠构件从待机位置移动到抵靠构件抵靠在在前材料上的抵靠位置,来将在前材料压靠在在后材料上,并且

在抵靠构件位于抵靠位置的情况下,切割在前材料。

利用这种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可以更加适当地抑制材料中的张力变化。

在这种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中,理想的是,

在将被输送的材料的鳍状部分在抵靠构件上的抵靠释放之后,

抵靠构件从抵靠位置移回到待机位置。

利用这种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可以更加适当地抑制材料中的张力变化。

在这种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中,理想的是,

当将在后材料与被输送的在前材料粘合时,

通过将抵靠构件从待机位置移动到抵靠构件抵靠在在前材料上的抵靠位置,来将在前材料压靠在在后材料上,并且

抵靠构件是能够旋转的带构件。

利用这种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可以更加适当地抑制材料中的张力变化。

在这种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中,理想的是,

带构件是这样的构件:

在带构件被卷绕在第一旋转辊和第二旋转辊上的同时,带构件由于第一旋转辊和第二旋转辊的旋转而旋转,并且

通过绕着摆动轴线摆动,带构件从待机位置移动到抵靠位置,

摆动轴线是第一旋转辊的中心轴线。

利用这种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可以更加适当地抑制材料中的张力变化。

在这种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中,理想的是,

材料是作为纤维组件的连续片状物,

连续片状物的一个表面具有比连续片状物的另一表面高的纤维密度,并且

当将在后材料与被输送的在前材料粘合时,

通过将抵靠构件从待机位置移动到抵靠构件抵靠在在前材料的一个表面上的抵靠位置,在粘接构件被夹在在前材料与在后材料之间的同时,将在前材料压靠在在后材料上。

利用这种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可以抑制粘接构件(粘接构件本身或粘接构件所提供的粘接剂)的穿透。

在这种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中,理想的是,

材料是作为纤维组件的连续片状物,

连续片状物的一个表面具有比连续片状物的另一表面高的纤维密度,并且

在通过切割在前材料形成鳍状部分时,

切割刀片从一个表面进入。

利用这种用于接合材料的方法,可以容易地切割在前材料。

接下来,一种用于供给与吸收性物品相关联的材料的装置,包括:

跳动单元,其包括入口辊和移动辊;

输送部件,在材料被卷绕在入口辊和移动辊上的同时,输送部件在输送方向上输送材料;

材料接合部件,通过将在后材料的前端部分与在前材料粘合,材料接合部件将在后材料与在前材料接合,

在前材料是被输送的材料;

切割部件,在在前材料和在后材料粘合的粘合部分在输送方向的上游,切割部件形成在前材料的鳍状部分,

该形成通过在粘合部分上游的位置切割在前材料来施行,

通过输送部件继续材料的输送,其中,粘合部分和堆叠部分沿着输送方向并排设置,同时材料被卷绕在入口辊和移动辊上,

堆叠部分是鳍状部分和在后材料被堆叠的部分;并且

控制部件,其控制材料的输送,以使得移动辊位于参考位置,

切割部件切割在前材料,以使得粘合部分和堆叠部分的总长度比从材料的卷绕部分的下游端部到材料的另一卷绕部分的上游端部的材料的路径长度大,

卷绕部分是卷绕在入口辊上的部分,

另一卷绕部分是卷绕在位于参考位置的移动辊上的部分。

利用这种用于供给材料的装置,可以抑制材料中的张力变化。

===本实施例===

图1A是吸收性物品的生产线LM的示意性侧视图,图1B是沿着图1A中箭头B-B的生产线LM的示意性平面图。注意,为了防止附图复杂而从图1A和1B中省略了通常可见的构件的情况。

在生产线LM中,制造一次性尿布1,作为吸收性物品的示例。在生产线LM中,使用多个连续片状物3,3,...(为纤维组件),作为材料3。例如,使用多个柔软且柔韧的连续片状物3,诸如,无纺织物和棉纸(tissue paper)。材料3,3,...以相应的材料线圈3C的形式进入生产线LM中,在每个材料线圈3C中,连续片状物3(材料)以线圈状的方式卷绕在纸管3p(图2A)上。对于连续片状物3,其顶表面(对应于一个表面)的纤维密度比其背表面(对应于另一表面)的纤维密度高。连续片状物3卷绕在材料线圈3C上,以使得顶表面变成材料线圈3C的外周表面,背表面变成材料线圈3C的内周表面。

各种类型的材料线圈3C,3C,...安装到设置在用于相应类型的材料3的生产线LM中的材料供给装置10,因而材料3被进给。沿着生产线LM中的预定输送路径被输送的同时,通过各种类型的处理单元110,110,...(处理装置),材料3受到诸如按压和切割的处理,并被进一步组合,例如,其他材料3和/或适当构件2,最终制造一次性尿布1。

作为处理单元110的示例,提供有纤维存放装置110a、切割装置110b、按压装置110c、腿部开口切割装置110d、端部切割装置110e等等。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装置110a,110b,110c,110d和110e具有如下的相应功能。

纤维存放装置110a产生用作上述构件的吸收体2,吸收体2主要由诸如纸浆纤维的液体吸收性纤维制成。

切割装置110b将材料3切割成单切防漏片状物3s,并且在输送方向上邻近的每对防漏片状物3s之间间隔的同时输送防漏片状物3s。在保持间隔的情况下,每个防漏片状物3s粘合到另一材料3。注意,切割装置110b通过公知的滑动切割装置示范(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1-083547)。

按压装置110c通过一对上下辊按压各种类型的材料3,3,...。

腿部开口切割装置110d通过一对上下辊在材料3,3,...中形成腿部开口。

端部切割装置110e通过一对上下辊从材料3,3,...中切出单件式一次性尿布1,从而产生一次性尿布1。

在以下描述中,在生产线LM中彼此垂直的三个方向分别被称之为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如图1B所示,X方向和Y方向在水平方向上,如图1A所示,Z方向在竖直方向上。如图1B所示,X方向和Y方向彼此垂直。

