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钞装置及纸币塑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9084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接钞装置及纸币塑封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融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钞装置及纸币塑封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现金处理设备(如清分流水线)中,配套有纸币塑封机,在纸币塑封机封捆纸币前,需要将纸币整齐地码垛成叠后,送至纸币塑封机内部的指定位置,才能开始对纸币进行封捆流程;目前,将送至纸币塑封机内部的指定位置的工序一般采用人工操作来完成,这样会降低纸币塑封机的工作效率,并且人工操作不慎会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码垛成叠后的纸币自动地送入到纸币塑封机内部的指定位置的接钞装置,以提高纸币塑封机的工作效率,降低操作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钞装置,包括基板、用于放置钞票的接钞件、导向组件及驱动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及驱动组件设在所述基板上,所述接钞件设在所述导向组件上,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接钞件在所述导向组件上往复移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接钞件包括底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底板连接在所述导向组件上,所述第一侧板沿所述底板的长边方向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第二侧板沿所述底板的宽边方向设置在底板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第一凹槽,或/和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二凹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轨及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有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的导槽;所述连接块固定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导轨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导槽,所述接钞件固定在所述导轨上,或者所述导轨固定在基板上,所述接钞件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通过导槽可滑动的配合在所述导轨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及带轮传动机构,所述带轮传动机构并行地设置在所述导向组件的一侧;所述带轮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及连接第一带轮及第二带轮的同步带,所述第一带轮套接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接钞件固定在所述同步带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张紧机构,所述张紧机构包括张紧轮及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安装在基板上,所述张紧轮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连接座上,且所述张紧轮抵靠在所述同步带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座的底板上设有连接孔及圆弧形凹槽,所述连接孔的圆心与所述圆弧形凹槽的圆心重合,通过锁紧螺钉穿过所述连接孔将所述连接座安装在所述基板上,且通过调节螺钉穿过所述弧形凹槽将所述连接座锁紧在所述基板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及滚珠丝杆副,所述滚珠丝杆副与所述导向组件并行设置,所述滚珠丝杆副的丝杆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接钞件与所述滚珠丝杆副的移动螺母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向组件的外端设有限位传感器,所述接钞件上设有遮挡件,所述遮挡件能够进入到所述限位传感器的感应口中。

为了解决相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纸币塑封机,包括上述任一方案的接钞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接钞装置,设置有接钞件,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接钞件沿导向组件往复移动的动作来完成自动送钞和返回到起点的流程;只需人工将纸币放置在接钞件上即可,无需再采用人工将纸币送至纸币塑封机内部的指定位置,从而节省了送钞的工序,提高了送钞效率;并且,操作者的手也不会伸入到纸币塑封机内部,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接钞装置的接钞件处于接钞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接钞装置的接钞件到达送钞目的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接钞装置安装在纸币塑封机上的示意图。

其中,1、基板;2、接钞件;21、底板;22、第一侧板;23、第二侧板;24、第一凹槽;25、第二凹槽;3、导向组件;31、导轨;32、连接块;33、导槽;41、第一电机;42、第一带轮;43、同步带;44、第二带轮;51、连接座;52、张紧轮;53、连接孔;54、圆弧形凹槽;6、限位传感器;7、放钞口;10、纸币塑封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图1及图2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接钞装置,其包括基板1、用于放置钞票的接钞件2、导向组件3及驱动组件,导向组件3及驱动组件设在基板1上,接钞件2设在导向组件3上,驱动组件驱动接钞件2在导向组件3上往复移动;因此,可以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接钞件2沿导向组件3往复移动的动作来完成自动送钞和返回到起点的流程。

如图3所示,接钞装置安装至纸币塑封机10内,使用时,接钞件2移动到纸币塑封机的放钞口7处,只需人工将纸币放置在接钞件2上即可,接钞件2沿导向组件3移动至纸币塑封机10内的送钞目的位置。无需再采用人工将纸币送至纸币塑封机内部的指定位置,从而节省了送钞的工序,提高了送钞效率;并且,操作者的手也不会伸入到纸币塑封机10内部,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请继续参照图1所示,接钞件2包括底板21、第一侧板22及第二侧板23,底板21连接在导向组件3上,第一侧板21沿底板21的长边方向设置在底板21上,第二侧板23沿底板21的宽边方向设置在底板21上;这样可使得第一侧板22与第二侧板23保持垂直,码垛成叠后的纸币放置在接钞件2上时,纸币相邻的两个侧壁分别贴靠在第一侧板22及第二侧板23上,第一侧板22及第二侧板23对纸币起保护作用,防止纸币在运送过程中发生倾倒,而接钞件2的底板21未设置侧板的长边及宽边位置,恰好形成纸币放置口,方便纸币放入接钞件2上。

