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转系统和流转网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6193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流转系统和流转网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交通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是流转系统和流转网络。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物/车,甚至机器人,都来争夺有限的流转空间,交通拥堵并不鲜见。

由于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因此,对于高效快捷的流转,有着越来越强烈的需求。

人们一直在努力,马斯克提出开掘三十层地下隧道(即地下管道),用于解决拥堵问题。日本利用空地的螺旋状管道连通邻近的建筑楼层,利用管道机器人,实现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的上/下楼。中国专利cn201710314745.9也揭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高层楼宇物流运输系统,包括利用管道和机器人,解决了邮递快件的建筑物内外快速流转问题。

这些创新技术都解决了部分流转问题,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直至目前,尚未有一种公知技术,全面性地解决了人们对高效快捷的流转的需求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出流转系统和流转网络,全面性解决人们对高效快捷的流转的需求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流转系统,包括有效连通着用户的管道,和机器人,管道与机器人两者相互配合,机器人能够自由进/出/运行于管道中,其特征在于:

包括流转枢轴系统;

所述的流转枢轴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循环电梯系统,或/和,至少一个流转枢轴站。

所述的用户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所述,所述的用户至少是以下之一:

建筑物内部的住户/商户;

建筑物顶部/邻近的适于小型直升机、无人机、飞艇等飞行器的飞行器平台;

地面/建筑物地下室的垃圾处理系统;

地面停车场/建筑物地下停车场;

建筑物的内部/顶部/地下室/邻近的商贸/服务/共享系统;

邻近的建筑物内部的住户/商户;

或者,

所述的用户是农林牧渔的生产资料取用/产出物提交之处和生产资料供给/产出物接收之处,以及物质/人员集散处;

或者,

所述的用户是旅游风景区的景点以及旅游消费等场所。

所述的机器人至少包括载物/人的运输机器人,或者,既包括运输机器人也包括服务机器人或/和技能机器人或/和其他相关机器人。

所述循环电梯系统,设置于建筑物内部或在建筑物外表面;纵向布置的循环电梯的轿厢数不少于该建筑物相应的用户数;

每个用户有效连通有至少一组,即两个管道;一个管道的一个端口有效连通着用户,另一端口对应配合于所述循环电梯的上行轿厢的厢口的运行区域;另一个管道的一个端口有效连通着用户,另一端口对应配合于所述循环电梯的下行轿厢的厢口的运行区域;

所述的管道的端口与对应的轿厢的厢口,两者形状大小均相应配合,轿厢的内部横截面与管道的内部横截面相应配合,所述机器人能够自由进/出/运行于轿厢内/管道内。

所述的管道包括机器人单向运行于其中的单向管道,所述的单向管道适用于所述的流转枢轴站;

对于新建建筑物,拐角相应圆滑,所述的单向管道直接依附/镶嵌/结合安装于建筑物的外表面,盘旋上/下;

对于已有的建筑物,所述的单向管道依靠着,牢固结合安装于建筑物的外表面的纵向支架,盘旋上/下;

对于山,所述的单向管道依山而设置,根据实际地形能靠地就靠地不能就架空,盘旋上/下,所述的单向管道在景区的部分是至少部分透明,利于观赏景色;

一般的建筑物的单个流转系统,可只在顶部/地下室设置一个流转枢轴站,流转枢轴站有效连通着至少一组即两个方向相反的单向管道,该组单向管道在地下室/顶部相互有效连通;

高层的建筑物的单个流转系统,可在顶部和地下室各设置一个流转枢轴站,至少一组即两个方向相反的单向管道,两端分别有效连通所述二个流转枢轴站;

摩天大楼的单个流转系统,在顶部和地下室各设置一个流转枢轴站,在第n层、第2n层、第3n层等等依次各设置流转枢轴站,每两个上下彼此相邻的流转枢轴站,经由至少一组即两个方向相反的单向管道有效连通;n的大小依据机器人的使用需求频次决定,频次越高自然数n的值越小;