在生产线LM中,各种类型的处理单元110,110,...沿着X方向并排布置。由此,在处理单元110,110,...之间,从上方观看时,材料3基本上沿着X方向被输送。

如图1B所示,为了减少生产线LM在X方向上的总长度,材料供给装置10每个布置在Y方向上远离生产线LM中的处理单元110,110,...的位置。由此,材料3主要沿着Y方向从材料供给装置10被供给到处理单元110,110,...。也即,在每个材料供给装置10已沿着Y方向进给的材料3沿着Y方向被输送之后,转向条50(稍后将要描述)将材料3的输送方向改变成X方向,从而将材料3供给到与之对应的处理单元110。

如上所述,前述材料供给装置10设置成对应于材料3的类型,并且材料供给装置10,10,...的基本构造是等同的。由此,下面将描述材料供给装置10中的一个装置。

图2A是沿着图1B中箭头IV-IV的视图。图2B是沿着图2A中箭头B-B的示意性平面图。在图2A和图2B两者中,出于防止附图复杂的目的,省略了一些构件。

材料供给装置10包括材料接合装置20。在从材料线圈3Ca进给的在前材料3a耗尽之前,材料接合装置20将在后材料3f与材料3a粘合;在后材料3f是还未被进给的另一材料线圈3Cf的材料3f。从而,材料3(3a,3f)被连续供给到生产线LM的处理单元110而不中断。而且,积聚装置40设置在材料接合装置20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的位置,积聚装置40以回路3L的形式积聚要从材料接合装置20派送的材料3(3a,3f)。这抑制材料3(3a,3f)中的张力变化。进一步,转向条50设置作为输送方向改变构件,并且位于积聚装置40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转向条50将材料3的输送方向从Y方向改变成X方向,结果,向处理单元110派送输送方向已改变成X方向的材料3。

下面将描述与材料供给装置10相关联的装置和部件。

材料接合装置20包括:支撑板21;转台22;两个进给旋转轴24和24(对应于输送部件);伺服电机(未示出);按压机构26(对应于材料接合部件);切割机构28(对应于切割部件);和控制器(未示出)。支撑板21是诸如所谓的面板的板,其直立地设置在生产线LM的底板部分LMB上。转台22具有细长板的形状,并且以能够绕着沿着X方向延伸的枢转轴线C22枢转的方式而由支撑板21支撑。两个进给旋转轴24和24设置在转台22的纵向端部上并且沿着X方向延伸。伺服电机中的一个电机用于驱动并旋转转台22,其它伺服电机每个皆用于驱动并旋转两个进给旋转轴24和24中的相应一个进给旋转轴。当在前材料3a利用一个进给旋转轴24被进给时,按压机构26将在前材料3a压靠在在后材料线圈3Cf的外周表面3Cfs(也即,顶表面)上而将在前材料3a与在后材料3f粘合;在后材料线圈3Cf由另一进给旋转轴24支撑。在粘合之后,切割机构28从在前材料线圈3Ca的纸管3p中切出在前材料3a。控制器是控制它们的计算机或定序器。

两个进给旋转轴24和24以相对于转台22的枢转轴线C22点对称的关系设置。由此,使转台22绕着枢转轴线C22枢转使得可以切换旋转轴24和24的位置。每个进给旋转轴24和24可以通过插入材料线圈3C的中心处的纸管3p中而支撑材料线圈3C。插入并支撑材料线圈3C的进给旋转轴24被驱动并旋转,从而从材料线圈3C进给材料3。

两个进给旋转轴24和24基本上交替地施行进给操作。具体地,在一个进给旋转轴24从材料线圈3Ca进给材料3a的同时,另一进给旋转轴24处于不施行进给的待机状态。当一个进给旋转轴24的材料3a正要耗尽时,在前材料3a(材料3a)与在后材料3f粘合;在后材料3f是材料线圈3Cf的材料3f,在后材料3f附接到另一进给旋转轴24并且还未被进给。由此,另一进给旋转轴24随后从在后材料线圈3Cf进给并供给材料3f。另外,当另一进给旋转轴24的材料3f正要耗尽时,再次施行与上述相同的操作;在该阶段,材料3f变成在前材料,并且新附接到一个进给旋转轴24的未被进给的材料线圈3Cn变成在后材料线圈。

而且,为了顺利地施行该粘合操作,在后材料线圈位置P3Cf和在前材料线圈位置P3Ca被设定在转台22的枢转方向上;在后材料线圈位置P3Cf是在粘合操作期间还未被进给的在后材料线圈3Cf将要被定位的位置,在前材料线圈位置P3Ca是在粘合操作期间在被进给的在前材料线圈3Ca将要被定位的位置。在该示例中,在后材料线圈位置P3Cf和在前材料线圈位置P3Ca设定在Y方向上的相应侧,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具有相同高度。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在该示例中,进给旋转轴24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因而材料线圈3Ca和3Cf从下方进给材料3a和3f。因为该原因,由在前材料线圈3Ca进给的材料3a的输送路径被限定在位于在后材料线圈位置P3Cf的在后材料线圈3Cf下方。并且,按压机构26和切割机构28进一步布置在输送路径下方。

按压机构26包括:沿着X方向的第一固定轴26A;第一旋转辊26B,其绕着第一固定轴26A旋转;摆动臂26C,其绕着第一固定轴26A摆动;第二固定轴26D,其设置在与摆动臂26C的第一固定轴26A相对的端部上;第二旋转滚筒26E,其绕着第二固定轴26D旋转;环形带构件26F(对应于抵靠构件),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并且卷绕在第一旋转辊26B和第二旋转辊26E上;诸如气缸的致动器26G,其使摆动臂26C(带构件26F)摆动;和驱动源(未示出;如,伺服电机),其驱动第一旋转辊26B或第二旋转辊26E(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辊26B)。

