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周转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4279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输领域应用的折叠周转箱。



背景技术:

物品在运输过程中通常将其放置进入对应的周转箱内,进而进行搬运和存储操作。周转箱将物品进行有效保护,保证了物品在搬运以及存储过程中的物品结构稳定性,有效避免了物品的损坏和资源的浪费。通常周转箱为规整的矩形箱体。为保证箱体稳定性,该周转箱的结构通常为固定结构,即出厂时即为箱体结构。此时工作人员按照工作要求直接将物品依次放置进入。该周转箱的箱体结构稳定,有效保证了使用效果,但是该周转箱盛放与未盛放物品的箱体结构相同,则需要进行特定的程序对周转箱进行分类,否则相同的周转箱放置在同一空间,在没有外部明显标注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很难进行区分,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箱体形状的保持使周转箱在未盛装物品的情况下也需要同等空间进行放置,降低了空间利用率,同时在重量减轻的状况下,周转箱的稳定性也相对较差,不利于箱体放置的安全性,降低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威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健康。此外一体式的箱体结构不利于周转箱的后期维护,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此外,有的周转箱为保证物品拿取效果,将其结构设置为敞口,此时工作人员可直观的查看物品存储,但是将物品裸露的放置状态,降低了物品的放置安全系数,对放置产品的稳定性造成了极大地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提高周转箱实用性的折叠周转箱。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折叠周转箱,包括前板、侧板、顶板和底板,所述前板和侧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顶板和底板相对设置,所述前板、侧板、顶板和底板包围形成箱体,所述顶板包括两个相对的顶板连接端,所述顶板通过顶板连接端分别与两个相对设置的前板的端部进行连接,所述底板包括两个相对的底板连接端,所述底板通过底板连接端分别与两个相对设置的前板的端部进行连接,所述顶板由相对的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组成,所述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分别通过对应的顶板连接端与前板的端部进行连接,所述底板由相对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组成,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分别通过对应的底板连接端与前板的端部进行连接,所述第一顶板、前板和第一底板通过对应的顶板连接端和底板连接端连接形成第一主板,所述第二顶板、前板和第二底板通过对应的顶板连接端和底板连接端连接形成第二主板,所述第一主板和第一主板与侧板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转轴,所述第一主板、第二主板与侧板以转轴为轴实现相对转动,所述第一顶板、第二顶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可相对于前板朝向箱体内部实现翻折,所述顶板和底板与侧板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若干折叠卡扣,所述折叠卡扣用于保证顶板和底板与侧板的稳定连接。

本发明通过第一顶板、前板和第一底板连接形成第一主板,同理通过第二顶板、前板和第二底板连接形成第二主板,此时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通过连接件分别与两个侧板进行连接。该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可利用连接件的转轴进行相对侧板的相对转动,则在收纳过程中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可朝向箱体内部进行移动,进而形成一个扁平结构,此时周转箱可进行依次堆积放置,有效降低了周转箱的空间占用率,同时提高了工作人员对于盛装物品的拿取效率。当需要进行周转箱的使用时,工作人员可将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朝向箱体向外拉动,进而使前板和侧板形成一个矩形空间。此时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可朝向箱体内部进行翻折,当到达侧板位置时,在侧板的阻挡作用下停止运动。此外侧板和底板的连接处设置有折叠卡扣,进而对其相对位置进行固定,此时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形成稳定的箱体底部,工作人员可将待盛装物体放置在箱体内。当盛装结束后,如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操作方法,利用顶板和侧板之间的折叠卡扣进行固定,从而完成整个物体盛装操作。该周转箱通过简单的拉动和折叠即可实现箱体的组装,同时利用折叠卡扣即可实现整个箱体形状的稳固,使用方法简单可靠,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对物体的周转操作稳定性提供了保障。

进一步的是,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在侧板的端部的转轴固定部和设置在前板的端部的转轴连接部,所述转轴固定部用于将转轴沿平行于前板的方向进行固定,所述转轴连接部套设于转轴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转轴连接部包括开口部和与转轴相适配的容纳槽,所述转轴通过开口部进入容纳槽,所述开口部朝向箱体内部并靠近前板。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顶板、第二顶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为相同的矩形,所述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分别为顶板的一半,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分别为底板的一半,所述折叠卡扣分别设置在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的相交端部以及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相交的端部。