另外,可以在第一侧板22上设置第一凹槽24,或在底板21上设置第二凹槽25;当然,第一凹槽24和第二凹槽25也可同时设置。其中,第一凹槽24是作为纸币塑封机10的推钞板(未图示)的推钞位,使推钞板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凹槽24将纸币钞把推送至下一个位置;第二凹槽25的作用是在放置纸币时,方便手指伸入该凹槽中,更有利拿取纸币。

如图1及图2所示,导向组件3包括导轨31及连接块32,连接块32上设有与导轨31滑动配合的导槽33;连接块32固定在基板1上,导轨31可滑动的连接于导槽33,接钞件2固定在导轨31上;当驱动组件驱动接钞件2运动时,导轨31与接钞件2同步运动,由于导轨31可沿着连接块32的导槽33移动,导轨31对接钞件2的运动具有导向作用;此外,如图2所示,由于导轨31为运动件,可沿着连接块32的导槽33移动,因此可以使接钞件2获得较长的运动行程,故可以将导轨31做的稍微短一些,便可满足运钞所需的行程。

当然,也可以将导轨31固定在基板1上,接钞件2与连接块32固定连接,连接块32通过导槽33可滑动的配合在导轨31上,当驱动组件驱动接钞件2运动时,连接块32与接钞件2同步运动,由于连接块32可沿着导轨31,导轨31对接钞件2的运动具有导向作用。

如图1所示,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41及带轮传动机构,该带轮传动机构并行地设置在导向组件3的一侧;带轮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带轮42、第二带轮44及连接第一带轮42及第二带轮44的同步带43,第一带轮42套接在第一电机41的输出轴上,接钞件2固定在同步带43上;当第一电机41的输出轴带动第一带轮42转动时,使同步带43带动第二带轮44转动,同步带43的跨接长度与运钞所需行程相匹配,同步带43转动时将带动翻钞件2在导轨组件3上运动,以实现运钞动作。

为了调整同步带43与带轮配合的松紧程度,驱动组件还包括张紧机构,该张紧机构包括张紧轮52及连接座51,连接座51安装在基板1上,张紧轮52通过转轴连接在连接座51上,且张紧轮52抵靠在同步带43上;当然,连接座51的底板上还设有连接孔53及圆弧形凹槽54,连接孔53的圆心与圆弧形凹槽54的圆心重合,通过锁紧螺钉穿过连接孔53将连接座51安装在底板上,且通过调节螺钉(未标号)穿过圆弧形凹槽54将连接座51锁紧在基板1上;调节张紧轮52时,松开调节螺钉,使连接座绕连接孔53的轴线转动合适的角度,然后再将调节螺钉锁紧,以达到调节同步带43的松紧程度的目的。

当然,驱动组件还可以是其它结构,例如,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及滚珠丝杆副,滚珠丝杆副与导向组件并行设置,滚珠丝杆副的丝杆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接钞件与滚珠丝杆副的移动螺母固定连接;第二电机驱动滚珠丝杆转动,从而使移动螺母带动接钞件沿导向组件3往复运动。

如图2所示,为了将接钞件2定位至接钞位置,还可以在导向组件3的外端(即靠近接钞装置接钞位置的一端)设置限位传感器6,并在接钞件2上设有遮挡件(未标号),当接钞件2运动时,遮挡件随接钞件2同步移动,以至遮挡件能够进入到限位传感器6的感应口中,此时限位传感器6感应到到位信息后,发送该信息给控制模块,使控制模块控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停止转动,接钞件2的运动相应停止。

在上述的几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整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转动的圈数使接钞件2实现将不同面额的纸币运送至合适的位置,因为纸币面额的差异会使纸币运送的距离不同;可以事先在控制模块中预存好与不同面额纸币所需行程对应的程序;在运送纸币时,选择相应面额对应的预存程序控制电机动作即可。

为了解决相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纸币塑封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接钞装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钞装置,设置了接钞件,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接钞件2沿导向组件3往复移动的动作来完成自动送钞和返回到起点的流程;只需人工将纸币放置在接钞件2上即可,无需再采用人工将纸币送至纸币塑封机内部的指定位置,从而节省了送钞的工序,提高了送钞效率;并且,操作者的手也不会伸入到纸币塑封机内部,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