当将在后材料3f与被输送的在前材料3a粘合时,位于待机位置的带构件26F移动到带构件26F抵靠在在前材料3a上的抵靠位置,从而将在前材料3a压靠在在后材料3f上。

具体地,致动器26G驱动摆动臂26C,从而摆动臂26C摆动。伴随着摆动臂26C的摆动,第二固定轴26D和由第二固定轴26D支撑的第二旋转辊26E朝向在前材料3a移动。然后,第二旋转辊26E的运动使带构件26F朝向在前材料3a移动,然后带构件26F抵靠在在前材料3a上。因而,带构件26F通过绕着摆动轴线摆动而从待机位置移动到抵靠位置,摆动轴线是第一旋转辊26B(也即,第一固定轴26A)的中心轴线。

当将带构件26F从待机位置移动到抵靠位置时,在前材料3a被输送(稍后将要详细描述)。由此,当带构件26F抵靠在在前材料3a上时,施行控制,以使得带构件26F以与在前材料3a相同的速度旋转,以便使在前材料3a和带构件26F一起移动。具体地,当带构件26F从待机位置移动到抵靠位置时,驱动源驱动第一旋转棍26B,从而,通过配合跟随第一旋转辊26B的第二旋转辊26E,第一旋转辊26B使带构件26F旋转。也即,通过使第一旋转辊26B和第二旋转辊26E旋转而带构件26F卷绕在第一旋转辊26B和第二旋转辊26E上,带构件26F旋转。

在粘合完成之后,致动器26G使得摆动臂26C(带构件26F)在相反方向上摆动,从而使带构件26F从抵靠位置移回到待机位置,并且驱动源停止带构件26F的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辊26B或第二旋转辊26E中的任一个旋转辊是驱动辊,使得带构件26F被驱动并旋转。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第一旋转辊26B和第二旋转滚辊26E可以是从动辊,使得带构件26F通过与材料3接触而接收旋转力。

切割机构28包括臂构件28A、切割刀片28B和致动器28C(如,气缸)。臂构件28A以能够绕着沿着X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C28A摆动的方式被支撑。切割刀片28B固定到臂构件28A的摆动端部。致动器28C驱动臂构件28A。

根据臂构件28A的摆动操作,定位于待机位置Pw28B的切割刀片28B朝向在前材料3a移动并且从下方与在前材料3a接触,在前材料3a被切割。因而,已粘合到在后材料3f的在前材料3a被切割并且与进给旋转轴24的纸管3p分离。

注意,在前材料3a被切割的切割位置位于带构件26F抵靠的抵靠部分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在切割的时候,切割刀片28B从在前材料3a的前述顶表面(也即,具有更高纤维密度的表面)进入。因此,与切割刀片28B从背表面(具有更低纤维密度的表面)进入的情况相比,可以容易地切割在前材料3a(在前材料3a变得容易被切割)。

积聚装置40是以回路3L的形式积聚从材料接合装置20进给的材料3的所谓的跳动单元,以便允许材料被派送到转向条50。通过调整回路3L的尺寸,抑制/吸收材料3中的张力变化(控制材料3中的张力),并且张力变化被抑制的材料3被派送到转向条50。

具有该功能的积聚装置40包括:入口辊41u和出口辊41d,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相应的固定位置,并且分别位于积聚装置40的入口和出口;移动辊41m,其以能够在预定方向(大体Y方向)上来回移动的方式被引导,在该预定方向上,回路3L的尺寸可以改变;臂构件41A,其以能够绕着沿着X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C41A摆动的方式被支撑,以便以在预定方向上能够来回移动的方式引导移动辊41m。入口辊41u、移动辊41m和出口辊41d分别以能够绕着沿着X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C41u,C41m和C41d旋转的方式被支撑。材料3在输送方向上以以下顺序卷绕(绕)在入口辊41u、移动辊41m和出口辊41d上:入口辊41u、移动辊41m和出口辊41d。因而,回路3L形成在材料3中。进一步,致动器41C(如,气缸)在用于增加回路3L的尺寸的方向上经由臂构件41A向移动辊41m施加预定载荷(N)。由此,如果材料3的张力(N)小于基于预定载荷的预定值,则移动辊41m移动以增加回路3L的尺寸。另一方面,如果材料3的张力(N)大于预定值,则移动辊41m移动以减小回路3L的尺寸。通过诸如线性编码器或旋转编码器的适当传感器(未示出)测量回路3L的尺寸,并且将得到的测量信号传送到控制器(对应于控制部件)。由此,基于该测量信号,控制器校正材料接合装置20的进给旋转轴24和24的指令转速(rpm),以使回路3L的尺寸恒定(换言之,以使移动辊41m的位置稳定),结果适当地控制材料3中的张力(抑制张力变化)。也即,控制器控制材料3的输送,以使移动辊41m定位在预定位置(下文称之为参考位置),从而抑制回路3L的尺寸变化。在本实施例中,图2A中示出的三个移动辊41m的位置的中心位置被限定为参考位置,并且另外两个位置是回路3L的尺寸最大(或最小)的位置。

在用于校正指令转速的处理中,可以使用各种校正方法。作为校正处理的一个示例,可以以预定控制周期重复以下处理。首先,基于来自上述传感器的测量信号获得当前时间的回路3L的尺寸的实际值,然后通过从实际中减去针对回路3L的尺寸的目标值来获得偏差量。接下来,通过将偏差量乘以预定控制增益来计算控制量,并且从上述指令转速(rpm)中减去控制量。使用减去结果作为校正的指令转速,控制进给旋转轴24的伺服电机。

校正处理不仅仅在进给在前材料3a的进给旋转轴24上施行,而且至少在将在后材料3f与在前材料3a粘合之后(在粘合时或粘合之后),也在进给在后材料3f的进给旋转轴24上施行。优选的,在粘合之前或者当旋转轴24的旋转操作开始时,立即施行校正处理。这使得可以可靠地抑制进给第一卷绕(第一圈)的时候在后材料线圈3Cf的外表面处的张力变化。

