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接地线施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43730阅读:6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化接地线施工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接地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接地线施工车。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的现场工作过程中,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及变电站常常需要进行接地工作。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常常将接地线缠绕成一团,放置于库房中。使用时,再取出打开。这种接地线存放的方式,容易在保管时出现乱线、扭曲、拖拉损伤,保管不便。而且放线时,需要从接地线中找出接地夹头,然后逐渐放线。一旦存在缠绕,就会影响工作效率。

同时接电线的安装也是非常复杂的过程,“接地”是保障电力生产安全的重要技术措施,操作人员在停电设备上验明设备却无电压后,将所有可能来电侧悬挂上接地线,有效地保证了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然而,多年来操作人员一直靠人力托举操作杆将接地线安装在设备上。接地线通常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多股软铜线制成,沉重的地线会将绝缘操作杆压弯。在生产现场,装拆地线的工作成为一项极其耗费体力的工作,很多男士都望而却步。目前,在进行高位装拆地线的工作中,存在如下问题:

1、杆体倾倒引起的安全问题

在人的臂力无法承受长绝缘操作杆和沉重地线的重量时,绝缘杆会倒向设备,如果倒向停电设备带电侧,会引起严重的接地事故,严重威胁操作人员生命安全,此类事故在以往的工作中已有发生。

2、装拆困难的问题接地线挂钩挂接在操作杆的顶端,被地线压弯的操作杆给悬挂和拆除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操作人需要一手拉住接地线另一只手托举操作杆进行悬挂或拆除。遇到杆头和导体角度较小时,操作存在较大困难,运行人员需要借助站在高物上来改变操作角度,而这样又带来一定的安全问题。

公开号为cn104495532a的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接地线及工具放置专用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两侧设置行车轮,所述车体后方设置绕线装置,所述绕线装置包括十字形的上绕线架和下绕线架,所述上绕线架和下绕线架之间通过四个绕线杆连接,所述车体中间位置的下方设置置物槽,所述车体前端的两侧设置警示栏放置槽,所述警示栏放置槽内设置设置隔离带,所述车体前端设置牵拉挂钩。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收线过程中接地线因松弛容易缠绕、打结,使收线操作不便、接地线容易损坏的问题,且具备接地线管理功能,保证了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施工需要的其它工具摆放合理整齐,加快了接地线施工的速度,减少了施工人员的工作负担。但是该发明对于接电线的收集整理弊端较大,收集的接地线数量较少,在大规模的抢修作业下工作效率不高,其对于接地线的高空安装未涉及。

公开号为cn105173884a的发明公开了一种接地线缠绕装置,包括支撑小车,支撑小车上装支架,支架的上部装左、右转动盘,左转动盘上设置将接地线的端接头固定的固定件,右转动盘上设置将接地线主杆尾部固定的固定件,在支架下部设置水平丝杆,丝杆螺母与供线嘴为一体形式,丝杆设置在左、右转动盘的前下方;左转动盘通过传动皮带与丝杆传动轮连接。左、右转动盘均有多个固定件,与多根接地线杆配合。本发明结构合理,将原本需要两人进行的工作减少为一人,解放了劳动力,并且大幅度降低接地线缠绕的工作强度,减少了电网的停电时间。其仍然存在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化接地线施工车,可以对大量的接地线进行收放线,且可以对高空设备进行安装接地线,同时可以对大量接地线进行良好的保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化接地线施工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前端与车头连接,所述车体前部设置车厢,所述车体后部设置第一升降机构,所述车厢内在所述车体上设置地线收集机构,对应所述地线收集机构在所述车厢内设置导向机构,所述车厢顶部对应所述导向机构设置开口,所述第一升降机构顶端设置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设置地线夹持机构,所述车厢上方对应所述开口设置密封机构,所述车厢内设置小型空调,所述车厢上方设置与所述小型空调连接的发电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地线收集机构包括所述车体上设置的旋转基座,所述旋转基座上设置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上均匀设置若干个横隔板,两两相邻的所述横隔板之间竖向设置撑杆,两两相邻的所述横隔板之间为地线收集区,所述旋转杆的下部通过传动机构与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驱动机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所述旋转杆下部设置的从动齿轮以及所述驱动机构上对应所述从动齿轮设置的主动齿轮,所述驱动机构采用伺服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基座包括所述车体上设置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底部轴承,所述安装槽外侧在所述车体上设置支架,所述支架上对应所述底部轴承设置固定轴承,所述旋转杆插入所述固定轴承和底部轴承内。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所述若干个所述地线收集机构中间在所述车体上设置的立柱,所述立柱上对应地线收集区设置横杆,所述横杆前端设置第一转向机构,所述立柱的顶端设置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顶端设置第二转向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升降机构采用电动伸缩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向机构包括所述横杆前端水平设置的第一口型框架,所述第一口型框架的前端和后端设置第一辊轴,所述第一口型框架上对应所述第一辊轴的两端设置第一挡块,所述第二转向机构包括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上端竖向设置的第二口型框架,所述第二口型框架的上端和下端对应设置第二辊轴,所述第二口型框架上在所述第二辊轴的两端设置第二挡块。

