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救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5004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救援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救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电梯为曳引式电梯,其采用曳引机作为动力设备。曳引机一般安装在主机机架上,用于输送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主要由曳引电动机、曳引机制动器、联轴器和曳引轮组成,其中,在曳引轮上悬挂有曳引钢丝绳,钢丝绳的一端悬挂电梯轿厢,另一端悬挂对重装置,电梯轿厢和对重装置的重力使曳引钢丝绳压紧在曳引轮槽内产生摩擦力。当电梯通电启动时,曳引机制动器得电松闸,电动机带动曳引轮转动,钢丝绳和曳引轮之间的摩擦力产生驱动力驱动电梯轿厢作上下运动;当电梯发生故障时,曳引电动机和曳引机制动器的电源失电,曳引机制动器动作并抱闸,此时,若发生电梯困人事件且电梯轿厢未处于电梯层门位置,就需要将盘车轮安装在曳引机盘车轮轴上利用人工盘车的方式进行救援,这种救援方式必须至少3个人进行密切的配合,其中,第一个人开启厅门确定电梯轿厢位置,第二个人通过曳引机制动器的手动松闸开关对曳引机制动器进行手动松闸,第三个人手动旋转盘车轮以带动对曳引轮转动,使电梯轿厢从故障位置盘到电梯层门位置,以对被困乘客进行施救。由于这种人工盘车救援的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使得救援效率低、人力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种电梯救援系统可对电梯进行自动盘车,其盘车过程简单、耗时少,可有效提高救援效率和节省人力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电梯救援系统,包括:测距传感器,设于电梯轿厢底部,以采集所述电梯轿厢底部距离电梯井道底部的距离信息;控制主板,与所述测距传感器连接;松闸开关,连接于曳引机制动器和所述控制主板之间;电动机,与所述控制主板连接,其中,所述电动机设有动力输出轴;所述控制主板通过所述松闸开关控制所述曳引机制动器松闸,并根据所述距离信息控制所述电动机的转动方向、输出转速和转动时间;减速器,连接于所述电动机的动力输出轴和曳引机盘车轮轴之间,以带动所述曳引机盘车轮轴转动,使得所述电梯轿厢移动到电梯层门位置,实现救援。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电梯救援系统,还包括:备用电源、与所述备用电源连接的变压器;所述变压器设有交流电压输出接口和直流电压输出接口;所述变压器通过所述交流电压输出接口与所述电动机连接,以向所述电动机供电;所述变压器通过所述直流电源输出接口与所述控制主板连接,以向所述控制主板供电。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电梯救援系统,还包括:变频调速器,连接于所述控制主板与所述电动机之间;所述控制主板通过所述变频调速器调节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转速。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电梯救援系统,还包括:触控屏,与所述控制主板连接;所述触控屏设有输入区域,所述输入区域内设有用于生成点动信号的点动按钮、用于生成上行信号的上行按钮和用于生成下行信号的下行按钮;所述控制主板根据所述点动信号和所述上行信号控制所述电动机以预设转速和预设转动时间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以使所述电梯轿厢上行;所述控制主板根据所述点动信号和所述下行信号控制所述电动机以所述预设转速和所述预设转动时间向第二转动方向转动,以使所述电梯轿厢下行。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触控屏的输入区域内还设有自动按钮,用于生成自动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主板接收所述自动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距离信息和预设的电梯层门位置高度计算所述电梯轿厢的最短救援距离;其中,所述最短救援距离为所述电梯轿厢距离最近电梯层门位置的距离;所述控制主板根据所述最短救援距离和所述预设转速计算所述电动机的自动转动方向和自动转动时间;所述控制主板控制所述电动机以所述预设转速和所述自动转动时间向所述自动转动方向转动,以使所述电梯轿厢移动到所述最近电梯层门位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曳引机上设有安装支架,用于安装所述控制主板和所述触控屏。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电梯轿厢底部设有轿厢下横梁,在所述下横梁上设有活动安装架,在所述活动安装架上固定安装所述测距传感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轿厢下横梁的截面呈“工”字形,包括上翼、下翼和腹板,所述腹板固定连接在所述上翼和所述下翼之间,所述活动安装架卡设于所述下翼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活动安装架包括:卡板,截面呈凸形,与所述下翼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卡板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卡板的侧壁设有第二通孔;托板,截面呈凹形,与所述下翼的下表面贴合,所述托板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正对的第三通孔,所述托板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正对的第四通孔;固定螺栓,贯穿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以卡设所述卡板和所述托板于所述下翼上;安装板,截面呈矩形中空状,设于所述托板的侧壁外部,所述安装板的第一侧壁设有与所述第四通孔正对的第五通孔,所述安装板上还设有测距传感器安装孔;位置调节螺栓,贯穿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测距传感器通过信号连接线与所述控制主板连接;所述测距传感器为红外测距传感器或超声波测距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电梯救援系统通过控制主板控制松闸开关接通,以使曳引机制动器得电松闸,进而可控制曳引机盘车轮轴转动。控制主板通过测距传感器获取电梯轿厢底部与电梯井道底部之间的距离信息,控制主板根据距离信息控制电动机的转动方向、输出转速和转动时间,以使电动机的动力输出轴输出对应的动力,从而使电动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减速器降低输出转速且提高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转矩,以达到曳引机盘车轮轴所需转速和转矩,带动曳引机盘车轮轴转动,使得曳引轮转动,促使电梯轿厢移动到电梯层门位置,实现自动盘车。本发明的电梯救援系统可根据电梯轿厢位置进行自动盘车,其盘车过程简单、耗时少,可有效提高救援效率;同时,当电梯安装本发明的电梯救援系统时,仅需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电梯救援,节省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梯救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梯救援系统中变压器与备用电源、电动机和控制主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梯救援系统中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梯救援系统中活动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主机机架 2、曳引机