入口辊41u是从动辊,其由于通过与材料3接触而接收到的旋转力进而旋转。另一方面,出口辊41d同样可以是从动辊,或者,可以是由于从诸如伺服电机的驱动源接收到的驱动旋转力而被驱动并旋转的驱动辊。在本实施例中,出口辊41d是从动辊,邻近于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出口辊41d的输送辊29R(对应于输送部件)是驱动辊。由此,在本实施例中,输送辊29R和进给旋转轴24配合,并且来自伺服电机的驱动力被施加到它们中的每一个,从而在输送方向上输送材料3。

如图2A和2B所示,转向条50将由积聚装置40派送的材料3的输送方向从Y方向改变成X方向,从而向处理单元110派送材料3。作为该转向条50,例如使用具有预定直径的圆条,诸如,不锈钢抛光棒。也即,如图2B所示,该圆条50以不可移动且不可旋转的方式布置,其纵向方向在相对于X方向和Y方向倾斜45度的方向上。由此,当材料3缠绕在转向条50上时,材料3的输送方向从Y方向到X方向改变90度。

<<<与材料接合相关联的操作>>>

接下来,将参考图2A、3和4描述当接合材料时生产线LM(材料供给装置10)的操作。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当切割在前材料3a时材料3的状态的图。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当带构件26F移回到待机位置时材料3的状态的图。

在材料接合处理开始之前的时候,材料3卷绕在各辊(入口辊41u、移动辊41m、出口辊41d、输送辊29R等)上并且通过输送部件(输送辊29R和进给旋转轴24)在输送方向上被输送。

在该阶段,用于粘合的双面胶带4j(对应于粘接构件)已经设置在材料3f的前端部分3fe上,材料3f位于在后材料线圈3Cf的外周表面3Cfs上,用于临时固持的双面胶带4k设置在前端部分3fe的背表面上,以使得前端部分3fe不变成与材料线圈3Cf分离。

如果控制器判定在前材料线圈3Ca的材料3a的剩余量等于或少于规定值,则控制器开始材料接合处理。具体地,控制器开始将在后材料3f的前端部分3fe与在前材料3a(其是当前被输送的材料3)粘合的处理,从而将在后材料3f与在前材料3a接合。

控制器控制进给旋转轴24,开始在后材料线圈3Cf的旋转。并且,控制器使在后材料线圈3Cf加速,直到在后材料3f的进给速度变成等于在前材料3a的进给速度为止。然后,当前端部分3fe到达了紧接在带构件26F之前的位置时,控制器控制按压机构26的致动器26G,从而使带构件26F从待机位置移动到抵靠位置。也即,按压机构26使带构件26F从待机位置移动到抵靠位置,从而将材料3a压靠在在后材料3f上。在该按压期间,在后材料线圈3Cf的前端部分3fe经过带构件26F,因此,利用双面胶带4j,前端部分3fe和在前材料3a被粘合。也即,在前材料3a被压靠在在后材料3f上,同时双面胶带4j被夹在在前材料3a与在后材料3f之间,从而将在前材料3a和在后材料3f粘合,而不停止进给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当将在后材料3f与被输送的在前材料3a粘合时,在前材料3a被压靠在在后材料3f上,同时,通过使带构件26F从待机位置移动到带构件26F抵靠在在前材料3a的顶表面(即,具有更高纤维密度的表面)上的抵靠位置,双面胶带4j被夹在在前材料3a与在后材料3f之间。具体地,带构件26F抵靠在具有更高纤维密度的顶表面上,并且不抵靠在具有更低纤维密度的背表面上。由此,即使位于更接近在前材料3a的背表面的一侧的双面胶带4j的粘接剂进入(渗透)到在前材料3a中,也防止粘接剂穿过在前材料3a以及附接到带构件26F(所谓的穿透);这是因为在顶表面侧具有更高纤维密度的部分阻挡粘接剂。此外,带构件26F抵靠的部分(顶表面)是具有高纤维密度的部分(换言之,其纤维被压缩至高密度从而较硬的部分)。由此,与具有低纤维密度的部分(换言之,其纤维未被好好压缩从而较软的部分)相比,即使粘接剂附接到带构件26F,也存在带构件26F上的粘接剂不太可能附接到在前材料3a的优势。

当在后材料3f与在前材料3a粘合时,在前材料3a和在后材料3f通过输送部件(输送辊29R与进给旋转轴24和24)变成以一体的方式被输送,从而使在前材料3a和在后材料3f被粘合的粘合部分3j在输送方向上移动。控制器在预定时间控制切割机构28的致动器26G,施行在前材料3a的切割处理。具体地,切割机构28的切割刀片28B抵靠在在前材料3a上,从而在前材料3a被切割。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在前材料3a和在后材料3f被粘合的粘合部分3j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的位置,在前材料3a被切割(在图3中通过符号A2指示的位置)。仅出于将在后材料3f与在前材料3a接合的目的,在前材料3a可以在粘合部分3j的背后端部的位置被切割(在图3中通过符号A1指示的位置)。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出于另一目的(稍后将要详细描述),在前材料3a在更远的背后位置被切割。由此,在粘合部分3j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形成有突出超过粘合部分3j的在前材料3a的尾形部分(图3中从A1到A2的部分;出于便利,下文称之为鳍状部分3at)。在本实施例中,出于前述其他目的,确定切割的时刻,以使鳍状部分3at的长度是预定长度。如图3所示,切割的时刻比粘合的时刻更晚(在粘合部分3j已经过入口辊41u之后)。因而,在本实施例中,切割机构28在在前材料3a和在后材料3f被粘合的粘合部分3j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的位置切割在前材料3a,并且在前材料3a的鳍状部分3at形成在粘合部分3j的上游侧。