进一步的是,所述折叠卡扣包括矩形板和折叠限位凸块,所述矩形板设置于顶板和底板的端部,所述矩形板可朝向侧板进行翻折,所述矩形板设置有若干折叠限位孔,所述折叠限位凸块设置于侧板的朝外侧面,所述折叠限位凸块与折叠限位孔相适配。

进一步的是,所述侧板朝向顶板和底板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限定顶板、底板与侧板的相对位置的限位结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限位结构为若干朝向顶板和底板的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的高度与对应的顶板和底板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顶板、第二顶板、第一底板底板和第二底板设置有与限位挡板相适配的限位槽。

进一步的是,所述侧板设置有提手孔。

进一步的是,所述底板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顶板设置有与限位凸台相对应的限位凹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周转箱的组装和拆卸操作通过简单的拉动和折叠卡扣的操作即可完成,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对物体的周转操作稳定性提供了保障,同时降低了周转箱存储的空间占用率,为后续的周转箱分类和内部物体的拿取效率提供了保障,极大地提高了周转箱实用性。

2、转轴连接部的开口部和容纳槽的配合设置,有效提高了周转箱在前期生产过程中的连接效率,降低了生产技术难度系数,实现了成本的降低,同时开口部位置的设置保证了连接稳定性,提高了周转箱实用性。

3、所述第一顶板、第二顶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相同结构设置,提高了周转箱各结构的通用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提高了周转箱的后期维修效率,并降低了维护成本。

4、限位结构的设置,提高了顶板、底板和侧板的相对位置的稳定性,提高了周转箱的整体使用效果,进而有效保障了内部物体的完整性。

5、限位凸台和限位凹槽的对应设置,保证了周转箱在组装状态下的堆积效果,为运输何存储稳定性提供了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折叠周转箱的折叠初期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折叠周转箱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折叠周转箱的底板和侧边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折叠周转箱的整体组装效果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的折叠周转箱的整体组装效果示意图二;

图8为图7的c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折叠周转箱的收纳效果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前板1,侧板2,卡扣位21,提手孔24,顶板3,第一顶板31.第二顶板32,顶板连接端33,限位凹槽34,底板4,第一底板41,第二底板42,底板连接端43,限位凸台44,连接件5,转轴51,转轴固定部52,转轴连接部53,开口部531,容纳槽532,限位结构6,限位挡板61,限位槽62,折叠卡扣7,矩形板71,折叠限位孔711,折叠限位凸块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本申请将顶板3分为第一顶板31和第二顶板32,底板4分为第一底板41和第二底板42,该形状如图1所示。图1中将第一顶板31、第二顶板32、第一底板41和第一底板42的形状设置为规整的相同矩形,此时第一顶板31、第二顶板32、第一底板41和第二底板42则可以实现通用并保障了与前板1的连接吻合度。在生产过程中则可以通过同一模型即可实现四个部位的生产,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降低了连接需求,提高了生产合格率以及连接效率。除上述设置方式,在满足周转箱本身性能的前提下,第一顶板31、第二顶板32、第一底板41和第二底板42可根据需求进行不同形状的设置。此时第一顶板31和第二顶板32分别通过对应的顶板连接端33与对应的前板1的端部进行连接,同理第一底板41和第二底板42通过对应的底板连接端42与对应的前板1的端部进行连接,从而形成如图1所示的结构连接方式。此时第一顶板31与第一底板41分别连接在前板1的两端组成第一主板,第二顶板32和第二底板42分别连接在前板1的两端组成第二主板。此时周转箱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周转箱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以及两个侧板2。

根据箱体的连接方式可知,箱体的前板1和侧板2需要进行连接设置。此时前板1和侧板2通过连接件5进行连接。所述连接件5包括转轴51、转轴固定部52和转轴连接部53。其结构如图2所示。转轴固定部52为如图所示的块状结构,其固定设置在侧板2朝向前板1的端部,从而对一段圆柱状的转轴51的两端进行固定。此时转轴连接部53包括容纳槽532和开口部531,在进行安装时转轴51从开口部531进入容纳槽532。此时转轴51平行于前板1,则同时转轴51始终平行于侧板2,则转轴51不会对其位置进行阻挡,前板1和侧板2可以以转轴51为旋转轴进行各方向的转动。当所有的前板1和侧板2连接完成后,在各连接件5的连接作用相下对应的前板1和侧板2只可在相对的0度至180度之间进行转动。如图2所示,该容纳槽532的横截面设置为与转轴51的横截面相适配的圆形,从而保证旋转效果,提高了使用效率。此时开口部531朝向箱体内并靠近前板1,则当安装完成后,转轴51与转轴连接部53的作用力极少作用于开口部531的位置,有效保证了连接效果,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作用力的作用下转轴51的意外脱落,为使用效果提供了保障。此外开口部531的设置,提高了连接效率,保证了周转箱实用性。此外周转箱在进行运输时,可到达场地时提前进行连接,有效扩大了其适用范围,同时可提前进行替换结构的存储,简单的连接方式保证了使用效果、周转箱的使用寿命以及维修性,保障了生产成本的合理应用。除上述设置方式,连接件5的设置可知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将转轴连接部53设置为封闭的圆筒状,并将转轴连接部53直接套设于转轴51上。

