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点头、侧滚功能的垂移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9655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具备点头、侧滚功能的垂移平台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备点头、侧滚功能的垂移平台,属于运用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垂移平台,也可称垂向移动平台是一种多功能起重装卸机械设备,可分为固定式、移动式、导轨式、曲臂式,而固定式又包括剪叉式升降货梯、链条式升降机、装卸平台及附着式电动施工平台等,其广泛应用于工业、通讯、日常等各领域中。

针对垂移平台使用过程中,常规的升降动作已不能满足人们日常作业需求,对垂移平台在常规升降前提下,进行点头、侧滚等进一步动作将是人们越来越需求并关注。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即在此环境进行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具备点头、侧滚功能的垂移平台,其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除具有基本垂降功能外,还具备兼备点头、侧滚功能,以满足人们日常作业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具备点头、侧滚功能的垂移平台,其包括座体、设于该座体上的负载支撑架组件、及竖向设于该负载支撑架组件侧部的垂移平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具有数量至少为两个的侧支撑,所述负载支撑架组件底部通过前回转台定位于该座体两侧的所述侧支撑之间,其中,所述侧支撑内侧均具有呈凹弧形结构的滑轨,并在所述前回转台两侧具有与该滑轨相配合的滑轨座,所述前回转台与所述侧支撑之间通过该滑轨与所述滑轨座配合形成活动定位;所述座体沿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具有两并列设置的动力缸,该两动力缸的动力杆铰接于所述负载支撑架组件上;所述负载支撑架组件与所述前回转台之间通过沿所述座体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数个铰链副连接,且该铰链副所在的轴心连线处于所述两动力缸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前回转台呈船形结构;所述滑轨座包括设于该前回转台两侧上且单侧均数量为两个、形状呈凹弧形布置的凹槽,所述滑轨包括可转动定位于所述侧支撑上且数量至少为三个、呈弧形排列的滚轮,该滚轮均滑动配合于其对应的凹槽上。

进一步的,所述铰链副数量为两个,该两个铰链副的连线设置于所述前回转台、负载支撑架组件的水平中心线上,且该铰链副包括设置于所述前回转台上的第一铰链支座、及设置于所述负载支撑架组件底部的第二铰链支座,该第一铰链支座与第二铰链支座之间通过转轴轴向定位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两动力缸的动力杆于所述负载支撑架组件上的铰链点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凹弧形结构最低点位于该凹弧形结构的非两端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通过座体与负载支撑架组件之间的配合连接,再辅助两动力缸进行不同组合结构的动力驱动,使得该垂移平台除具有基本垂降功能外,还同时兼备点头、侧滚功能,以满足人们日常作业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如图1、图2所示的具备点头、侧滚功能的垂移平台,其包括座体1、设于该座体1上的负载支撑架组件2、及竖向设于该负载支撑架组件2侧部的垂移平台组件3,该座体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具有数量至少为两个的侧支撑11,负载支撑架组件2底部通过前回转台12定位于该座体1两侧的侧支撑11之间,其中,侧支撑11内侧均具有呈凹弧形结构的滑轨,并在前回转台12两侧具有与该滑轨相配合的滑轨座112,前回转台12与侧支撑11之间通过该滑轨与滑轨座112配合形成活动定位;座体1沿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具有两并列设置的动力缸4,该两动力缸4的动力杆铰接于负载支撑架组件2上;负载支撑架组件2与前回转台12之间通过沿座体1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数个铰链副连接,且该铰链副所在的轴心连线处于两动力缸4之间。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通过座体1与负载支撑架组件2之间的配合连接,再辅助两动力缸4进行不同组合结构的动力驱动,使得该垂移平台除具有基本垂降功能外,还同时兼备点头、侧滚功能,以满足人们日常作业需求。

具体地,座体1为一水平设置的方形滑块;而前回转台12呈船形结构;滑轨座112包括设于该前回转台12两侧上且单侧均数量为两个、形状呈凹弧形布置的凹槽,滑轨包括可转动定位于侧支撑11上且数量至少为三个、呈弧形排列的滚轮111,该滚轮111均滑动配合于其对应的凹槽上。

同时铰链副数量为两个,该两个铰链副的连线设置于前回转台12、负载支撑架组件2的水平中心线上,且该铰链副包括设置于前回转台12上的第一铰链支座113、及设置于负载支撑架组件2底部的第二铰链支座114,该第一铰链支座113与第二铰链支座114之间通过转轴轴向定位连接。

本图例中,侧支撑11数量为四个,其两两对应设置于座体1上端面两侧,形成一槽状结构。前回转台12设置于该两两侧支撑11之间,在每个侧支撑11上均设置三个滚轮111,该三个滚轮111形成弧形结构,并与前回转台12两侧的滑轨座112形成配合。为了保证整个平台的稳定性,凹槽的凹弧形结构最低点位于该凹弧形结构的非两端位置。

两动力缸4的动力杆于负载支撑架组件2上的铰链点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使用时,两动力缸4不同步,即可使得该垂移平台形成侧滚;当连动力缸4同步时,前回转台12与侧支撑11之间相对运动,即使得该垂移平台形成点头;当然,负载支撑架组件2与垂移平台组件3之间形成垂降,实现了多功能作业,满足人们日常作业需求。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