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积转运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0466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大容积转运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容积转运斗,并适用于各类型的工、矿企业。



背景技术:

目前,还有许多工矿企业的部分原、辅材料的转运依然是通过人力推车或者是铲车的形式来实现,如果是人力推车,则效率低、人力成本高;如果是铲车,则受铲斗的大小限制,而且有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车间用铲车也不合适。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容积转运斗,以期能提高运料效率,并降低劳动负荷。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容积转运斗的特点包括:底座、底盘、方形漏斗;

所述底座是由槽钢焊接而成矩形结构,所述矩形结构的一侧设置有一对支撑腿;另一侧设置有一对角轮;

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底盘;所述底盘为左右两边均折边的矩形结构,且与所述底座的一对支撑腿相对应的一侧设置有一对支撑座;在所述支撑座上方的底盘设置有一对铰链座;

在所述底盘上设置有所述方形漏斗;所述方形漏斗为无盖无底的贯通箱体;在所述方形漏斗的侧部下方,且与所述一对铰链座相配合的位置上设置有一对铰链;在所述一对铰链上方的方形漏斗上设置有一对矩形插孔;

以所述一对铰链和一对铰链座的绞链连接形成所述方形漏斗和所述底盘之间的可活动结构。

与已有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方形漏斗由于容积大、盛的多(可以是手推车的20倍),一个班次只需要转运一次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专人做这项工作,从而提高了劳动效率,减轻了劳动力。

2、本实用新型利用叉车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底盘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方形漏斗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与叉车在运输途中的使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与叉车在卸料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标号:1底座;1a一对支撑腿;1b一对角轮;2底盘;2a支撑座;2b一对铰链座;3方形漏斗;3a一对铰链;3b一对矩形插孔;4叉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大容积转运斗包括:底座1、底盘2、方形漏斗3;

如图4所示,底座1是由槽钢焊接而成矩形结构,矩形结构的一侧设置有一对支撑腿1a;另一侧设置有一对角轮1b;

在底座1的基础上设置有底盘2;如图5所示,底盘2为左右两边均折边的3mm厚的薄钢板,且与底座1的一对支撑腿1a相对应的一侧设置有一对支撑座2a;在支撑座2a上方的底盘2设置有一对铰链座2b;

在底盘2上设置有方形漏斗3;如图6所示,方形漏斗3为无盖无底的贯通箱体;内部净空约1.5立方米。在方形漏斗3的侧部下方,且与一对铰链座2b相配合的位置上设置有一对铰链3a;在一对铰链3a上方的方形漏斗3上设置有一对矩形插孔3b;矩形孔通过两个矩形方管与前壁相连,方管的尺寸与矩形开孔大水一致,作用是使斗内所盛物料不会从孔里溢出,同时也方便叉车4能插入方形漏斗3的后壁孔中,从而挑起方形漏斗3;

如图3所示,以一对铰链3a和一对铰链座2b的绞链连接(功能与合页相同),使得方形漏斗3和底盘2之间形成活动结构。

该大容积转运斗首先解决了铲车和人力推车装的少的问题,因为无论是铲车还是人力推车,都存在一个斗小的问题,以至于转运频繁;其次是要解决运输的问题,斗大了不能再用人力去拉,所以改用了叉车4,如图7所示;最后,解决了卸料的问题,当叉车4的两只臂伸进孔内后,将方形漏斗3挑起来,物料就自动从前方卸出来,如图8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