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链木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5752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链木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木箱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拉链木箱。



背景技术:

木箱是用木质包装容器将要保护的物品包装起来,木箱包装最初是为了方便运输仓储而产生的一个包装产物,对于一些在运输和仓储时容易损坏的物品用木质包装容器进行加固,从而起到一个保护作用。

公告号为CN202244382U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便于搬运的木箱,通过在木箱本体上设置若干栈板,达到在两个方向对木箱进行搬运的效果,这种木箱闲置时,需要一定的空间放置保存,但是,由于这种木箱整体是连接的,不具有易拆装的功能,存在码放困难,占用大量空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拉链木箱,解决了木箱闲置时,占用大量空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拉链木箱,包括木箱主体,所述木箱主体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若干卡接板、若干连接板,各卡接板与各连接板交替设置,在卡接板与固定板的顶部设有固定板,底座上设有用于拆装卡接板、连接板的卡接部,固定板上设有用于拆装卡接板与连接板的固定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部与固定部均具有连接固定卡接板与连接板的作用,卡接部将卡接板、连接板的底端固定在底座上,固定部将卡接板、连接板上固定在固定板上,卡接板与连接板交替相连形成箱体,箱体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固定板固定连接,达到将木箱组装起来的目的。

卡接部与固定部均具有与卡接板、固定板拆卸分离的作用,通过将卡接板、连接板的底端与底座拆卸分离,同时,将卡接板与连接板的上端与固定板拆卸分离,从而达到将木箱拆卸的目的,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解决了木箱闲置时,占用大量空间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卡接部包括用于卡接连接板、卡接板的卡接槽,卡接槽内设有若干卡接件,卡接板、连接板上均设有与卡接件卡接配合的卡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卡接板与连接板插入卡接槽内,卡接槽具有卡接固定连接板、卡接板的作用,卡接件与卡接板、连接板的卡孔卡接相连,具有防止卡接板、连接板与卡接槽分离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卡接件包括卡接腔、第一楔形块与第一弹簧,卡接腔与卡接槽相连通,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卡接腔上,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楔形块固定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簧与第一楔形块固定相连,使第一楔形块具有弹性,当卡接板、连接板插入到卡接槽内的过程中,第一楔形块插入到卡孔内,防止卡接板、连接板与卡接槽脱离。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侧面设有第一拉扣件,第一拉扣件包括与卡接腔相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设有拉件,拉件具有卡扣端、连接端,连接端穿设于第一弹簧内并与第一楔形块固定相连,卡扣端处于第一通孔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件的连接端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一楔形块相连接,将拉扣端朝远离卡接槽的方向拉伸,使第一楔形块从卡孔内拉出,起到将连接板、卡接板从卡接槽内取出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侧面设有第二拉扣件,第二拉扣件包括与卡接腔相连通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有拉绳、拉环,拉绳与第一楔形块固定相连,拉环处于第二通孔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绳的一端通过第二通孔与第二楔形块相连接,拉绳的另一端与拉环相连接,将拉环端朝远离卡接槽的方向拉伸,使第一楔形块从卡孔内拉出,起到将连接板、卡接板从卡接槽内取出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固定部包括用于固定卡接板、连接板的卡接孔,卡接孔内设有若干固定件,卡接板、连接板上均设有与卡接孔卡接配合的插件,插件上设有用于与固定件相配合的插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卡接板与连接板的上端插入卡接孔内,卡接孔具有卡接固定连接板、卡接板的作用,固定件上的插件与卡接板、连接板的插孔卡接相连,具有防止卡接板、连接板与卡接孔分离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腔、第二楔形块与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与固定腔固定相连,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楔形块固定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弹簧与第二楔形块固定相连,使第二楔形块具有弹性,卡接板、连接板插入到卡接孔内的过程中,第二楔形块插入到插件的插孔内,防止卡接板、连接板上的插件与卡接孔脱离。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滑动腔,滑动腔与固定腔相连通,滑动腔内设有拨块,拨块与第二楔形块固定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块在滑动腔内左右滑动,带动第二楔形块在固定腔内左右滑动,将拉拨块朝远离卡接孔的方向拉伸,使第二楔形块从插孔内拉出,起到将连接板、卡接板从卡接孔内取出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拨块上设有防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拨块时,防滑槽具有防止出现打滑的现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具有便于拆卸、组装功能;

2.占用空间小,便于存放。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卡接部的剖视图,用来体现卡接部的内部结构;

图3是实施例一中连接板与固定板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固定部的剖视图,用来体现固定部的内部结构;