山的单个流转系统,可在山顶和山下各设置一个流转枢轴站,至少一组即两个方向相反的单向管道,两端分别有效连通所述二个流转枢轴站。

所述的流转枢轴站包括至少一对相应的单向管道的端口部分,在一个端口机器人只进不出,在另一个端口只出不进;该对单向管道邻近端口的部分方向相同互相平行,由至少一个连通短管相互有效连通;连通短管的轴线与只出不进的单向管道的轴线,即与该单向管道内的机器人的运行方向的夹角是锐角优选不大于45度,连通短管的内部与单向管道内部形状尺寸结构均相互配合利于机器人自由进/出/运行其间;连通短管的长度/内部空间,在不影响两个单向管道的自由通行的情况下,至少足够容置一个机器人;在连通短管对应于容置机器人的相应部位,有可开闭的开口,开口的形状大小至少方便取出/置入机器人所携物品;

所述的单向管道经由流转站顺次连通着用户;对应的方向相反的两个单向管道,至少在用户紧邻处的部分互相平行;流转站具有内部连通着的六个端口,形似“丰”字少一横,主干一“竖”位于室内平行于单向管道相邻的部分,两头的端口有可开闭的端口盖,两“横”各似“c”字状穿向室外,同侧的两个端口穿出室外分别有效接通一个单向管道,另一侧的两个端口穿出室外分别有效接通另一个单向管道;流转站与单向管道有效连通,流转站的内部与单向管道内部形状尺寸结构均相互配合,利于机器人自由进/出/运行其间;流转站的主干部分的长度/内部空间,至少足够容置一个机器人,在对应于容置机器人的相应部位,有可开闭的开口,开口的形状大小至少方便取出/置入机器人所携物品。

所述的机器人和管道具有相互对应配合的无线充电的系统,即:管道内设置的无线充电装置能有效地对机器人进行无线充电。

有输气管路一端连通着所述的管道或/和流转枢轴系统,另一端连通着空气处理系统的出气口;所述的流转枢轴系统和管道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其连通着用户的端口,具有可开闭的具有良好的气密密闭性的端口盖。

所述的流转网络由所述的流转系统经由所述的管道有效连通而成;具体方法是:相互邻近的所述的流转枢轴系统经由所述的管道两两互相有效连通;

两个相互邻近的,无论是同一建筑物的,还是邻近建筑物的,循环电梯系统的有效连通:

位于两侧的两个循环电梯的有效连通经由至少一组即两个管道达成;一个管道的一个端口对应配合于一侧所述循环电梯的上行轿厢的厢口的运行区域,另一端口对应配合于另一侧所述循环电梯的上行/下行轿厢的厢口的运行区域;另一个管道的一个端口对应配合于一侧所述循环电梯的下行轿厢的厢口的运行区域,另一端口对应配合于另一侧所述循环电梯的下行/上行轿厢的厢口的运行区域;所述的管道的端口与对应的轿厢的厢口,两者形状大小均相应配合,轿厢的内部横截面与管道的内部横截面相应配合,所述机器人能够自由进/出/运行于轿厢内/管道内;

两个流转枢轴站的有效连通:

经由两个方向相反的单向管道达成;这两个单向管道在每个流转枢轴站的部分,与该流转枢轴站已有的一对单向管道,按照方向相反的规则重新交互配对,即新的只出不进端口的管道与已有的只进不出端口的管道配对,新的只进不出端口的管道与已有的只出不进端口的管道配对;新配对的每对单向管道邻近端口的部分方向相同互相平行,由至少一个连通短管相互有效连通;连通短管的轴线与只出不进端口的单向管道的轴线,即与该单向管道内的机器人的运行方向的夹角是锐角优选不大于45度,连通短管的内部与单向管道内部形状尺寸结构均相互配合,利于机器人自由进/出/运行其间;连通短管的长度/内部空间,在不影响两个单向管道的自由通行的情况下,至少足够容置一个机器人;在连通短管对应于容置机器人的相应部位,有可开闭的开口,开口的形状大小至少方便取出/置入机器人所携物品;

循环电梯系统与流转枢轴站的有效连通:

经由两个方向相反的单向管道达成;这两个单向管道的循环电梯侧:一个管道的端口对应配合于所述循环电梯的上行轿厢的厢口的运行区域,另一个管道的端口对应配合于所述循环电梯的下行轿厢的厢口的运行区域;所述的管道的端口与对应的轿厢的厢口,两者形状大小均相应配合,轿厢的内部横截面与管道的内部横截面相应配合,所述机器人能够自由进/出/运行于轿厢内/管道内;