当在前材料3a已被切割时,控制器减小放置于在前材料线圈位置P3Ca的进给旋转轴24的转速,并且停止旋转轴24的旋转。通过输送部件继续材料3的输送的结果是,鳍状部分3at跟随粘合部分3j并且在输送方向上移动。然后,控制器在预定时刻控制按压机构26的致动器26G,从而使带构件26F从抵靠位置移动(回)到待机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切割机构28在带构件26F位于抵靠位置的情况下切割在前材料3a,并且在完成在前材料3a的切割之后,带构件26F移回到待机位置。换言之,紧接在将在后材料3f与在前材料3a粘合之后,带构件26F没有移回到待机位置,而是在在前材料3a的切割处理之后施行移回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释放输送的材料3的鳍状部分3at在带构件26F上的抵靠之后,带构件26F从抵靠位置移回到待机位置。具体地,在鳍状部分3at的背后端部(通过符号A2指示)已经过带构件26F(换言之,抵靠在带构件26F上的材料3的抵靠部分3b的下游端部P1)之后,带构件26F移动到待机位置。

在带构件26F移动到待机位置的移动处理已施行之后,输送部件(输送辊29R和进给旋转轴24)继续材料3的输送。在该阶段,材料3在输送方向上移动,而以下部分按该顺序排列:在前材料3a(仅在前材料);粘合部分3j;堆叠部分3d,其中堆叠有鳍状部分3at和在后材料3f;和在后材料3f(仅在后材料),如图4所示。注意,堆叠部分3d是图4中从A1到A2的部分,其中,鳍状部分3at的整个部分堆叠在在后材料3f上,因此,堆叠部分3d的长度等于鳍状部分3at的长度。也即,在材料3卷绕在各辊(入口辊41u、移动辊41m、出口辊41d、输送辊29R等等)上的同时,输送部件(输送辊29R和进给旋转轴24)继续材料3的输送。在材料3中,粘合部分3j和堆叠部分3d设置成沿着输送方向并排,并且粘合部分3j和堆叠部分3d在输送方向上移动,依序经过各辊。

在控制器停止位于在前材料线圈位置P3Ca的进给旋转轴24的旋转之后,然后,工人从进给旋转轴24移除在前材料3a的纸管3p,并且将新的未被进给的材料线圈3Cn装配到进给旋转轴24上。用于粘合的双面胶带4j设置在位于新材料线圈3Cn的外周表面3Cns上的材料3n的前端部分3ne中,并且用于临时固持的双面胶带4k设置在前端部分3ne的背表面上。

当控制器判定转台22满足可枢转条件时,控制器控制转台22的伺服电机,以使得转台22在顺时针方向上枢转;更具体地,位于在后材料线圈位置P3Cf的在后材料线圈3Cf的外径由于进给而减小,其结果是控制器判定转台22可以枢转,而线圈3Cf不与生产线LM的底板部分LMB、位于待机位置的带构件26F、位于待机位置的切割刀片28B等等干涉。

由此,在后材料线圈3Cf沿着弧形路径向下移动,并且然后向上移动。结果,材料线圈3Cf移动到在前材料线圈位置P3Ca,并且新的未被进给的材料线圈3Cn移动到在后材料线圈位置P3Cf。然后,当到达下一粘合操作时刻时,控制器重复上述粘合操作。

如上所述,在粘合操作(材料接合处理)期间也施行用于抑制张力变化的张力控制。更具体地,总是从开始材料接合处理之前,经由材料接合处理(用于压靠带构件的处理),经由切割处理,经由用于使带构件移回的移回处理,到移回处理之后,施行张力控制。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调整输送部件的进给旋转轴24和24的转速,从而控制材料3的输送,以使移动辊41m定位在参考位置(以使回路3L的尺寸恒定)。由此,即使由于各种原因发生暂时的张力变化(出于便利,称之为异常状态),该控制也立即恢复正常张力(出于便利,称之为正常状态)。

===鳍状部分3at的长度===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当粘合在前材料3a和在后材料3f时,在在前材料3a的切割处理中,在前材料3a被切割成以使鳍状部分3at形成为紧接着粘合部分3j。施行切割,以使鳍状部分3at的长度是预定长度。

这里,参照图5至11,下面将描述,在形成鳍状部分时,如何确定鳍状部分3at的长度(换言之,堆叠部分3d的长度)。下面将描述当以这种方式确定鳍状部分3at(堆叠部分3d)的长度时的优势是什么。

图5是对应于图3的图,并且示出在输送路径中材料3的位置P1至P7以及在位置L12至L67之间材料3的路径长度(输送路径的长度)。图6至11是对应于图3的图,并且是图示本实施例的优势(效果)的图。在图5至11中,移动辊41m定位在参考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粘合部分3j和堆叠部分3d(鳍状部分3at)的总长度比从卷绕在入口辊41u上的材料3的卷绕部分3t的下游端部P3到卷绕在定位于参考位置的移动辊41m上的材料3的卷绕部分3t的上游端部P4的材料3的路径长度(L34)大。也即,切割机构28(切割刀片28B)切割在前材料3a,以使得粘合部分3j和堆叠部分3d(鳍状部分3at)的总长度比从下游端部P3到上游端部P4的材料3的路径长度(L34)大。这实现了以下优势。

如图6所示,当材料3被输送并且粘合部分3j到达移动辊41m时,移动辊41m突然与具有不同刚度的部分接触。具体地,在当在前材料3a(仅在前材料)通过移动辊41m期间,在前材料3a、在后材料3f和双面胶带4j连结的部分(具有更高刚度的部分)突然经过移动辊41m。在这种状态下,材料3受到冲击,并且存在发生材料3颤振(颤动)的可能性。颤振(颤动)导致张力变化的发生。

