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67331发布日期:2018-09-29 03:39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垃圾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目前,垃圾的清运主要是人工完成,但是人工清运存在卫生条件差、清运效率低、工作强度大、影响交通等问题。因此,需要一种清运效率高、工作强度低且不影响交通的垃圾清运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卫生条件好、清运效率高、工作强度低且不影响交通垃圾输送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垃圾输送机构,包括回收站点安装的垃圾箱、管道和集中仓,多个垃圾箱通过管道与集中仓连接,所述垃圾箱侧壁上设有红外感应装置,垃圾箱底部设有出口,出口与管道之间设有翻板,翻板铰接在出口处,翻板顶部设有重量传感器,所述管道上设有多个压缩风机,所述集中仓包括存储仓、杀菌装置和焚烧炉,管道与存储仓连接,存储仓内安装有杀菌装置,焚烧炉安装在存储仓一侧,存储仓底部的侧壁上设有送料管道,送料管道一端与焚烧炉连接,与送料管道相对的侧壁上设有推板。

所述垃圾箱底部还设有螺旋传送轴。

所述翻板上设有电机,重量传感器和红外感应装置与电机连接。

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和重量传感器与压缩风机连接。

所述杀菌装置包括药箱、水管和喷头,药箱安装在存储仓顶部,药箱通过管道与喷头连接,喷头安装在存储仓内。

所述焚烧炉上设有空气净化器。

本发明通过设置管道传送垃圾,实现了生活垃圾能全天候自动输送,输送过程是在地下进行,避免了对交通造成影响,通过管道,可避免垃圾气味的扩散,避免了垃圾的气味对环境造成影响,垃圾箱内的红外传感器和重量传感器可及时排走垃圾,具有清运效率高、工作强度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垃圾箱;11、红外感应装置;12、螺旋传送轴;13、出口;14、翻板;15、电机;16、重量传感器;2、管道;21、压缩风机;3、集中仓;4、存储仓;41、推板;42、送料管道;5、杀菌装置;51、药箱;52、水管;53、喷头;6、焚烧炉;61、空气净化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垃圾输送机构包括回收站点安装的垃圾箱1、管道2和集中仓3,多个垃圾箱1通过管道2与集中仓3连接,所述垃圾箱1侧壁上设有红外感应装置11,垃圾箱1底部还设有螺旋传送轴12,螺旋传送轴12底部的垃圾箱1上设有出口13,出口13与管道2之间设有翻板14,翻板14铰接在出口13处,翻板14上设有电机15,重量传感器16和红外感应装置11与电机15连接,翻板14顶部设有重量传感器16。所述管道2上设有多个压缩风机21,红外感应装置11和重量传感器16与压缩风机21连接。所述集中仓3包括存储仓4、杀菌装置5和焚烧炉6,管道2与存储仓4连接,存储仓4内安装有杀菌装置5,杀菌装置5包括药箱51、水管52和喷头53,药箱51安装在存储仓4顶部,药箱51通过管道2与喷头53连接,喷头53安装在存储仓4内,焚烧炉6安装在存储仓4一侧,焚烧炉6上设有空气净化器61,存储仓4底部的侧壁上设有送料管道42,送料管道42一端与焚烧炉6连接,存储仓4与送料管道42相对的侧壁上设有推板41。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是:

将垃圾丢入垃圾箱1,垃圾箱1内的红外感应器或重量传感器16检测到垃圾过多时,翻板14在电机15的带动下打开,同时压缩风机21启动,此时垃圾箱1内的垃圾通过螺旋传送轴12进入管道2,压缩风机21带动垃圾传送至存储仓4,存储仓4上的杀菌装置5对垃圾进行杀菌,当存储仓4内的垃圾超过一定容量后,推板将存储仓4内的垃圾送至焚烧炉6,焚烧炉6上的空气净化器61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吸附。

本发明所举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举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本发明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输送机构,包括回收站点安装的垃圾箱、管道和集中仓,垃圾箱通过管道与集中仓连接,所述垃圾箱底部设有出口,出口与管道之间设有翻板,翻板铰接在出口处,所述管道上设有多个压缩风机,所述集中仓包括存储仓、杀菌装置和焚烧炉,管道与存储仓连接,存储仓内安装有杀菌装置,焚烧炉安装在存储仓一侧,存储仓底部的侧壁上设有送料管道,送料管道一端与焚烧炉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管道传送垃圾,输送过程是在地下进行,避免了对交通造成影响,通过管道,可避免垃圾气味的扩散,避免了垃圾的气味对环境造成影响,垃圾箱内的红外传感器和重量传感器可及时排走垃圾,具有清运效率高、工作强度低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陈薛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三木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28
技术公布日:2018.09.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