进一步的,所述车厢上方通过安装杆设置开口密封机构,所述开口密封机构包括安装杆上对应所述开口设置的水平伸缩杆,所述水平伸缩杆前端向下设置竖向伸缩杆,所述竖向伸缩杆的下端设置与所述开口形状契合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边缘设置密封胶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采用液压升降杆,所述工作台包括设置在第一升降机构顶端的底板,所述底板的边缘设置护栏,所述护栏上设置所述地线夹持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地线夹持机构包括所述护栏上设置的收线机构和夹紧机构,所述收线机构包括所述护栏上设置的收放线卷轴,所述收放线卷轴上缠绕设置连接线,所述收放线卷轴的一端设置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采用电机驱动或人工把手驱动,夹紧机构包括所述护栏上设置的v型夹持器。

进一步的,所述发电机构包括所述车厢上方通过安装臂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车厢之间为风冷间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化接地线施工车,车体与车头连接,实现装载车的移动,车体上设置车厢,车厢用来对接地线进行存储放置,车体后部设置第一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顶端设置操作台,操作台上设置地线夹持机构,车厢内在车体上设置地线收集机构,对应地线收集机构在车厢内设置导向机构,车厢顶部对应导向机构设置开口,地线收集机构对接地线进行收集,同时也具有放线的功能,导向机构在放线时将接地线通过两次的转向支撑使得接地线可以伸出到车厢的顶部,被工作台上的地线夹持机构所固定,方便工作人员在工作台上对接地线进行安装。车厢上方对应开口设置密封机构,车厢内设置小型空调,车厢上方设置与小型空调连接的发电机构,开口在下雨时容易进入雨水,而对接地线造成腐蚀,因此设置密封机构,在使用时将密封机构打开,而在不适用时将密封机构对准开口密封,对车厢内的设备进行保护。同时为了防止接地线的长时间存放而损坏,在车厢内设置小型空调对内部的湿度进行调节,这样在车辆长期停靠时,通过发电机构发电供空调使用,从而对车厢内的环境进行调节,保证接地线的长时间存放。

地线收集机构包括车体上设置的旋转基座,旋转基座上设置旋转杆,旋转杆上均匀设置若干个横隔板,两两相邻的横隔板之间竖向设置撑杆,旋转杆的下部通过传动机构与设置在车体上的驱动机构连接。两两相邻的横隔板之间的区域便是地线收集区,每一条接地线便会缠绕放置在对应的地线收集区,通过驱动机构带动传动机构从而带动旋转杆转动来实现地线的收集或放线。传动机构包括旋转杆下部设置的从动齿轮以及驱动机构上对应从动齿轮设置的主动齿轮,驱动机构采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控制更加方便,其带动主动齿轮进行转动,从而调动从动齿轮转动,最终带动旋转杆进行转动,实现对接地线的缠绕收集或旋转放线,设置的撑杆增加地线的缠绕直径。旋转基座用来支撑旋转杆上的整体结构,使得旋转杆能够转动,且具有较好的平稳性。因此旋转基座包括车体上设置的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底部轴承,安装槽外侧在车体上设置支架,支架上对应底部轴承设置固定轴承,旋转杆插入固定轴承和底部轴承内。通过支架以及固定轴承对旋转杆进行支撑,与底部轴承相配合,既能实现旋转杆的转动,对旋转杆的支撑性也较好。