这两个单向管道的流转枢轴站侧:这两个单向管道在流转枢轴站的部分,与该流转枢轴站已有的一对单向管道,按照方向相反的规则重新交互配对,即新的只出不进端口的管道与已有的只进不出端口的管道配对,新的只进不出端口的管道与已有的只出不进端口的管道配对;新配对的每对单向管道邻近端口的部分方向相同互相平行,由至少一个连通短管相互有效连通;连通短管的轴线与只出不进的单向管道的轴线,即与该单向管道内的机器人的运行方向的夹角是锐角优选不大于45度;连通短管的内部与单向管道内部形状尺寸结构均相互配合,利于机器人自由进/出/运行其间;连通短管的长度/内部空间,在不影响两个单向管道的自由通行的情况下,至少足够容置一个机器人;在连通短管对应于容置机器人的相应部位,有可开闭的开口,开口的形状大小至少方便取出/置入机器人所携物品。

用户可以利用自己的终端设备,包括移动终端,以无线接入网与其他用户或/和流转管理平台连接,请求/接受/提供相关服务;

用户也可以利用置于其附近的专用终端设备,以有线接入网/无线接入网与其他用户或/和流转管理平台连接,请求/接受/提供相关服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了流转系统,包括流转枢轴系统,即循环电梯系统,或/和,流转枢轴站;配合管道和机器人,实现局部地点的高效快捷的流转;将相邻的流转系统两两经由管道有效连通形成流转网络,实现网络覆盖区域的高效快捷的流转。当所述流转网络逐步完善覆盖面足够大时,就能全面性地解决了人们对高效快捷的流转的需求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局部);

图2是本发明的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后视图(局部);

图3是本发明的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左视图(局部);

图4是本发明的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右视图(局部);

图5是本发明的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的主视图(局部);

图8是本发明的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的左视图(局部);

图9是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种管道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又一种管道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如图13所示的实施例的主视图(局部);

图15是本发明的如图13所示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6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如图16所示的实施例的主视图(局部);

图18是本发明的如图16所示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9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局部);

图20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局部);

图21是本发明的一种流转站的主视图(局部);

图22是本发明的如图21所示的流转站的俯视图(局部);

图23是本发明的如图21所示的流转站的左视图;

图24是本发明的一种流转站的主视图(局部);

图25是本发明的如图24所示的流转站的俯视图(局部);

图26是本发明的如图24所示的流转站的左视图;

图27是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8是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1-大地,11-山,12-地面停车场;

2-建筑物,21-用户室内,22-建筑物顶部,23-建筑物地下室,24-垃圾处理系统,25-飞行器平台,26-地下停车场,28-纵向支架;

3-管道,31-单向管道,32-只出不进端口的部分管道,33-只进不出端口的部分管道,34-端口盖,35-连通短管,36-开口,37-管道3的地下部分,38-管道3的架空部分;

4-邻近建筑物;

5-空气处理系统,51-输气管路;

6-循环电梯系统,61-循环电梯,62-电梯轿厢,63-电梯外壳,64-避雷装置,65-警示灯;

27-机器人保养/维护/储存平台,71-无线充电装置;

8-流转枢轴系统,81-流转枢轴站;

9-流转站,91-主干部分,92-开口,94-端口,95-端口盖,93-专用终端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

流转系统,包括有效连通着用户的管道3,和机器人,管道3与机器人两者相互配合,机器人能够自由进/出/运行于管道3中,其特征在于:

包括流转枢轴系统8;

所述的流转枢轴系统8包括:至少一个循环电梯系统6,或/和,至少一个流转枢轴站81。

所述的用户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所述,所述的用户至少是以下之一:

建筑物2的内部住户/商户;

建筑物顶部22/邻近的适于小型直升机、无人机、飞艇等飞行器的飞行器平台25;

地面/建筑物地下室23的垃圾处理系统24;

地面停车场12/建筑物地下停车场26;

建筑物内部/顶部22/地下室23/邻近的商贸/服务/共享系统;