图5是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例二中卡接部的剖视图。

图中:1、木箱主体;2、底座;3、卡接板;4、连接板;5、固定板;6、卡接部;7、固定部;8、拉链;9、卡接槽;10、卡接件;11、卡孔;12、滑动腔;13、第一楔形块;14、第一弹簧;15、第一拉扣件;16、第一通孔;17、拉件;18、卡扣端;19、连接端;21、第二拉扣件;22、第二通孔;23、拉绳;24、拉环;25、拨块;26、卡接孔;27、固定件;28、插件;29、插孔;30、固定腔;31、第二楔形块;32、第二弹簧;33、防滑槽;34、卡接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包括木箱主体1,木箱主体1具有底座2,底座2上设置两个卡接板3、两连接板4,卡接板3与连接板4交替连接,在卡接板3与连接板4的顶部设置固定板5,底座2上设置卡接部6,在固定板5上设置固定部7,连接板4与卡接板3之间设有拉链8。

如图1、2所示,卡接部6具有用于卡接连接板4、卡接板3的卡接槽9,卡接板3、连接板4上均设有若干卡孔11,卡接槽9内设置与卡孔11相卡扣配合的卡接件10。

如图2所示,卡接件10包括卡接腔34,卡接腔34内设置第一楔形块13与第一弹簧14,卡接腔34与卡接槽9相连通,第一弹簧14的一端固定在卡接腔34上,第一弹簧14的另一端与第一楔形块13固定相连。在底座2的侧面上设置与卡接件10相配合的第一拉扣件15,第一拉扣件15包括第一通孔16,第一通孔16与卡接腔34相连通,第一通孔16内设置拉件17,拉件17具有卡扣端18与连接端19,连接端19处于于第一弹簧14内并与第一楔形块13固定相连,卡扣端18处于第一通孔16外侧。

如图1、4所示,固定部7处于固定板5上,固定部7包括卡接孔26,在卡接孔26内设置固定件27。如图3所示,在卡接板3、固定板5的顶部上均设置与卡接孔26卡接配合的插件28,并在插件28上设置用于与固定件27相配合的插孔29。如图4所示,固定件27具有固定腔30,在固定腔30内设置第二楔形块31与第二弹簧32,固定腔30与插孔29相连通,第二弹簧32的一端固定在固定腔30的内壁上,第二弹簧32的另一端与第二楔形块31固定相连。在固定板5上表面上设置滑动腔12,滑动腔12与固定腔30相连通,滑动腔12内设有拨块25,拨块25与第二插件28相连接,拨块25上设置防滑槽33。

使用过程:组装木箱时,卡接板3与连接板4的底端分别插入到卡接槽9内,卡接板3、连接板4插入卡接槽9内的过程中,使卡接件10上的第一楔形块13插入到卡接板3、连接板4上的卡孔11内,从而达到将卡接板3、连接板4与底座2固定的目的。

再将卡接板3、连接板4的上端插入到固定板5的卡接孔26内,卡接板3、连接板4插入卡接孔26内的过程中,使固定件27上的第二楔形块31插入到卡接板3、连接板4上的插孔29内,从而达到将卡接板3、连接板4与固定板5卡接固定的目的。

最后,通过将卡接板3与连接板4之间的拉链8,将卡接板3与连接板4相连接,即可完成木箱的组装。

拆卸木箱时,拉伸底座2侧面上的第一拉扣件15,使拉扣端18朝远离卡接槽9的方向拉伸,使连接端19带动第一楔形块13,使第一楔形块13与卡孔11分离,并回缩到卡接空腔内。此时,便可将卡接板3、连接板4从卡接槽9内取出。

将拨块25朝远离卡接孔26的方向滑动,拨块25带动第二楔形块31,使第二楔形块31与卡接板3或连接板4上的插孔29相分离,并使第二楔形块31回缩到固定腔30内,此时,便可将卡接板3、连接板4从卡接槽9内取出。将连接板4与卡接板3之间的拉链8拉开,使卡接板3与连接板4相分离,即可完成木箱的拆卸。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6所示,在底座2的侧面设置第二拉扣件21,第二拉扣具有第二通孔22,第二通孔22与卡接腔34相连通,第二通孔22内设置拉绳23、拉环24,拉绳23与第一楔形块13固定相连,拉环24置于第二通孔22外侧。

使用过程: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使用过程不同之处在于,将连接板4或卡接板3与木箱底座2分离时,拉伸底座2侧面上的第二拉扣件21,使拉环24朝远离卡接槽9的方向拉伸,使拉绳23带动第一楔形块13,使第一楔形块13与卡孔11分离,并回缩到卡接腔34内。此时,便可将卡接板3、连接板4从卡接槽9内取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