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旋转吊机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3202发布日期:2019-03-05 19:23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移动式旋转吊机基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旋转吊机基础,尤其涉及可移动式旋转吊机基础。



背景技术:

可旋转吊机在造船行业使用较为广泛,在一个工作区安装可旋转吊机以满足吊臂旋转范围内的起重需要。

通常可旋转吊机基础均为永久固定式基础,该形式是针对固定的工位进行起重作业,一般固定在厂房较大的立柱或横梁上,或浇筑的基础。此类基础均为永久固定,如作业场地为临时场地或场地变动可能较大,移动之后的基础很难实现重复使用,并且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移动式吊机基础,此基础可以适应场地变化的移动,并重复使用实现经济性与方便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移动式旋转吊机基础,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上部设置有吊耳,还包括配重压块,所述配重压块通过钢丝绳与吊耳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立柱与配重压块之间连接有第一肘板,所述第一肘板设置在底座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相对于第一肘板的立柱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肘板,第二肘板设置在立柱与底板连接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立柱为h型钢立柱。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h型钢立柱的翼缘板与底板之间均设置有第三肘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肘板两侧均设置有第四肘板,第四肘板设置在配重压块与底板连接处。

本发明的移动式旋转吊机基础的优点是:吊机的基础布置相对永久固定的更为灵活、经济。对于场地的要求也不高,随着施工的需要,该基础可以通过吊装平移重复的使用,便于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吊机基础主视结构图;

图2为吊机基础俯视结构图;

图3为吊机基础采用h型钢立柱及肘板配合下俯视结构图;

图4为h型钢立柱及肘板配合下,立柱与底座连接处结构图;

图5为底座、配重压块及肘板配合下,底座与配重压块连接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移动式旋转吊机基础的一种实施例,包括底座1、立柱2、配重压块3及连接件四部分。底座1为方形结构件,为基础的底部主要的承重部件,可以采用工字钢拼成框架也可采用超厚板直接做底座以保证刚度及强度。底座的上方中间装有h型钢吊机立柱2,可采用船厂建造中适当大小的工字钢余料拼接,吊机基础的后方安装了配重压块3,配重压块可以是船厂常用的压块。

参见图2在立柱的上部设有一个吊耳8,使用钢丝绳9穿过吊耳8斜拉分别与配重压块3的两个端角连接。

参见图3、图4,在底座1、立柱2和配重压块3之间设置有第一肘板6,在底座1和立柱2之间设置第二肘板4,第二肘板4和第一肘板在同一平面;在h型钢立柱2的翼缘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4块第三肘板5.

参见图5,在第一肘板6两侧分别设置第四肘板7,第四肘板7设置在配重压块3与底板1连接处。

工作原理是:

受力原理:立柱2将吊机的力传递至底板1,可根据吊机的额定起重能力计算出立柱2的规格及底板1的规格。通过连接件加固立柱2及底板1,并采用肘板连接配重压块2、底板1和立柱2。配重压块3可设置为最大起重时所需的重量,而不必多次更换。配重压块3通过钢丝绳9与立柱2之间产生连接,此处可根据需要将钢丝绳更换成角钢或其他型钢,以满足连接要求。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移动式旋转吊机基础,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上部设置有吊耳,还包括配重压块,所述配重压块通过钢丝绳与吊耳连接。该吊机的基础布置相对永久固定的更为灵活、经济。对于场地的要求也不高,随着施工的需要,该基础可以通过吊装平移重复的使用,便于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陈健龙;赵娜娜;葛晓强;袁辉;董晓程;茅鑫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生(南通)重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25
技术公布日:2019.03.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