邻近的建筑物4的内部住户/商户;

或者,

参考图12所示,所述用户是农林牧渔的生产资料取用/产出物提交之处和生产资料供给/产出物接收之处,以及物质/人员集散处;

或者,

参考图12所示,所述的用户是旅游风景区的景点以及旅游消费等场所。

所述的机器人至少包括载物/人的运输机器人,或者,既包括运输机器人也包括服务机器人或/和技能机器人或/和其他相关机器人。

参考图13和图16(两图中为了更加清晰说明原理,忽略掉了不太重要的部分,对与原理关系不大的部分图中均未画出),图14、图15,图17至图20等所示:

所述循环电梯系统6,设置于建筑物2的内部或外表面;纵向布置的循环电梯61的轿厢62数不少于该建筑物2相应的用户数;

每个用户有效连通有至少一组,即两个管道3;一个管道3的一个端口有效连通着用户,另一端口对应配合于所述循环电梯61的上行轿厢62的厢口的运行区域;另一个管道3的一个端口有效连通着用户,另一端口对应配合于所述循环电梯61的下行轿厢62的厢口的运行区域;

所述的管道3的端口与对应的轿厢62的厢口,两者形状大小均相应配合,轿厢62的内部横截面与管道3的内部横截面相应配合,所述机器人能够自由进/出/运行于轿厢62内/管道3内。

所述的循环电梯系统6的循环电梯61处于建筑物外部的部分有配套的对外气密的保护外壳63,其处于已有的避雷装置保护范围之外的部分的最高处设置有避雷装置64和警示灯65,避雷装置64有效接地,警示灯65有效电连接。

所述的管道3包括机器人单向运行于其中的单向管道31,所述的单向管道31适用于所述的流转枢轴站81;

参考图1至图5等所示:对于新建建筑物2,拐角相应圆滑,所述的单向管道31直接依附/镶嵌/结合安装于建筑物2的外表面,盘旋上/下;

参考图6至图8等所示:对于已有的建筑物2,所述的单向管道31依靠着,牢固结合安装于建筑物2的外表面的纵向支架28,盘旋上/下;

参考图12(由于要兼顾比例和清晰等关系,图中的两个并行的管道被画成一道粗线表示,管道的架空部分也未画出支架等)等所示:对于山11,所述的单向管道31依山而设置,根据实际地形能靠地就靠地不能就架空,盘旋上/下,所述的单向管道31在景区的部分是至少部分透明,利于观赏景色;

一般的建筑物2的单个流转系统,可只在顶部22/地下室23设置一个流转枢轴站81,流转枢轴站81有效连通着至少一组即两个方向相反的单向管道31,该组单向管道31在地下室23/顶部22相互有效连通;

高层的建筑物2的单个流转系统,可在顶部22和地下室23各设置一个流转枢轴站81,至少一组即两个方向相反的单向管道31,两端分别有效连通所述二个流转枢轴站81;

摩天大楼的单个流转系统,在顶部22和地下室23各设置一个流转枢轴站81,在第n层、第2n层、第3n层等等依次各设置流转枢轴站81,每两个上下彼此相邻的流转枢轴站81,经由至少一组即两个方向相反的单向管道31有效连通;n的大小依据机器人的使用需求频次决定,频次越高自然数n的值越小;

山11的单个流转系统,可在山顶和山下各设置一个流转枢轴站81,至少一组即两个方向相反的单向管道31,两端分别有效连通所述二个流转枢轴站81。

参考图5、图6、图9等所示:所述的流转枢轴站81包括至少一对相应的单向管道31的端口部分,在一个端口机器人只进不出,在另一个端口只出不进;该对单向管道31邻近端口的部分方向相同互相平行,由至少一个连通短管35相互有效连通;连通短管35的轴线与只出不进的单向管道31的轴线,即与该单向管道31内的机器人的运行方向的夹角是锐角优选不大于45度,连通短管35的内部与单向管道31内部形状尺寸结构均相互配合利于机器人自由进/出/运行其间;连通短管35的长度/内部空间,在不影响两个单向管道31的自由通行的情况下,至少足够容置一个机器人;在连通短管35对应于容置机器人的相应部位,有可开闭的开口36,开口36的形状大小至少方便取出/置入机器人所携物品;