导向机构负责在接地线放线时,将接地线转向使得接地线可以从车厢内沿着预定的轨迹展开,使得接地线的一端可以被车体后端第一升降机构上的工作台上的地线夹持机构所固定从而将接地线从地线收集机构上拉出。导向机构包括若干个所述地线收集机构中间在车体上设置的立柱,立柱上对应地线收集区设置横杆,横杆前端设置第一转向机构,立柱的顶端设置第二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的顶端设置第二转向机构。横杆对应多个地线收集区设置多个,对应的第一转向机构为多个,因为第一收集区的高度以及方向各不相同,设置多个是为了更好的对接地线进行转向。第一转向机构将接地线的方向改为向上,第二转向机构将接地线的方向从向上改为工作台的方向,从而实现两次方向的改变,使得接地线可以拉至工作台进行固定。第二升降机构采用电动伸缩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第一转向机构包括横杆前端水平设置的第一口型框架,第一口型框架的前端和后端设置第一辊轴,第一口型框架上对应第一辊轴的两端设置第一挡块,第二转向机构包括第二升降机构上端竖向设置的第二口型框架,第二口型框架的上端和下端对应设置第二辊轴,第二口型框架上在第二辊轴的两端设置第二挡块。第一口型框架和第二口型框架都通过u型架安装,不会影响到辊轴的安装,接地线穿过第一口型框架,被第一辊轴进行转向,第一辊轴的转动不会增加接地线移动时的摩擦力,接地线再穿过第二口型框架被第二辊轴转向。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则防止接地线从辊轴上滑脱,影响接地线从地线收集机构上拉出。

因为开口的原因,在车厢的顶部容易进入雨水,因此在立柱上设置开口密封机构,开口密封机构包括安装杆上对应开口设置的水平伸缩杆,水平伸缩杆前端向下设置竖向伸缩杆,竖向伸缩杆的下端设置与开口形状契合的密封板,密封板的边缘设置密封胶条。水平伸缩杆与竖向伸缩杆相配合,实现对密封板的移动,从而可以将密封板从开口取出并移动至别处,不影响接地线的收放,工作完成后在通过水平伸缩杆与竖向伸缩杆将密封板封堵在开口上,密封胶条可以对密封板与开口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避免雨水渗入,效果更好。

第一升降机构采用液压升降杆,动力更足,稳定性更好,工作台包括底板以及护栏,护栏上设置地线夹持机构,在放线时地线的一端经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转向后被卡入地线夹持机构,这样驱动机构带动旋转杆对地线进行放线,同时第一升降机构提升工作台,便可以将地线从旋转杆上放下,且被提升至高空方便工作人员连接地线。地线夹持机构包括收线机构和夹紧机构,收线机构是对接地线进行暂时延长,使其能够更好的缠绕在地线收集机构上,其包括护栏上设置的放线滚筒,放线滚筒上缠绕设置连接线,放线滚筒的一端设置卷绕机构,当需要将地线从地线收集机构上放线时,将连接线经过第一和第二导向机构与地线的一端连接,通过卷绕机构驱动放线滚筒转动,从而将接地线从车厢内拉出,并拉至夹紧机构位置,再通过夹紧机构对接地线进行固定,第一升降机构带动工作台上升时,夹紧机构夹持在接地线的合适位置,接地线的端部便可以与高空设备安装操作,安装完毕后,将剩余的接地线从车厢内拉出,再接地线的另一端安装接地棒并埋入地下,完成安装。卷绕机构可以采用电机驱动或人工把手驱动,这两种驱动方式都是现有的技术,根据合适的情况进行选择。夹紧机构采用v型夹持器,操作简单,夹持力度大,避免在安装接地线时发生抽动的情况而影响安装质量。

发电机构包括车厢上方通过安装臂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与车厢之间为风冷间隙,电池板不贴合设置在车厢上表面,而通过安装臂预留出风冷间隙,可以加速电池板的散热,保证发电的效率,电池板与太阳能控制器、充放电控制器、蓄电池依次连接,从而将电能存储,并通过充放电控制器对小型空调进行供电。

本发明可以对大量的接地线进行收放线,且可以对高空设备进行安装接地线,同时可以对大量接地线进行良好的保存,在大规模抢修过程中,大大加快了接地线收放线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智能化接地线施工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发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化接地线施工车,包括车体12,所述车体12的前端与车头13连接,所述车体12前部设置车厢7,所述车体12后部设置第一升降机构4,所述车厢7内在所述车体12上设置地线收集机构,对应所述地线收集机构在所述车厢7内设置导向机构8,所述车厢7顶部对应所述导向机构8设置开口33,所述第一升降机构4顶端设置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设置地线夹持机构3,所述车厢7上方对应所述开口33设置密封机构,所述车厢7内设置小型空调11,所述车厢7上方设置与所述小型空调11连接的发电机构5。