21、曳引轮 22、曳引机盘车轮轴

23、安装支架 3、电梯轿厢

4、测距传感器 41、信号连接线

5、轿厢下横梁 51、上翼

52、下翼 53、腹板

6、活动安装架 61、卡板

611、第一通孔 612、第二通孔

62、托板 621、第三通孔

622、第四通孔 63、安装板

631、第五通孔 632、测距传感器安装孔

64、固定螺栓 65、位置调节螺栓

7、电动机 8、减速器

9、变频调速器 10、松闸开关

11、触控屏 110、输入区域

111、上行按钮 112、下行按钮

113、点动按钮 114、 自动按钮

115、启动按钮 116、停止按钮

117、显示区域 118、距离标识显示区

119、运行状态显示区 12、控制主板

13、备用电源 14、变压器

141、交流电压输出接口 142、直流电压输出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梯救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梯救援系统,包括:测距传感器4,设于电梯轿厢3底部,以采集电梯轿厢3底部距离电梯井道底部的距离信息;控制主板12,与测距传感器4连接,以接收该距离信息;松闸开关10,连接于曳引机制动器和控制主板12之间(曳引机制动器位于曳引机2内,图中未示出);电动机7,与控制主板12连接,以根据该距离信息控制电动机7的转动方向、输出转速和转动时间;较佳地,输出转速设定为电梯检修运行速度0.65m/s;电动机7还设有动力输出轴;减速器8,连接于电动机7的动力输出轴和曳引机盘车轮轴22之间,以带动曳引机盘车轮轴22转动,使得电梯轿厢3移动到电梯层门位置,进而可实现救援。其中,测距传感器4通过信号连接线41与控制主板12连接,测距传感器4为红外测距传感器或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曳引机制动器和曳引机盘车轮轴22均是曳引机2的组成部分,曳引机2安装在主机机架1上。

在电梯救援过程中,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梯救援系统通过控制主板12控制松闸开关10接通,以使曳引机制动器得电松闸,进而可控制曳引机盘车轮轴22转动。控制主板12通过测距传感器4获取电梯轿厢3底部与电梯井道底部之间的距离信息,控制主板12根据距离信息控制电动机7的转动方向、输出转速和转动时间,以使电动机7的动力输出轴输出对应的动力,电动机7的动力输出轴通过减速器8降低输出转速且提高所述电动机7的输出转矩,以达到曳引机盘车轮轴22所需转速和转矩,带动曳引机盘车轮轴22转动,使得曳引轮21转动,促使电梯轿厢3移动,实现自动盘车,使得电梯轿厢3移动到电梯层门位置。本发明的电梯救援系统可根据电梯轿厢3位置进行自动盘车,其盘车操作简单、耗时少,可有效提高救援效率;同时,当电梯安装本发明的电梯救援系统时,仅需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电梯救援,节省人力成本。