与之相对,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如图6所示,粘合部分3j和堆叠部分3d(鳍状部分3at)的总长度比从下游端部P3到上游端部P4的路径长度(L34)大,所以,在这种条件下,堆叠部分3d可靠地卷绕在入口辊41u上,从而使得从上游端部P4到下游端部P3的部分是材料3的双重部分(粘合部分3j或堆叠部分3d,也即,包括多于一种材料的部分)。由此,即使在上述条件下材料3受到冲击,双重部分的高刚性也可以抑制材料3的颤振(颤动),从而使得可以抑制材料3中的张力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堆叠部分3d(鳍状部分3at)的长度比从卷绕在入口辊41u上的材料3的卷绕部分3t的下游端部P3到卷绕在定位于参考位置的移动辊41m上的材料3的卷绕部分3t的下游端部P5的材料3的路径长度(L34+L45)大。也即,切割机构28(切割刀片28B)切割在前材料3a,以使得堆叠部分3d(鳍状部分3at)的长度比从下游端部P3到下游端部P5的材料3的路径长度(L34+L45)大。

由此,在当粘合部分3j已到达移动辊41m时的时候,并且从到达的时间(参见图6)直到粘合部分3j从移动辊41m出来(参见图7)为止,堆叠部分3d可靠地卷绕在入口辊41u上,从而使得从上游端部P4到下游端部P3的部分是材料3的双重部分(粘合部分3j或堆叠部分3d,也即,包括多于一种材料的部分)(参见图6和7)。由此,可以更加适当地抑制材料3的颤振(颤动),使得可以更加适当地抑制材料3中的张力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粘合部分3j和堆叠部分3d(鳍状部分3at)的总长度比从卷绕在入口辊41u上的材料3的卷绕部分3t的下游端部P3经由定位在参考位置的移动辊41m到卷绕在出口辊41d上的材料3的卷绕部分3t的上游端部P6的材料3的路径长度(L34+L45+L56)大。也即,切割机构28(切割刀片28B)切割在前材料3a,以使得粘合部分3j和堆叠部分3d(鳍状部分3at)的总长度比从下游端部P3到上游端部P6的材料3的路径长度(L34+L45+L56)大。

由此,如图8所示,当粘合部分3j到达出口辊41d时,堆叠部分3d可靠地卷绕在入口辊41u上,从而使得从上游端部P4到下游端部P3的部分(也即,积聚装置40的整个回路3L)是材料3的双重部分(粘合部分3j或堆叠部分3d,也即,包括多于一种材料的部分)。由此,不仅可以抑制由于粘合部分3j与移动辊41m的接触所致的冲击(下文称之为与移动辊41m有关的冲击)造成的材料3的颤振(颤动),而且还可以抑制由于粘合部分3j与出口辊41d接触所致的冲击(下文称之为与出口辊41d有关的冲击)造成的材料3的颤振(颤动)。由此,可以更加适当地抑制材料3的颤振(颤动),从而使得可以更加适当地抑制材料3中的张力变化。

与此同时,在如上所述地设定鳍状部分3at的长度的情况下,存在不仅抑制由于与移动辊41m有关的冲击造成的材料3的颤振(颤动),而且还抑制由于与出口辊41d有关的冲击造成的材料3的颤振(颤动)的优势。然而,鳍状部分3at的长度变得非常长。

这里,假定主要考虑这种现象的不利影响(如,如果鳍状部分3at的长度太长,则鳍状部分3at容易被从材料3中切出;已被切出的鳍状部分3at具有不利地影响装置的潜在性。在该情况下,存在以满足以下条件的方式切割在前材料3a的替换方案:堆叠部分3d(鳍状部分3at)的长度比从下游端部P3到下游端部P5的材料3的路径长度(L34+L45)大;并且,粘合部分3j和堆叠部分3d(鳍状部分3at)的总长度比从下游端部P3到上游端部P6的材料3的路径长度(L34+L45+L56)小。

也即,如果专注于抑制材料3的颤振(颤动)和材料3中的张力变化,则应当优选地选择前者。并且,如果希望抑制鳍状部分3at的伸长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抑制材料3的颤振(颤动)和材料3中的张力变化,则应当优选地选择后者。

注意,在前者的情况下,鳍状部分3at的长度可以进一步如下地伸长。具体地,使得堆叠部分3d(鳍状部分3at)的长度比从卷绕在入口辊41u上的材料3的卷绕部分3t的下游端部P3经由定位在参考位置的移动辊41m到卷绕在出口辊41d上的材料3的卷绕部分3t的下游端部P7的材料3的路径长度(L34+L45+L56+L67)大。也即,切割机构28(切割刀片28B)切割在前材料3a,以使得堆叠部分3d(鳍状部分3at)的长度比从下游端部P3到下游端部P7的材料3的路径长度(L34+L45+L56+L67)大。

由此,在当粘合部分3j已到达出口辊41d时的时候,并且从到达的时间(参见图8)直到粘合部分3j从出口辊41d出来(参见图9)为止,堆叠部分3d可靠地卷绕在入口辊41u上,从而使得从上游端部P6到下游端部P3的部分(也即,积聚装置40的整个回路3L)是材料3的双重部分(粘合部分3j或堆叠部分3d,也即,包括多于一种材料的部分)(参见图8和9)。由此,可以更加适当地抑制材料3的颤振(颤动),使得可以更加适当地抑制材料3中的张力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粘合部分3j和堆叠部分3d(鳍状部分3at)的总长度比从卷绕在入口辊41u上的材料3的卷绕部分3t的上游端部P2到卷绕在定位于参考位置的移动辊41m上的材料3的卷绕部分3t的上游端部P4的材料3的路径长度(L23+L34)大。也即,切割机构28(切割刀片28B)切割在前材料3a,以使得粘合部分3j和堆叠部分3d(鳍状部分3at)的总长度比从上游端部P2到上游端部P4的材料3的路径长度(L23+L34)大。