所述的流转枢轴站81的连通短管35作用关键:使用频次高的机器人可以在工作时间间歇利用连通短管35的“休息间”短暂“歇息”,而不影响单向管道31的通畅,而在需要时又可第一时间出发,没有任何耽搁;使用频次低的机器人在工作完成后,可以经由开启端口盖34后的端口出来,进入机器人保养/维护/储存平台27“修养/睡眠”;意外故障的机器人可由其他机器人或专门的排障机器人,经由开启端口盖34后的端口推出送修。流转枢轴站81的构建,使得每个单向管道31都能够始终保持“畅通无阻”。

机器人保养/维护/储存平台27,实际上可以是一个小的简单建筑物,能够为机器人挡风/遮雨/防盗。图示中为了简单明晰,简略画之。

参考图21至图26等所示:所述的单向管道31经由流转站9顺次连通着用户;对应的方向相反的两个单向管道31,至少在用户紧邻处的部分互相平行;流转站9具有内部连通着的六个端口,形似“丰”字少一横,主干一“竖”位于室内平行于单向管道31相邻的部分,两头的端口94有可开闭的端口盖95,两“横”各似“c”字状穿向室外,同侧的两个端口穿出室外分别有效接通一个单向管道31,另一侧的两个端口穿出室外分别有效接通另一个单向管道31;流转站9与单向管道31有效连通,流转站9的内部与单向管道31内部形状尺寸结构均相互配合,利于机器人自由进/出/运行其间;流转站9的主干部分91的长度/内部空间,至少足够容置一个机器人,在对应于容置机器人的相应部位,有可开闭的开口92,开口92的形状大小至少方便取出/置入机器人所携物品。

所述开口92一般适用于载物机器人:

如用户可将分类垃圾经开口92“交予”机器人,由机器人运至垃圾处理系统24处理;

如经开口92从外卖配送机器人“取出”外卖餐饮,享用后将共享餐饮具“交予”机器人带回。

开启所述端口盖95后的端口94可供机器人出/进:

运输机器人能运输物品/人员到来,或运输物品/人员出发;

技能机器人能到来为用户工作,工作完毕回去;

服务机器人能到来为用户提供服务,服务完毕回去;

其他相关机器人,如医疗救护机器人能到来救助(心脏复苏、人工呼吸,无间断传送血压、脉搏等重要信息至急救医院,视频直接交互主治医师等等)危急病人,并快速载运病人去急救医院,救灾机器人能在火警发生时及时救助人员脱险等等。

参考图10、图11等所示:所述的机器人和管道3具有相互对应配合的无线充电的系统,即:管道3内设置的无线充电装置71能有效地对机器人进行无线充电。

有输气管路51一端连通着所述的管道3或/和流转枢轴系统8,另一端连通着空气处理系统5的出气口;所述的流转枢轴系统8和管道3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其连通着用户的端口,具有可开闭的具有良好的气密密闭性的端口盖34。实际上,可以替代传统的供气(管路)系统。

所述的流转网络由所述的流转系统经由所述的管道3有效连通而成;具体方法是:相互邻近的所述的流转枢轴系统8经由所述的管道3两两互相有效连通;

参考图13至图20等所示:两个相互邻近的,无论是同一建筑物2的,还是邻近建筑物4的,循环电梯系统6的有效连通:

位于两侧的两个循环电梯61的有效连通经由至少一组即两个管道3达成;一个管道3的一个端口对应配合于一侧所述循环电梯61的上行轿厢62的厢口的运行区域,另一端口对应配合于另一侧所述循环电梯61的上行/下行轿厢62的厢口的运行区域;另一个管道3的一个端口对应配合于一侧所述循环电梯61的下行轿厢62的厢口的运行区域,另一端口对应配合于另一侧所述循环电梯61的下行/上行轿厢62的厢口的运行区域;所述的管道3的端口与对应的轿厢62的厢口,两者形状大小均相应配合,轿厢62的内部横截面与管道3的内部横截面相应配合,所述机器人能够自由进/出/运行于轿厢62内/管道3内;

两个流转枢轴站81的有效连通:

经由两个方向相反的单向管道31达成;这两个单向管道31在每个流转枢轴站81的部分,与该流转枢轴站81已有的一对单向管道31,按照方向相反的规则重新交互配对,即新的只出不进端口的部分管道32与已有的只进不出端口的部分管道33配对,新的只进不出端口的部分管道33与已有的只出不进端口的部分管道32配对;新配对的每对单向管道31邻近端口的部分方向相同互相平行,由至少一个连通短管35相互有效连通;连通短管35的轴线与只出不进端口的单向管道31的轴线,即与该单向管道31内的机器人的运行方向的夹角是锐角优选不大于45度,连通短管35的内部与单向管道31内部形状尺寸结构均相互配合,利于机器人自由进/出/运行其间;连通短管35的长度/内部空间,在不影响两个单向管道31的自由通行的情况下,至少足够容置一个机器人;在连通短管35对应于容置机器人的相应部位,有可开闭的开口36,开口36的形状大小至少方便取出/置入机器人所携物品;

参考图27(图中箭头表示管道3中机器人运行的方向)等所示:循环电梯系统6与流转枢轴站81的有效连通:

经由两个方向相反的单向管道31达成;这两个单向管道31的循环电梯61侧:一个管道3的端口对应配合于所述循环电梯61的上行轿厢62的厢口的运行区域,另一个管道3的端口对应配合于所述循环电梯61的下行轿厢62的厢口的运行区域;所述的管道3的端口与对应的轿厢62的厢口,两者形状大小均相应配合,轿厢62的内部横截面与管道3的内部横截面相应配合,所述机器人能够自由进/出/运行于轿厢62内/管道3内;

这两个单向管道31的流转枢轴站81侧:这两个单向管道31在流转枢轴站81的部分,与该流转枢轴站81已有的一对单向管道31,按照方向相反的规则重新交互配对,即新的只出不进端口的部分管道32与已有的只进不出端口的部分管道33配对,新的只进不出端口的部分管道33与已有的只出不进端口的部分管道32配对;新配对的每对单向管道31邻近端口的部分方向相同互相平行,由至少一个连通短管35相互有效连通;连通短管35的轴线与只出不进的单向管道31的轴线,即与该单向管道31内的机器人的运行方向的夹角是锐角优选不大于45度;连通短管35的内部与单向管道31内部形状尺寸结构均相互配合,利于机器人自由进/出/运行其间;连通短管35的长度/内部空间,在不影响两个单向管道31的自由通行的情况下,至少足够容置一个机器人;在连通短管35对应于容置机器人的相应部位,有可开闭的开口36,开口36的形状大小至少方便取出/置入机器人所携物品。

用户可以利用自己的终端设备,包括移动终端,以无线接入网与其他用户或/和流转管理平台连接,请求/接受/提供相关服务;

用户也可以利用置于其附近的专用终端设备93,以有线接入网/无线接入网与其他用户或/和流转管理平台连接,请求/接受/提供相关服务。

图28所示,一个流转枢轴站81经由管道3有效连通周遭四个方向的流转枢轴系统8的原理示意简图(图中箭头表示管道3中机器人运行的方向)。

经由流转网络,一队医疗机器人,鱼贯而行,到达病患家中,为病者诊断、医治、甚至小型手术;

经由流转网络,机器人将山11上农地的新鲜蔬菜,第一时间送至家中;

经由流转网络,除超重/超大/有毒/有害/危险等物品外,均可以快捷流转;

经由流转网络,人们的出行,将无比便捷,真正实现由“点”到“点”,无需车辆,无需换乘,无需楼梯,甚至无需迈步。

由于流转网络,未来,你的座椅就是一个机器人,早上将你从家中准时送至办公室,工作时段它根据日程安排自动送你到楼上的会议室开会,午餐时段它送你到楼下餐厅用餐,下班后直接送你回家。完全不需要道路,不需要机动车,不需要自动驾驶,它全部取而代之。

由于流转网络,将不再需要这么多道路,将闲置的道路绿化还给大自然;由于流转网络,将不再需要这么多车辆,排放将剧减,空气环境将大幅改善;由于流转网络,甚至不再需要那么多医院住院部;等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