如图1和图2所示,该电梯救援系统还包括:备用电源13、与备用电源13连接的变压器14;变压器14设有交流电压输出接口141和直流电压输出接口142;变压器14通过交流电压输出接口141与电动机7连接,以向电动机7供电;变压器14通过直流电源输出接口142与控制主板12连接,以向控制主板12供电。具体地,备用电源13通过变压器14分别转换出380V的交流电压和24V的直流电压,变压器14通过交流电压输出接口141输出380V的交流电压,以向电动机7供电;变压器14通过直流电压输出接口143输出24V的直流电压,以向控制主板12供电。由于该备用电源13与电梯总电源相互独立,因此当电梯发生故障时,可通过备用电源13对电梯救援系统进行供电,以保证电梯救援系统可正常工作。

如图1和图3所示,该电梯救援系统还包括:变频调速器9,连接于控制主板12与电动机7之间;控制主板12通过变频调速器9调节电动机7的输出转速;触控屏11,与控制主板12连接;触控屏11设有输入区域110,输入区域110内设有用于生成点动信号的点动按钮113、用于生成上行信号的上行按钮111和用于生成下行信号的下行按钮112;控制主板12根据点动信号和上行信号控制电动机7以预设转速和预设转动时间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以使电梯轿厢3上行;控制主板12根据点动信号和下行信号控制电动机7以预设转速和预设转动时间向第二转动方向转动,以使电梯轿厢3下行。

例如,当发生电梯困人事件时,救援者可根据电梯轿厢3的位置对触控屏11输入区域110内的点动按钮113、上行按钮111和下行按钮112进行触摸控制,以产生点动信号、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在此以通过触控屏11产生点动信号和上行信号为例,控制主板12接收点动信号和上行信号后,则控制电动机7以预设转速和预设转动时间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使得电梯轿厢3以检修运行速度上行较短距离,进而实现对电梯轿厢3上行位置的微调,救援者通过触控屏11多次产生上行信号,就可逐步使电梯轿厢3上行到电梯层门位置,其调节过程平稳,使电梯轿厢3在救援过程中不易产生颠簸。

进一步地,输入区域110内还设有自动按钮114,用于生成自动控制信号;控制主板12接收自动控制信号后,则根据距离信息和预设的电梯层门位置高度计算电梯轿厢3的最短救援距离;其中,最短救援距离为电梯轿厢3距离最近电梯层门位置的距离;控制主板12根据最短救援距离和预设转速计算电动机7的自动转动方向和自动转动时间;控制主板12控制电动机7以预设转速和自动转动时间向自动转动方向转动。例如,控制主板12中预设的电梯层门位置高度值为Di,i表示第i层楼,i≥1且为整数;d为电梯轿厢3底部与电梯井道底部之间的距离。当控制主板12接收自动控制信号后,则通过|d-Di|计算电梯轿厢3距离全部电梯层门位置之间的距离,并获取电梯轿厢3距离最近电梯层门位置的最短救援距离和最近电梯层门位置的高度值。控制主板12通过最近电梯层门位置的高度值来判定电动机7的自动转动方向,具体地,当电梯轿厢3距离与最近电梯层门位置高度值相减为正数时,电梯轿厢3位于最近电梯层门位置上,则判定电动机7自动转动方向需使电梯轿厢3下行;当电梯轿厢3距离与最近电梯层门位置高度值相减为负数时,电梯轿厢3位于最近电梯层门位置下,则判定电动机7自动转动方向需使电梯轿厢3上行;控制主板12根据最短救援距离和预设转速计算电动机7的自动转动时间,进而控制电动机7以预设转速和自动转动时间向自动转动方向转动,直到电梯轿厢3达到最近电梯层门位置,该电梯救援系统的控制过程简单、可大大提高电梯救援效率,节省人力成本。