车体与车头连接,实现装载车的移动,车体上设置车厢,车厢用来对接地线进行存储放置,车体后部设置第一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顶端设置操作台,操作台上设置地线夹持机构,车厢内在车体上设置地线收集机构,对应地线收集机构在车厢内设置导向机构,车厢顶部对应导向机构设置开口,地线收集机构对接地线进行收集,同时也具有放线的功能,导向机构在放线时将接地线通过两次的转向支撑使得接地线可以伸出到车厢的顶部,被工作台上的地线夹持机构所固定,方便工作人员在工作台上对接地线进行安装。车厢上方对应开口设置密封机构,车厢内设置小型空调,车厢上方设置与小型空调连接的发电机构,开口在下雨时容易进入雨水,而对接地线造成腐蚀,因此设置密封机构,在使用时将密封机构打开,而在不适用时将密封机构对准开口密封,对车厢内的设备进行保护。同时为了防止接地线的长时间存放而损坏,在车厢内设置小型空调对内部的湿度进行调节,这样在车辆长期停靠时,通过发电机构发电供空调使用,从而对车厢内的环境进行调节,保证接地线的长时间存放。

所述地线收集机构包括所述车体12上设置的旋转基座,所述旋转基座上设置旋转杆21,所述旋转杆21上均匀设置若干个横隔板22,两两相邻的所述横隔板22之间竖向设置撑杆23,所述旋转杆21的下部通过传动机构与设置在所述车体12上的驱动机构19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所述旋转杆21下部设置的从动齿轮18以及所述驱动机构19上对应所述从动齿轮18设置的主动齿轮20,所述驱动机构19采用伺服电机。

所述旋转基座包括所述车体12上设置的安装槽70,所述安装槽70内设置底部轴承16,所述安装槽70外侧在所述车体12上设置支架15,所述支架15上对应所述底部轴承16设置固定轴承17,所述旋转杆21插入所述固定轴承17和底部轴承16内。

地线收集机构包括车体上设置的旋转基座,旋转基座上设置旋转杆,旋转杆上均匀设置若干个横隔板,两两相邻的横隔板之间竖向设置撑杆,旋转杆的下部通过传动机构与设置在车体上的驱动机构连接。横隔板之间的区域便是地线收集区,每一条接地线便会缠绕放置在对应的地线收集区,通过驱动机构带动传动机构从而带动旋转杆转动来实现地线的收集或放线。传动机构包括旋转杆下部设置的从动齿轮以及驱动机构上对应从动齿轮设置的主动齿轮,驱动机构采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控制更加方便,其带动主动齿轮进行转动,从而调动从动齿轮转动,最终带动旋转杆进行转动,实现对接地线的缠绕收集或旋转放线,设置的撑杆增加地线的缠绕直径。旋转基座用来支撑旋转杆上的整体结构,使得旋转杆能够转动,且具有较好的平稳性。因此旋转基座包括车体上设置的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底部轴承,安装槽外侧在车体上设置支架,支架上对应底部轴承设置固定轴承,旋转杆插入固定轴承和底部轴承内。通过支架以及固定轴承对旋转杆进行支撑,与底部轴承相配合,既能实现旋转杆的转动,对旋转杆的支撑性也较好。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导向机构8包括所述若干个所述地线收集机构中间在所述车体12上设置的立柱76,所述立柱76上对应地线收集区设置横杆75,所述横杆75前端设置第一转向机构,所述立柱76的顶端设置第二升降机构29,所述第二升降机构29的顶端设置第二转向机构。所述第二升降机构29采用电动伸缩杆。

导向机构负责在接地线放线时,将接地线转向使得接地线可以从车厢内沿着预定的轨迹展开,使得接地线的一端可以被车体后端第一升降机构上的工作台上的地线夹持机构所固定从而将接地线从地线收集机构上拉出。导向机构包括若干个所述地线收集机构中间在车体上设置的立柱,立柱上对应地线收集区设置横杆,横杆前端设置第一转向机构,立柱的顶端设置第二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的顶端设置第二转向机构。横杆对应多个地线收集区设置多个,对应的第一转向机构为多个,因为第一收集区的高度以及方向各不相同,设置多个是为了更好的对接地线进行转向。第一转向机构将接地线的方向改为向上,第二转向机构将接地线的方向从向上改为工作台的方向,从而实现两次方向的改变,使得接地线可以拉至工作台进行固定。第二升降机构采用电动伸缩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所述第一转向机构包括所述横杆75前端水平设置的第一口型框架36,所述第一口型框架36的前端和后端设置第一辊轴35,所述第一口型框架36上对应所述第一辊轴35的两端设置第一挡块34,所述第二转向机构包括所述第二升降机构29上端竖向设置的第二口型框架27,所述第二口型框架27的上端和下端对应设置第二辊轴26,所述第二口型框架27上在所述第二辊轴26的两端设置第二挡块28。