由此,如图6所示,当粘合部分3j到达移动辊41m时,堆叠部分3d可靠地卷绕在在材料3可以与之接触的入口辊41u的整个部分上,而不是入口辊41u的一部分上。也即,从上游端部P4到上游端部P2的部分变成材料3的双重部分(粘合部分3j或堆叠部分3d,也即,包括多于一种材料的部分)。由此,即使在上述条件下材料3受到冲击,可靠地卷绕在入口辊41u上的双重部分的高刚性也可以更加适当地抑制材料3的颤振(颤动),从而使得可以更加适当地抑制材料3中的张力变化。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粘合部分3j和堆叠部分3d(鳍状部分3at)的总长度比从抵靠在带构件26F上的材料3的抵靠部分3b的下游端部P1到卷绕在定位于参考位置的移动辊41m上的材料3的卷绕部分3t的上游端部P4的材料3的路径长度(L12+L23+L34)大。也即,切割机构28(切割刀片28B)切割在前材料3a,以使得粘合部分3j和堆叠部分3d(鳍状部分3at)的总长度比从下游端部P1到上游端部P4的材料3的路径长度(L12+L23+L34)大。在被输送的材料3的粘合部分3j到达移动辊41m之后,带构件26F从抵靠位置移回到待机位置。

由此,如图10所示,当粘合部分3j到达移动辊41m时,堆叠部分3d不仅可靠地卷绕在入口辊41u上而且还可靠地卷绕在带构件26F上,从而使得从上游端部P4到下游端部P1的部分是材料3的双重部分(粘合部分3j或堆叠部分3d,也即,包括多于一种材料的部分)。由此,即使在上述条件下材料3受到冲击,卷绕在入口辊41u和带构件26F上的双重部分的高刚性也可以更加适当地抑制材料3的颤振(颤动),从而使得可以更加适当地抑制材料3中的张力变化。

与此同时,在如上所述地设定鳍状部分3at的长度的情况下,存在卷绕在入口辊41u和带构件26F上的双重部分的高刚性更加适当地抑制材料3的颤振(颤动)的优势。然而,鳍状部分3at的长度变得非常长。

由此,如果主要考虑这种现象的不利影响,则存在以满足以下条件的方式切割在前材料3a的替换方案:粘合部分3j和堆叠部分3d(鳍状部分3at)的总长度比从上游端部P2到上游端部P4的材料3的路径长度(L23+L34)大;并且,粘合部分3j和堆叠部分3d(鳍状部分3at)的总长度比从下游端部P1到上游端部P4的材料3的路径长度(L12+L23+L34)小。

也即,如果专注于抑制材料3的颤振(颤动)和材料3中的张力变化,则应当优选地选择前者。并且,如果希望抑制鳍状部分3at的伸长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抑制材料3的颤振(颤动)和材料3中的张力变化,则优选地,应当选择后者。

注意,在前者的情况下,鳍状部分3at的长度可以进一步如下地伸长。具体地,使得堆叠部分3d(鳍状部分3at)的长度比从抵靠在带构件26F上的材料3的抵靠部分3b的下游端部P1到卷绕在定位于参考位置的移动辊41m上的材料3的卷绕部分3t的下游端部P5的材料3的路径长度(L12+L23+L34+L45)大。也即,切割机构28(切割刀片28B)切割在前材料3a,以使得堆叠部分3d(鳍状部分3at)的长度比从下游端部P1到下游端部P5的材料3的路径长度(L12+L23+L34+L45)大。此外,在被输送的材料3的粘合部分3j已经过移动辊41m之后,带构件26F从抵靠位置移回到待机位置。

由此,在当粘合部分3j已到达移动辊41m时的时候,并且从到达的时间(参见图10)直到粘合部分3j从移动辊41m出来(参见图11)为止,堆叠部分3d可靠地卷绕在入口辊41u和带构件26F上,从而使得从上游端部P4到下游端部P1的部分是材料3的双重部分(粘合部分3j或堆叠部分3d,也即,包括多于一种材料的部分)(参见图10和11)。由此,可以更加适当地抑制材料3的颤振(颤动),从而使得可以更加适当地抑制材料3中的张力变化。

为了使堆叠部分3d(鳍状部分3at)的长度等于预定长度,可以采用各种方法作为用于确定切割的时刻的方法。有示例如下。材料线圈3C(或进给旋转轴24和24)的转速一直通过旋转编码器等等监测,并且材料线圈3C的(减小的)外径一直通过激光位移计、超声波位移计等等监测。根据这些监测值(其可以随时间变化),可以获得材料3的进给速度。并且,材料3在当进给速度在粘合之后(形成粘合部分3j之后)经过的时间上的积分变成等于预定长度(期望长度)时的时刻切割足矣。

对于其他方法,例如,存在这样的方法:材料3在由传感器(如,CCD相机)检测到粘合部分3j的时刻或者在该检测之后已经过预定时间的时刻切割。这里,这种传感器可以检测粘合部分3j,并安装在输送路径上的特定位置。

无论如何,施行切割以使得粘合部分3j和堆叠部分3d(鳍状部分3at)的总长度比位置P1至P7之间的长度大(小),或者以使得堆叠部分3d(鳍状部分3at)的长度比位置P1至P7之间的长度大(小)便足矣;这是因为不必施行切割以精确地等于位置P1到P7之间的长度。由此,可以利用余量确定切割的时刻。

为了适当地抑制在异常状态下以及在正常状态下(即,移动辊41m位定位在参考位置),材料3as中的张力变化,如下地确定切割的时刻足矣:留下对应于当回路3L的尺寸最大时与当移动辊41m定位在参考位置时之间的差异长度的余量,以使得不仅当移动辊41m定位在参考位置时,而且当移动辊41m定位在回路3L的尺寸最大的位置时,都满足上述条件。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的以上实施例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当然,在不偏离其主旨的情况下,可以更改和改进该发明,并且意指为其中囊括等同物。

在前述实施例中,吸收性物品通过所谓的带型一次性尿布1示范。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裤型一次性尿布。此外,吸收性物品不限于一次性尿布1。也即,它可以是吸收穿用者排出的流体的任何物品。例如,吸收性物品可以是卫生巾、尿液吸收垫等等。