进一步地,在触控屏11的输入区域110内还设有停止按钮116,用于产生停止信号;启动按钮115,用于产生启动信号;控制主板12接收停止信号,并控制电动机7停止转动;控制主板12接收启动信号,并控制电动机7启动。由此,在电梯救援系统工作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其电动机7进行停止和启动控制,提高电动机7运行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触控屏11还设有显示区域117,该显示区域117内设有距离标识显示区118、运行状态显示区119;触控屏11接收控制主板12发送的距离信息,并根据该距离信息在显示区域117内显示电梯轿厢3距离电梯井道底部的距离标识;触控屏11还接收控制主板12发送的转动方向和输出转速,并根据转动方向和输出转速在运行状态显示区119显示电梯轿厢3的运行方向标识和运行速度,可形象的显示出电梯轿厢在电梯井道中的位置以及救援过程中,电梯轿厢的运行情况,便于救援者及时了解救援情况,提高救援过程的安全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电梯井道底部通常设有安全部件或缓冲器等,会对电梯井道底部产生阻挡,进而使得测距传感器4产生测量错误,例如,如果将测距传感器4安装在电梯轿厢3底部的正中央,可能会导致其测量的距离信息为电梯轿厢3底部与安全部件之间的距离,而不是电梯轿厢3底部与电梯井道底部之间的距离。同时,由于不同类型电梯井道底部设置的安全部件或缓冲器的位置不同,如果直接将测距传感器4固定于某类电梯轿厢3底部,可能导致其与其他类型的电梯不能兼容。为了避免测量错误和提高电梯救援系统的兼容性,本发明实施例在电梯轿厢3的底部安装有用于调节测距传感器4在电梯轿厢3底部的位置的活动安装架6。在使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梯救援系统之前,操作员需事先将测距传感器4安装在活动安装架6上,并根据电梯井道底部情况,调节测距传感器4在电梯轿厢3底部的位置,以避开电梯井道底部的各类部件,使测距传感器4与电梯井道底部直接正对。

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电梯轿厢3底部设有轿厢下横梁5,在下横梁5上设有活动安装架6,在活动安装架6上固定安装测距传感器4,其中,轿厢下横梁5的截面呈“工”字形,包括上翼51、下翼52和腹板53,腹板53固定连接在上翼51和下翼52之间,活动安装架6卡设于下翼52上,以在轿厢下横梁5滑动从而调节测距传感器4在电梯轿厢3底部的位置,使测距传感器4直接与电梯井道底部相对,避开电梯井道底部的安全部件或其他部件而直接测得电梯轿厢3底部距离与电梯井道底部之间的距离信息,避免测量错误,同时提高本发明电梯救援系统的兼容性。

其中,该活动安装架6包括:卡板61,截面呈凸形,与下翼52的上表面贴合,卡板61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611、卡板61的侧壁设有第二通孔612;托板62,截面呈凹形,与下翼52的下表面贴合,托板62的底部设有与第一通孔611正对的第三通孔621,托板62的侧壁设有与第二通孔612正对的第四通孔622;固定螺栓64,贯穿于第一通孔611和第三通孔621,以将卡板61和托板62卡设在下翼52上;安装板63,截面呈矩形中空状,设于托板62的侧壁外部,安装板63的第一侧壁设有与第四通孔622正对的第五通孔631,安装板63上还设有测距传感器安装孔632;位置调节螺栓65,贯穿于第二通孔612、第四通孔622和第五通孔631。其中,将卡板61和托板62卡设在轿厢下横梁5的下翼52上,则在轿厢下横梁5上滑动活动安装架6就可以调节其在电梯轿厢3底部的位置;托板62、卡板61和安装板63还可以通过固定螺栓64和位置调节螺栓65来调节相对高度。当测距传感器4安装在测距传感器安装孔632上时,就可以通过固定螺栓64和位置调节螺栓65来调节测距传感器4的相对高度,以使测距传感器4与电梯井道底部之间的距离更加精确,从而提升测距传感器4的测量精度。

较佳地,曳引机上还设有安装支架23,用于安装控制主板12和触控屏11。该安装支架为两平行的竖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