当周转箱进行使用时,工作人员利用作用力将第一主板、第二主板和侧板2拉至两两互相垂直的状态,此时将第一底板41和第二底板42朝向箱体内部进行翻折,当到达侧板2的端部位置时,在侧板2的阻挡作用下第一底板41和第二底板42停止运动。本申请将底板4平分为第一底板41和第二底板42,此时矩形的第一底板41和第二底板42在与底板连接端44的另一端相交。为保证连接效果。如图2所示,第一底板41和第二底板42的相交端与侧板2之间分别设置有两个折叠卡扣7。该折叠卡扣7分别设置在两个侧板2与底板4之间,从而保证底板4与侧板2的连接稳定性。该折叠卡扣7包括连接在底板4端部的矩形板71和设置在侧板2上的矩形的折叠限位凸块72。为提高连接稳定性,侧板2在折叠卡扣7的位置设置有与矩形板71相对应的矩形的卡扣位21。该矩形板71上设置有两个与折叠限位凸块72相吻合的折叠限位孔711。当底板4折叠至合适位置时,工作人员将矩形板71朝向侧板2的卡扣位21翻折,进而将折叠限位孔711套设在对应的折叠限位凸块72上。同理将底板4与侧板2连接处所有的折叠卡扣7进行连接。此时第一底板41和第二底板42形成稳定的箱体底部,前板1、侧板2和底板4包围形成容纳箱体。工作人员可将待盛装物体放置在箱体内。顶板3和侧板2也如底板4和侧板2在其连接处设置有若干折叠卡扣7,该折叠卡扣7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或四个。当盛装结束后,如第一底板41和第二底板42的操作方法,利用顶板3和侧板2之间的折叠卡扣7进行固定,从而完成整个物体盛装操作。进而形成如图6所示的结构图。本申请同时将顶板3平分第一顶板31和第二顶板32。则此时第一顶板31、第二顶板32、第一底/41和第二底板42位相同结构以及大小,则生产过程中可使用同一模板进行生产,提高了周转箱各结构的通用性,降低了生产成本,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为周转箱的后期维修提供了保障,降低了维护成本。

此外为保证箱体的的整体效果,所述侧板2朝向顶板3和底板4的端部设置有限位结构6。如图8所示,所述限位结构6为若干朝向顶板3和底板4的限位挡板61,所述限位挡板61的高度与对应的顶板3和底板4的厚度相同。顶板3和底板4上分别设置有与限位挡板61相适配的限位槽62。本申请利用四个限位结构6分别将第一顶板31、第二顶板32、第一底板41和第二底板42与侧板2的位置进行限定,有效保证了周转箱的连接质量,提高了周转箱的整体使用效果,进而保障了内部物体的完整性。除上述设置方式可以将限位结构6设置为圆柱销和对应的销孔结构。

为方便搬运,侧板2设置有提手孔24。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底板4设置有两个矩形的限位凸台44,所述顶板3设置有与限位凸台44相对应的矩形的限位凹槽34。当进行物品的堆积时,位于上方的限位凸台44放置在位于下方的周转箱的限位凹槽34内,有效保证了周转箱在组装状态下的堆积效果,为运输何存储稳定性提供了保障。

该周转箱通过简单的拉动和折叠即可实现箱体的组装,同时利用折叠卡扣即可实现整个箱体形状的稳固,使用方法简单可靠,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对物体的周转操作稳定性提供了保障。同时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可利用连接件5的转轴51进行相对侧板的相对转动,则周转箱在空置状态时,工作人员可将顶板3和底板4解除与侧板2的连接关系,进而将其翻折至与前板1的同平面状态。如图9所示,工作人员按照箭头将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朝向箱体内部进行移动,进而形成一个扁平结构。此时周转箱可进行依次堆积放置,有效降低了周转箱的空间占用率,同时对盛装和未盛装有物体的周转箱进行区分,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