在前述实施例中,材料3通过为纤维组件的连续片状物3示范。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材料3可以是膜。

在前述实施例中,利用粘接构件将在后材料3f粘合到在前材料3a。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粘合可以通过诸如热密封、超声波密封的焊接进行,或者可以通过用于粘合的任何其他方法进行。粘接构件通过其上设置有粘接剂的双面胶带4j示范。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粘接构件本身可以是诸如胶水的粘接剂。

在前述实施例中,切割机构28在带构件26F位于抵靠位置的情况下切割在前材料3a。换言之,紧接在将在后材料3f与在前材料3a粘合之后,带构件26F没有移回到待机位置,而是在在前材料3a的切割处理之后施行移回处理。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当切割机构28切割在前材料3a时,带构件26F可以已经移回到待机位置。

然而,当切割在前材料3a时,带构件26F可靠地抵靠在在前材料3a上,从而从抵靠在带构件26F上的材料3的抵靠部分3b的下游端部P1到卷绕在入口辊41u上的材料3的卷绕部分3t的上游端部P2的部分可以是双重部分。由此,即使在切割期间材料3受到冲击,双重部分的高刚性也可以更加适当地抑制材料3的颤振(颤动),从而使得可以更加适当地抑制材料3中的张力变化。在这一点上,更加优选前述实施例。

在前述实施例中,在释放输送的材料3的鳍状部分3at在带构件26F上的抵靠之后,带构件26F从抵靠位置移回到待机位置。也即,在鳍状部分3at的背后端部(图4中通过符号A2指示)已经过带构件26F(换言之,抵靠在带构件26F上的材料3的抵靠部分3b的下游端部P1)之后,带构件26F移动到待机位置。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在(在鳍状部分3at抵靠在带构件26F上的同时)释放被输送的材料3的鳍状部分3at在带构件26F上的抵靠之后,带构件26F可以从抵靠位置移回到待机位置。

然而,从下游端部P1到上游端部P2的部分可以在尽可能长的时段内是双重部分,直到鳍状部分3at已到达(经过)下游端部P1为止。双重部分的高刚性可以更加适当地(在更长的时段期间)抑制由干扰引起的材料3中的张力变化。在这一点上,更加优选前述实施例。

在前述实施例中,抵靠构件通过带构件26F示范。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抵靠构件可以是按压辊60B。也即,可以采用以下构造:如图12所示,按压机构60包括摆动臂60A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摆动臂的摆动端部上的按压辊60B,按压辊60B抵靠在材料3(在前材料3a)上。

在按压辊60B用作抵靠构件的情况下,按压辊60B与材料3接触的接触区域小(大体是点对点接触),从而使得材料3更容易被下压。材料3的下压使材料3的输送路径改变对应于该下压的程度(路径长度改变),从而由于路径改变引起材料3中的张力变化。

与之相对,在带构件26F用作抵靠构件的情况下,与按压辊60B的情况相比,按压辊60B与材料3接触的接触面积大(如图3中抵靠部分3b所示,面对面接触),材料3的下压较小。这使得可以更加适当地抑制材料3中的张力变化。在这一点上,更加优选前述实施例。

在前述实施例中,由于带构件26F卷绕在第一旋转辊26B和第二旋转辊26E上的同时第一旋转辊26B和第二旋转滚辊26E的旋转,带构件26F旋转。并且,带构件26F通过绕着摆动轴线摆动而从待机位置移动到抵靠位置,摆动轴线是第一旋转辊26B(也即,第一固定轴26A)的中心轴线。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通过摆动操作的这种抵靠。如图13所示,带构件26F可以在平直运动操作中从待机位置移动到抵靠位置(抵靠在抵靠位置上)。

与图13中示出的平直运动操作中的情况相比,在前述摆动操作中带构件26F从待机位置移动到抵靠位置的情况下(或者,在从抵靠位置移回到待机位置的情况下),材料3在移动时(在移回时)的路径改变的程度适中(路径长度的改变率小)。也即,与平直运动操作相比,在摆动操作的情况下,路径逐渐(并非突然)改变,从而可以避免材料3中的张力的迅速变化。这使得可以更加适当地抑制材料3中的张力变化。在这一点上,更加优选前述实施例。

[参考标记列表]

1一次性尿布(吸收性物品),2吸收体,

3连续片状物(材料),

3C材料线圈,3Ca在前材料线圈,3Cf在后材料线圈,

3Cfs外周表面,3Cn材料线圈,3Cns外周表面,

3L回路,

3a在前材料,3鳍状部分,3b抵靠部分,3d堆叠部分,3f在后材料,3fe前端部分,3j粘合部分,3n材料,3ne前端部分,

3p纸管,3s防漏片状物,3t卷绕部分

4j双面胶带(粘接构件),4k双面胶带,

10材料供给装置,20材料接合装置,21支撑板,22转台,

24进给旋转轴(旋转轴),

26按压机构,26A第一固定轴(中心轴线),26B第一旋转辊,26C摆动臂,26D第二固定轴,26E第二旋转辊,26F带构件(抵靠构件),26G致动器,

28切割机构,28A臂构件,28B切割刀片,

28C致动器,

29R输送辊,

40积聚装置(跳动单元),41A臂构件,41C致动器,

41d出口辊,41m移动辊,41u入口辊,

50转向条(输送方向改变构件),

60按压机构,60A摆动臂60B按压辊(抵靠构件),

110处理单元(处理装置),110a存放装置,110b切割装置,

110c按压装置,110d腿部开口切割装置,

110e端部切割装置,

LM生产线,LMB底板部分,

P3Ca在前材料线圈位置,P3Cf在后材料线圈位置,

C22枢转轴线,C28A旋转轴线,

C41A旋转轴线,C41u旋转轴线,C41m旋转轴线,C41d旋转轴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