第一转向机构包括横杆前端水平设置的第一口型框架,第一口型框架的前端和后端设置第一辊轴,第一口型框架上对应第一辊轴的两端设置第一挡块,第二转向机构包括第二升降机构上端竖向设置的第二口型框架,第二口型框架的上端和下端对应设置第二辊轴,第二口型框架上在第二辊轴的两端设置第二挡块。第一口型框架和第二口型框架都通过u型架安装,不会影响到辊轴的安装,接地线穿过第一口型框架,被第一辊轴进行转向,第一辊轴的转动不会增加接地线移动时的摩擦力,接地线再穿过第二口型框架被第二辊轴转向。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则防止接地线从辊轴上滑脱,影响接地线从地线收集机构上拉出。

所述车厢7上方通过安装杆24设置开口密封机构,所述开口密封机构包括安装杆24上对应所述开口33设置的水平伸缩杆25,所述水平伸缩杆25前端向下设置竖向伸缩杆30,所述竖向伸缩杆30的下端设置与所述开口33形状契合的密封板31,所述密封板31的边缘设置密封胶条32。

因为开口的原因,在车厢的顶部容易进入雨水,因此在立柱上设置开口密封机构,开口密封机构包括安装杆上对应开口设置的水平伸缩杆,水平伸缩杆前端向下设置竖向伸缩杆,竖向伸缩杆的下端设置与开口形状契合的密封板,密封板的边缘设置密封胶条。水平伸缩杆与竖向伸缩杆相配合,实现对密封板的移动,从而可以将密封板从开口取出并移动至别处,不影响接地线的收放,工作完成后在通过水平伸缩杆与竖向伸缩杆将密封板封堵在开口上,密封胶条可以对密封板与开口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避免雨水渗入,效果更好。

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第一升降机构4采用液压升降杆,所述工作台包括设置在第一升降机构4顶端的底板2,所述底板2的边缘设置护栏1,所述护栏1上设置所述地线夹持机构3。

所述地线夹持机构3包括所述护栏1上设置的收线机构和夹紧机构73,所述收线机构包括所述护栏1上设置的放线滚筒71,所述放线滚筒71上缠绕设置连接线72,所述放线滚筒71的一端设置卷绕机构,所述卷绕机构采用电机驱动或人工把手驱动,所述夹紧机构73包括所述护栏1上设置的v型夹持器。

第一升降机构采用液压升降杆,动力更足,稳定性更好,工作台包括底板以及护栏,护栏上设置地线夹持机构,在放线时地线的一端经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转向后被卡入地线夹持机构,这样驱动机构带动旋转杆对地线进行放线,同时第一升降机构提升工作台,便可以将地线从旋转杆上放下,且被提升至高空方便工作人员连接地线。地线夹持机构包括收线机构和夹紧机构,收线机构是对接地线进行暂时延长,使其能够更好的缠绕在地线收集机构上,其包括护栏上设置的放线滚筒,放线滚筒上缠绕设置连接线,放线滚筒的一端设置卷绕机构,当需要将地线从地线收集机构上放线时,将连接线经过第一和第二导向机构与地线的一端连接,通过卷绕机构驱动放线滚筒转动,从而将接地线从车厢内拉出,并拉至夹紧机构位置,再通过夹紧机构对接地线进行固定,第一升降机构带动工作台上升时,夹紧机构夹持在接地线的合适位置,接地线的端部便可以与高空设备安装操作,安装完毕后,将剩余的接地线从车厢内拉出,再接地线的另一端安装接地棒并埋入地下,完成安装。卷绕机构可以采用电机驱动或人工把手驱动,这两种驱动方式都是现有的技术,根据合适的情况进行选择。夹紧机构采用v型夹持器,操作简单,夹持力度大,避免在安装接地线时发生抽动的情况而影响安装质量。

实施例四,如图4所示,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发电机构5包括所述车厢7上方通过安装臂60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61,所述太阳能电池板61与所述车厢7之间为风冷间隙62。发电机构包括车厢上方通过安装臂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与车厢之间为风冷间隙,电池板不贴合设置在车厢上表面,而通过安装臂预留出风冷间隙,可以加速电池板的散热,保证发电的效率,电池板与太阳能控制器、充放电控制器、蓄电池依次连接,从而将电能存储,并通过充放电控制器对小型空调进行供电。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